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刑法学 本科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 本科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 14周岁以上B. 16周岁以上C. 18周岁以上D. 20周岁以上答案:B2.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未遂的情形?()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C. 犯罪行为已经造成损害D. 犯罪行为没有造成损害答案:C4. 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本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 防卫行为必须是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进行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金答案:D6. 以下哪项不属于累犯的构成要件?()A.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B. 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C. 前罪与后罪都是过失犯罪D.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新罪答案:C7.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预备?()A.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B. 为了犯罪,制造条件C. 为了犯罪,制造条件但未着手实行D.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但未着手实行答案:C8.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中止?()A.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C.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D.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答案:C9.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已经造成损害C. 犯罪行为已经达到预期目的D.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行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未遂?()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C. 犯罪行为已经造成损害D. 犯罪行为没有造成损害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D.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答案:A12.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中止?()A.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C.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D.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答案:A、B、D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犯罪预备?()A.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B. 为了犯罪,制造条件C. 为了犯罪,制造条件但未着手实行D.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但未着手实行答案:A、B、D1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本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 防卫行为必须是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进行答案:A、B、D1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累犯?()A.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B. 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C. 前罪与后罪都是过失犯罪D.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新罪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完整word版)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

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

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B.应适用1979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对象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

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

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

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

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4.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

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缓刑B.管制C.假释D.减刑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7.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动机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故意”?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失D. 无意识行为答案:C3. 以下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导致他人受伤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导致他人轻伤D. 因意外而致他人死亡答案:A4.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过当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特殊防卫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什么?A. 犯罪后再次犯罪B. 犯罪后在五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在一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在三个月内再次犯罪答案:B6.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一个人同时犯两个罪B. 一个人犯多个罪C.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共同犯罪D. 一个人犯一个罪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死刑D. 社区服务答案:D9.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10. 刑法中规定的“自首”是指什么?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抓获C. 犯罪后逃避侦查D. 犯罪后不认罪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吵而故意伤害他人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D. 因意外而致他人轻伤答案:A12. 刑法中的“犯罪预备”包括哪些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寻找犯罪机会C. 制定犯罪计划D. 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防卫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防卫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而防卫D. 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而防卫答案:A、B、C、D14. 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未开始实施D. 犯罪行为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答案:A、D15.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D.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D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故意杀人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行为可以适用缓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C. 贪污数额较大D. 盗窃数额较小且初犯答案:D4.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5.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直接正犯、教唆犯或帮助犯C.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必须都是直接正犯D.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什么是“犯罪的主观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例如,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仍然实施该行为。

3.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放火罪D. 盗窃罪答案:C3. 乙在没有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汽车开走,乙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侵占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4.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重伤,丙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杀人罪D. 抢劫罪答案:B5. 丁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丁的行为: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过失伤害罪C. 不构成犯罪D. 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意外D. 无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反击致乙受伤B. 丙在看到丁偷窃他人财物时,将其制服C. 戊在被己追赶时,逃跑途中不慎将己撞倒D. 庚在被辛抢劫时,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械反击答案:A, 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D.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A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 B, D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故意用毒药毒死乙B. 丙在与丁争吵后,用棍棒将丁打死C. 戊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将己打死D. 庚在自卫过程中,不慎将辛打死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犯罪B. 违法C. 违纪D. 侵权2. 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刑事责任。

A. 不负B. 应当负C. 可以负D. 减轻4.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6. 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 甲给监察委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 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7.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B.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C. 14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D. 不满14 周岁8. 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 可以不执行B. 不同种类的附加刑分别执行C. 只执行主刑D. 种类相同的附加刑合并执行9.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 以上都是10. 下列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A. 非法拘禁罪B. 绑架罪C. 诈骗罪D. 窝藏罪11. 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决定的。

A.执政党的性质B.政体C.国家的阶级本质D.国体2.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主客观相一致B.罪责自负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人道主义4. 我国现行刑法一共是()条。

A 192条B 452条C 189条D 552条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6.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7.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犯罪的阶级性8.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9. 犯罪的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C.认识到并希望发生D.明知并希望发生10.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11. 甲盗得某单位价值100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

甲的行为( )。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B.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可以参照犯罪中止处理12. 甲乙二人共同开枪杀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刑法学试卷(A)
学年:学期:
年级:专业:学习形式:层次:
(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资金、账号、发票的,以( )论处。

A.伪造发票罪共犯
B.伪证罪共犯
C.走私罪共犯
D.洗钱罪
2、王某因恋爱受挫而产生报复女性的心理,从2000年初至2005年底 ,先后骑摩托车,用改锥、钢针等物从背后猛刺行走、骑自行车的女性臀部,造成4人重伤,3人轻伤。

王某的行为构成( )。

A.以持械刺人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故意伤害罪
C.猥亵妇女罪
D.侮辱妇女罪
3、某单位领导某甲曾批评过工人某乙,某乙怀恨在心,蓄意进行报复。

一天,某乙用钳子将设备上的贵重金属触点全部拧下,偷放在甲的办公室内,由于设备无法运转,造成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公安机关侦察案件时,某乙又提出将某甲列
为怀疑对象,公安机关从甲的办公室发现“赃物”后,将甲拘留。

后乙罪行败露,乙的行为应定性为( )。

A.诽谤罪
B.诬告陷害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与诬告陷害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与报复陷害罪
4、某甲捏造某乙受贿5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

某甲的行为属于( )。

A.诬告陷害罪
B.侮辱罪
C.诽谤罪
D.报复陷害罪
5、王甲强迫本村一个13岁女学生向蒋卖淫,蒋某不知该女为幼女便与之发生了性关系, 事后给该女20元钱。

对王甲应以( )论处。

A.奸淫幼女罪共犯
B.强迫卖淫罪
C.奸淫幼女罪的间接实行犯
D.强奸罪
6、甲利用到外国旅游的机会,为了自用,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了手枪1支、子弹60发,然后经过伪装将其邮寄回国内。

后来甲得知乙欲抢银行,想得到一支枪,就与乙协商,以5000元将其手枪出租给乙使用。

乙使用该手枪抢劫某银行,随后被抓获。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