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经济实体(包括产业、企业等)在数量、结构、布局上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产业结构调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它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全面的和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主要效应。
一、提升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首要影响是提升经济效益。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某些产业可能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则会蓬勃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得到消化,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淘汰低效产能,转向高效产能,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将得到提升。
例如,在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淘汰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规模扩大,生产效益明显增加。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在以科技为核心的时代,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旧的产业可能得到升级,新的产业也可快速崛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的产业结构能够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避免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过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能源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煤炭等资源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经济结构的韧性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影响是提升经济结构的韧性。
经济结构的韧性体现在经济适应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上。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自身的韧性。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能够降低经济的单一依赖。
如果一个地区或国家过度依赖某个特定产业,一旦该产业出现问题,整体经济将受到较大冲击。
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性,提高整体经济抗风险能力。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使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减小,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重新配置的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既能带来新的机遇,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随着新兴产业的涌现,地方经济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引进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提升地区产业链的价值。
一些地区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也能够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多。
以中国为例,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例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为许多年轻人创造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区通过发展以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繁荣,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然而,产业结构调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可能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加。
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得到相应技能培训的劳动者来说。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帮助失业人员进行职业转换和再培训,以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也可能引发地区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竞争压力,导致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平衡发展。
三、有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为了有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地方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挑战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挑战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通过调整和优化各种产业的比重和布局,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挑战。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减少传统产业的比重,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可以提高经济结构的效率和竞争力。
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2. 提高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引导劳动力从低效率的产业向高效率的产业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劳动力得以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产出,从而提高了整体劳动生产率。
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3.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1. 转型期矛盾与冲突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产业结构的矛盾与冲突。
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可能会出现大量劳动力的转岗与就业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合作解决。
2. 制度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持,但现实中制度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问题较为普遍。
制度创新的推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而市场需求又要求快速响应,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增加,甚至产生一定的经济风险。
3. 人力资源培养与匹配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整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各个行业的比重和组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可能采取的调整措施。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将资源向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倾斜,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优化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升就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调整,能够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就业岗位,降低失业风险。
此外,产业结构优化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就业机会的产生。
(3)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例如,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贡献度,加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可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提高社会效益。
二、对经济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消除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中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消除这些结构性矛盾,使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和可持续。
(2)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例如,随着消费升级,优化消费品行业结构,更注重高品质、绿色环保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3)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的开放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要求国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提高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和效果,推动产业实现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2)完善产业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是指不同产业部门在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发生变化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1. 创新驱动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经济中的创新驱动将变得更加强劲。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产业结构的变动有助于释放创新潜力。
当经济中的产业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时,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劳动力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变动还会导致劳动力在各行业之间的优化配置。
随着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将得到提高,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动力。
此外,较高的工资水平也将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3. 市场机制的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可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发挥,推动经济的有效资源配置。
当产业结构发生变动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将促使企业改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将更加注重创新和效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1. 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应用往往会改变传统产业的竞争格局,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产业的面貌。
2. 政府政策的导向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例如,政府鼓励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变动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 人口变动人口结构的变动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服务业的需求将增加,传统制造业的相对竞争力可能会下降。
这将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多地引导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领域。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是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可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进而带来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一、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个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关系,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方向。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1.1 产业结构决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如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而落后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增长较慢。
1.2 产业结构影响就业结构和人口流动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就业结构和人口流动情况。
高技术产业通常对人才需求较大,会吸引大量人才流入该地区,从而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从而吸引更多劳动力流向该地区。
1.3 产业结构关系到资源利用效率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资源利用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高技术和高效率的产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而落后地区的主要产业多为低附加值和高能耗产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区域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要求区域经济对产业结构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多元化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要求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即不依赖于某一产业或少数几个产业。
多元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地区经济的风险,提高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
在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时,一个地区的多元化产业结构能够分散风险,减少经济的衰退幅度。
2.2 结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要求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即各个产业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不同产业之间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调整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阐述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基础组织形式,是指各个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关系。
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家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可以使得各个产业之间形成互补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比如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闭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2. 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升级和调整。
将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引导产业结构的发展,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2. 产业结构转型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
通过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能力的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高的份额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四、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1.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仍不够均衡。
需要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推动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将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升级和发展。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优化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优化产业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各个行业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
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国家竞争力,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 产业结构决定经济增长速度不同产业的增长率不同,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能有效提升经济的增长速度。
比如,发达国家通常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产业,这些产业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较高,有利于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需要在发展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1.2 产业结构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经济结构的紊乱,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某一特定产业,那么在市场需求下降或者该产业遭遇外部冲击时,经济波动会较大。
相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经济风险,并提升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1.3 产业结构影响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不同产业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2.1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
例如,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吸引更多投资于高科技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2.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要通过技术改造、装备更新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另外,还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2.3 培养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0802班王玉娟 2008324030924)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of the influence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一、引言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1、模型设定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
其模型表达式为:Y t=α+β1X1+β2X2+β3X3+µi (i=1,2,3)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
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µ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
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表1单位:%三、模型参数估计运用eview3.1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表一中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对所建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下图。
(图1)从估计结果可得模型:Y t=0.6902+0.1869X1+0.4564X2+0.2875X3图1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权重估计结果四、模型的检验通过上述线性回归得到模型,现在就其具体形式进行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通过估计所得到参数,可进行经济意义检验:⑴α=0.6902,表示当三大产业保持原有规模,我国GDP仍能增加0.6902个百分点。
这种结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合理。
⑵β1=0.1869,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1869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1869,符合经济现实。
⑶β2=0.4564,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4564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4564,符合现实。
⑷β3=0.2875,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加0.2875个百分点;反之,降低0.2875,合理。
综上可知,该模型符合经济意义,经济意义检验通过。
2、统计检验⑴拟合优度检验①样本决定系数R^2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2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由图1参数估计结果可得,样本决定系数R^2=0.965032>0.8,可见其拟合优度不错。
②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因解释变量为多元,使用调整的拟合优度,以消除解释变量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调整后的R^2=0.960997>0.8,所以,其拟合程度不错。
⑵方程显著性检验有模型可知总离差平方和TSS的自由度为29(n-1),回归平方和ESS的自由度为3。
所以,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26(n-k-1)。
H0: βi =0 H1:βi≠0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F= (ESS/k)/(RSS/(n-K-1))=239.1760而在α=0.05,n=30,k=3时,查表得F0.05(3,26)=2.98<239.1760,由此可知,应拒绝原假设,接受H1,认为回归方程显著成立。
⑶参数显著性检验H0: βi =0 H1:βi≠0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T i=(^βi-βi)/S(^βi)当βi =0时,T1=3.970619、T2=15.04468、T3=6.837076;在α=0.05,n=30,k=3时,查表得T0.025(26)=2.056,得T i>T0.025(16)=2.056,则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即认为βi显著不为0。
3、计量经济学检验⑴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在这里采用Frisch综合分析法,检验模型各解释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问题:①通过做简单回归得到下表:表2根据经济理论和统计检验,X2最重要,从而得出最有简单回归方程Y=3.6885+0.5537 X2。
②将其余变量逐一引入Y=3.6885+0.5537X2,从而得出Y=0.6902+0.1869X1+0.4564X2+0.2875X3为最优模型。
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能与选取变量为相对数有关,降低了其共线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将其余变量逐一引入综上所述,该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⑵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在给定α=0.05,n=30,k=3,查D-W统计表,得d L=1.21,d U=1.55。
由DW=0.5372<d L=1.21,可知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序列相关,即μt=ρμt-1+νt。
经软件处理可得图2,ρ1估计值为0.8643,并且T检验显著,说明该模型图2 迭代法估计结果确实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DW=2.2963,α=0.05,n=29,k=3,,查表得d L=1.20,d U=1.65, d U=1.65<DW=2.2963<4-d U=2.35,表明模型已经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性。
因此,模型已消除序列相关性影响,经济增长率与各产业增长率的回归方程为:Y t=0.4168+0.2506X1+0.4002X2+0.3852X3由模型可知,当第一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2506个百分点;当第二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4002个百分点;当第三产业增长1个百分点时,我国经济增长0.3852个百分点。
五、对策建议根据模型得出1981-2010年,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产业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由前面对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其中,以第三产业增速最快,而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新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可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建立以来,虽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逐年上升,说明科教兴农、农业产业化、财政支持等农业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提升,但就总体而言,仍是我国的弱智产业。
加强农业财政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尤其应加大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资本金融市场和生产要素流动市场,提高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
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感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3、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着重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
自建国以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内部结构、地区结构都存在差异。
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
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推进服务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改变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更能够提高就业率,稳定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推进服务业发展,重点是建立健全流通和服务部门,提高流通、服务质量;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