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

合集下载

新高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新高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选项:杨沃衍获皇帝赐姓,更加受到皇帝重用。杨沃衍先担任后兼任中京留守。担任中京留守期间, 曾追击南下抢掠的数百元军,并打跑了安德寨的元军。
【解析】“担任……中京留守”错误,原文是“遥授”和“遥领”,授予官衔但并不到任。 参考译文:
兴定元年春天,皇上因为杨沃衍屡立战功,赐予他现在这个姓(兀林答)。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他为中 京留守。六月,晋爵为元帅右监军,仍然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元光二年春天,元军几百游动的骑兵 劫掠延安并向南而来,杨沃衍率军追击,在野猪岭作战,俘获四人而还。不久,元军大举入侵,驻扎在德 安寨,杨沃衍再次出击打跑了元军。正大二年,晋爵为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选项错误。
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时赤眉害更始, 三.辅.道绝。
选项:鲍永生活俭朴。他虽为位高权重的将帅,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 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解析】 “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错误。根 据原文“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可知,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除了“车辆装饰却很破旧” 外,还有鲍永所穿的衣服也是陈旧而俭朴。 参考译文:
(后来)加领龙图阁学士、任开封府知府,接续包拯的严厉治政之后,欧阳修采取简易实际、顺应常 理的做法,不求赫赫的声威,京城也得到良好的治理。嘉祐五年,欧阳修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次年,任参 知政事。欧阳修在中书省,与韩琦一起同心辅理朝政。凡是有关军队、百姓、官吏以及国家财政利益这类 关键资料,中书所应当了解的,他都汇集起来,列出总的条目,遇到事情就不需要再去询问有关的官员。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选项错误。
【考点详解】
概括分析题目的答题方式: 1.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 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理 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2.借助注释,联系背景 概括中心意思,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
伯夷,古代论述他的有孔子和孟子。孔子、孟子都认为伯夷遇到了残暴的纣王,不记旧怨,又不愿屈心侍奉,来求得他(所追求)的仁义,甘心受饿,退避隐居,不肯自己降志受辱,等待天下政治清明,从而有了圣人的称号。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武王伐纣时,伯夷敲着马进谏,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坚持道义不吃周的粮食,而做《采薇》这首歌。韩愈根据这个说法,也为他写了篇《伯夷颂》,认为没有这两个人,乱臣贼子会接连不断地出现于后世。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原文信息
分析
锁定具体信息区间: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晋文公的请求超越上下的名分,不合礼制。
结合材料一核心观点: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文本二
文言文阅读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2.借题读文。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文字作答。3.联系语境。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根据前后内容加以推断分析。可以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多方面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4. 转换语言。文意理解题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忠于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

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真题回顾】【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专题文言概述与分析考点解析(课件)-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文言概述与分析考点解析(课件)-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 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 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 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 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 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答案】A
二.张冠李戴(偷换对象) 文言中会出现多个人物,不同的人物所任官职,所做之事,相关要素的时间 、地点略有不同,命题者为了迷惑考生,考查考生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掌握能 力,于是把以上各要素之间相互穿插,造成张冠李戴。(时间、地点、官职、人 物、事件五个要素匹配) 命题方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 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 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 ,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涉及到什么对象”,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 一致。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突破途径: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对人物关系的叙述,对事件的详略安排来体察其“观点态度”;要运用辩证的观 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要弄懂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 获得什么启示;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加以区分;对议论 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 者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 2017年(全国新课标乙)
1. 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峻2将.他A下.作列弘为对微后原出嗣文继。有从新关叔家内,比容一原的心来概只家括爱庭和读富分23书有析.. 。人人,,他物物但不是道志他正陈德向只确郡是品和的阳接一行思夏受项和想人数是聪主,千(明张从卷3才;分叔书智)谢;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现场练兵】
• 2015年(新课标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 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 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 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 之。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 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
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 他一无所取。
赠(太三常。)(四节选个自选《宋项书顺·谢序弘微一传般》)与选文内容先后顺序一致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

译文: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
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 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 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 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 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 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 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限没有定下 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 件事,指导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 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 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
事 件
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

有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

考生难以厘清头绪。
【示例】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 是否有误。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 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 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 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 niǔ )于利而然也。
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不合事理
选项B: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 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 皇帝下诏实行。
翻译句子:
译:京城附近、山东一带
畿辅、山东流移日 的流民日益增多,因为
众,以有司变法
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
乱常,起科太重, 收的科税太重,征派又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 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 2015年(新课标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 3.分析综合 •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4.鉴赏评价 •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解读:
近几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 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 比如2015年选用了《宋史·孙傅传》《北史·来护儿 传》,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 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 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 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传》 《宋史·范纯礼传》等。
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
究策略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 爱戴。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 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
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
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 举。2018年高考选用鲁芝(《晋书·鲁芝传》)、王涣 (《后汉书·王涣传》)、范纯礼(《宋史·范纯礼传》) 仍然是选用为人正直、关爱百姓、保家卫国的人物进行 考查,2019年依然延续。
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
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
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 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 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
B 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
籍,其B.余弘财微物简全言不服留众意,。此举受到重视4. ,人他物参性与格集和会情,感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
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 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 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A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
文言文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
(1)选文特点。高考文言文 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550到 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 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 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预计2019年高考仍然会从 “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 阅读材料。士。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 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等;陈登云不
高考专题复习
一、考纲说明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2.理解 •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考纲说明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 2017年(全国新课标乙)
1. 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峻2将.他A下.作列弘为对微后原出嗣文继。有从新关叔家内,比容一原的心来概只家括爱庭和读富分23书有析.. 。人人,,他物物但不是道志他正陈德向只确郡是品和的阳接一行思夏受项和想人数是聪主,千(明张从卷3才;分叔书智)谢;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 2016年(新课标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 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 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 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 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 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 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 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 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设误。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 2017年(新课标乙)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 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 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