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用水结构与其经济发展分析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

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地下水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过度利用等问题,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问题。
本文将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特点明显。
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含水层较浅,因此地下水资源丰富。
黄河流域地下水主要来自于河流的入渗和降水的补给,随着地下水的长期不断补给,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有限,水资源紧缺。
因此,人们对地下水依赖度较高,不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黄河流域的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长,达到了严重的过度利用状态,不仅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还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其次,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这些领域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很大,但管理不善,大量地下水被浪费和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
另一方面,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例如,地下水采区管理较为松散,缺乏约束和实施措施,对地下水的控制和保护不到位,导致地下水的利用不合理,使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更加恶化。
第三,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渗漏能力减弱,导致地表水资源流失,并且引起土壤干燥和河流水位下降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此外,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引发地层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一系列风险与问题。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补给和利用情况,为科学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水提供依据。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地位十分重要。
始终面临着水多、水少、水沙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其中水少问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资源衰减的不利情形,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基于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变化效果不显著的特征,要加快扶持产业结构转型,改造传统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向绿色、智能、技术转变;此外,要引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优化措施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引言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黄河流域势必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在论证考虑外流域调水的同时,首先要更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深挖存量节水潜力,抑制新增不合理用水需求。
基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低的现状,黄河流域整体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节约用水,严格控制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转向更合理化;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按照水资源管控红线用水;要调动全民节水主动性,提高污水治理能力,同时要持续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适宜的节水技术。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支流流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从而形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所以,黄河中下游河段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水少沙多,这也常常造成中下游河流及其支流在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时的水灾黄河下游河道主要是由长期淤积的泥沙形成,以悬浮在地上为主,所以称为“地上河”,致使河道的支流非常少,成为了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
在黄河下游地区,大部分河床都高于两岸的平原,河水主要靠堤防挡水。
所以,黄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善淤、善决、善徙”,在历史上洪水决口泛滥,到今天仍然对黄淮海平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以至于黄河流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加强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制定出更为科学、 更具操作性的政策,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 续发展。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总结词
推动企业采用更为环保、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以适应生态保护的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详细描述
加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引导企业在黄河流域内采取更加环保、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实 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 修复和环境治理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土 地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黄河流域内的城市和地区间的合作,促进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加 强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吸引 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促进绿色发展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经 济发展》
2023-10-29
目 录
•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概述 •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现状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概述
地理位置与流域范围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部,涵盖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 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东9个省(自治区)。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对于中国北方地区的 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水资源短缺
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其承 载能力,导致河流断流、湿地萎缩等现象。
过度放牧、开垦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严重破 坏了黄河流域的植被,导致土地退化和沙漠 化问题日益严重。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的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水资源区。
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源之一。
在黄河流域,农业是主要的水资源利用领域。
黄河流域的农业面积广阔,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频繁发生旱灾,农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过量的农业用水、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缺乏科学管理等因素导致了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得到了大量的开发。
然而,这种开发方式却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农业用水过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许多农民过度灌溉,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导致了土地盐碱化和农田水logging。
另一方面,工业和城市用水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其次,应推广节水技术和灌溉方式。
引导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同时,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推广节水措施,降低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消耗。
第三,应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
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应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鼓励生态保护,保护黄河上游的湿地和森林,维持黄河的生态平衡。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保证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
陈剑:黄河流域经济特征分析

陈剑:黄河流域经济特征分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黄河流域的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
一、经济实力在全国版图下降2013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GDP总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约27%,2021年下降到25.1%。
黄河流域的经济实力在全国经济版图持续下降,影响力下降。
黄河流域内各省区差距较大,内部经济发展极不均衡。
黄河流域涉及的九省区中,山东地处东部地区、河南位于中部地区,内蒙古位于北部地区,其他6个省区均位于西部地区,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内部经济自西向东极不均衡。
2021年,山东全年生产总值最高,超过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且大幅高于黄河流域其他省区;河南、四川分列黄河流域第二、三名;陕西、山西和内蒙古均超过2万亿元大关;甘肃生产总值为10243.3亿元;宁夏、青海生产总值最低,分别为4522.3亿元、3346.63亿元,与流域其他省区有较大差距。
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生产总值二、区域合作意识不强沿黄九省区,1988年在山东牵头下成立了黄河经济协作区。
然而,34年过去,这些省份的合作不仅没有加强,反而在减弱。
主要原因,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港口、码头建设不足,无舟楫之便,导致黄河流域9省区的经济形态很难串成一条链;没有形成龙头城市,等等。
正因为此,沿黄流域至今没有形成强烈的区域意识,或区域意识薄弱。
三、流域内各地区人口分布严重不均沿黄流域是中国生态脆弱性较典型的国土空间。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

黄河水资源情势分析*贺伟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 引言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600mm之间,水资源先天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断流日趋严重。
黄河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耗水量和流域外引水量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各控制断面实测径流的减少,其减少量可以通过还原计算来处理。
二是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变了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或许还有气温升高的影响),导致天然产水量的衰减,因其定量困难,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没有考虑。
90年代,我国北方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引起了水文水利工作者对径流衰减的关注。
最近,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采用1956~1997年水文系列,并考虑产水量衰减因素对河*参加本项工作的有黄永泽、马滇珍、张象明、卢琼和姚念念。
北省水资源量进行了核算,其结果与第一次评价相比,全省降水量只减少2.7%,而地表水资源量减少25%,水资源总量减少14%。
这说明下垫面条件剧变的今天,系列一致性对成果的影响超过了系列代表性的影响。
这次,在以往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增的水文数据和水资源公报材料,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重新进行估价;重点分析了天然径流量衰减和河道损失水量增加情况,揭示了黄河断流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黄河问题的专家参考。
2 黄河天然年径流衰减分析选择黄河干流兰州站和花园口站作为分析对象。
兰州站控制全流域水量的59%,花园口站控制全流域面积的97%,其分析结果基本上能反映黄河径流的衰减情况。
2.1 分析方法(1) 采用兰州站和花园口站1950~1998年的面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分别点绘其年降水径流关系图(图1、图2)。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同量级雨量情况下,80~90年代的点据大多数位于左边,50~60年代点据大多数位于右边,年径流衰减趋势明显。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

技术与市场技术应用2021年第28卷第4期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袁 园,张士科(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 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需要对黄河流域存在的困难和核心问题进行剖析。
通过对流域现状的分析,结合黄河流域的国家战略的要求,黄河流域水质、水量、水供、水高效利用等仍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剖析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路径方法,提出了如何建立协同机制、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对策分析doi:10.3969/j.issn.1006-8554.2021.04.030 引言黄河流域跨越了我国9个省区,流域面积约75万km2,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有“母亲河”之称。
黄河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0%,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2.5%,粮食和肉类产量约占全国33%,矿产资源是全国的50%左右,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是黄河流域的经济支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把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确保黄河的长治久安;基于黄河水资源量的实际情况,优化好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社会用水之间的水资源应用方式,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各地区自身所处的区域特点,发挥其区域优势,构建自己的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明中的“黄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和弘扬好。
本文从学术的角度,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需要的水资源综合控制、生态保护、水生态修复、地下水保护等领域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黄河上、中、下游3段的划分以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和河南荥阳市桃花峪为节点,每段河长分别约为3472km、1224km和768km。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第一章:介绍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在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第二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值得注意的是,黄河流域是全国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由于“清晨《北斗七星》闪靓金双眸眼迎我们中国童星学习成都”植被质量下降,土壤的结构变得更加松散,沙粒更容易飘动,风沙暴也更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农田质量下降,耕地总面积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
(2)水资源的不足和污染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黄河的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短缺问题。
与此同时,农田灌溉和城市排污也导致黄河受到重度污染。
(3)生物物种的稀缺和退化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优秀的物种面临绝灭的风险,而一些非本地物种的入侵也已经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
第三章:生态保护措施(1)植被恢复与土地治理为了解决土地沙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保护和治理植被。
这包括种植防风林、发展草畜业、推广土地复垦和耕地整治等。
此外,也需要加强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减少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等活动。
(2)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防治为了解决黄河的水资源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采取节水措施、推广灌溉技术和开发新的水资源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污染防治,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等。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和扩散、加强野生动植物监测和管理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分别用 y、x1、x2、x3、x4、x5 表示标准农业、标准工业、标准城镇公共用水、标准生
活用水、标准生态用水。α、β、γ、ζ、η 表示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城镇公共用水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投入产出弹性,反映产出变化对投入变化的相对率。
4.1 数据采集与处理
我们黄河流域的界定中指出:各省用水量是将该省所在的所有流域的用水量加 和,但是由于各个流域统计用水量时,统计指标不同,用水结构的分类不同,使得直接相加 变得不可能。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属于黄河、松辽、和海河流域,其统计分类差异较大:黄 河流域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海河流域分为: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和生态用水。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将该省份在其他流域 的总用水量与其在黄河流域的总用水量相比得到一个参数,然后用该省份在黄河流域的各用 途的用水量分别乘以该参数。本文用这种方法处理了内蒙古、山西、贵州的用水量。各省经 济指标 GDP 我们以 2003 年为基准,将 2004、2005 年 GDP 除以物价指数调整为可比 GDP。
源量
量
水
资源重
复量
山
103.8
65.9
77.9
39.9
西
内蒙
463.1
334.8
225.5
97.2
古
陕 西
458.2
430.6
140.0
112.5
甘 肃
229.6
220.0
131.0
121.4
青 海
705.9
687.6
303.4
285.1
宁
10.2
8.1
22.2
20.1
夏
全 国
26547.6
25453.2
4.2 建立模型
考虑到数据的有限性与模型准确性之间的矛盾,我们采用横断面与时间序列混 合数据参与模型的运算。
考虑到各变量之间相关性见表 3,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先将农业用水、工业 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进行主成分分析,前两个因子 factor1 和 factor2 的累计贡献率为 92.67%,因此选取前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从因子荷载矩阵看出,两个因 子的典型变量不明显,故对其因子荷载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结果如表 4。
黄河流域水资源用水结构与其经济发展分析
董冠鹏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E-mail: Dongguanpeng161@
摘 要:文章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独特视角的界定,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稀缺性及用水效率进行 了分析,并基于流域各行政区水资源的用水结构,提出了水资源利用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定量 模型。通过对各种用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发现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等基础性因子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小于工业、第三产业用水等增长性因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合具 体情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黄河流域应调整其用水结构:适当减少农业用水;用水份 额适当向用水效益较高的工业、第三产业用水偏移;注意保障生态用水应占的份额。 关键字:黄河流域;用水结构;经济发展
-1-
表 1 黄河流域 2003-2005 平均水资源情况
省份
Table 1 the water resourse condi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atchment
水资源总量
各项水资源总量
(亿 m3)
地表水资
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与地下水
-2-
省 份
青 海
甘 肃
宁 夏
内 蒙古
陕 西
山 西
全 国
农业
占总 用水量份 额
表 2 黄河流域各省区水资源利用情况 Table 2 The water use condition of provinc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为经济发展水平用 GDP 表示,L 表示劳动力投入量、A 表示资金与技术投入量,Q 为水资 源投入量,α、β、γ 分别劳动力、资金与技术、水资源投入产出弹性,反映产出变化对投入 变化的相对率。而本文采用后一种研究视角:将经济变量作为用水结构的函数,讨论黄河流
域经济发展与其用水结构的关系。其模型如下:
128.02 63.58 49.92 332.78
-3-
4. 用水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型的构建
区域系统属于典型的开放复杂巨系统,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构
成[4]。水资源作为区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与基本条件,并且
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4]。考虑到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两个方面的考察
1. 黄河流域的界定
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包括地面集水与地下集水,流域之间以分水线为界[1]。因此 通常都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对黄河流域进行界定:黄河流域总面积 79.5 万 km2,流经青海、 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全河划分为兰州 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 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但是从本文的研究角度来看,该定义最大的缺陷是:行政区的重复 性。即一个行政区同时属于多个流域。使得我们不能准确的衡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效益,因 为按上述概念划分的黄河流域所包含的行政区中,有的行政区用水量仅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 黄河流域,而其总产出中却无法划出哪一部分是来源于黄河流域,因此其经济发展情况不能 来说明黄河流域的用水效率如何。基于上述考虑,文章提出如下黄河流域的界定方法:首先, 按照[2]的方法将其划分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 个 省份,然后找出与用同方法[2]划分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松辽流域、珠江流域、 太湖流域[2]相重复的省份,比较该省份在各流域的用水量或取水量大小,将该省份划分为用 水量或取水量最大的流域。按照此种方法最终将黄河流域界定为:青海、甘肃、内蒙古、宁 夏、陕西和山西。
工业
占总 用水量份 额
城 镇公共
占总 用水量份 额
居民 生活
占总 用水量份 额
单位: m3
生
占总
态环境 用水量份
额
10.53
0.824
1.29
0.101
0.14
0.011
0.75
0.059
0.08
0.006
24.13
0.651
8.25
0.222
0.94
0.025
3.55
0.096
0.19
0.005
38.26
2. 黄河流域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747 亿 m3,900m3,扣除水资源 重复量的水资源总量为 1970.8 亿 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7.42%(参见表 1);人均水资源 量(除了青海省外)都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最低的宁夏仅为全国水平的 8.54%。另 外,从黄河流域的生态景观,生活、生产用水的保障程度来看,生态或者人文景观上,水资 源丰富的地区,城区、农区、林区所占的份额较大;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牧区、无人区则比 重较大。李周、宋宗水等在这种尺度上证明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确属于水资源短缺 地区。因此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是比较短缺的[3]。
0.026
4.82
0.097
0.42
0.008
270.32
4.733
36.46
0.741
4.74
0.091
18.66
0.388
2.57
0.048
注:表中数据为 2003-2005 年平均结果
在各省份之间各种用水份额有较大的差异:各种用水以标准差衡量的离散度 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用水(36.85)>工业用水(3.63)>生活用水(2.28)>城镇用水(0.54) >生态用水(0.29)。说明各个省份之间农业用水的差异最大,也暗示我们黄河流域各个省份 之间的经济差异很可能与其农业用水份额之间的差异有关。省份省份
0.86959
0.48270
1
7
9
3
准城 共
标
0.46297 3
0.91272 7
0.94149
0.39651
1
8
4
准生 活
标
0.37905 9
0.86959 9
0.94149 8
0.46933
1
5
准生
0.80460
0.48270
0.39651
0.46933
态
7
3
4
5
1
标
Sig.(1-tailed 准农
)
业
标
0.00694
0.02650
0.06041
4
6
3
0
准工 业
标
0.00694
4
0
0
0
0
准城 共
标
0.02650 6
0
0
0.05164
0
8
准生
0.06041
活
3
0
0
0
标
0.02470 7
准生 态
0.05164
0.02470
0
0.02123
8
7
0
-5-
项 目
标 准农业
标 准工业
同时取对数得到:
Y
=
KX1α
X
β 2
X
γ 3
X
4
ζ
X
η 5
+ω
LnY = LnK + αLnX1 + βLnX 2 + γLnX3 + ζLnX 4 + ηLnX 5 +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