我国高考英语改革发展史
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思考

203Mar.2014No.3CHINESETIMES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思考赵陈香【摘要】酝酿已久的高考改革这次将重点放在了英语这门课程上,教育部披露英语将不再纳入统一高考的范围,而是实行一年多考制,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
这一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对这一制度的发展前景拭目以待。
通过对英语考试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今英语学习的状态研究,分析高考改革首先从英语开始的原因以及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考英语;英语考试发展史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03-01一、我国英语考试发展史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英语考试也随之回复;1983年,英语首次纳入中考科目;1984年,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87年,大学英语四级出台;1989年,大学英语六级出台;1992年英语成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2007年,英语考试加大对读写的考察;2013年,多地高考英语开始酝酿改革。
其实早在清朝时期,英语就已经开始成为各学府的招生指标。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对英语考核的重视。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的英语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应的等级考核制度陆续出台,后期英语在高考中已经和语文,数学并列成为三大主科目。
二、高考改革先从英语开始的原因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说,英语在我国并非官方语言,也不是经常用到,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不会英语是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任何影响的。
许多学生们未来从事的职业许多都与英语关系不大,例如会计、工程师、语文老师,所以英语对他们来说并非必须,英语只是作为丰富其人生的调料。
因此,以英语作为试点科目,存在其合理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功利化的导向下,中国英语教育正陷入怪圈:很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考试,学了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
的确,中国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以语法、阅读为主的“哑巴”英语,却很少开口大声说出来,同时大部分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很少有纯正英语发音的出现,这种无环境熏陶的语言学习方式必然会效率低下。
高考英语发展史

高考英语发展史
高考英语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在这期间,英语高考试卷的内容和形式都经历了重大的改革。
例如,1983年的英语高考试卷主要考查单词、单句和篇章层次的知识,没有听力和口语的测试。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语高考试卷开始重视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加了语言运用类试题的比例。
2000年起,高考英语科进行了以增加听力考查内容为重点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测试考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英语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以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替代了已使用20余年之久的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并对试卷中相关部分的排列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在2016年之后,高考英语科启动一年两次考试所需试卷的设计,同时对考试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了试卷结构。
我国高考英语改革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高考英语改革与发展的三个阶段邓北平【摘要】高考英语是我国高考科目中改革力度最大、发展最快、变化最频繁的一个科目。
因此,我们研究高考英语,就必须首先厘清高考英语发展变化的轨迹,力求认识、掌握其演变规律,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服务。
我国高考英语的改革于1985年正式起步。
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NMET标准化考试试验期(1985-1992年),NMET标准化考试发展期(1993-1995年)和NMET标准化考试成熟期(1996年-)。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发展阶段我国高考英语考试改革于1985年正式起步。
1985-1986年由广东省作为改革试点率先进行英语标准化考试试验,1987年推向全国,迄今为止,已有十几个年头。
多年来,高考英语从未忽视过国外考试的成功经验,也从未轻视过国内英语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更未放慢过自身的改革步伐,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将高考英语不断推向成熟。
从命题导向与改革力度(包括对试卷结构的调整)的角度看,高考英语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MET(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标准化考试试验期(1985-1992年);2.NMET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标准化考试发展期(1993-1995年);3.NMET 标准化考试成熟期(1996年-)。
一. MET(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标准化考试试验期(1985-1992年)高考英语标准化考试试验期创造了几个第一。
第一次引进了标准化考试这种形式。
标准化考试属于客观性考试的范畴,它可分为常模参照性考试和目标参照性考试。
前者以常模为参照点,反映应试者成绩在考试总成绩中的位置,一般用于选拔、水平、安置等方面的测试。
后者以专业或学科的目标为参照点,通常用于达标、合格考试等。
高考英语属于常模参照性考试。
由于标准化考试实现了高度数量化,在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我国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的历史与现状精品PPT课件

❖ 2009年,同样是浙江,宣布恢复考查听力, 只是考查的形式和时间发生了变化----将听力 考查纳入到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中来, 并以30分的赋分计入高考总分,且一年可考 查两次,称得上是高调反弹。
❖ 2009年, 广东宣布于2011年高考英语将实行 “读写结合,听说合考”的考查模式,并将 听力考查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做了重要的改 革,而且在计分上听、说两项只占到高考英 语150分总分的10%。
❖ 2001年 听力考试进入高考试卷.
❖ 2004年,我国开始施行高考分省命题。一部 分发达地区继续听力考查,一部分欠发达地 区则采用教育部命制的不含听力的高考英语 试卷。
❖ 2005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份:
❖ 一面是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的省份(例如浙江) 宣布不考听力.
❖ 一面是上海、广东、湖南和重庆四地(在教 育部考试中心年度考试大纲的启示下)改造 或改革了听力题型,增加了听力填空类试题。
❖ 湖南卷模式在2005年的时候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式,但是 随着近年的改革与发展,有些卷种不约或相约而同地形成了
一个相对接近的试卷结构体系。在听力题区的填空题方面, 重庆卷接近湖南卷。在写作题区的填空题方面,06-07年的 江苏和07-08年的江西与湖南模式非常相似或相近。 但08年 江苏卷将对话填空改为任务型阅读,且全卷赋分发生重大变 化而脱离湘卷模式。2009年徽、津、闽三地不约而同地使用 不同的题型来取代长期为人诟病的短文改错。我们将湘、赣、
川等
听力
❖ 听力应不应该考就如同英语应不应该学一样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问题。事实上,一个人 的语言能力是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不可分割 的。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素质要求缺 一不可,否则,就难以构建英语的整体素质 水平。从这个意义出发,英语听力应该怎么 考和考什么才是当前英语听力教学与测试所 面临的第一要务,值得广大专家和一线教师 们认真研究。
英语考试改革方案形成始末

英语考试改革方案形成始末央视网(记者王磊报道)近日,中国教育部制定完成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宣布将探索“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业内人士认为,英语高考改革正逢其时,也是在为全面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模式探路,意义重大。
全民学英语,却学成了“哑巴英语”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英语教学的地位不断强化。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87年9月,首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施;1989年1月,又有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而到了1992年,由于分科制改革,英语开始从一个必考科目陡然升级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
于是,英语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高考英语考试重要性自不必言,英语四六级考试挂钩大学毕业证,英语职称考试事关前途……因此,拼英语开始从娃娃抓起,各种英语培训持续火爆。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考好英语已经成了关乎幸福和梦想的人生大事,一些优秀人才却因为英语成绩的短板而前程受阻。
2005年,时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的陈丹青愤然辞职,理由是绘画资质优异的学生因英语考试不过关而无法录取。
“就是教育体制,非常简单,学会外语对一个艺术家来讲,跟交流毫无关系,哑巴都能交流,这完全是对艺术无知。
”他说。
“有必要全中国人民都学英语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它应该作为一种技能。
”南京中华中学一名学生的父亲李智说。
社会对英语成绩的超高要求,自然转化成了孩子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高一的小崔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从小学到中考前“年年都在上补习班”: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读剑桥英语,之后到初二学习新概念英语补习班。
她回忆说,临近中考前的几个月,每周上两次英语补习班的课,每周花费1260元的补习费。
“但是我中考英语成绩才比二次模拟考高了1分。
”她感慨道,“英语学习就是费钱费力费时间”。
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原组长刘道义承认:“不是每一个公民将来都是用外语来从事工作,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外语要求的程度,我认为对于全国普遍来说不必要求得太高,义务教育尤其要求不可过高,否则负担就过重。
我国高考英语改革发展史

1958—1965年的高考英语试卷采用的主要测试形式有: 英译汉;汉译英;阅读测验;回答问题;用所给单词完成句子。
1977年的高考试题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行命制, 各地在英语试卷中采用的主要题型有: 写出单词的变化形式;用英语回答问题;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补全句子;英译汉(短文);汉译英;单句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命题作文;语态变化;介词填空;词组造句;句子分析;句型转换;改错;连词成句;英汉单词或词组互译等。
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命制高考试题,当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测试形式:选择填空;句型转换;汉译英;短文填空;阅读理解;英译汉。
阅读理解试题开始采用提供四个选项的选择题。
1978—1984年期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的测试形式有: 选择填空;短文填空;阅读理解(选择、填空、回答问题);汉译英;英译汉;动词填空;正误辨认;拼写单词;改错;句型转换;连词成句;单词辨音;完成句子;词类转换;单词释义;综合填空。
1984年高考全国卷各大题的排列设计如下:1单词辨音;2词类转换;3单词释义;4完成句子;5选择答案;6动词填空;7综合填空;8阅读理解(附加题) ;9综合填空。
1985年,广东省开始进行MET标准化测试的试验工作;同年,原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市进行高中毕业会考与会考后高考科目改革的试验,上海开始单独命制高考试题。
1989年,MET标准化测试在全国推,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命制的高考英语学科试卷基本成形。
以下为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的题型结构:1991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 高中毕业会考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方案(试行) > 的通知》中第一次对高考明确定性:“会考后的高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
这一要求成为高考各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
同年,原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对高考各科试卷设计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1、考试时间由120分钟增加为150分钟;2、分值由10分提高到150分;3、试卷难度由0. 55降低为0.65;4、试卷内容要有新意1992年,原国家教委决定英语学科的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减为120分钟,全卷分数仍为150分。
高考英语改革解读

高考英语改革解读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与此相呼应,当年7月的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取消了语音和词汇字母补全试题,代之以听力试题,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英语题型结构的转折点。
自此,各种大型英语考试的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听力试题的设置标志着改革的开始根据教育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中增加听力考查的通知》的精神,2001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I)中正式加入了占总分20%,即30分的听力试题,标志着2001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转折点,是高考英语改革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2002年的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与2001年的相比语速有比较明显的加快,材料的长度也有所增加,在2001年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由于受到全国各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资源的限制,2003年的高考英语听力试题适度放慢了语速。
这样,虽然2001年至2003年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基本一致,但2003年试题的实测难度比2002年大约降低了4个百分点。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2003年的高考英语试题虽比2002年倒退了一小步,但却保持了2001年“前进一大步”的水平,标志着英语高考改革正式启动。
从2001年到2003年,受听力材料的信息包容量和现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资源的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三年的听力试题只能初步考查学生对信息细节的捕获能力,只有约20%的题需要学生根据听力材料中的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断。
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基本上与新课标中描述的六级“听”的目标相吻合,大致相当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大学英语的考查水平。
随着部分省市英语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资源的逐渐丰富,高考英语听力部分的考查目标也必将很快向新课标描述的七级目标靠拢,届时三个选择项就难以适应而需过渡到较为标准的四项选择。
这也应该是检验各省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高考英语试题中选择题的发展

高考英语试题中选择题的发展【摘要】选择题因其评分容易,结果客观、公正、信度高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本文以高考英语中的选择题为对象,从其引入、发展、成熟和飞跃四个阶段来简单探讨一下选择题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点指引。
【关键词】选择题高考英语试题一、引言选择题是各类测试中常用的一种题型,它由题干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选项构成,要求受试者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从选项中做出恰当的选择。
选择题答案固定,不需要评分人员的主观判断,易于给分,能够保持很高的评分信度。
现在采用光电阅读器来读答题卡,更省力,速度更快。
二、选择题的发展1.选择题的引入。
1965年,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一道五选一的多项选择题,这标志着我国高考英语试卷中开始引入选择题。
从形式上看,当时我国对选择题还处于引入阶段,出题技巧欠缺,试题质量较差,这道选择题的题干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考点比较模糊,只能说是选择题的雏形,还不完整。
在这道选择题出现之前,都是主观测试,这说明我国的英语测试一直以来都是受写作翻译测试法的影响。
从1965年出现这道选择题,我国开始引入结构主义心理测量法。
选择题是结构主义测量法的代表题型之一,由于当时的理论水平还不够,题型的质量尚不如人意。
2.选择题的发展。
恢复高考后,1978年的试卷中出现了65年用过的选择题,采用三选一的形式,当时称为选择法填空,共30小题,占30分。
同时,阅读理解题也开始采用四选一的选择题,跟现在采用的阅读测试方法相同,只是当年只有一段二百多字的短文,短文后有四个小题,每小题5分。
可以看出我国当时对选择题的重视,表明结构主义心理测量法已经被中国的测试专家所接收。
选择题评分客观,信度高,正好符合人们对高考成绩公平、公正的时代要求,受到教育界及广大考生的高度认可。
只是由于当时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所以79和80年的高考试卷中,四选一的选择题只有20个小题,占20分。
此外,79和80年的阅读理解采用了两种题型,即填空题和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采用三选一的形式,降低了选择题的难度和分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1965年的高考英语试卷采用的主要测试形式有: 英译汉;汉译英;阅读测验;回答问题;用所给单词完成句子。
1977年的高考试题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行命制, 各地在英语试卷中采用的主要题型有: 写出单词的变化形式;用英语回答问题;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补全句子;英译汉(短文);汉译英;单句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命题作文;语态变化;介词填空;词组造句;句子分析;句型转换;改错;连词成句;英汉单词或词组互译等。
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命制高考试题,当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测试形式:选择填空;句型转换;汉译英;短文填空;阅读理解;英译汉。
阅读理解试题开始采用提供四个选项的选择题。
1978—1984年期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的测试形式有: 选择填空;短文填空;阅读理解(选择、填空、回答问题);汉译英;英译汉;动词填空;正误辨认;拼写单词;改错;句型转换;连词成句;单词辨音;完成句子;词类转换;单词释义;综合填空。
1984年高考全国卷各大题的排列设计如下:1单词辨音;2词类转换;3单词释义;4完成句子;5选择答案;6动词填空;7综合填空;8阅读理解(附加题) ;9综合填空。
1985年,广东省开始进行MET标准化测试的试验工作;同年,原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市进行高中毕业会考与会考后高考科目改革的试验,上海开始单独命制高考试题。
1989年,MET标准化测试在全国推,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命制的高考英语学科试卷基本成形。
以下为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的题型结构:
1991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 高中毕业会考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工作方案(试行) > 的通知》中第一次对高考明确定性:“会考后的高考,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
这一要求成为高考各学科命题的指导
思想。
同年,原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对高考各科试卷设计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1、
考试时间由120分钟增加为150分钟;2、分值由10分提高到150分;3、试卷难度
由0. 55降低为0.65;4、试卷内容要有新意
1992年,原国家教委决定英语学科的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减为120分钟,全卷
分数仍为150分。
某些大题的题量和分值进行了如下调整:
1、单项填空各小题分值由0.5分增加到1分;
2、减少完形填空题的题量,增加各小题分值(由25小题减为20小题,每小题
由1分增加为1.5 分) ;
3、减少短文改错题的题量, 缩减其分值。
(由20 小题减为15小题, 每小题由
2 分减为1分)
1993和1994年为N ME T 试卷的推广期,试卷结构以及能力要求未作变动。
1995年, 除上海市外,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开始启用NMET试卷。
1996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发生了以下变化:
1、单项填空减少了10 道语法、词汇和习语题;
2、改变了单词拼写题的形式(从没有语境的单词拼写发展到单句语境的单词拼写) ;
3、增加了完形填空的题量, 减少了各小题的分值(由20道增加至25道题; 每小题1分)
4、阅读理解部分增加了一道“补全对话”题;
5、减少了短文改错题的题量, 增加了各小题的分值(由15道减至10道小题; 每小题1.5分) ;
6、增加了书面表达题的分值(由25分增至30分)。
1996年试卷的题型结构与分值如下:
1997年的高考命题坚持了“强调应用, 注重交际, 突出语篇”的指导思想, 适当增加了全卷的总词汇量。
这一年, 广东省开始进行高考英语听力考查的试验。
1998年的高考命题坚持把测试的重点定位在语篇上, 并完成了将测试重点
从语言形式(form ) 到语言意义(meaning)的战略转变。
与此同时, 教育部考试中
心正式向社会推出了含听力测试的高考英语试卷结构。
2000年,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三套高考试卷供各省选用(不含听力的试卷、听力占总分1 3% 的试卷、听力占总分2仔汤的试卷)。
增加了听力考查部分的试
卷发生了如下变化:
1.删除了语音知识、补全对话和单词拼写题;
2.减少了单项填空题的数量;
3.以语篇为设计单位的试题数量增加;
4 .试题语境化程度加强。
2001年有两套英语试卷供各省使用(听力占13%和20%的各一套)。
根据有关
规定, 听力部分是否计入总分由省级考试机构根据本省实际决定。
考后情况显示, 仅有个别省去掉了第一套试卷中的听力部分。
2002年的全国卷只提供了一套听力占全卷权重20%的试卷。
2003年,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次采用了含听力部分的试卷, 并将该部分按30 分的分值计人了总分。
试卷的基本结构如下:
2004年, 我国的高考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实现了全国统一高考原则下的分省命题机制, 考试大纲取代了考试说明, 并强化了考试大纲的约束作用。
当年全国共命制了巧套高考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4 套, 北京、上海等11套)。
2005年和2006年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进一步扩大, 又增加了安徽、山东、江西、四川等省份, 这标志着我国高考英语学科的改革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人了新的探索和发展阶段。
近年来, 高考英语新题型风生水起, 精彩纷呈, 如听力填空、听取信息、语法填空、阅读填空、信息匹配、阅读简答、阅读表达、7选5 补全阅读、对话填空、短文填词、任务型读写、完成句子、任务型写作、开放性写作等。
自主命题的省市, 如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山东等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推出高考英语新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