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课件

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
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
休。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端庄忠厚,办事沉稳周密,平时谨守法度,循规蹈矩;但 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他就暗中替子孙谋划,凡是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
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 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
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 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文言实词5大命题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出了考查范围,即 考纲要求的 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 又明确了考查方向,即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历年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同义)复词等方面。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
(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 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 耳 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韩 .. 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 .. 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 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议,比劫禁 .. 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 .. 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 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 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 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除”指授予官职,“累除”指多次升迁官职;“迁”指官职由高到低 变动。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 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 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答案:1.√;2. √;3. × “始于秦汉”说法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才出现“年号”;
4.“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 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 5.“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 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 出。( ) 6.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 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温习(必修4)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了解并把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呼,一样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而且取得王侯、皇帝的青睐。
五日2.于是赵王乃斋戒..斋戒:前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忠诚。
案图3.召有司..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此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比喻能够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前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呼不同。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碰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心心相印、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平民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转变而改变深厚友谊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行也7.汉天子我丈人..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领袖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闻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以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衰亡。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含解析

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灵岩①陪庾幕诸公游吴文英②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①灵岩:此有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遗址。
②吴文英:四明(今宁波)人,处南宋偏安时代,身为幕僚门客.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吴王沉醉失国的感慨之情.②对古今兴亡的感叹之情。
③联想北宋失国的历史,对南宋朝廷不能振作,恐重蹈覆辙的忧虑之情。
④对自己华发无成的无奈之情。
⑤以酒化解,登高望秋的豁达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置酒宋祁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①颔联,写登高和饮酒两个场面。
“邀欢"“促饮”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饮酒尽欢的情感。
②颈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经过秋雨刷洗之后,溪水澄澈、日光清淡,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3)

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
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
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河内凶..,移其粟.于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4.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5.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7.故不积跬步..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8.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9.南取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专题5.古代诗歌阅读(共73张)

颜色词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 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 情。 •如杜甫《绝句》:“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诗中黄与 翠、白与青,互相映衬, 物象的色相、明度、彩 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 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 间感与和谐的色彩感。
拟声词 •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白居易《琵琶行(并 序)》:“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 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诗中用了“嘈嘈” 切”“间关”等拟声词, 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 生动传神、具体实在, 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 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古 代 诗 歌 中 的 炼 字
动词
形容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虚词
•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 • 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如王 • 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 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要 驾《晴景》:“雨前初见 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 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 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 此类扩展即提供主题、话题或对象,规定某种情境,进行扩展。 “多重含义”的动词。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 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 • 如张先《天仙子》:“沙 •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 , 却 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 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 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 夜征人尽望乡。”着一 “蝴”为“蜂” , 易“应” 的,用一“破”字,写出明 “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 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 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 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思 就在于改“飞来”为“纷 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 乡之情。 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 “弄”字,便将花写得摇曳 情景,才能动情地表现出晚 多姿起来,似乎花在月的映 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照下摆弄出娇羞柔美的倩 影。 • 形容词的活用。如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 桃,绿了芭蕉。” 。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2含解析

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之初2.暮春..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也3。
修禊事..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课

考点二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准确识记,合理推断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 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
内容索引
Ⅰ 注重积累,准确识记 Ⅱ 了解试题特点,讲究解答方法
2.分类积累,准确识记 古代文化知识面广量大,积累起来十分困难,这时特别需要分类归纳整 理,如按照姓名称谓、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 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 络”,甚至可以采用表格分类记忆法。 归类固然重要,但识记尤其要准确,不可似是而非。如2016年全国卷考 到了吏部、礼部的职责范围,这就需要明确“六部”的职责范围,否则, 难以选对。尤其是文化知识中的人、时、地、职等要素要了然于胸。
参考译文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 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 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 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 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 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
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
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非晚..已逝,桑榆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慕宗悫..,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之长风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不同。
1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13.当侍东宫..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14.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亦作“后土皇天”。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5.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乃瞻衡.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赖君子见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俨.骖马非于上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北冥.有鱼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征一国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夙遭闵.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2)零丁..孤苦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横”横木,横木为门(2)“何”为什么(3)“几”预兆(4)“严”整齐的样子(5)“消”消散(6)“溟”海(7)“智”智识、智慧(8)“辨”分别(9)“变”变化(10)“耐”能(11)“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12)“伶仃”孤独的样子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有四方之事:_________________(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6)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7)识盈虚之有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8)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______(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0)时运不齐..,命途多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3)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____________(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凭借(2)恰逢(3)不久(4)接近(5)补救(6)姑且(7)定数(8)超过(9)时序(春夏秋冬) (10)有蹉跎,有坎坷(11)旋风(12)游动的雾气(13)拼命追求的样子(14)改变(15)授予官职17.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之二虫.又何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虫子。
(4)九岁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
(5)至于..②..①成立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有根据。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7)臣之辛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答案(1)虽然这样。
(2)很饱的样子。
(3)古代泛称动物。
(4)不能走路。
(5)①直到。
②成人自立。
(6)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7)辛酸苦楚。
18.解释下列多义词(1)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乘.虚而入 聊乘.化以归尽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2)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扶老以流憩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3)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4)效⎩⎪⎨⎪⎧ 故夫知效.一官 斯用兵之效.也 信者效.其忠 (5)辩⎩⎪⎨⎪⎧ 辩.乎荣辱之境 而御六气之辩. 两小儿辩.日 (6)微⎩⎪⎨⎪⎧ 猥以微.贱 听臣微.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答案 (1)动词,驾车、乘车/动词,利用、凭借/动词,顺着/量词,读“shènɡ”,辆 (2)名词,马鞭子/动词,拄着/名词,计策、策略(3)全,都/没,干了/全部用出(4)胜任/效果、功效/献出(5)通“辨”,辨明/通“变”,变化/争论、辩论(6)卑微/微小的/假如没有(7)气息/子/呼出和吸入的气19.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或棹.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生生.所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6)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7)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8)襟.三江而带.五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9)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美.具,二难.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1)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____(1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3)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4)绝.云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5)而后乃今将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18)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9)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0)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1)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2)臣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