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器鉴赏.
三星堆博物馆 5 大镇馆之宝

三星堆博物馆 5 大镇馆之宝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1年第5期
1.金杖
1980年被发现于1号祭祀坑,其用途可能是象征国家权力,与当时的青铜鼎类似。
金杖外端平雕有长46厘米的图案,端头有两个对称的人头图像,面带微笑,戴有五齿高冠。
内端的两幅图案大致相同,上方两只鸟头部相对,下部是两条鱼背部相对,鸟与鱼的颈部各叠
压一个形似箭翎的图案。
2.造型奇特的青铜纵目面具
它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形体最大的青铜器,有“面具之王”的美称。
耳朵夸张地向外伸展,嘴巴咧到耳根,露出诡异的微笑,眼睛更是呈圆柱状,向外突出16.5厘米,被认为是古人对眼睛的崇拜。
但也有人认为,是古蜀国首位国王的面部形象。
它相当大,要好几个人才抬得动。
3.让人叫绝的青铜立人像
这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后来被誉为“世界青铜雕像之王”,是禁止出国参展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它和中国传统的青铜人像大
不一样,巨大的头身比,夸张的大手,还有手中环状的空洞。
4.青铜神树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居然与《山海经》里有关扶桑树的记载差不多,被认为是古蜀
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
三星堆不止出土了一棵青铜神树,其中1号青铜神树残高396
厘米,顶上端的部件遗失了,不然估计可能达到5米。
5.青铜神坛
青铜神坛分为4层,底层是兽形座,第二层住着4个大立人,第三层是高山,顶层最神秘,像一个方形匣子,里面镂空雕刻着5个古蜀人。
浦东博物馆三星堆文物介绍

浦东博物馆三星堆文物介绍《浦东博物馆三星堆文物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浦东博物馆里那些超酷的三星堆文物呀!
一走进博物馆,那氛围立马就不一样了。
我记得我当时看到那些文物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就说那个青铜面具吧,哇塞,那造型可太独特了,眼睛鼓鼓的,感觉像是在瞪着你呢,好像在说:“嘿,看啥呢,没见过这么酷的我呀!”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出来,心想这古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还有那个青铜神树,高高大大的,树枝就像伸展开的手臂一样,上面还有好多小鸟呢。
我盯着它看了好久,仿佛能感觉到它在向我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展馆里,我还遇到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些文物,那兴奋的样子特别可爱。
其中一个小朋友指着一个文物问他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耐心地给他解释,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又跑去看其他的了。
我想,这就是博物馆的魅力吧,能让不同年龄的人都沉浸在历史的海洋里。
看着这些三星堆文物,我仿佛穿越回了几千年前,看到了古蜀人的生活场景。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这些精美的物品,真的太了不起了!我在那里逛了好久,都舍不得离开呢。
总之啊,浦东博物馆的三星堆文物真的值得大家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那份历史的厚重和神奇。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它们深深吸引的!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去好好欣赏一番呢!哈哈!。
【美术鉴赏】三星堆青铜礼器

• 4.“千里眼顺风耳”的形象,表现了古蜀 人对自身感官进一步延伸的向往。 • 5.凸出的纵目更多的融合了一种原始审美 思维,认知方式,是宗教情感的“意象” 表达。
典型铜像分析——
高冠 (巫师帽) 两手卷握 (似在作法)
下摆 (好似道袍)
底座 (祭坛)
注重 “线” 的应用。
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 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 纹等。 这些装饰花纹都有呼唤 神灵、引神附体的意义。
△没有文字遗留 △与黄种人毫不相似 的面部特征: 高鼻深目、 颧面突出、 阔嘴大耳 真的是本土文化吗?
比起中国 人,倒与 雅利安人 更为相似。
最具标志性的青铜人 △其左右手中心轴不在 一条直线上 △他手中是否原本持 (抱)有某种法器? 与断臂维纳斯一样,引 人遐想„„
前端略呈 菱形
额中部的 方孔
有一圈 镯似的 箍
三星堆

青铜树枝头及人面鸟身像 鉴赏
高12厘米, 此像是二号祭祀坑出 土的小神树残件部分,由树枝头及 人面鸟身像组成。枝头上有花果, 在果上站立一“人面鸟”.“人面鸟 ”头顶平,戴面罩,额部的饰件已 脱落。方面,大凸眼,高鼻,大耳 ,耳尖向外展出,耳垂穿孔,粗颈 。 人面鸟身短硕,宽翅羽,羽尖上 下呈双钩状分开且向内卷,靠下侧 羽翅上有二圆形 穿孔。凤尾,尾羽 残断,上下分开,呈孔雀开屏状。
青铜器——三星堆
演讲:
概括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范 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但真正使三星 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 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 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 是 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 九大奇迹”。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铜鸟头 鉴赏
器物横断面呈椭圆形。矮冠末端 上卷,大眼,钩喙,如鹰头。钩喙 口缝及眼珠周围涂朱。器下端边沿 处有三圆孔。
金杖 鉴赏
一种观点认为,金杖是蜀王的权 杖。一种观点认为,金杖是古蜀神 权政治领袖集王权、神权、财富垄 断权为一体的标志,象征古蜀王至 高无上的权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金杖与神树同义,均为古蜀人的 神树崇拜。
青铜纵目面具 鉴赏
耳、眼采用嵌铸法铸造。 方颐,倒八字形刀眉,眼球呈 圆筒状向前伸出约16厘米。鹰 钩鼻,鼻翼呈旋涡状,阔口, 口缝深长,舌尖外露,下颌略 向前伸。大兽耳向两侧展开。 在额正中及耳前上下各有一錾 凿形成的方孔。眉、眼描黑色 ,口缝涂有朱砂。
对三星堆青铜像的描述

对三星堆青铜像的描述《神奇的三星堆青铜像》哎呀,你们知道三星堆青铜像不?那可老神奇了呢!我第一次看到三星堆青铜像的图片时,就被惊到了。
那造型,就像是从外太空来的似的。
就说那青铜大立人像吧,它站在那儿,个头老高了,感觉就像个巨人突然出现在眼前。
它的身子直直的,像根柱子一样挺拔,而且那衣服的样式可复杂了。
我就仔细瞅啊,瞅了半天,感觉那些纹路像是神秘的符号,又像是古老部落的独特标记。
我还拿笔在纸上试着临摹那些纹路呢,可我这笨手笨脚的,画得歪歪扭扭,完全没有青铜像上的那种韵味。
再看看那些青铜面具,哇塞,那眼睛,老大老大了,就像两个铜铃似的。
还有那耳朵,长长的,我当时就想,这古人是不是觉得耳朵大有福啊?我自己还揪了揪自己的耳朵,跟那青铜面具的耳朵比了比,我的耳朵在它面前就像个小豆芽,简直弱爆了。
这面具的表情也是很奇特,似笑非笑的,像是藏着很多秘密,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它在想啥呢。
还有那青铜神树,这可不得了。
我在博物馆看到它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它的树枝一层一层的,就像真的大树一样伸展着。
我绕着它走了好几圈,数着那些树枝和上面挂着的小玩意儿。
我还想着,这要是真的树,那得多壮观啊,说不定树上还住着神仙呢。
那些小物件在树枝上挂着,感觉风一吹就会叮当响似的。
我还歪着头听了听,当然是听不到啥声音啦,不过那一瞬间我仿佛能想象到古代祭祀的时候,这神树周围围满了人,大家对着它充满敬畏的样子。
我觉得三星堆青铜像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代神秘世界的大门。
每次看它们,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能看到那些工匠们拿着工具,精心打造这些青铜像的样子。
我好奇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啥能做出这么独特的东西呢?这三星堆青铜像啊,真的是越看越有意思,就像一个永远挖不完的宝藏,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的好玩的地方。
我可太喜欢这些奇特的三星堆青铜像啦,它们就像一群来自远古的朋友,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呢。
浅析三星堆青铜器“天人合一”的审美内涵

谈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上一致认为起源于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原地区,中国青铜器研究的主流对象为中原地区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然而在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极为灿烂的青铜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在1986年出土了大量距今有3300~4300年历史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大型铜神树、铜纵目面具、青铜人头像、动物青铜像、眼形器、太阳形器等,以夸张造型和抽象风格显示出巴蜀地区独特的先秦文化。
与中原的青铜器文明为了显示出王权的权威性不同,三星堆的青铜器文明表现的是古蜀先民对于太阳的崇拜,具有明显的巫政结合的特征。
但就青铜器的表现形式而言,不仅只有太阳作为意象出现在青铜器上,事实上自然界的万物都被涵盖其中,在出土的大量动物青铜器中,以鸟形器最为丰富;除了部分面具造型青铜器以外,多数青铜器以人与兽合体的造型出现;巨大的青铜神树则是古蜀人朴素自然观的集中体现。
他们对于太阳崇拜的本质是对于自然的敬畏,是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状态,力求寻求自然与万物的平衡点。
1 以鸟形器为主的动物青铜器三星堆二、三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动物题材的数量庞大,其中以鸟形器最为丰富,其次是羊、龙等动物。
三星堆文化虽未诞生文字,但是其有代表寓意的符号,以鸟形纹居多,与喜爱表现饕餮等生物的中原青铜器相比,三星堆的青铜器选择了相对另类的题材作为表达形式。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型,除了人面具以外,基本都是以“动物题材”为主的造型,例如人与兽结合的器型、纯动物造型的器型,相较于中原青铜文明多将“动物题材”表现于纹饰之中,三星堆文化不论是纹饰还是造型,都体现出极强的动物特征。
不难看出,“鸟”在古蜀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具有“图腾崇拜”的性质,说明“鸟”在古蜀文化中不仅是自然界的代表,同时与人类社会形态相联系,象征着人们的生存抽象,其代表的是“生命力”。
三星堆的动物青铜器具有写实性的特点,即所谓“观物取象,相生塑形”,古蜀人将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打造得简练抽象,但是并未脱离写实的基本特征。
美术鉴赏-5.三星堆、雕塑

• 青铜神树分为3层,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 鸟,显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写照,出土 时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传说远古本来 有10个太阳,他们栖息在神树扶桑上,每 日一换。复原后的青铜神树上残留着9只鸟, 神树的最顶端却没有神鸟。推测还应有象 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 的还有数件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 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 树上枝的铜鸟。
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 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 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
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 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
三星堆人像
人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特征
• 立人像面部特征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 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
脑袋后端有发际线。立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 粗大,很夸张,两只手呈抱握状。
•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身高1米7左
右,连座通高2.62米,重180公斤,被尊称为“世
界铜像之王”。铸造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如
此庞大的青铜巨人,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的商
周文物中,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
三星堆人头像
青铜太阳轮形器恐怕是三 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 性的器物,大多数人们认 为它是“表现太阳崇拜观 念的一种装饰器物”,也 有人认为它是与古骆越文 化之花山壁画中的太阳轮 图形极其相似。
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点

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点在中国古代文明中,三星堆是一个重要的考古遗址,其出土的青铜器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三星堆青铜器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特点,揭示了古代神秘而卓越的文化艺术。
一、制作工艺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准备、铸造、精磨、饰面等。
首先,制造者必须准备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铜矿石和合金配料。
然后,经过熔炼铜矿石、冶炼和合金配料的混合,得到合适质量的青铜液。
接下来,通过铸造将青铜液倒入预先制作的陶模里,待青铜液凝固成型后,取出并进行精磨。
最后,青铜器表面进行饰面,包括刻画、堆焊等方式,更好地展现器物的艺术美感。
在制作工艺中,首先需要准备优质的铜矿石,以及准确的合金配比,保证制作出的青铜器质地良好。
其次,在铸造过程中,艺人必须将青铜液倒入陶模中,保持准确的温度和倒入的速度,以确保形状和结构的完整。
此外,精磨和饰面的工序也需要技术娴熟和耐心,以展现青铜器的精美和装饰效果。
二、审美特点三星堆青铜器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器物的造型、纹饰和图案上。
首先,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以动物和人物为主,如龙、牛、猪、人脸等,具有强烈的生动性和立体感。
这些造型经过艺人的精心设计和塑造,使得青铜器呈现出华丽而富有活力的风格。
其次,三星堆青铜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包括蛇纹、云纹、雷纹、火纹等。
这些纹饰既作为装饰,又暗含着宗教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蛇纹代表着生育和繁衍,云纹象征着神圣和高贵,雷纹和火纹则代表着神秘而狂野的力量。
这些纹饰的巧妙运用,使得青铜器富有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最后,三星堆青铜器的图案精美细致,展示了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图案的设计灵感来自自然界,如花卉、山水等,同时也融入了宗教和神话的元素,营造出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图案的精细程度和纹饰的锐利度都展示了古代艺人对细节关注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其在雕刻技艺上的造诣。
综上所述,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展现了古代华夏文明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面具在额部正中有一以补铸法安装的夔龙形额饰,眼、耳采用镶铸法铸造。其双 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该面具出土时 尚见眼、眉描黛,口唇涂朱。整个造型意象神秘,风格雄奇华美。
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和神灵
铜人面具
脸方正。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垂穿孔。蒜头鼻,高 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眉梢末端各有一方 孔。
大小均与人头像相同。
金面铜人头像
青铜兽面
商代商代晚期 高20.5厘米,宽26.6厘米 1986年于四川 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兽面呈方形。头上的莲花状剑锋已 变成叉状剑锋,剑锋较窄。兽眼圆睁,鼻长 而直,嘴大而宽,嘴角 下钩,口中有两排整齐的牙齿,粗眉向外侧伸展,与外卷的 双角相 连。兽面下颌处有两夔相对将兽面拱起。
青铜鸟爪人身像
铜太阳形器
这种近似车轮的青铜器经研究认为是古蜀太阳崇拜的象征物。该 器在圆凸中心及晕圈上各有一小孔作固定使用,估计是常设在 宗庙的神器,钉挂在某种物体上以供祭祀者膜拜。
轮形铜器应该是一种盾的装饰物?
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
分铜喇叭座和跪坐顶尊人像两部分,人像上身裸露,乳头突出,下 身着裙,腰间系带,带两端结纽于胸前,纽中插物。人像双手上举 捧护圈足尊腹部。表现了巫师跪在神山顶上顶尊献祭神天的情景。 从人像的造型特征看,可能表现的是古蜀国的女巫形象。
保存较好,充分说明其防盗设施的完备。
三星堆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史学界誉为“世界第九大奇 迹”。然而虽经70多年的发掘、研究,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 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 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 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明源于何方?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氐羌说、濮人说、巴 人说、东夷说、越人说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 是如何产生的?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 亡?水患说、战争说、适徒说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金杖上的鱼、 箭头图案。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青铜树枝头及人面鸟身像 商代晚期 高1高12厘米 1986年于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 出土 此像是二号祭祀坑出土的 小神树残件部分,由树枝头及人 面鸟身像组成。枝头 上有花果, 在果上站立一“人面鸟”。“人 面鸟”头顶平,戴面罩,额部的 饰件已脱落。方面,大凸眼,高 鼻,大耳,耳尖向外展出,耳垂 穿孔,粗颈。 人面鸟身短硕, 宽翅羽,羽尖上下呈双钩状分开 且向内卷,靠下侧羽翅上有二圆 形 穿孔。凤尾,尾羽残断,上 下分开,呈孔雀开屏状。
铜兽面
兽面头顶圭状剑锋,兽眼圆睁,细长直鼻,倒山子形鼻 头,嘴大而宽,口露方齿。兽面颐下铸有两条夔龙, 头部相对,承托兽面。
东方的扶桑 西方的若木 中央的建木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 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 九日居下枝,一日 居上枝” 《山海经.在荒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皆载于乌“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 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 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星堆遗址
1号祭祀坑全貌
二号祭祀坑
现场发掘二号坑
两坑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 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 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 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
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有一 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
太阳神的化身,太阳崇拜
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主持祭祀的人
《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缺碘,甲亢病?
青铜纵目面具
耳、眼采用嵌铸法铸造。方颐,倒八字形刀眉,眼球呈圆筒 状向前伸出约16厘米。鹰钩鼻,鼻翼呈旋涡状,阔口,口缝 深长,舌尖外露,下颌略向前伸。大兽耳向两侧展开。在额 正中及耳前上下各有一錾凿形成的方孔。眉、眼描黑色,口 缝涂有朱砂。
铜跪坐人像
该像宽脸方颐,耳垂穿孔,呲牙咧嘴,神态严肃。上身穿右衽交领长袖 短衫,腰间系带两周。下身着犊鼻裤,脚上套袜,手腕带鐲,双手扶膝, 坐姿。祭祀祈祷者
铜鸡
昂首引颈,尾羽丰满。造型生动,写实性强, 铸造工艺精美。它可能即是古代神话中呼唤 日出的”天鸡”的象征物.
铜虎
一面扁平,满身饰虎斑纹,嵌绿松石小方块碎片;另一面 凸起高浮雕。巨头长尾,张口露齿,若咆哮状。昂首怒目, 双耳竖立,呈行进的动势。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张 力毕出。
铜兽首冠人像
平顶,头发在脑正中编结 成辫,辫上端用宽带套束。 面部较瘦削,粗眉,立眼, 直鼻,阔口,方颐,下颌 宽,颈直,颈下端呈倒三 角形,前短后长,金面罩 用金皮捶拓而成,上齐额, 下包颐,两侧过耳,双眉、 双眼及耳垂穿孔,镂空。 面罩两耳尖及左耳后下颌 处残缺。
金面铜人头像
由铜头像和金面罩两 部分组成。人头像为 圆头顶,面部带着面 罩至头顶,面罩上又 鑄出和金面罩相同的 轮廓线。倒八字长眉, 杏核状丹凤眼,蒜头 鼻,鼻梁较短,阔口, 闭唇,宽方颐,长条 形耳廓,耳垂有一穿 孔。青铜人头像与金 面罩紧密闭合。造型、
该铜尊颈上有三周 弦纹,肩上有以高 浮雕铸成的游龙。 器腹部主纹是高浮 雕的上虎下人合构 的图像:虎躯向两 侧展开,尾下垂; 人在虎颈下,手臂 曲举齐肩,两腿分 开下蹲,臀部下垂 与脚平齐。
铜龙虎尊
一种观点认为,金杖是蜀王的 权杖。一种观点认为,金杖是 古蜀神权政治领袖集王权、神 权、财富垄断权为一体的标志, 象征古蜀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金杖与神 树同义,均为古蜀人的神树崇 拜。
青铜神树 商代商代晚期 树干高384
厘米,通高396厘米 19 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 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神树 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 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 环形,上饰云 气纹,底座之 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 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 中,干直,树 根外露。树干 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 桠,枝桠端部长有果实,一 果枝上扬,果 上站立一鸟, 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 下分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 侧,有一条龙 援树而下,龙 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 翅。
铜鸟头
器物横断面呈椭圆形。矮冠末端上卷,大眼,钩喙,如鹰头。 钩喙口缝及眼珠周围10.8厘米 198
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出 土时,人像裙上及鸟身纹饰上涂有朱砂。 高8人像上半身及鸟的尾端无存。人像 为鸟爪、 人身,鸟爪与鸟头接铸在一起。下身着紧身包 裙,裙较短,长不及膝,裙 前后中间开缝,裙 上饰两层几何形云雷纹,裙裙边宽厚,上有竖 形条纹。胫部饰阴 刻花纹,花纹中填以黑彩, 可能表示纹身。 高8人像之鸟脚站立于二鸟头上。鸟极为抽 象, 巨眼,大鹰钩喙,身细长,分尾,尾上翘。鸟 身内外两侧有两列云雷纹,上端 说有一组云雷 纹,腹部有列长扉直达尾尖,扉上两面饰有羽 纹。
铜人头像 平头顶,头上似戴有头盔。人像造型优美,神完气足。
铜人头像
圆头顶,头上似戴有头盔。脑后用补铸发铸有发饰,似戴 蝴蝶形花笄,中间用宽带扎束。人像造型优美,神完气足。
人像下身残缺,面部、 右耳、下颌部有多处铸 造孔。兽耳冠右耳下部 为补缺,左耳边缘上有 三处裂纹,兽首吻部上 缘有一长约12厘米的 补铸形成的裂缝延伸至 左耳根部。兽颈部前面 右侧有多处铸造孔。人 像左腋下有一道铸造形 成的缺口,人像脑后冠 下部有一敲击形成的凹 洞。兽鼻顶端有一处铸 造不佳形成的孔洞。
九连墩战国古墓群正在发掘之中
▲一号墓全景
一 号 墓 出 土 的 青 铜 器
九连墩战国古墓车马坑
一 国重
带故要 蔡
城的 国
(
今 上 蔡 县
诸 侯 国 , 蔡
是 西 周 时 期
一座国内罕见的积石积沙墓。这是古人防止墓葬被盗的一种手段。 该墓18米深的墓穴中,其中10米都是细沙,其中还混杂了数千块大小 不一、石质纷杂的石块。石块最重的有150多公斤,小的也有几公斤 重。墓道的底部距椁底还有5米距离。椁室以上和周围积石积沙,一 旦有人进入,石块和细沙将会把进入墓穴的人埋住,由此可见造墓人 的良苦用心。据专家介解,此墓从汉朝至今已被盗掘过12次,但依然
鸟纹盛行,各种立鸟, 具有神的使者、太阳 负载者和氏族图腾等 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古蜀第二代王:鱼凫
青铜神树枝头花蕾及铜鸟 商商代晚期 高7.8厘米,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此为一青铜神树的残枝。在树枝的花蕾上站立一鸟,大头,头上有三支 冠羽向 上耸立,羽尖呈桃形,中有一小穿孔。钩喙,喙中穿“8”字形 铜丝。粗颈,尾上 翘,尾羽上下各为三支上下分开,呈孔雀开屏状,羽 尖也为桃形,下部尾羽穿孔中 亦有铜丝作成“8”字形环钮。
青铜龙夔柱形器
高4高41.1厘米,宽15.56厘米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 号祭祀坑出土 器身呈圆柱形,上 大下小。器顶平,下端四周有半圆 形小缺口。器上有一龙昂 首立于 器顶,下身垂贴于器壁,两后爪紧 抱器壁两侧,尾上卷。龙口大张, 露齿, 作啸吼状。口下有胡须, 巨耳,镰状大角。在器壁另一侧有 一夔龙向爬行。此器可 能是套在 木柱顶端的附件。
第二节 三星堆青铜器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
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 化遗址。
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但真正使三 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 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 《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 非同凡响。” 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