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 具体地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古诗词中表达方式通常用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少用记叙和说明这 两种表达方式。特别要注意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因 篇幅原因,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要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象和联 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这些手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 燃衬衣”。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法时,可调出顺口溜,一一快速对照,这样,可以马上 识别出表现手法。 属于结构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结构,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 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三、比较炼字 【答题思路】 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不同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 比较等。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语言来达成,所以,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妙 处,就是炼字。 怎样炼字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般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 叠词,最后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 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就是凝练展开,如同将茶叶泡开一样。 最后,还要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惯(模式)。所谓的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第三 步是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比较技巧 【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有两大块:一是该诗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了什么),二是该诗词用什 么技巧表达情感的(怎么写的)。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重要。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 ××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抒发了××的情感。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诗歌比较鉴赏 ppt课件

《发临洮将 间接描写 赴北庭留别》 虚写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 应稀。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标题《闻说轮台路》
间接地描写了 “连年见雪飞” 的恶劣环境。
《白雪歌送 直接描写 武判官归京》 实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写了“ 胡天八月即飞 雪”的壮美
PPT课件
17
真题示例 比较表达技巧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PPT同课件 ?请作简要分析。 22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篇目
意象
园花 第一首
第二首 乔木
修饰语
经雨 红
峥嵘 明月中
意境 热烈 艳丽
清幽
PPT课件
23
真题示例 比较意象意境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虚写置身峰头,既表现 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
达了对“京华亲故”(
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PPT课件
28
例题引路 比较语言(炼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答案示例:海两畔诗尖都山似着剑一芒“,望秋”来字处处,割都愁为肠“。眺望”之意。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以“意象”为切入点:
1、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2、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 歌的不同类别)。
组织答案的步骤:
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意境: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加以分
析,概括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
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PPT课件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高实用性课件)

7.岑参: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用 词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8.杜牧:畅达明丽,气概豪放,忧国忧民,想象丰富。 9.陆游:雄浑豪健,境界开阔;平易晓畅,章法整饬;充 满爱国主义情怀。 10.辛弃疾:抗金复国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善 用典故,借古讽今。
效果验收+提升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言旧年未尽,湖上却 已春意盎然,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诗人以陆天随自比, 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成”,表现了 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 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的现状,隐 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 上度过新年,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走近作者——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 孤贫,屡试不第, 终生未任,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 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作品素以空灵含 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 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 恋情、写景、泛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流落江湖, 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 发了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 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高考重难点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
高考最前沿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共30张)PPT课件

比较语言
11
比较角度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 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比较技巧
12
比较角度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酒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无人人说说。此生飘荡何 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 也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比较技巧、内容情感
14
鉴赏小结1
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小结
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
内容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比 较。
15
课前练习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也 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16
问题分析
7
问题分析
阅卷分析一
不知道考题的比较角度!
8
考点回顾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9
比较角度
宿石邑山中 韩翃
山中 王维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1
比较角度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 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比较技巧
12
比较角度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酒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无人人说说。此生飘荡何 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 也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比较技巧、内容情感
14
鉴赏小结1
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小结
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
内容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比 较。
15
课前练习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也 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16
问题分析
7
问题分析
阅卷分析一
不知道考题的比较角度!
8
考点回顾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9
比较角度
宿石邑山中 韩翃
山中 王维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ppt课件

2、(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 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 “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 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 唱”“花落”“莺无语”“烟中 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 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 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二、求同题答题思路
找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提取出 来,也就得出了答案,也可以说是 提取公因式法。 如:1题(1)问中的“一声 猿”“猿啼”; 2题中的(1)
求题
一、求异题的命题形式 1、从题型上看有: A、填空题,如2011年湖北卷(1); B、简答题,如2014、2012年浙江卷(2) 题,2014新课标卷(9),2014江苏卷 (3),2014天津卷(3)2013安徽卷 (9),2011湖北卷(2)、(3)
再 见 !
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 比较鉴赏的方法: 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比较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比较表达技巧
原则: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 方法: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课 堂 小 结
1.寻找可比点
2.比较同与异
3.评价优与劣
2、从考查内容上看: A、表达技巧和语言类: (14浙江卷)抒情手法、(12浙江卷) 表现手法、(14江苏卷)表达效果、 (13安徽卷)修辞手法、(11湖北卷) 结构作用、语言优美(壮美) B、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 (14新课标卷)感情、(14天津卷)情 感、(13安徽卷)心境、(11湖北卷) 景色
二、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有五种,即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这里主要说一下记叙和描写: 1、记叙,应该注意一下时间的推移; 2、描写,除了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的分类外, 还应该注意以下的几种:渲染,烘托,白描,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课件17张

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
问题:“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 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
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
此赏析这两首诗。(6分)
[例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例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 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 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 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 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答要领: 1.就意象来说,应着重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既要把握常见诗 词意象的内涵,如明月多写相思、丁香多喻忧愁等,又要善于分析 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切忌以偏概全。 2.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倾向。 3.注意诗歌的不同题材类别。
[例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
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的小儿女衬托妻子的孤寂。颈联写妻子月下久
伫的动人形象。诗人巧用对写法,把夫妻之间
问题:“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 缠绵悱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等方面 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 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 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思想想感感情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
1
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 “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 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形象、 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 体裁等方面设题
2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较 5、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6、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7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求“同”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 答案:词 立句 业和和诗壮句志都未表酬现、了理诗想人落抗空金 的报 伤国 感、 之建 情功 。
2、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答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三
10
❖ (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 宿渔家
[宋]郭震
❖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 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8
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傍__晚______时刻的景色, 均以荷与_________西__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参考答案: 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贾诗 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自答。 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知其去 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无具体行踪, “采芝何处未归来”。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 话体现诗意;魏诗写景抒情都有。 表现手法:贾诗寓问于答,虚实相生,含蓄简练; 贾诗景略情在,情中见景。魏诗自问自答,透露 出怅然若失的感情;描写以白描为主,青松、白 云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要点】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
“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 “灯前”
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孤独 、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主
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用平易朴素的语言 11 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系船应有去年痕。 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 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 析。(4分)
5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总论。
14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 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 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 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15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4分)
9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披襟拦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 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低面深藏 碧伞中。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规范: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6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1、比较表现手法 求“同”关键词 拟人 2、比较情感 存“异”关键词-- 回首 背 低 藏
答案背西风”,含
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步低骤沉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
课堂小结: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 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 “作比较”这一要 求。
12
注意: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 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 鉴赏。
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3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
求“同”关键词 求“异”关键词
4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
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客航收浦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倒出岸沙枫半死,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 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 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思想想感感情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
1
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 “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 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形象、 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 体裁等方面设题
2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较 5、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6、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7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求“同”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 答案:词 立句 业和和诗壮句志都未表酬现、了理诗想人落抗空金 的报 伤国 感、 之建 情功 。
2、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答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三
10
❖ (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 宿渔家
[宋]郭震
❖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 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8
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傍__晚______时刻的景色, 均以荷与_________西__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参考答案: 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贾诗 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自答。 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知其去 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无具体行踪, “采芝何处未归来”。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 话体现诗意;魏诗写景抒情都有。 表现手法:贾诗寓问于答,虚实相生,含蓄简练; 贾诗景略情在,情中见景。魏诗自问自答,透露 出怅然若失的感情;描写以白描为主,青松、白 云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要点】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
“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 “灯前”
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孤独 、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主
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用平易朴素的语言 11 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系船应有去年痕。 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 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 析。(4分)
5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总论。
14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 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 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 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15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4分)
9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披襟拦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 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低面深藏 碧伞中。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规范: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6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1、比较表现手法 求“同”关键词 拟人 2、比较情感 存“异”关键词-- 回首 背 低 藏
答案背西风”,含
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步低骤沉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
课堂小结: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 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 “作比较”这一要 求。
12
注意: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 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 鉴赏。
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3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
求“同”关键词 求“异”关键词
4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
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客航收浦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倒出岸沙枫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