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癌痛
癌痛科普教育

癌痛科普教育摘要:一、癌痛的概念及影响1.癌痛的定义2.癌痛对患者的影响二、癌痛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非药物治疗三、癌痛科普教育的意义1.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识2.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癌痛3.促进癌痛治疗的发展四、癌痛科普教育的实施1.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2.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3.创新科普教育方式正文:癌痛是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加剧病情发展。
因此,对癌痛进行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癌痛是指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疼痛症状,通常包括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所导致的疼痛、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以及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等。
癌痛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约70%-90%的癌症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癌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患者自杀倾向。
针对癌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缓解癌痛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科普教育旨在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识,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癌痛,并促进癌痛治疗的发展。
首先,通过癌痛科普教育,患者可以了解癌痛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癌痛的认识。
其次,科普教育有助于患者正确面对癌痛,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癌痛科普教育可以促进癌痛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癌痛科普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家庭成员应关心患者的疼痛问题,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癌痛。
社会应加强对癌痛科普教育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癌痛的认识。
医疗机构应提供专业的癌痛治疗服务,加强医务人员对癌痛治疗知识的培训。
同时,我们还需要创新癌痛科普教育方式,如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等。
通过这些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痛,关注癌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癌痛发生机制及类型讲义课件

躯体痛
定义
躯体痛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 浸润或累及周围组织而引发的 疼痛,通常表现为钝痛、刺痛
或痉挛痛。
病因
肿瘤压迫神经根、神经丛或周 围组织,导致局部缺血、炎症 反应和神经刺激。
特点
疼痛部位明确,与肿瘤病灶位 置相关,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治疗
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非甾体 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同时 可结合物理治疗和神经阻滞等
目录
• 癌痛概述 • 癌痛的发生机制 • 癌痛的类型 • 癌痛的评估与管理 • 癌痛的预防与控制
01
癌痛概述
癌痛的定 义
01
癌痛是由于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 过程中引发的疼痛,常常表现为 慢性疼痛。
02
癌痛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侵犯 神经、骨转移、化疗药物副作用 等原因引起。
癌痛的发生率
癌痛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约50%至80%的癌症患者 会经历癌痛。
肿瘤侵犯
肿瘤细胞可能侵犯骨、神 经、内脏等组织,引起剧 烈疼痛。
肿瘤代谢产物
肿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某些化学物质,如乳酸、 氢离子等,可能刺激周围 组织引发疼痛。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免疫反应
肿瘤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 导致炎症、肿胀等,进而 引发疼痛。
激素水平失衡
某些肿瘤可能分泌激素, 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而 影响神经传导,引发疼痛。
营养和代谢障碍
肿瘤影响营养和代谢,可 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 缩等,引发疼痛。
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手术创伤
药物治疗副作用
手术切除肿瘤时可能损伤周围组织、 神经等,导致术后疼痛。
某些抗癌药物可能引起关节痛、肌肉 痛等副作用。
放疗和化疗副作用
放疗和化疗可能引起组织损伤、炎症 等,引发疼痛。
癌性疼痛

疼痛缓解
神经阻滞、毁损±强阿片类±辅助药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强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弱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
Ⅰ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非阿片类±辅助药
癌痛
药物治疗
一、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
①按阶梯给药;
②口服给药;
③按时给药; ④个体化用药; ⑤辅助用药。
药物治疗
1、第一阶梯 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 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NSAIDs、必要时加用 镇痛辅助药。NSAIDs有封顶效应,因此当使用一 种NSAID药物,疼痛得不到缓解时,不宜再换用其 他NSAID类药物(除非因副作用而换药),而应直 接升到第二阶梯用药。
药物治疗
2、第二阶梯
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
右季肋下持续性钝痛,另一主诉为右上腹部突发
性刺痛,持续数分钟缓解,每天发作数次。疼痛
原因是肝被膜牵张,如果瘤体出血或坏死,疼痛
可突然加剧。
临床表现
四、癌性肠痛
腹部及盆腔肿瘤压迫、粘连,或
侵蚀平滑肌、静脉、淋巴管或自主神经,或引起 肠梗阻时均可产生癌性肠痛。癌性肠痛的部位通 常在脐周或上腹部。当局部肠管有绞窄或坏死时,
临床表现
一、癌性骨痛
肿瘤侵蚀骨骼或转移至骨部产生
的疼痛称为癌性骨痛。骨浸润的癌痛多为中度至
重度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刺痛、撕裂痛,持
续存在或阵发性加重。骨髓腔内压增高或骨膜受 刺激产生的疼痛,其疼痛性质为钝痛,定位不明 确,伴有深部压痛。
临床表现
临床上癌转移产生顽固性的疼痛,常以神 经痛的形式出现,并向体表神经分布范围 放散。如癌转移到颅骨、椎体可产生相应 的头痛、腰腿痛和根性神经痛。当癌瘤浸 润到腹腔神经丛、肠系膜神经丛、骶神经 丛时,疼痛部位不明确,呈持续性疼痛。
(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癌症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 60 %~ 80 %,其中 1 / 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将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
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将造福于广大癌症疼痛患者。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一)基本情况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同时筹划起草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出版《癌症疼痛治疗》第一版 (Cancer pain relief) 。
该书作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提出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
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即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镇痛药。
因此,该指南又被称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倡导,得到了各国肿瘤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1990 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99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
随后十余年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多次举办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医护人员在癌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CCRP)定义为由癌症原发或转移,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以下简称癌痛)o不同癌症病人、癌症的不同阶段,其疼痛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疼痛评估是治疗癌痛的首要环节,准确全面的疼痛评估对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因规范化癌痛评估体系的缺乏,影响了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
一、癌痛评估概述癌痛评估是癌痛获得合理、有效治疗的前提,必须做到〃首诊评估〃,同时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评估原则。
通过评估做出疼痛诊断,包括疼痛强度(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病因(肿瘤、肿瘤治疗、肿瘤无关)和疼痛机制及类型(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转移癌痛、癌性内脏痛和爆发痛λ(-)首诊评估首次接诊癌症病人时必须筛查和评估疼痛。
医护人员要主动询问病人的疼痛病史,相信病人的主诉,鼓励病人充分讲述疼痛的相关感受。
(二)癌痛评估原则1 .常规评估医护人员对癌症病人进行每日1次疼痛评估。
2 .量化评估采用疼痛强度评估量表,量化并记录病人描述的疼痛强度。
3 .全面评估对癌症病人的疼痛情况和相关病情做出全面系统地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和类型、疼痛发作情况、治疗疼痛情况、重要器官功能、心理和精神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
4 .动态评估持续动态监测、评估癌症病人的疼痛变化情况,包括疼痛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转归等,有利于滴定和调整镇痛方案。
(三)癌痛评估内容1 .疼痛情况(1)疼痛强度:采用单维度评估工具评估疼痛强度,包括当前的疼痛,过去24小时的平均疼痛、最严重和最轻微的疼痛,以及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等。
疼痛强度评估既是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更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基本手段。
(2)疼痛部位:可能有多个疼痛部位,应评估不同疼痛部位的疼痛强度。
(3)疼痛性质:躯体伤害感受性疼痛为定位明确的钝痛、酸痛、胀痛或锐痛等;内脏伤害感受性疼痛表现为定位模糊的弥漫性疼痛、绞痛,伴或不伴牵涉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多数局限在特定的神经支配范围,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等。
癌痛可用哪些止痛药

健康博览2017/1242所谓癌症疼痛(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
癌症疼痛多为慢性疼痛。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50%~6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但癌痛并不是只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早中期癌症患者同样可能会有癌痛。
癌痛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癌痛的治疗。
很显然,治疗癌症疼痛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要治疗癌症、控制癌症,比如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介入等手段治疗肿瘤。
如果肿瘤缩小或控制了,疼痛也就会消失或减轻。
但有的癌症晚期患者对治疗已经不敏感了,这个时候只能对症止痛治疗。
当然,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疗效之前,疼痛一直存在,也需要进行止痛治疗。
控制癌症疼痛的止痛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非阿片类止痛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适用于轻度疼痛,这都是日常感冒头痛时会用到的那些药。
很多感冒药里含有这些止痛药成分,而这些止痛药很多是非处方药。
一般比较安全,副作用也比较轻。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长时间用这类止痛药,或是大剂量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这类止痛药只适合短时间使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或者疼痛剧烈,应该找专科医生升级止痛药。
阿片类止痛药分为两类。
一是弱阿片类,如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二是强阿片类,如吗啡、美沙酮、芬太尼、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等。
这类药被很多人认为是“毒品”,担心上瘾,因而不敢使用。
如果是一个健康,或仅仅是轻度疼痛的人,无缘无故用这类强阿片类止痛药,这是滥用,可能成瘾。
但用于治疗的癌症病人的疼痛,目的是为了止痛,而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刺激感,就无需担心上瘾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对于中重度癌症疼痛,阿片类药物才是更有效也是更安全的。
阿片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便秘,要配合使用通便药,在饮食结构上也要注意调整。
辅助药物可以辅助止痛,增加止痛药的止痛效果。
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
癌痛、急性疼痛和慢性非癌痛治疗

癌痛的评估原则
相信患者的主诉 全面评估疼痛 动态评估疼痛
癌痛的评估方法
疼痛病史要全面:① 疼痛部位及范围 ; ② 疼痛性 质 ;③ 疼痛程度 ; ④ 疼痛发作时间及频率 ; ⑤ 疼痛发作相关因素 ; ⑥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 响 ; ⑦ 疼痛治疗史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四)采取有效的治疗
包括采用多种形式综合疗法治疗疼痛 一般应以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疗法的主要镇痛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 除此之外还有非药物治疗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四)采取有效的治疗
对于中、重度慢性非癌痛患者,采用其他常用镇痛方 法无效时即可采用阿片类药物
良反应 注意个体细节:密切监护、观察,及时采取必要措
施
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法
NSAIDs :基础药物;对轻度疼痛尤其是骨及软组织 疼痛效果肯定;合并用药增加阿片类药物作用;无耐 药性及依赖性,但有封顶效应
阿片类镇痛药 :药物种类、可选剂型多 ;根据患者 疼痛强度、个体需要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个体剂量滴 定,尽快达到无痛
疼痛的诊断
病史 既往疼痛史:
疼痛部位 疼痛时间 疼痛性质 可能改变疼痛的因素
临床常用疼痛评估方法
主观感受——主观描述
数字分级法(NRS) 程度分级法(VRS) 视觉模拟法(VAS)
数字分级法
程度分级法
I 级 ( 轻度 ) :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 级 ( 中度 ) :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辅助药物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作用于兴奋性氨基 酸受体的药物、作用于 α 2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以及作用于 NMDA 受体的药物
癌症疼痛临床控制指南

不怕疼史上最全癌痛控制指南癌症相关疼痛(cancer pain)是指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特殊治疗带来的疼痛。
癌症相关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治疗中断。
近期,Annals of Oncology 发布了最新的《癌症疼痛临床控制指南》,该指南从癌症疼痛的病因、分级评估、药物和治疗手段选择等多角度进行了全面介绍。
癌症疼痛的病因统计显示,治愈性癌症幸存者的疼痛患病率为33%,抗肿瘤治疗中患者的患病率为59%,转移性、晚期或末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为64%。
癌症幸存者慢性疼痛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化疗源的周围神经性病变、辐射诱导性神经丛病变、放射治疗后继发性慢性盆腔痛和术后疼痛。
一些特定类型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特别高,例如胰腺癌(44%)、头颈癌(40%)。
此外,最新研究显示,任何阶段(早期或转移)癌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类型的疼痛或疼痛综合症(表1),而且56-82.3% 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表1. 癌症患者的疼痛原因最新研究显示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非仅存在生存期的最后几个月(83%),而是在诊断和急性治疗过程中就出现了,这与先前报道不符。
尽管目前有很多用于评估和治疗癌症相关疼痛的指南,但是疼痛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实体瘤和血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疼痛的等级评估患者的疼痛评估需要根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需要进行分类。
表2 是患者疼痛全面评估的指南。
定期进行疼痛自我报告,是疼痛症状有效性、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
最常用的疼痛评级标准如图1 所示,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描绘评分法(VRS)和数值评定量表(NRS)。
表2. 癌症患者的疼痛全面评估指南图1. 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
疼痛的评估结果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
疼痛一般指患者因为进行性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觉反应,例如躯体性、脏器性或神经性。
研究发现,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一般伴有两种以上病因不同的癌症相关疼痛。
69% 患者的疼痛症状甚至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种族有明显差异。例如鼻咽癌以中国人常见,尤以广州方言 区发病率最高。在美国西海岸定居50年以上的华裔后代患鼻咽 癌的发病率仍是当地美国白人的30~40倍。
ppt课件
18
恶性肿瘤(癌症)的外源性因素
化学致癌物
劣质塑料
直接致癌物
烷化剂 氯乙烯 苯 砷 镍 铬
镉
装修污染
工厂、矿山 废水废渣及 其污染物
主要诱发肿瘤
白血病 肝血管肉瘤 白血病 皮肤癌、肺癌、肝癌 鼻癌、肺癌 鼻癌、肺癌 前列腺癌、肾癌
其影响主要与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 恶性肿瘤分很多种,其中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称为癌,如乳腺癌、
胃癌、肺癌;从间叶组织发生的称为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 瘤等;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 细胞瘤等。一般人所说的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
ppt课件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癌症:不断攀升的发病率!
2008年内全球新增的癌症病例为1270万,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为760万; 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癌症病例将达到2600万,死亡人数将超过1700万!
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6.77万人
癌症死亡是交通意外死亡的近30倍!
ppt课件
我国0-64岁人口死因占比
7
≥65岁 <65岁
心脏疾病 脑神经疾病 恶性肿瘤 肺炎及感染 传染病 恶性肿瘤 脑神经疾病 心脏疾病 意外事故 传染病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死亡率(1/10万)
免疫因素 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者易发生恶性肿瘤,如艾滋病病人。
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关。
ppt课件
17
恶性肿瘤(癌症)的内源性因素
•性别、年龄
男性比女性高发,比例为1.4:1。 通常10岁以下男性发病率较高,15~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高, 50岁以后,男性的发病率又超过女性。
癌症与癌痛
ppt课件
1
目录
癌症的流行病学
癌症概述
癌症的诱发因素
NSAIDs的风险和收益
COX-2选择性抑制剂:NSAIDs的新希望?
从幕后走向前台的曲马多
日益受到重视的阿片类药物
争议中的关节内注射和营养性药物
镇痛药物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地位和时机的再认识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ppt课件
5
中国的抗癌形势非常严峻
350
300
年死死亡亡人数数(万)
年发发病病人数数(万)
250
200 160
150
130
100
70
50
0 1971
1991
210 155
2003
240 170
2010
300 250
2020
中国癌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走势图
ppt课件
6
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首要死因
• 我国每年新增癌症240万例 • 每年因癌症死亡170万例 • 每分钟有4.56人患癌症 • 每死亡5人中有1人死于癌症
癌症晚期恶病质病人
ppt课件
15
恶性肿瘤(癌症)的“内忧”和“外患”
“内忧”
内源性危险因素 • 遗传易感性 • 免疫、内分泌因素 • 性别、年龄、种族
“外患”
外源性致癌因素 • 化学致癌物 • 物理因素 • 生物因素
ppt课件
16
恶性肿瘤(癌症)的内源性因素
遗传易感性 遗传与肿瘤的关系无直接证据,但肿瘤有遗传倾向性,如结肠息肉 病、乳腺癌、胃癌;相当数量食管癌、肝癌、鼻咽癌有家族史。
ppt课件
11
什么是肿瘤?
人体正常细胞
内因 外因
基因表达改变
细胞增殖异常
形成新生物
与生理需要无关 不按正常规律生长 丧失正常细胞功能
破坏器官结构
ppt课件
损伤修复 细胞凋亡
转移,危及生命
12
癌和肿瘤的区别
瘤即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
ppt课件
8
• 据统计,人一生中患癌症总的概率约为20%!
随着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 社会老龄化趋势,癌症的发生 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我国老龄化趋势
• 国外专家预测,要不了多久,三分之一的人将会在一生 的某个阶段因患癌症而寻求医学帮助。
ppt课件
9
我国男女恶性肿瘤前10位(2008年)
男性(86%)
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浸
润并破坏周围组织,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 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特点。
ppt课件
14
恶性肿瘤(癌症)对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演变而来。变为癌细胞后,就像 一匹脱缰的野马,人体无法约束它,无止境地增生。不仅破坏 器官结构;还使人体大量营养物质被消耗。同时,癌细胞释放 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 癌细胞还可以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 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顽固性疼痛及重要脏器功能受 损,乃至全身衰竭、死亡。
1. 肺癌 2. 胃癌 3. 肝癌 4. 结直肠癌 5. 食管癌 6. 膀胱癌 7. 胰腺癌 8. 白血病 9. 淋巴瘤 10. 脑肿瘤
女性(82%)
1. 乳腺癌 2. 肺癌 3. 结直肠癌 4. 胃癌 5. 肝癌 6. 卵巢癌 7. 胰腺癌 8. 食管癌 9. 子宫瘤 10.脑肿瘤
ppt课件
10
中国男性主要癌症死亡率与国际水平比较
11223344550050505050
肺肺癌癌 肝肝癌
全球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中国
胃胃癌癌 食食管管癌 结结直直肠癌 鼻鼻咽咽发病率占世界 20%,死亡率占世癌界 24病%!
每5个新发癌症病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每4个癌症死亡病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13
肿瘤的形态学
膨胀性生长:见于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不侵袭周围组织,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主 要影响是挤压、阻塞。
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表面, 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 恶性肿瘤均可见,恶性肿瘤其基底部呈浸润性生 长,可形成恶性溃疡。
浸润性生长:见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