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评析 史湘云

合集下载

带你从五个方面欣赏史湘云

带你从五个方面欣赏史湘云

带你从五个方面欣赏史湘云其一,性情《红楼梦》里,论才情,她不逊钗黛,更难得的是她的那份豪爽,不让须眉。

特别是在一片脂粉气的大观园里,更是别具一格,华彩灼灼。

毕竟,林妹妹太娇弱了点儿,宝钗太假正经了点儿,唯有湘云,即可狡黠,也可灵动,即可豪情,也可妩媚,能与宝哥哥月下对酌,也可与黛玉共论诗书,身上那份磊落与率真,无人可及。

其二,外貌看看她的外貌,其情态,也十分可人。

那次,回贾府与黛玉同居一室,早上宝玉去叫俩人起床,描绘的场景便是:湘云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这是女儿们都有的风情,多一点是轻佻,少一点是造作。

但,史湘云她是真名士,自风流。

况深处于闺阁中,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憨态可掬,来形容她的这份香艳,也是她作为女儿的美。

尽管如此,湘云总体上还是可爱的,相比之下,她应该是红楼梦中最不矫情造作的一个。

其三,憨态读者们历来欣赏她的地方,就在醉卧芍药丛中的那番描写中:“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此情此境,妩媚中自带风流倜傥的男儿气概,这份才情与潇洒,唯美惊艳,动人心魄,当真是世上最美的醉态。

这份醉态,也是她的憨态。

我们因此送她一个睡美人的称号,她也是担得起的。

其四,为人《红楼梦》中的姑娘小姐,个个都是有心机的,大家说话办事点滴不漏。

但观湘云,从来就是率性而为,在她的心里,没有太多的条框与尊卑之分。

论起她的背景与靠山,她乃史家的大小姐,也是贾府的尊贵亲戚,是贾母最喜欢的小辈之一。

换成别人,该端着一副小姐的架子。

可是湘云,与翠缕谈天论地,与袭人交心掏肺,教起香菱写诗更是实实在在,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倒出来,全然没有一点主子的架势,与一切人皆能平起平坐。

史湘云人物分析(修订版)

史湘云人物分析(修订版)

史湘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百余位各具风流的女子形象,但除却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宝钗的“体贴周到,善解人意”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另一位“好一派风光霁月”的史湘云了。

史湘云身世命运:金陵十二钗之一,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

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

父母早亡,史家逐渐没落,在叔婶家做针线活“做到三更天”,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

可谓身世凄苦,与黛玉相仿。

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在前八十回没有明确指出史湘云最终的命运,但根据一些暗示性的描写和脂砚斋的提示,可以说史湘云的命运是悲剧性的。

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也可表明。

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一、也宜墙角也宜盆1.天真烂漫、通透豁达史湘云一出场,却似凤姐儿一般先声夺人。

但与之不同的是,凤姐儿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而湘云却是活泼开朗,令人见之忘忧的。

第二十回里写道“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湘云有咬舌的小毛病,“爱”、“厄”不分,便被黛玉嘲笑,二人互相打趣,又是一番热闹。

庚辰本脂评在此处留下了大段批语:“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闭月羞花,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

今以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等大法手眼,敢用些字哉。

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窟可也。

”可见对湘云评价之高。

在大观园中,才女云集,可真正能看透世间万物而活得自在逍遥的,也唯有湘云了。

第四十九回中写道“湘云道:‘你(宝琴)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喝。

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湘云素平日里常常有话直说,有时无心之失也会得罪人,例如说唱戏的小旦像黛玉,为此黛玉在宝玉面前好一通生气。

史湘云人物短评

史湘云人物短评

史湘云人物短评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是林黛玉的表妹,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善良的女孩。

以下是对史湘云角色的一些短评:
史湘云聪明伶俐,反应敏捷。

她的语言风趣幽默,逗人喜欢。

她善于琢磨人心,对人对事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力。

在《红楼梦》中,她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了她的聪明才智和智慧。

史湘云为人善良,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

她对待人和事都非常真诚,喜欢帮助别人,从不图谋个人私利。

她对待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也非常真诚,不计较得失,只是为他们着想。

史湘云善于琴棋书画,运筹帷幄。

她在情感方面也非常有洞察力,能够看穿别人的心思。

她的运筹帷幄,有时也可以在一些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都展现了她的多面才华。

史湘云虽然表面上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但是她内心深处却有着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

她注意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也感悟到爱情的美好和可贵。

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去思考人生和世间万物,也因此得到了更深的领悟。

总之,史湘云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善良、聪明、活泼的女孩,她在《红楼梦》中
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很多趣味和智慧。

史湘云艺术形象分析

史湘云艺术形象分析

史湘云艺术形象分析
史湘云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她是贾府的头号丫鬟兼贾府主人贾母的养女。

史湘云在小说中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具有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个性魅力。

史湘云的艺术才华表现在多个方面。

她是贾府中的美女,并且天生具有才情,擅长诗词曲赋。

她的作品不仅富有诗意,而且意境深远,能够触动人的心灵。

史湘云还是一位出色的剑术家,她的剑术造诣非常高,被誉为“剑术第一绝”。

她的剑术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了艺术感,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史湘云的个性魅力也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独立自主,不拘小节,不受常规束缚,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她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对待他人真诚友善,喜欢帮助别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不被困境所压倒,而是积极地面对并解决问题。

她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善解人意的待人方式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青睐。

史湘云的形象也体现了女性的智慧和魅力。

她读书识字,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理解人性中的复杂与深刻。

她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

她的出色才华和好学精神使得她引领了一股文化风潮,成为宴会上的焦点。

史湘云作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个性魅力。

她的形象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善良纯洁、智慧美丽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才情引领了文化潮流,成为了一个具有艺术影响力的角色。

红楼梦史湘云人物分析

红楼梦史湘云人物分析

红楼梦史湘云⼈物分析红楼梦史湘云⼈物分析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塑造的⼀个⼈物。

读者⼀闭上眼睛,这个⼈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着男装,⼤说⼤笑;风流倜傥,不拘⼩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把“⼆哥哥”叫作“爱哥哥”…这是⼀个富有浪漫⾊彩的、令⼈喜爱的⼈物。

史湘云是⾦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祖宗——贾母的孙侄⼥。

由于她“襁之间⽗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住,与宝⽟在天真烂烃漫的童年建⽴了青梅⽵马,两⼩⽆猜的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她⾝上佩带了⼀只⾦,且与宝⽟后来得到的⼀只⾦⼜恰恰是⼀雌⼀雄,成双配对,——⽤脂砚斋的话说,这是作者⽤绘画的“间⾊法”,隐然⼜写⼀“⾦⽟良缘”——这种像征意义使她若即若离地卷进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中。

因⽽使这个悲剧更加曲折动⼈。

由此可知,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对表现全书主体题、深化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所起的重要作⽤。

史湘云⾃幼⽗母双亡,命运多⾇,依靠婶母过活。

然⽽,她⽣性豪放,⼼胸开阔,是个“⼤乐天”。

我们在《红楼梦》⾥,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

对于她这⼀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

她第⼀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 “⼤说⼤笑”和“咬⾆”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宝、黛、钗的爱情纠葛。

她的到来,使黛⽟两⾯吃醋,与宝⽟发⽣争吵。

第⼆天清晨宝⽟前去看黛⽟、湘云: 只有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

那黛⽟严严密密裹着⼀幅杏⼦红绫被,安稳合⽬⽽。

湘云却⼀把青丝,托于枕畔;⼀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的膀⼦,在被外,上⾯明显着两个⾦⼦。

宝⽟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实!...... 通过两⼈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化之作了鲜明的对⽐。

曹雪芹在塑造美⼥形像时,从不把⼈物写得完美⽆缺,尽善尽美;⽽往往是写成美⽟微疵。

红楼梦人物评析 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评析 史湘云
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第六十二回黛玉评价探春时对宝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一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她“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可谓评价中肯。王熙凤与探春都堪称现代女强人的典范,但是探春之所以高出王熙凤一头,最关键之处是探春“知书识字”,也就是文化素质高,所以王熙凤不得不承认探春比她“更利害一层了”。
湘云的美貌,自不待言。一身男装时,都“原比她打扮成女儿更俏丽了些”。美貌之外,健康也重要。红楼女儿,美丽的生命多,旺盛的生命少,一大半病病歪歪。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宝钗有“热症”,强如王熙凤,最亲近的平儿也知她是死撑。湘云却体健貌端,割腥啖膻,烧烤鹿肉,全不当一回事。喝醉了酒,枕着芍药花在石头上露宿,香梦沉酣,也不言她感冒。
这就是“秋爽斋”,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一派清淡、高雅的气韵,就如那束白菊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然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从那花梨大理石书案中看出冷硬的线条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而那颜鲁公的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
我自认红楼女儿里,湘云无疑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角色,不输薛林。美貌是出众的,仪态是大方的,观园见客,老太太首先就安排薛、林、史,然后才轮到正经的孙女,自然因为是能为贾府增光的人物。她不同于黛玉的柔弱,宝钗的端雅,其最惹人爱的是她的娇憨。比如有点饶舌,把“二”念成了“爱”,比如敢醉卧芍药荫,敢割腥啖膻,穿上小子衣服。如此自然、健康、可爱的人物,在红楼中并不多见。

史湘云人物短评800字

史湘云人物短评800字嘿,说起《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呀,那可真是个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的姑娘呢。

我记得有一回,家里亲戚们聚一块儿办个小聚会,人挺多挺热闹的,那场面呀,就有点像书里贾府众人凑在一块儿的时候。

我那小表妹,活脱脱就是个“史湘云”再世。

当时大家在院子里摆了好些桌椅,放着各种好吃的、好玩的。

我这小表妹一到,那笑声就跟银铃儿似的,“咯咯咯”地响个不停,人还没瞧见呢,声儿先到了。

就跟史湘云似的,史湘云每次到贾府,那也是给大家伙儿带来一堆乐子呀。

我那小表妹一坐下,就开始跟我们讲她在学校里的那些趣事,手舞足蹈的,比划着同学闹的笑话,那眉眼都带着笑,嘴巴就跟机关枪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史湘云不也是嘛,在园子里和姐妹们作诗的时候,那点子俏皮话、机灵劲儿,一个接一个的,把气氛弄得热热闹闹,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的。

玩着玩着,有人提议来个小游戏,输了的要表演节目。

嘿,我这小表妹那好胜心一下子就起来了,眼睛瞪得圆圆的,跟个小牛犊似的,拍着胸脯说:“来呀,谁怕谁呀,我肯定赢呢!”结果呀,第一局她就输了,可她倒也不含糊,站起来就给我们唱了首歌,那调儿跑得呀,都快跑到外太空去了,但她还唱得特起劲儿,我们笑得肚子都疼了,她自己也跟着笑,一点没觉着不好意思。

这和史湘云喝醉了酒,在芍药花丛里睡大觉,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多像呀。

人家史湘云醒了,还跟没事儿人似的,照样嘻嘻哈哈的,哪管什么形象不形象的呀。

我这小表妹呢,玩到最后,弄得一身脏兮兮的,脸上也都是灰,头发都乱了,可那高兴劲儿丝毫不减,还拉着我们说下次还要这么玩呢。

史湘云在贾府里,可不也是这样没心没肺地玩闹,给那规规矩矩的园子添了多少活泼的气息呀。

你瞧,这史湘云呀,就是这么个招人稀罕的姑娘,爽朗、大方、有趣,不管在哪儿,都像个小太阳似的,把快乐撒得到处都是,让人只要一想起她,嘴角就忍不住往上翘呢。

她呀,就是咱心里那一抹别样的亮色,在那大观园的故事里,留下了一串串让人回味的笑声呢。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的人物形象分析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被描述为聪明活泼、机智风趣的女孩。

以下是对史湘云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 活泼可爱:史湘云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开朗的女孩子。

她天性善良,善于与人交往,喜欢开玩笑和幽默。

她的活泼可爱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喜爱。

2. 机智聪明:史湘云聪明机智,反应敏捷,善于观察和思考。

她善于用幽默的语言调动气氛,经常以机智的回应让人捧腹大笑。

她的机智聪明不仅让她在贾府中受到重视,也使她成为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

3. 天真无邪:史湘云保持着天真无邪的性格,她没有做作和虚伪的一面。

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她都毫不掩饰。

她的天真无邪使她成为一个纯真而可信赖的人。

4. 独立自主:史湘云有自己的主见,不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决策。

她有着独立自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不受传统观念和压力的束缚。

总体而言,史湘云是一个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她的活泼可爱、
机智聪明、天真无邪和独立自主等特点使得她在《红楼梦》中成为
一个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的角色。

红楼梦人物评析 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评析 史湘云人世消长起落,皆是命数寻常。

《红楼梦》中以下几个精彩章节,都跟一个人有关。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拾金麒麟论阴阳,醉卧芍药裀……没有她的大观园中,会缺少一抹亮色。

她时而披着大红猩猩昭君套,时而穿着男儿装,她走到哪里,就有笑语喧哗。

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心直口快,不拘小节,豁达大度。

如果她到了《水浒传》中,也一定是一个不让须眉的好汉。

这个人就是史湘云。

史湘云心无城府言谈爽直,总是开朗快乐,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

她没有太复杂的想法,也从不纠结于小情绪,总归两个字“简单”。

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性格越是真诚,为人越是简单。

越是简单的人,越值得深交。

01简单的人,都有点憨。

史湘云的判词里写: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她虽然生在富贵之乡,看起来锦衣玉食,却在婴儿时,父母双亡,自幼就没有享受过亲爹热娘的疼爱。

她比林黛玉都值得让人同情,黛玉曾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进了贾府有贾母的呵护,有宝玉的贴心护佑,有紫鹃的细心开导。

史湘云还在襁褓之中,就跟着叔叔婶婶生活,日子并不好过,家里为省钱,一切手工针织都是家人自己做。

然而你见不到她自怜自艾、悲叹幽怨过,她更热衷于关心他人。

史湘云的性子像爆炭,爱打抱不平。

她听人说邢蚰烟在迎春那里被婆子们欺负,就说:“等我问问二姐姐去,我骂那婆子一顿,给你们出出气。

”相比晴雯式的爆脾气,史湘云更多了一点憨厚,与替他人着想的善良。

宝钗评价史湘云的脾气说:......到底嘴太直了。

尤其是在薛宝钗生日宴上那回,凤姐指着一个小旦对众人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

”所有人都看出像林黛玉,没有一个人肯说,唯史湘云口无遮拦:“我知道,像林姐姐。

”不过黛玉并不恼她,知道她并没有恶意。

张爱玲曾说:“史湘云稚气,带几分憨,因此更天真无邪。

”跟几分憨的人做朋友,你不用担心被算计,你不用担心他心口不一。

你错了,他会跳起来骂你;你对了,他也真心赞美你。

简单的人,只说真心的话,从不说骗人的话,也不耍心机,使绊子。

红楼梦史湘云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红楼梦史湘云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红楼梦史湘云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曹雪芹在“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各表风流的女子,而在这众多女子中,最有独特风格的,怕只有“好一派霁月光风”的史湘云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史湘云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史湘云印象深刻。

她不似黛玉的心胸狭窄,也不似宝钗的心机深沉,更不似王熙凤的泼辣狠毒。

她似乎是春天里的一滴雨,夏天里的一缕风,秋天里的一片落叶,冬天里的一朵寒梅。

她是普通的,又是不平凡的。

她笑由心发,性由情生,怨从身来,苦自命感,不娇作,不自卑,活脱脱一个人间的“俗女子”。

不把她放在金陵十二钗之中,不足以凸显女性人物的完整。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个立体而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史湘云的独特魅力使她让我们记忆犹深。

她——心乐达。

黛玉寄人篱下常有孤寂之感,动辄则哭,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同情。

实际上湘云的命运也一样悲苦。

黛玉毕竟还受过父母之爱。

住到贾府之后虽说不似自家的自在,但也有老太太的垂怜,众星捧月的照料。

而湘云则“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自幼便失去父母,依靠婶母过活。

即使有到贾府生活的机会,也还是含着眼泪嘱咐宝玉在贾母面前多提点自己,才得以过来的。

即使如此之苦,她也没有像黛玉一样悲悲切切,而且还曾经开导林黛玉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

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她大说大笑,不把自己的'悲苦命运放在心上,只是到了后来才有所改变。

她的活泼旷达不是一般女孩子所拥有的,这些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就可以知道。

她——才气足。

“宝黛”的才情我们有目共睹,湘云的才情也是不容小觑的。

她积极支持创建诗社,和众女子一块儿吟诗作对,无不显示着她的智慧。

在诗社初建的几场比对中,她即兴而发无不做出令人叹绝的作品。

她的《对菊》、《供菊》、《菊影》又有谁敢否定呢!在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她“以一敌三”那个敢小看了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人物评析史湘云红楼写得唯美,美得让人沈醉,贯穿其中消极出世的思想在我欣赏美的同时,却不知不觉地病入膏肓,曾以为看破红尘,却不知自己已堕入迷津。

掩卷难忘的是那些并非十全十美的女孩子。

她们虽各有不足,但真实,且各有其可爱之处。

宝钗世故,却体贴人情,豁达从时;黛玉小性儿,然真诚;探春对生母未免过于绝情,但她高雅脱俗,柔中有刚,有理家之才。

况且她们个个聪明美丽。

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都各有其欣赏之处。

与黛玉、宝钗鼎足而三的史湘云,我就非常欣赏她的性格,欣赏湘云的才华在大观园众佳丽中绝对有鹤立鸡群的优越感。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为史湘云正名:曹公在写《红楼梦》的时候,独对海棠春睡的典故特别感兴趣,一而再,再而三地引以套用在湘云身上,反复渲染。

湘云醉酒后,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已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也掉到地下,半被落花埋了。

大观园至纯至美的自然之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至!史湘云是以"天真豪爽"为其性格特征的。

自小父母双亡,与林黛玉的身份颇为相似。

但是她与具有叛逆性格的林黛玉之间几次发生冲突时,总是站在薜宝钗一边,对林黛玉进行露骨的攻击,因此,史湘云只能归到封建制度的拥护者的行列里。

湘云的结局,据推测,应是丈夫早亡,家破人亡。

小时候问老一辈的老人,有的说她后来与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美满,但不久若兰死去,寂寞终生。

有的说宝钗早卒,宝玉击,湘云沦为乞丐,最后宝玉与湘支结婚。

不论有多少说法,史湘云的结局,与大观园里的众姐妹一样是悲剧性的。

湘云的正统思想非我所取,却喜爱她的性格。

出身比黛玉还要孤苦的湘云,叔叔、婶婶显然没把她放在心上,家道中落,自免不了夜夜做活到三更,且不得有任何抱怨。

然她的好处是不自苦,所以活得健康而乐观。

正如她对黛玉所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

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

”她的乐天大方胜过黛玉多多了。

如斯,为什么大家都同情林黛玉而忘掉那个比黛玉更苦的史湘云呢?是因为黛玉的招人同情,或是她有一部哀艳浪漫的爱情故事?宝玉和黛玉是由青梅竹马自然地发展为知己之爱,生死之恋。

而史湘云却是非常一般的,由父母包办的婚姻。

曹公在《红楼梦》第五回暗示读者,史湘云的婚姻也很不幸:“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但这种朦胧的暗示很难激发起读者多大的感情共鸣,所以史湘云不幸的婚姻没有在读者群里博到更多的同情。

我自认红楼女儿里,湘云无疑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角色,不输薛林。

美貌是出众的,仪态是大方的,观园见客,老太太首先就安排薛、林、史,然后才轮到正经的孙女,自然因为是能为贾府增光的人物。

她不同于黛玉的柔弱,宝钗的端雅,其最惹人爱的是她的娇憨。

比如有点饶舌,把“二”念成了“爱”,比如敢醉卧芍药荫,敢割腥啖膻,穿上小子衣服。

如此自然、健康、可爱的人物,在红楼中并不多见。

湘云的才华是与林、薛二人并肩的,无论吟诗填词,联对行令,她的敏捷、灵活、新巧都令人叹而观止。

但她并不象黛玉恃才自傲,也不似宝钗藏拙,一举一动都爽朗大方,实在可爱得很。

湘云说话待人均出自真心,毫无遮拦,人家都让着林妹妹,偏她直言快语也不怕得罪人。

她与宝钗交好,当黛玉取笑宝钗为宝玉执绋绣花时,她顾左右而言它,不肯与黛玉一起取笑。

其为人率真,自然天成就比过宝钗。

象这样一个人物,以她的聪明实际,辅佐丈夫不成问题,以她的乐观开朗,应付家族关系不成问题,以她的健康和才华,教养几个出色的孩子不成问题。

本该是一个贤妻良母,可叹命运竟如此悲惨,从小是“纵居那绮罗中,不知娇养”,好容易嫁个如意郎君,还是痨病,贤妻做不成,良母也不可能了。

宝钗和黛玉。

一位深明大义,一位敏感多情。

娶了薛固然是仕途经济被鞭策,娶了林难道不是整天哭哭笑笑揣摩芳心?累傻人也。

红楼女儿里,我觉得最理想的太太,莫过于史大姑娘。

有云: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娶史湘云。

前一句是名句,后一句是我杜撰。

湘云的美貌,自不待言。

一身男装时,都“原比她打扮成女儿更俏丽了些”。

美貌之外,健康也重要。

红楼女儿,美丽的生命多,旺盛的生命少,一大半病病歪歪。

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宝钗有“热症”,强如王熙凤,最亲近的平儿也知她是死撑。

湘云却体健貌端,割腥啖膻,烧烤鹿肉,全不当一回事。

喝醉了酒,枕着芍药花在石头上露宿,香梦沉酣,也不言她感冒。

大观园里,才思可堪与钗黛一拼的,只湘云一人而已。

芦雪庭、凹晶馆以及历次赛诗联句,湘云都来得快且多,芦雪庭一役,湘云有鹿肉助兴,诗思敏捷,独战宝琴、宝钗、黛玉。

凹晶馆,有她的“寒潭渡鹤影”,方有黛玉的“冷月葬诗魂”。

素有“话口袋子”的湘云,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就向湘云请教。

湘云便“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

这份热情,十二钗中,首屈一指。

且心地纯真,所以心直口快。

她说演戏的小旦“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又常常夸宝钗,又嘲笑宝玉在黛玉面前低声下气。

虽然是口无遮拦,但凭着实话实说,心底光风霁月,也没人能真的跟她生气,就是黛玉也不行,只好拿宝玉撒火。

网上曾有人说,生在今日,湘云定是那种能陪着丈夫看足球,甚至比丈夫还更像“超级球迷”的女人。

我信。

湘云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属于她的色彩明快、温暖,一如雪地里戴着的大红猩猩昭君套。

那是湘云最配的颜色啊。

黛玉敏感,宝钗成熟,湘云豁达。

如她的诗句:清冷香中抱膝吟。

看着清冷这样的字,却有香,有抱膝的悠然,有吟诗的心境。

透着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生活姿态。

黛玉时时觉出风刀霜剑的寒气,湘云大大咧咧行走其间,视若无物。

人有时候是要活得粗率一些,才能快乐一些的。

因为看不到陷阱,也不放它在心上,反而履险如夷。

所谓“傻人有傻福”,说的大概就这意思吧。

有湘云才貌的现代女性并不少见,修炼湘云的个性,却不容易。

放宽心怀,方能履险如夷。

就是不当人太太,生活也会因此多一些乐趣,少一些困扰。

记得前些天,女朋友跟我说:“我这几天想了很多,......从此要做个沉静的好姑娘了。

”当时听到这句话,心中升起一阵莫名的甜蜜、酸楚和痛心,这大概是类似血液的味道吧。

第二天,我突然明白了那种感觉是什么。

便是《红楼梦》上宝玉挨打之后,湘云心疼的跟宝玉说的那句话:“你可真是个明白晚了的!”马上把这告诉她,她说“你可真是个明白晚了的”。

我黯然无语。

探春评析在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诸裙钗中,真正属于贾府的只有四位小姐(元迎探惜)。

其中重彩描写的人物是三小姐探春。

她是透过林黛玉的眼睛向读者介绍的,小说写道: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俊眼修眉”倒还罢了,再加上“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怎能不让人“见之忘俗”!三小姐一出场就不同凡响。

其实,在我看来,曹雪芹描写三小姐探春的与众不同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就连她的闺房,那气象的疏朗、格局的空间感,以及室内的每一件摆设,都活脱脱地写出了探春高贵的性情、独特的风格。

小说第四十回中写道: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

这就是“秋爽斋”,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一派清淡、高雅的气韵,就如那束白菊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然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从那花梨大理石书案中看出冷硬的线条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

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

而那颜鲁公的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

曹雪芹赐给探春一个“敏”字,这是最恰当最准确的评价。

她性灵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

贾府的人送她绰号“镇山太岁”,又称“玫瑰花儿”,好看扎人。

说明探春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仪”,像一头藏爪狮子一样谁也招惹不得。

倘若有人敢冒犯她,她就会像狮子一样伸爪扑倒任何人。

因此,就连恃权横行的王熙凤也惧她三分。

小说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与平儿有一段对话,写出了对探春才干敏捷的评价来。

文云: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

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

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第六十二回黛玉评价探春时对宝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一个乖人。

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

差不多的人就作起威福来了。

”宝玉道:她“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

”可谓评价中肯。

王熙凤与探春都堪称现代女强人的典范,但是探春之所以高出王熙凤一头,最关键之处是探春“知书识字”,也就是文化素质高,所以王熙凤不得不承认探春比她“更利害一层了”。

如果说湘云的豪迈具有诗人气质、名士风度,那么探春的豪迈则更多地强调实现“自我”,希望生命之光能普照人间。

她说过,自己但凡是一个男人就要到世上去干一番事业,正是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心声。

这是一种政治家的气魄和风度。

正因为如此,在贾府中探春最早感觉出这个大家族所潜伏的种种危机。

只有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方能敏锐地体察出来,并且敢于指出它的弊端的严重后果。

第七十四回发生“抄检大观园”之事,探春的伤心也好,愤怒也好,其实都是冲着一件事:这是自杀自灭的征兆。

她愤怒地说:“别忙,抄你们的日子有呢!”这才是探春担心的真正缘由。

只有探春一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凤姐一流人物何能想到、看到、说出这一层来!不过,探春之“敏”还有胎带来的“敏”——庶出的敏感。

她生性反对迎春的懦弱忍受,也反对惜春的绕着是非走,她反对这种弱者行为。

因此每当触及到她的出身时,她是不惜一切的抗争。

这固然反映了她强的一面,但也透露她极为“敏感”的一面。

有许多人评论到这件事时常以等级观念来批评探春。

我以为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家族中,这不能不伤害探春的自尊心,但更重要的是她维护做人的尊严,她强烈地反对这种等级势力的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