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等活动。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使用活动。
第四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质量安全。
第五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监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生产、经营、使用全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六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活动。
第七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记录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第八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九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单位不得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十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查验制度,验明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
第十二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经营者不得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第十三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经营者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记录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名称、规格、数量、销售日期等。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四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使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等。
《食品添加剂》第七章 调味剂

2017.08
2017.08
1、木糖醇 xylitol CNS19.007
白色粉状晶体,有甜味,和葡萄糖的热量相同。 水中溶解度很大,每ml水可溶解1.6木糖醇,还易溶于乙醇和甲醇。 糖醇的热稳定性好,10%水溶液的pH为5~7,不与可溶性氨基化
2017.08
糖醇的生理特性
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一般不会引起 血液中葡萄糖值的上升,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甜味 剂;
在口腔中不会被龋齿的微生物所利用,如木糖醇可 抑制突变链球菌的生长繁殖,长期食用糖醇也不会 引起龋齿;部分糖醇如乳糖醇的代谢特性类似膳食 纤维,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体 系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柠檬酸的酸味强度定为100, 酒石酸的比较强度为120~130, 磷酸为200~230, 延胡索酸为263 抗坏血酸为50
2017.08
2、酸感持续时间:
与pH值不成正比,解离速度慢的酸味维持时间久;解 离速度快的酸味剂的味觉会很快消失。
3、酸感特征(酸味与其它味复合作用)
①令人愉快的酸味:如柠檬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 和L-苹果酸
碳酸氢铵(氢钠 )06.002、06.001
2017.08
三、酸味剂在使用注意事项
①H+影响食品的加工条件,可与纤维素、淀粉等食品原料作用, 也同其他食品添加剂相互影响。所以在食品加工工艺中一定要有 加入酸味剂的程序和时间,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②使用固体酸味剂时,要考虑它的吸湿性和溶解性。注意选择适 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
营
养
型
天
甜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课件

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开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新型食品添加剂包括纳米食品添加剂、生物工程食品添加 剂等,这些添加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功能性。
膨松剂
膨松剂是用于使食品变得蓬松柔软的一类添加剂。
膨松剂可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气体,使食品变得蓬松 柔软,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常用的膨松剂包括碳酸氢 钠、碳酸氢铵等。
0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 准,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审批程序 ,确保其安全性。
对于新出现的食品添加剂,应了解其 安全性评估结果和使用规定,以确保 食品安全。
注意虚假标识
有些企业可能会虚假标识食品添加剂 ,应提高警惕,避免购买到不合格产 品。
05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直接来源于天然资源的,具有营 养、风味、色泽等功能的添加剂,如天然色素、天然 抗氧化剂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 断提高,天然食品添加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增味剂
增味剂是用于增强或改善食品味道的一类添加剂。
增味剂可以增强食品原有的口感和味道,或者创造出新的口感和味道。常用的增味剂包括谷氨酸钠、 肌苷酸二钠等。
乳化剂
乳化剂是用于改善食品的乳化性能的一类添加剂。
乳化剂可以改善油水不溶的液体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使食品具有更好的口感和质地。常用的乳化剂包括大豆磷 脂、甘油酯等。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课件
$number {01}
食品公司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

食品公司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2)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2)1.1.1 定义 (2)1.1.2 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3)1.2.1 作用 (3)1.2.2 意义 (3)1.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法规 (4)1.3.1 安全性 (4)1.3.2 法规 (4)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原则 (4)2.1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原则 (4)2.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4)2.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5)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储存与管理 (5)3.1 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 (5)3.1.1 温度 (5)3.1.2 湿度 (5)3.1.3 光照 (5)3.1.4 化学稳定性 (5)3.2 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方法 (6)3.2.1 分库储存 (6)3.2.2 密封储存 (6)3.2.3 避光储存 (6)3.2.4 定期检查 (6)3.3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 (6)3.3.1 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和报废的制度。
(6)3.3.2 明确食品添加剂的采购标准和验收程序,保证采购的添加剂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6)3.3.3 建立食品添加剂储存档案,详细记录添加剂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6)3.3.4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6)3.3.5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详细记录添加剂的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范围等信息。
(6)3.3.6 建立食品添加剂报废制度,对过期、变质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添加剂进行及时报废。
(6)3.3.7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6第四章食品添加剂在肉类加工中的应用 (7)4.1 肉类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7)4.2 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7)4.3 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7)第五章食品添加剂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8)5.1 乳制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8)5.2 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8)5.3 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9)第六章食品添加剂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 (9)6.1 烘焙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9)6.2 烘焙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9)6.3 烘焙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0)第七章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10)7.1 饮料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0)7.2 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1)7.3 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1)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在糖果中的应用 (12)8.1 糖果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2)8.2 糖果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2)8.3 糖果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3)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13)9.1 调味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3)9.2 调味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3)9.3 调味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4)第十章食品添加剂在方便食品中的应用 (14)10.1 方便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4)10.2 方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5)10.3 方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5)第十一章食品添加剂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15)11.1 保健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5)11.2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6)11.3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6)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17)12.1 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 (17)12.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措施 (17)12.3 食品添加剂的监督与检测方法 (17)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意添加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食品原料学食品添加剂课件

过程的安全可控。
使用许可制度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需要经过 国家相关部门的许可,确保其 必要性和安全性。
标签标识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上应明确标 明其成分、使用范围和用量, 以便消费者了解。
质量安全监测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 全进行监测,确保其质量和安
必要性原则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 是必要的,以满足加工 、保鲜、防腐等需求。
合法性原则
食品添加剂必须是国家 允许使用的,严禁使用
非食品添加剂。
适量性原则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 符合规定,不得超标。
安全性原则
食品添加剂应无毒或低 毒,且在正常摄入情况 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
影响。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
生产许可制度
防腐剂
总结词
用于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提高 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
详细描述
防腐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见的防腐 剂包括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 钾盐等。
抗氧化剂
总结词
用于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 期的物质。
详细描述
抗氧化剂可以阻止或减缓食品中的氧化反应,从而保持食品 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特丁 基对苯二酚等。
全符合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监督
检测机构
国家设立专门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机构 ,负责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进行检测。
监督抽检
国家定期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监督抽 检,检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 规定。
举报奖励制度
鼓励公众对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 为进行举报,并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七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述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定义: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方法或加工 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它们中大多 是数并不是食品原料固有的物质,食品添加剂一般不能 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的添加量有严格的控制,而且 为取得所需效果添加量也很小。
然后国际组织将毒理学结论、允许使用量、质量标准等 再反馈给各国政府以征求意见,进而成为国家的统一意 见。
第二节 乳化剂、增稠剂、膨松剂
(1) 乳化剂
定义:在食品工业中把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统称为乳化 剂。 作用:发挥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分散、悬浮、起泡、润 湿、增溶、助溶、破乳等作用外,在食品中还发挥增稠、 润滑、保护、抑泡、消泡等作用,还能与食品中的类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对改进和提高食品质量 起着重要作用。 分类:食品乳化剂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 7
2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按其功能分,我国在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 (GB2760--1996)中将其分为22类: (1)酸度调节剂 (2)抗结剂(3)消泡剂 (4)抗氧化剂 (5)漂白剂(6)膨松剂 (7)胶母糖基础剂(8)着色剂(9)护色剂 (10)乳化剂 (11)酶制剂(12)增味剂 (13)面粉处理剂 (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 (16)营养强化剂 (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 (19)甜味剂 (20)增稠剂 (21)其他食品添加剂 (22)食用香料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物质、化学物质和半天然物质等。
大豆磷脂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水化脱胶法和 有机溶剂提取法。 a. 水化脱胶法:大豆毛油过滤 热水 搅拌下加入80oC
第七章食品添加剂

1.3 我国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 16种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BHT)、 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植酸、特丁基对苯二酚、甘草抗氧化 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乙基间苯二酚、抗坏 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价值 5.满足其它特殊需要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问题
1.急性和慢性中毒 2.引起变态反应 3.体内蓄积问题 4.食品添加剂转化产物问题 5.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6.食品添加剂与致癌物
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
植物类色素:甜菜红、姜黄、胡萝卜素等,
昆虫类色素:虫胶红色素等,
微生物色素:红曲米,酱色:焦糖
人工合成色素:
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新红、诱惑红、 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 铝 色 淀 , 合 成 的 β- 胡 萝 卜 素 、 叶 绿 素 铜 钠 盐、二氧化钛
第七章 食品添加剂 (Food additives)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 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 按制造方法(来源) – 功能作用 – 安全性进行分类
食品添加剂分类
(一) 据制造方法分类:
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
性质:无色至浅黄色蜡样结晶性粉末,对热稳 定,弱 碱性条件下不破坏, 遇铜、铁 离子变色,抗微生物作用强
食品添加剂(笔记)

《食品添加剂》笔摘:第一章绪论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根据我国的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此外,为了使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
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物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
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为食品加工助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需说明的是,在我国,有些添加到食品中的物料不叫食品添加剂,如淀粉、蔗糖等,称之为配料。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与作用1、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1-1、提高食品的储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绝大多数食品都来自动物、植物,容易发生腐败变质。
1-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1-3、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质量的高低与其营养价值密切相关。
2、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大大促进食品品种的开发和方便食品的发展。
现在,有些超市已拥有多达2000 种以上的加工食品供消费者选择。
3、有利于食品的加工如在面包的加工中膨松剂是必不可少的基料。
在制糖工业中添加乳化剂,可缩短糖膏煮炼时间,消除泡沫,提高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使晶粒分散、均匀,降低糖膏黏度,提高热交换系数,稳定糖膏,进而提高糖果的产量与质量。
4、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研究开发食品必须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这就要借助于各种食品添加剂。
5、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许多天然植物都已被重新评价,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亟待开发利用。
6、有利于原料的综合利用各类食品添加剂可使原来被认为只能丢弃的东西重新得到利用并开发出物美价廉的新型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酸味剂除了调味作用外还有以下作用:
(一)防腐作用 (二)抗氧化作用 (三)缓冲作用 (四)其它作用
• 常用酸味剂的性质与用途: (1)柠檬酸(枸橼酸,2-羟基丙三羧酸)无 色透明结晶,或白色颗粒、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极酸适用于清凉饮料、果酱类、罐 头、糖果、糕点馅、羊奶、使用量不限;调 节酒类pH值,用于肉制品可使颜色和风味更 持久。
• (6)焦糖色素Caramel pigment • 焦糖色素是糖类化合物,由蔗糖、糖浆等加热 脱水生成的复杂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混合物,是 我国传统使用的色素之一。 • 我国已经明确规定加胺盐制成的焦糖色素因毒 性问题不允许使用,非胺盐法生产的焦糖色素 可用于罐头、糖果和饮料等。
(二)合成色素
• Artificial color
(5)姜黄色素Curcumin
姜黄色素(curcumin或turmeric yellow) 主要成分为 • 姜黄素、脱甲基姜黄素和双脱甲基姜黄素。 • 姜黄色素不溶于水,溶于醇或醚,显鲜艳黄色,在 • 碱性溶液中呈红色,经酸中和后仍恢复原来的黄色。 • 着色性(特别是对蛋白质)较强,不易被还原. • 对光、热稳定性较差,易与铁离子结合而变色。 • 一般用于咖喱粉和蔬菜加工产品等着色和增香。具 • 体允许使用量参见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 用卫生标准》规定。
– 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 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 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酸度调节剂
(一)酸味剂
• 酸味剂又称酸化剂,是赋予食品酸味的添加剂。
• 酸味剂可分类 (1)无机酸:磷酸 (2)有机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延胡索酸、 抗坏血酸、乳酸、葡萄糖酸。 注:食品中用酸味剂,半数以上是选用柠檬酸,其次 是苹果酸、乳酸、酒石酸、醋酸及磷酸
第八章 食 品 添 加 剂
你在享用食 物时,想过食 品的色、香、 味道是怎样产 生的吗?有的 食物为什么可 以存放很长时 间呢?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昧以及为防腐和 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 天然物质。
•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作用:
– 改善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4) 磷酸是唯一作为食品酸化剂使用的醇饮料中,磷酸是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酸 化剂。
(二)碱 • 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改善食品的颜色和风 味,常需进行碱处理。 例如:碱面、馒头等。 • 在食品加工中,强碱还大量用于各种水果 和蔬菜的去皮。只要它们与氢氧化钠的热 溶液(约3%,60~82℃)接触,随后稍加 磨擦即可达到去皮的目的
(三)食品中的缓冲液和pH控制 • 缓冲体系 • 能抵抗少量外加酸、碱或稀释的作用,而本 身的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体系称为缓冲体 系(buffering system)。 •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使体系的pH稳定在预 期的水平,必须通过缓冲体系。缓冲体系的 主要成分是弱有机酸和它的盐。 • 在食品工业中,葡萄酸、醋酸、柠檬酸和磷 酸的钠盐经常用作控制pH和调节酸味。
• • • • • • • •
苋菜红、 胭脂红、 赤藓红、 新红 柠檬黄、 日落黄、 亮 蓝、 靛蓝
八、 护色剂
• 护色剂 •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 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 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 我国准许使用的护色剂主要是硝酸及亚硝酸盐。
– 亚硝酸和硝酸的钠盐和钾盐通常用于肉类腌制。 它们的作用是保持肉类的颜色、抑制微生物 (肉毒杆菌)的生长及产生特殊风味。
你了解苏丹红吗? 苏丹红,红了食品,害了人命 苏丹红属于偶氮化工染料剂,主要 用于溶剂、蜡、汽油的增色和鞋、地板 等的增光。后来由于苏丹红具有染红其 他食品的功能,加上价格低廉,很快被 不法商家添加到食品中去。人食用后, 有较强的致癌可能性。
三、 抗氧剂
• 抗氧剂 能延缓或阻止氧化过程的物质称为抗氧剂。 它能延缓食品在储藏和使用时的变质,一般 用量较小,大都是具有还原性能的物质。 • 抗氧剂分类 抗氧化剂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 国际情况 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有二丁基羟基甲苯 (BHT)、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 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维生素E、维生素C等。 • 中国情况 中国近年来开发的茶多酚是一种茶叶提取物, 具有优于BHA、BHT、VE的抗氧化作用,兼 有抑菌和防止褪色等作用,且安全无毒。
• 其它作用 1. 各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不同。常常发现 几种抗氧化剂的组合有更大的保护作用,显 示出协同效应。(如:抗坏血酸可以使参与 脂质氧化链反应的酚类抗氧化剂获得再生或 形成大的供氢体。) 2. 螯合剂可作为抗氧化剂的增效剂,它们大 大增强了酚类抗氧剂的效果。
四、 消泡剂
• 消泡剂 消泡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降低表面张力, 消除泡沫的物质。 多用于发酵食品,如酱油,酸奶等。 • 消泡剂分类 一类能消除已产生的气泡,如乙醇等; 另一类则能抑制气泡的形成,如乳化硅油 等。
• 膨松剂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 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 胚起发,形成海棉状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 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 分类 膨松剂可分为生物膨松剂(酵母)和化学膨 松剂两大类。
• 化学膨松剂分类
化学膨松剂是由食用化学物质配制的,可分 为单一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 • 常用的单一膨松剂为NaHCO3和NH4HCO3。 • 复合膨松剂一般由三种成分组成:碳酸盐类、 酸性盐类、淀粉和脂肪酸等。
• 常见酸-盐体系的缓冲范围是: 柠檬酸和柠檬酸钠 pH2.1~4.7 醋酸和醋酸钠 pH3.6~5.6 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 pH6.0~8.0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pH9.0~11.0
二、 抗结剂
• 抗结剂 抗结剂又称抗结块剂,是用来防止颗粒或粉 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 物质。 • 我国许可使用的抗结剂目前有5种:亚铁氰化 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 纤维素。
亚硝酸根离子发色剂机理:
亚硝酸根离子进入肉类, 生成少量很不稳定的亚 硝酸,亚硝酸分解生成 的NO很快和肌红蛋白 (Mb)反应生成亮红色 的亚硝基肌红蛋白。 3HNO2 Mb + NO HNO3 + 2NO + H2O MbNO
火腿的配料中有亚硝 酸钠,你知道起什么作 用吗?
• 亚硝酸盐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与胺类物质 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 为了促进护色和防止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在使用亚硝酸盐腌肉时,用0.55g/kg抗坏血 酸钠或异抗血酸钠,以降低腌肉中形成的亚 硝胺量。
七、 着色剂
• 着色剂 •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 类。 • 着色剂应用
– 食用天然色素是来自天然物,利用一定的加工方 法所获得的有机着色剂,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天 然色素有66种。 – 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 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 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酸性红、β-胡萝 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共22种。
• 一些常用抗结剂使用范围
名称 硬脂酸镁 亚铁氰化钾 硅铝酸钠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使用范围 糖果 食盐 植脂性粉末 小麦粉 固体饮料 油炸薯片 复合调味料 蛋粉、奶粉、 可可粉、可可 二氧化硅(矽) 脂、糖粉、 植脂性粉末、 速溶咖 啡、 粉状汤料 名称 使用范围 二氧化硅(矽) 粉末香精 二氧化硅(矽) 固体饮料 二氧化硅(矽) 粮食 微晶纤维素 植脂性粉末、 稀奶油 微晶纤维素 冰淇淋 微晶纤维素 高纤维食品、 面包 微晶纤维素 各类食品
• (一)天然色素Natural pigment
• • • • (1) 叶绿素铜钠盐Chlorophyll (2) 胭脂虫色素Carminic acid 胭脂红酸是一种蒽醌色素,存在于胭脂仙 人掌上寄生的胭脂虫(cochineal)。
叶绿素
(3)紫胶虫色素laccaic acid
• (4)红曲色素 • 红曲色素(monascin)为红曲菌(Monascus sp.) 产生的色素,为混合物,属于氧茚并类化合物。 • 红曲色素均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水溶液、乙醇和 • 乙醚等溶剂。 • 红曲色素可具有较强的耐光、耐热等优点,并且 • 对一些化学物质有较好的耐受性。 • 红曲色素是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 • 色素之一,广泛用于肉制品、豆制品、糖、果酱 和果汁等的着色。
• 影响酸味的因素:
– 一般温度对酸味影响较小。 – 酸与甜味有相乘效应,与咸味有消杀效应。
• 食品中酸味剂在饮料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 酸味剂在饮料中的作用如下:
– 使用饮料产生特定的酸味。 – 改进饮料的风味与促进蔗糖的转化。 – 通过刺激产生唾液,加强饮料的解渴效果。 – 具有防腐作用,一般清凉饮料中添加0.01~ 0.3%的酸味剂,使pH值下降,细菌难于生长。
面粉越白越好吗?
吊白块:
• 次硫酸氢钠甲醛或称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Sodium formaldehyde) NaHSO2· 2O· 2O CH 2H 吊白块主要用于橡胶工业丁苯橡胶聚合活化剂,印染印花 工艺漂白剂,感光照相材料相助剂,日用工业漂白剂以及 医药工业等,但不得作食品漂白添加剂用,严禁入口。食 用了用吊白块漂白过的白糖、单晶冰糖、粉丝、米线 (粉)、面粉、腐竹等所致。吊白块进入人体后,对细胞 有原浆毒作用,可能对机体的某些酶系统有损害,从而造 成中毒者肺、肝、肾系统的损害。中毒以呼吸系统及消化 道损伤为主要特征。人经口摄入纯吊白块10g就会中毒致 死,吊白块也是致癌物质之一。
发酵粉的成分
成分 碳酸盐类 酸性物质 疏松剂 其他成分 常用物质 碳酸氢钠 柠檬酸、酒石酸 明矾 淀粉、脂肪酸等
单一疏松剂(如: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和 复合疏松剂(发酵粉)比较,哪个的性能好 一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