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含答案)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1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地理必修1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rray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9.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K处分别是:A.冷锋、冷锋B.暖锋、暖锋C.暖锋、冷锋D.冷锋、暖锋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确的是:A BC D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B。

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C。

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13。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含答案)

必修科目测试地理学科一.单选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共40题,每题1.5分)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美国航天局2015年9月28日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提供了新线索。

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火星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巨行星B.位于地球与水星之间C.属于河外星系D.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4.液态水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表现在A.是生命的摇篮B.形成包围行星的大气层C.保护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D.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5.该日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B.北半球昼长夜短C.北极圈附近出现极夜现象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读右图“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年)”,完成6-7题。

6.图中标注的四个城市光照资源最丰富的是A.武汉 B.贵阳C.昆明 D.成都7.图中阴影区域,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A.气温低 B.日照少C.水源不足 D.地形崎岖第二十届世界杯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

总决赛于当地时间7月13日16:00(区时)在城市里约热内卢(23°S,43°W)开始。

据此回答8-9题。

8.中国球迷收看在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举行的总决赛直播应在北京时间A.7月13日 16:00 B.7月14日 16:00C.7月14日3:00 D.7月13日 3:009.在巴西世界杯举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B.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C.里约热内卢正值其最炎热的季节D.里约热内卢昼长夜短读右图,完成10-11题。

地理必修1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地理必修1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Ainy晴必修一綜合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共60分)1.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升國旗の時間是根據日出の時刻而定の,下列日期中,升旗儀式最早の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2.元旦這一天,太陽直射點:A.在南半球並向南移動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動C.在北半球並向北移動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動3.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の時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4.當本初子午線與昏線重合時,北京時間為:A.9月24日2時B.6月22日8時C.3月21日0時D.12月22日12時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強震,造成巨大の人員和財產損失。

回答5~6題。

5.這次地震の震源深度為20千米左右,岩層の斷裂處位於:A.地殼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6.這次地震震中の人們會感覺到:A.只有上下顛簸,沒有水準晃動B.只有水準晃動,沒有上下顛簸C.先水準晃動,後上下顛簸D.先上下顛簸,後水準晃動圖為某地5月5日前後幾天の天氣變化資料統計圖,回答7~9題。

7.這次天氣變化過程最有可能是由:Array A.反氣旋造成B.氣旋造成C.冷鋒造成D.暖鋒造成8.這次降水の形成原因是:A.氣流下沉造成B.氣流對流上升造成C.暖氣團主動沿鋒面爬升造成D.暖氣團被迫抬升造成9.此系統易造成:A .長江中、下游地區の梅雨天氣B .東北、華北地區の夏季暴雨C .東南沿海の颱風天氣D .長江中、下游地區の伏旱天氣讀8月份中緯度某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圖,回答10—11題。

10.圖中P 、K 處分別是: A .冷鋒、冷鋒 B .暖鋒、暖 鋒 C .暖鋒、冷鋒 D .冷鋒、暖鋒11.該天氣系統在1—7處の剖面圖正 確の是:圖5為“某地天氣系統和地質構造示意圖”。

讀圖完成12-14題。

12.關於乙地天氣の敘述,正確の是: A.受冷鋒影響,氣溫將降低 B.受暖鋒影響,氣溫將升高 C.受冷鋒影響,氣壓將降低 D.受暖鋒影響,氣壓將升高13.有關地質、地貌の敘述,正確の是: A.圖示地區地質構造為褶皺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穀 D.丙、丁之間有斷層14.受侵蝕作用影響最強の地區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右上圖為“太平洋洋流分佈示意圖”。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

宇宙中的蓝巨星许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微小。

读图,完成第1~2题。

1.蓝巨星属于( )A.星云B.恒星C.行星D.卫星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缘由是(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担心全③无大气层存在④温度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题,由材料“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蓝巨星能自身发光、发热,属于恒星,B对。

第2题,蓝巨星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光照条件更好,①错。

蓝巨星有时吞噬行星,行星宇宙环境担心全,②对。

不能推断行星无大气层存在,③错。

蓝巨星温度过高,核反应速率较大,导致四周行星的温度过高,不相宜生命生存,④对。

D对。

2.D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出现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与太阳辐射无关。

4.地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A.全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C.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D.地球的热带范围增大;太阳活动对火山、地震等地质灾难影响不大;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的热带范围;太阳活动发出的剧烈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故选C。

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太阳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的耀斑强度纪录。

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一批摄影师出行拍摄由此带来的奇异景观,推想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分别是( )A.低纬度日食B.高纬度极光C.低纬度太阳风暴D.高纬度流星雨6.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 )A.多地发生剧烈地震B.多地出现大范围雾霾C.地表温度明显上升D.电离层受到剧烈扰动5题,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大量带电粒子流射向地球,出现的奇异景观有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不会出现日食,A错,B对。

阶段验收评价———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阶段验收评价———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7-浙江4月选考)2015年2月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

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

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题。

人造举150 万kin1.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B.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C.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D.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解析:选B 由“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可知,其绕太阳运行, 排除A、C项。

太阳与火星在该天体的两侧,故不能拍到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D项错误。

人造天体更接近太阳,故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B项正确。

北京时间2016年7月5日,已在太空飞行4年11个月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

据此完成2~3题。

2.为飞行中的木星探测器提供能量的是()A.太阳辐射B.太阳黑子C.耀斑D.太阳风3.木星与地球最相似的是()A.公转方向B.质量C.体积D.与日距离解析:2.A 3.A第2题,飞行器位于大气层外部,宇宙空间。

为其提供能量的是太阳辐射能。

故A正确。

第3题,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由此可知木星与地球最相似的是公转方向,故A正确。

4. (2017・浙江11月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 km2的人工湖。

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云雾天数增多8.气温日较差增大C.降水天数减少D.气温年较差增大解析:选A 考查的是改造地理环境的影响。

该地人工湖建成后蒸发增加,空气中水汽增多,云雾天数增多,气温日较差会减小,降水天数增加,气温年较差减小。

2015年并称北半球三大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将会准时赴约。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位于北半球,东半球C、完全位于青藏高原上D、位于东八区,东西跨度小于60度2、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和气候都是指某个地方的大气状况B、天气是指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风光、雷电、降水等状况C、气候是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D、天气和气候都没有固定的形态和范围3、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B. 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C. 我国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D. 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但热带气候分布较广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B.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C.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D. 我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其中长江最长5、我国的南岭山脉位于哪两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上?A、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与东北地区6、下列哪一项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特色气候类型?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7、某地区粮食作物一年两熟,蔬菜等经济作物一年三熟,且水稻、小麦等喜温作物连续播种。

该地区的自然带特征是:A. 针叶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热带雨林带D. 温带季风林带8、在一次教材考察活动中,学生甲、乙、丙三人考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文特点,具体描述如下:甲:河湖众多,且河流汛期长;乙: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较大;丙:沿途河岸险峻。

问题:根据三人描述,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文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乙描述均正确B. 丙描述正确C. 没有一句描述正确D. 甲描述正确,乙、丙描述均错误9、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C、全年高温少雨,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D、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的气候类型是寒带气候 10、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平原广阔,河流众多D、山地丘陵占比较高,平原较少11、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2、地球上的大规模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个层次?A、大气层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13、下列哪个叙述是错误的?A. 气旋的北方逆时针旋转,南方顺时针旋转B. 高压系统中心气压较高,容易形成阴雨天气C. 地球自转速度与赤道地区相等D. 地球的磁场对地球生物有着重要影响14、关于海陆分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陆地气候复杂多变B. 海陆分布影响风向和降水分布C. 全球纬度地带性明显,南北回归线附近形成热带雨林气候D. 南北半球陆地面积不同,导致南北半球气候带呈东西向排列15、以下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地球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多个岩石板块。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及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及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正常情况下,河流一般会在河口地区形成三角洲地貌,长江三角洲就是典型,但距长三角不远的钱塘江入海处却没有形成典型三角洲地貌,原因可能是() A.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极低B.地形崎岖起伏大,江水流速快C.海区轮廓呈喇叭形,海水侵蚀强D.人类活动强度大,挖沙现象普遍解析:选C钱塘江入海口属于典型的喇叭形海区,越接近河口,海区越狭窄,海浪侵蚀冲击力越强,造成河口始终无法沉积稳定的泥沙;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但亦有足够泥沙量;河口地区属于平原地形,流速变缓。

故选C。

2.跑步已成为当下人们强身健体的时尚选择,冬季,浙江丽水市的小明同学利用学校所学知识劝爷爷不要出去晨跑,下列支持小明观点的是()解析:选B冬季早晨近地面大气极易形成逆温现象,造成冷空气在地面堆积,空气对流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

A并没有逆温现象,C冬季早晨气温没有那么高,D逆温现象出现在高空,故选B。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解析:选C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解析:4.B 5.A第4题,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4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放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放射,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察勘察。

经过110个小时的探月之旅,于12月12日16时45分在月球旁边顺当实施近月制动,胜利完成“太空刹车”进入近月点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

据此完成第1~2题。

1.“嫦娥四号”没有飞行的领域是( )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可观测宇宙2.易对“嫦娥四号”向地面传送的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B.地球运动C.月球引力D.大气环流1题,天体系统的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是除了银河系之外的星系,和银河系是并列的天体系统层次,“嫦娥四号”没有出银河系。

第2题,太阳活动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干扰“嫦娥四号”向地面传送信息。

2.A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干脆“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幻想。

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打算在印度洋开展一次打穿地壳、地幔边界的大洋钻探。

据此完成第3~4题。

3.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始终钻到地心,则依次钻探到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C.横波可以通过地核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3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

所以依次钻探到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佳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本题共25题,1-15题每题1分,共15分,16-25题每题1.5分,共15分,总分30分)1.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图为“天宫一号”目标飞标器运行示意图,比图中所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读下图,回答2-4题2.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3.图中体现出了多少级天体系统()A.1级B.2级C.3级D.4级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5.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放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的能源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活动周期没有相关性D.太阳活动有时会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回答6~7题。

6.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7.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8.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确的是()A.热带地区面积增大寒带地区面积减小B.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面积增大C.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地区面积减小D.热带地区面积不变寒带面积不变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9-10题9.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半岛、分析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若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至④分别表示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B. 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水循环的速度变慢C. c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的影响D. 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主要是对b施加影响12.若表示地壳的物质循环(其中c表示外力作用),下列说确的是()A. 地区多③类岩石,泰山多④类岩石B. 根据海底扩说的观点,海洋地壳中体积最大的是③类岩石C. 生物出现以后,参与了②类岩石的形成D. e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13.有人在洛杉矶海岸拾到一只来自菲律宾的漂流瓶,该漂流瓶是顺着下列哪组洋流漂流至此的()A、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B、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秘鲁寒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日本暖流D、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14.世界上许多供水不足,出现“水荒”,其原因不是()A、水资源分布不均B、人类生产、生活对淡水需求量增加C、受“温室效应”影响,气候变干旱D、地表水受污染严重,水质变坏15.世界水资源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A、大洋洲和亚洲B、南美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非洲D、亚洲和大洋洲读右图回答16~17题。

16.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7.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华山D. 泰山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8~19题。

18.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丘19.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图3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回答20~21题20.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1.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 火成岩1为喷出岩B. 火成岩2为喷出岩C. 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 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读右图,回答22-24题。

22.图示时间,下列城市风力最大的是()A、乌鲁木齐B、C、D、23.关于此时图中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高压区,天气晴朗,气温较低B、处在冷峰控制下,大风、降温C、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为阴雨天气D、因受低气压控制,气温低24.关于①~④四地点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③的风向相反B、②④的风向相近C、③吹西北风D、④吹西北风25.台风造成的灾害的主要有()A.沙尘暴天气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C.地震、海啸D.狂风、赤潮二、双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共有两个最佳选项,两个都选对得2分,只选一个得1分,选错不得分,本题10题,总分20分)26.发生在太阳大气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主要是()A.黑子 B.太阳风C.耀斑D.日珥27.下图表示的几种热力环流图中,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28.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D.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29.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B.土壤是可更新资源,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土壤,其肥力也不损耗C.土壤中有机质多,就是好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D.不合理的耕作经营,会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30.地球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的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C.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该图为“太照图”,读图回答31题。

31.下列说确的是()A.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B.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C.这一天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D.A和C地太阳刚刚落山32.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B.以副热带地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流动方向是与气旋旋转方向一致C.秘鲁渔场的形成得益于附近海区盛行的下降流D.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易受寒流的影响,多出现荒漠景观3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确的是()A.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B.长江入附近盐度较高C.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D.我国近海实施“伏季休渔”34.全球大气中CO2浓度递增的原因主要有()A.湖泊面积的减少B.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D.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35.全球变暖的后果有()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增加C.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D.高纬地区会因气候变暖而产生更多的降水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36.读“太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1分)(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 (节气),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中画出太线,并用字母M标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位于B点的物体向东作水平运动,其方向向______(南或北)偏移。

(4)图中A、B、C、D、E五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

同一天日出地方是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

(5)这一天,图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写度数)。

(6)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A点的昼长_______小时,此后的三个月C点及其以北地区的极昼极夜围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读地层剖面图,回答问题(12分)(1)写出图中A、B、C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3分)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图中B处构造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构造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处,如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______处(填字母)(3分)38.下图为北纬26°某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写出图中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④,⑦。

(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图中③这个环节主要靠途径来完成。

(3)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水循环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4)图中的甲地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的特点是,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3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

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材料二(右图):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带。

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每题2分,共6分)(1)指出图中①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