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14页)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系列之一知识梳理——要点清单第1单元物质的结构和属性一、昔日重来1.请把以下空格填写完整,注意写清对应的科学家。
右图所示为原子模型,它是由科学家提出的。
质子带有电荷,电子带有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实验表明电荷互相排斥,电荷互相吸引。
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他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一组成的。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
分子在作地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有O3.质量和密度的概念1)质量的定义:含有的多少被称为质量。
2)质量的物理符号是,质量的单位是()o3)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被称为物质的密度。
定义公式为,4)密度的物理符号是,密度的单位是()。
5)水的密度是kg/m1 2 3 4,合/cm3,其物理含义是6)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有关。
4.天平的使用2 使用前:把天平放在操作台上,把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调节使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
3 使用时:把物体放在______ 盘中,在________ 盘中适当增减磋码,调节使指针重新指在中央刻度线。
4 使用后:把游码重新移到。
刻度线,把磋码放回缺码盒。
5.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的定义: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所吸收的被称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物理符号是,比热容的单位是()。
3)水的比热容是,其物理含义是。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只与物质的有关。
5)关于比热容的两个基本规律: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等的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的越。
、梦的梯子1.在卧室的一角使用电蚊香器,一段时间之后,房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闻到蚊香的气味,这种现象被称为,这说明;如果蚊香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蚊香的气味,这说明。
2.在高压下,油可以渗透钢管壁,这说明;想用锤子把一根钢管砸扁非常困难,这说明。
八年级物理期末总复习

八年级物理期末总复习一、重点知识总结1、重点章节:运动的世界;多彩的光;力和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机械与人。
2、重点概念:速度;力;密度;力的平衡;浮力;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
3、重点规律:声的传播规律;光的传播、反射及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及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
4、重点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
5、重要公式:6、主要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及其基本单位的表示字母:7、一些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间的换算:速度:1m/s=密度:1kg/m3=10-3g/cm3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cmHg=1.01×105Pa二、对部分重点知识的正确理解: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需要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而且几个环节是可以改变顺序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
2、运动的世界①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必须选取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对于同一物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可能不同。
②对的理解:对于确定的物体,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是不变的,所以不能说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③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所以求平均速度仍用计算,而不能用计算。
3、声音的世界:①声音需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②关于噪声的判断:通常情况下,物体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音,但在特定的环境,乐音也会成为噪音。
4、多彩的光①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同种不均介质或不同种的均匀介质(除光线垂直界照射以外)中都不沿直线传播。
②光的反射:光在任何情况下的反射都是顺从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平面镜,只要知道其中二者的位置就可以确定第三者的位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光的折射:光在折射的过程中,总是在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大。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很全很全)

1.温度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①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3.凝固⑴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凝固现象:① 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②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探索了许多有趣而又实用的物理知识。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一、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
它的大小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P = 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二、机械能和功率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的计算公式是K = 1/2mv²,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势能的计算公式是Ep = mgh,其中Ep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3×10^8米/秒。
光的传播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可以产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折射可以产生折射率的变化。
四、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电流的计算公式是I = Q/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t表示时间。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五、电路和电源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初中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初二

初中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初二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初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初二1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

•
帝国亡于铁钉
丢失了一个钉子,坏 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 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 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输了 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 国。
小细节对事情的结果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和运动
考点聚焦
考点1、力及其描述
定义 单位
物体对物体的______ 作用 牛顿 ______(N)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 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作用点 大小 、________ 方向 、________ ________
·人教版
1.对比重力与质量
·人教版
类型一 重力 例2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 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天平 和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测力计 ; __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的平均值;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八年级物理下册
期末总复习
一、力和运动 二、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三、压强 液体压强 四、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五、浮力及应用 六、功 功率 七、杠杆和其它简单机械 八、机械效率和能量的转化
细节决定成败
重视细节,养成习惯
• 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 斯说“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 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性格,一种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 其实正是“细节决定成败”的 演绎啊! 细节反应一个人的修养, 所以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 量、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方式 之一。
·人教版
考点3 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 ____或____________ 抵消 不受力 , 则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________ ,相当于________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初二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机械运动(动与静)(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 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 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s/t计算。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听到声音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道: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4) 双耳效应: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弱不同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1)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反映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
(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低。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 Hz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14页)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疑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们的耳朵里,人耳听到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们能够与原声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回声跟声的反射有关。
重点:1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 声速的计算公式:v=s/t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原声与回声之间的间隔时间在0.1s以上(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4 回声的利用:①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测量海洋的深度②利用回声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比如在教室里的说话声比在旷野里的说话声要大得多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室,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等组成)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3 声波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重点定义:一:音调重点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疑点: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1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2 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3 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次声波。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也伴随有次声波产生(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4 次声波的速度大于风暴传播的速度,所以他就成了海洋风暴来临的前奏曲,人们可以利用次声波来预报风暴的来临。
二:响度重点定义: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要点: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1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3 影响响度的因素:①振幅的大小②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距离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弱)三:音色重点定义: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不同的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要点: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1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
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2 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人听到的声音的条件:必须要有发声体、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足够的响度和一定的频率范围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重点定义: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3 常见的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难点: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重点定义: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2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拓展: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理危害和物理危害。
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三:控制噪声重点定义: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要点:消声(从声源处);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第五节:声的利用要点:1 回声定位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疑点: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波,次声波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波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难点: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光”二:声与能量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三:超神波及其利用1 超声波的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2 超声波的利用(《课时达标》P12)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雷达利用的是电磁波)第二章光现象基础知识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
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透明介质:气体、液体、固体)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规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
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
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线分侧,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些)(疏大密小)(“大”、“小”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度数)折射现象:铅笔错位(看到的铅笔向上弯,因为我们看到的时铅笔的虚像)、池水变浅、从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变高了、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等8.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色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红、黄、蓝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10、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温度越低,红外越弱)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作用:①热作用:加热食物热谱图诊病②红外遥感: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等③遥控:电视机、空调等(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可以用来高空摄影)11.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高温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避免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
紫外线作用:㈠化学作用强;㈡生理作用强:①杀菌:医院的紫外线灯②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人体骨骼生长和健康有好处;㈢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验钞机、防伪12.光源的分类:热光源和冷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生物光源和非生物光源1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①小孔成像(与孔的大小无关;为倒立的实像)②取直线:激光准直;整队集合;射击瞄准;看木板的棱是否垂直③限制视野:坐井观天;一叶障目④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立竿见影14.光年是光在一年里走的路程,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1光年≈9.46×10的15次方m)15.声音在固体中传的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