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位置与镜头类型
镜头类型、角度与表现

6、大特写
• 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 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眼睛、拳头、车 轮
• 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突出事物的局部和强调某些情绪。
9.3 镜头角度
• 摄影机镜头焦点和被摄对象之间的假定 直线,与水平线、轴线、垂直线所形成 的角度就是拍摄角度。
• 拍摄角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垂直变化和水 平变化。
轴线是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制作时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线。 它包括:关系轴线、视线方向轴线、运动轴线。
1、关系轴线 人与人或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一条假想的连接线
关系轴 线
2、视线方向轴线 人或动物的眼睛的视线方向线。
视线方 向轴线
3、运动轴线 人物运动的一条轨迹线。
运动轴线
2、轴线原则
• 也叫“180度原则”。只要摄影机摆放在 同一侧180度内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就 可以达到剪辑时接戏的艺术要求。
• 1、垂直方向 • 垂直变化包括平视、俯视、仰视三个角度
角度 A.平视——依据成年人水平实现的拍摄角度
正常平视
低平视
A.平视—— a、平视拍摄,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符合人 们正常的观察习惯,所摄主体不易变形,画面平稳。
A.平视——b、平视拍摄画面结构稳定,拍摄人物显得真切亲近,表现 出平静的情绪,具有一定程度的交流感。
A.平视—— c、平视拍摄画面显得客观公正,是纪实类节目常用的拍摄 方法。
A.平视—— d、用长焦距镜头平摄,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 满。
A.平视—— e、前后重叠并有堵塞感,其效果有时可能会令人乏味。
B.俯拍——俯视角度拍摄出来的镜头通常是在高于被 摄对象的机位完成的,所以也叫高角度镜头。
• 2、水平角度 • 水平变化包括正面、侧面、背面、斜面四个角度
摄影摄像机位的意思

摄影摄像机位的意思
摄影摄像机位是指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或摄像机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它可以决定镜头的视角、画面的构图和表达方式,对于影片的叙事、情感表达和观众的观看体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摄影摄像机位包括:
1. 前景位:摄影机位于被拍摄物体的前方,使拍摄物体更加醒目突出,增强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2. 远景位:摄影机位于被拍摄物体的远处,通过捕捉广阔的背景或环境,营造出开放、宏大的氛围。
3. 近景位:摄影机位于被拍摄物体的近处,强调细节和表情,使观众更加贴近被拍摄物体的情感和情节。
4. 俯视位:摄影机位高于被拍摄物体,从上方向下拍摄,可以使人物或场景显得较小,强调被拍摄物体的无助、卑微或脆弱。
5. 仰视位:摄影机位低于被拍摄物体,从下方向上拍摄,可以使人物或场景显得庄重、威严或崇高。
6. 侧位:摄影机位在被拍摄物体的一侧,可以展示被拍摄物体的形状、线条和轮廓,以及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7. 跟随位:摄影机跟随被拍摄物体的移动,保持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不变,以记录下物体的移动轨迹和动态变化。
8. 静止位:摄影机位于固定位置,不随被拍摄物体的移动而变化,适用于拍摄静态的场景或需要稳定画面的情况。
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摄影摄像机位,摄影师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意义,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表达力和观众的观看体验。
摄像机镜头参数全解

1、镜头的分类按外形功能分按尺寸大小分按光圈分按变焦类型分按焦距长矩分球面镜头1" 25mm 自动光圈电动变焦长焦距镜头非球面镜头1/2" 3mm 手动光圈手动变焦标准镜头针孔镜头1/3" 8.5mm 固定光圈固定焦距广角镜头鱼眼镜头2/3" 17mm(1)以镜头安装分类所有的摄象机镜头均是螺纹口的,CCD摄象机的镜头安装有两种工业标准,即C安装座和CS安装座。
两者螺纹部分相同,但两者从镜头到感光表面的距离不同。
C安装座:从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7.526mm。
CS安装座:特种C安装,此时应将摄象机前部的垫圈取下再安装镜头。
其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2.5mm。
如果要将一个C安装座镜头安装到一个CS安装座摄象机上时,则需要使用镜头转换器。
(2)以摄象机镜头规格分类摄象机镜头规格应视摄象机的CCD尺寸而定,两者应相对应。
即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2英寸时,镜头应选1/2英寸。
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3英寸时,镜头应选1/3英寸。
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4英寸时,镜头应选1/4英寸。
如果镜头尺寸与摄象机CCD靶面尺寸不一致时,观察角度将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发生画面在焦点以外等问题。
(3)以镜头光圈分类镜头有手动光圈(manual iris)和自动光圈(auto iris)之分,配合摄象机使用,手动光圈镜头适合于亮度不变的应用场合,自动光圈镜头因亮度变更时其光圈亦作自动调整,故适用亮度变化的场合。
自动光圈镜头有两类:一类是将一个视频信号及电源从摄象机输送到透镜来控制镜头上的光圈,称为视频输入型,另一类则利用摄象机上的直流电压来直接控制光圈,称为DC输入型。
自动光圈镜头上的ALC(自动镜头控制)调整用于设定测光系统,可以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也可以画面中最亮部分(峰值)来设定基准信号强度,供给自动光圈调整使用。
一般而言,ALC已在出厂时经过设定,可不作调整,但是对于拍摄景物中包含有一个亮度极高的目标时,明亮目标物之影像可能会造成"白电平削波" 现象,而使得全部屏幕变成白色,此时可以调节ALC来变换画面。
“两人谈话”的拍摄方式

(一) 1)、所有的拍摄对象都可归纳等效为“两人谈话”静动场景,因此处理好两人谈话场景镜头是摄像机机位安排的基础。
2)、常见的两人谈话拍摄:定位—内少外多的反拍—定位
3)、两人谈话的面向:常见的人和正背交替位置安排
(二)标准的三角形机位
1、基本图形: P113图4-1
7、常见的两人谈话拍摄:定位---内少外多的反拍---定位
8、两人谈话的面向:常见的L和正背交替位置安排。人的正、侧、背面的镜头在构图上称开放、半开放、封闭性姿态
(三)稳中求变
用标准的三角形机位拍摄,同时寻求新的变化,会给观众既有条不紊又生动活泼的感觉
1、机位的范围内变化 2、人物姿态的变化
2、定位镜头机位:一般为全景或中景,从而起到确定人物空间位置关系的作用
3、平行机位:与定位镜头相比,拍摄角度几乎不变,由定位镜头变为针对某一人的近景或特写而成
4、内反一般为近景的过肩镜头,由两部摄像机完成。
6、同轴镜头:通过摄像机焦距变化或机位移动来实现
3、人物位置的变化 4、构图比例的变化 5、镜头焦距的变化
实际上,两个以上或群众的镜头可以简化为等效的两人镜头来处理,比如,可以把所有听课学生等效为“一个”学生集合,来安排教室场景中老师和学生的镜头关系。在一个多人参加的对话场景中,往往会有两个主要演员或其他类型的出镜人物处在对话的中心位置上。而追逐也不必是两个人的追逐,亦可以是两台汽车或不同人群之间的来来往往。简言之,我们可以把谈话和追逐的镜头统统看成是表现两个对象之间关系的镜头,他们的差异只在动与静的不同而已。
视听语言——镜头.

视听语言第一章:影像——镜头镜头是影视画面表现的基本单位,指摄影机一次开机、关机过程所拍得的一段画面。
(摄影机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片段)镜头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元素的运用决定风格特征:小景别突出戏剧化特征,能表现细部剧情,大景别弱化戏剧化特征。
远景:顾名思义,远景拍摄点离被摄对象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
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选自《千与千寻》宫崎骏全景:全景是相对人来说的,全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身或一个小场景全貌为目的。
相对于远景来说,全景包含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
全景是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确定事物或人物的空间关系。
结构全景画面时,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物之间的关联,注意主体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美。
中景:中景是表现人的膝盖或腰以上的部分的镜头。
中景是能清楚地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件的情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
中景画面中被摄对象的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善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对位置关系,也用于表现幅度较大的动作和物体最有趣味,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
近景:近景是表现角色胸以上的镜头画面,可以让观众看清人物脸部的神情、手的动作和物体的形态、质感等特征,使观众更加溶入剧情,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写:特写是表现角色肩部以上的头像,身体某个局部或是某一个物件细节的镜头画面。
特写是电影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最大的特点之一。
镜头的角度即是摄影机角度,是指摄影机拍摄主体时的倾斜度,一般分为鸟瞰、水平角度、俯角度、仰角度、倾斜。
鸟瞰:是以鸟的视角来拍摄,直接从上空垂直俯视的画面。
在实拍电影中类似于“航拍镜头”的效果,有一定的拍摄难度,而在动画片中正好可以无限制的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
选自《恶童》水平角度:摄影机位于与角色视角相等的高度。
镜头的角度和方位讲解

1. 平 视(水平方向拍摄)
(3)运用: 例:前后景的各种景物,马匹,车辆,行人都压缩在一起,夸张地表现出
老奶奶穿过马路时的凶险情境
2. 俯 视(由上往下拍摄 )
(1)概念:俯视是摄像机高于被摄主 体水平线,自上往下、由高到低拍摄所 获取的镜头效果。
2. 俯 视(由上往下拍摄 )
(2)画面特点: 正面:天少地多,体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强调环境 、空间,产生宏伟气势,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1.正面方向拍摄
(2)画面效果: 优点: 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 面交流,具有亲切感,如正面拍教师讲课、新闻主持人 等,善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构图,给人宽广、平稳、安静、 严肃、庄重的感觉;
1.正面方向拍摄
(2)画面效果: 缺点: 过分均衡,画面容易显得呆板
1.正面方向拍摄
2. 俯 视(由上往下拍摄 )
(3)运用: 角色: (2)表现群众场面产生宏伟的气势
2. 俯 视(由上往下拍摄 )
(3)运用: 景物: (1)经常与全景,大全景结合表现广阔的场面,能如实地
交代出地面景物的位置,相互关系,规模大小
2. 俯 视(由上往下拍摄 )
(3)运用: 景物: (2)展现多层次景物的层次感
3. 仰 视(由下往上拍摄 )
(3)运用: 角色: 表现角色的力量感.
如果表现正面角色,则有赞颂之意;如果表现反面角色,
则通常有威胁感.
3. 仰视(由下往上拍摄 )
(3)运用: 景物: 画面中竖线条有向上透视集中的趋势,表现出强
烈的空间透视感
4. 混合运用
(1)俯视,仰视镜头结合运用表现交流者高度的差别
2.背面方向拍摄
(3)运用: 背影表现角色心理,在一些惊险,悬疑片中,经常采用背 面角度表现角色的行为,制造悬念,营造紧张,惊险的气 氛,从而引起观众对角色和情节发展的兴趣.
新闻摄影与摄像讲义

新闻摄像与摄影第一章电视画面与新闻图片第一节电视画面一.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现代电子摄录设备——摄像机是电视摄像工作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它不仅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主要、最基本的设备,也是决定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摄像机利用摄像器材的光-电转换原理和电视技术中的电子扫描方法,将镜头所摄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处理后,合成为标准的彩色视频信号。
摄像机的工作流程:光信号的采集(通过光学镜头实现)——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通过电子设备实现)——记录转换后的信号(通过电子设备、磁带或硬盘等实现)。
当摄像机获取的彩色视频信号送至录像机的视频输入端,那么这些图像就以磁信号或数字信号的形式记录于录像磁带或硬盘上。
如果通过视频电缆将这些彩色视频信号直接传到电视监视器,或将其通过彩色电视发射系统发射出去并被一定距离内的电视机接收,那么,应能看到摄像机镜头所摄取的图像——电视画面。
(一).摄像机的组成与分类通常,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根据性能和各自用途不同,摄像机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
根据摄像机所使用的场合,可分为演播室拍摄用座机和室外拍摄用便携式机两类。
(二).摄像机的技术特点1.由于摄像机是能够在瞬间完成光-电-光图像转换过程的高科技电子设备,因此其“摄像作品”是能够“立等可取”的。
2.由于摄像机具备的色温滤色装置和黑、白平衡调整系统等技术原因,对操作和摄录工作产生一些相关要求。
色温预置和黑、白平衡调整是摄像机操作的重要工作环节。
3.电视摄像的宽容度通常为1:32,即相对规定了摄像机所能正确反映景物的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之间的范围比例。
对于过亮或过暗的景物,以及被摄景物亮度间距过大等情况,用摄像机直接表现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视画面及其地位和作用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和电子特技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镜头的类别及作用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发布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一、镜头的类别(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拍摄技巧的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四)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
(五)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
(六)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类别镜头的特征与作用。
二、景别的区分与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取其势,或近看取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
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电视镜头不同景别的获得,取决于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的远近,也取决于摄像机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固定距离处,改变可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可以拍下不同景别的镜头。
景别的划分,一般地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围去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
(一)远景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
这种画面能展示巨大的空间,表现的围相当宽广,用来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也可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二)全景表现围比远景小,只包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它周围的环境。
从人物来看,就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它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
(三)中景取景围比全景小,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
它使用较多,因为它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四)近景取景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主要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用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幅度不太大的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意问题 、 1)有明确的表现意义 ) 2)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的中心 ) 位置 作用: 作用: 保持注意力 有利后期编辑 方法: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 方法: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中心要边 推边向落幅中心点靠拢, 推边向落幅中心点靠拢,始终保持主体在画 面中的优势位置
3)落幅要准确 ) 起、落幅8~10秒 落幅 秒 4)推进速度与画面内的情绪、节奏相一致 )推进速度与画面内的情绪、 5)推进过程中聚焦清晰 ) 一般聚焦法
3)整个摇动过程要完整和谐 ) 起落幅构图完美, 起落幅构图完美,摇速均匀
4.甩镜头 甩镜头 1)概念 ) 快速的摇镜头。 快速的摇镜头。
从起幅快速摇到落幅,中间过程由于速度过 从起幅快速摇到落幅, 快而形成视觉模糊。 快而形成视觉模糊。 控制好方向、力度、速度、 控制好方向、力度、速度、落幅的构图
5秒
2
中 俯
警察:“给我 把拿卢布的 共产党抓起 来!”
枪声
10秒
3
全 --- 推 近
7秒
闪摇---甩 闪摇 甩 不规则摇
• 摇镜头:身体对准落幅(调整到最放松 摇镜头:身体对准落幅( 的状态),扭动腰部将镜头对准起幅, ),扭动腰部将镜头对准起幅 的状态),扭动腰部将镜头对准起幅, 膝部略弯曲,落幅保持长时间平稳。 膝部略弯曲,落幅保持长时间平稳。
2.表现力 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展示空间, 2)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间的内在联系 ) 3)用摇跟的方式表现主体的运动 ) 注意: 被摄主体相对稳定地处在画框的 注意: 某个位置 速度相一致 直线运动物体 与运动路线平行的一侧, 与运动路线平行的一侧,中间地带
移与升降镜头区别 移以水平运动和水平变化为主要特征 升降以垂直运动和垂直变化为主要特征。 升降以垂直运动和垂直变化为主要特征。
(七)综合运动摄像 七 综合运动摄像 在一个镜头中把推、 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 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 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 有机结合起来 种类: 种类: 1.先后方式 先后方式 2.包容式(同时式) 包容式( 包容式 同时式) 3.前两种方式的混合运用 前两种方式的混合运用
( 六)升降拍摄 指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 拍摄的方式 1.种类 种类 垂直升降 斜向升降 不规则升降
2.表现力 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2)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升---表现点在面中的位置 表现点在面中的位置 ---表现面中某点的情况 降---表现面中某点的情况 3)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 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 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 4)变现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变现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升----蔑视之意 蔑视之意 降----敬仰之意 敬仰之意 用在电视节目全片结尾
第二章、电视画面造型艺术 第二章、
§2.2 镜头类型 2.2 镜头:(技术) 镜头 (技术)摄像机的光学部件 创作) (创作)一段连续拍摄制作的画面片断 一、固定镜头 机位、光轴、 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 画框静止
二、运动镜头 (一)推摄 1、画面表现力 、 1)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 ) 2)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介绍整体与局部、 3)调整画面节奏 )
2.表现力 表现力 1)表现自然山川和城市风貌 ) 航拍 2)表现狭长空间中的景物和事物 ) 狭长的过道 弯曲的小巷 横向超常的景物 移动摄像机或移动拍摄对象 3)表现大场景、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 )表现大场景、大纵深、多景物、 的复杂场景 地道、 地道、隧道
4)表现一种主观视点,有现场感和参与感 )表现一种主观视点,
边走边看 纪实效果和真实性 3.注意 注意 1)力求画面平稳 ) 2)尽量利用广角镜头拍摄 ) 3)随时调焦点 )
( 五)跟摄 指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 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1.种类 种类
前跟 与活动主体正面相对拍摄 正面形象 侧跟 侧面跟随拍摄 侧面形象
后跟(背跟) 从后面拍摄 背面形象或活动主 后跟(背跟) 体所面对的情况
分镜头稿本
镜 头 景 摄 别 法 序 号
画面 内容 及字 幕
同期声及解说
音乐
音效
时间
1
“我们谁能忍受 卢佳川 这奴隶的生 《工农 兵学 近 正 在演 活而不奋起 商进 讲 抵抗日本帝 行曲》 国主义啊?”
学生组成 一道人 墙,拦 阻警察, 警察开 枪。
林道静在电 车上撒 传单, 呼口号, 号召游 行。
(二)拉摄 1、画面表现力 、 1)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 起幅: 起幅:主体 落幅: 落幅:主体所处环境
2) 2)画面构图的多结构变化 3)形成对比、反衬、比喻等效果 )形成对比、反衬、 4)作为结束性、结论性镜头或转场镜头 )作为结束性、
(三)摇摄 狄克逊 1.种类 种类 水平横摇 环形摇 垂直纵摇 斜线摇 间歇摇 跟摇 1896年首创 年首创
技巧: 单独拍落幅, 技巧: 单独拍落幅,后期编辑时与摇甩 的过程剪接在一起。 的过程剪接在一起。 用长焦距、 用长焦距、小景别拍摄 摇甩的起动一定要快 摇甩的部分一定要完全虚化 选线条丰富、教密集、有层次的景物。 选线条丰富、教密集、有层次的景物。
( 四)移摄 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 进行的拍摄 普洛米奥 1.种类 种类
向前移动 表现景物的纵向情景 进入事物的感觉 进入事物的感觉 向后移动 表现景物的纵向情景 退出事物的感觉 退出事物的感觉 横向移动 表现景物的横向情景 从旁审视的感觉 从旁审视的感觉 曲线移动 表现景物的复杂情景 穿梭其中的感觉 穿梭其中的感觉
189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
• 横移镜头(蟹行):侧向走而不应向正 横移镜头(蟹行):侧向走而不应向正 ): 前方走。 前方走。 • 左侧:右脚放在左脚前,让右膝的背部 左侧:右脚放在左脚前, 碰到左膝的前端,在右脚碰在地面时, 碰到左膝的前端,在右脚碰在地面时, 把全身重量转移到右脚, 把全身重量转移到右脚,把左脚从右脚 后面绕过,然后反复做。 后面绕过,然后反复做。
3.注意 注意 主观创作意图明显, 主观创作意图明显,新闻纪实类节目少用
移与推拉镜头区别 推拉中发生较大景别变化,主观故意。 推拉中发生较大景别变化,主观故意。 移摄中不应发生较大景别变化, 移摄中不应发生较大景别变化,即使出现 也没有主观上的故意。 也没有主观上的故意。 移与跟镜头区别 画面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体。 画面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体。 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主体, 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主体,主体 呈现的景别相对稳定。 呈现的景别相对稳定。
• 前跟:呼吸要均匀,走路步伐要稳,双 前跟:呼吸要均匀,走路步伐要稳, 膝应略为弯曲,踮着脚尖, 膝应略为弯曲,踮着脚尖,脚与地面平 行擦地移动。 行擦地移动。
2.表现力 表现力 1)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 ) 2)由人物引出环境 ) 3)利用背跟引发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
3.注意 注意 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 2)摄像机的速度与运动主体的速度相一致 ) 3)被摄对象在画框中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 位置 4)尽量利用广角镜头拍摄 )
4)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 )摇出意外之物, 3.注意问题 注意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 落幅要精彩 2)摇速与画面的情绪相对应 ) 摇跟时, 摇跟时,摇速与物体运动速度相一致 介绍两个事物的空间关系时, 介绍两个事物的空间关系时,摇速影响 观众对两事物距离的把握 考虑观众对画面内事物的辨认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