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反思

《 辞海》 对影响的解释是言语 、 行为 、 事情对他人 或周 围的事 这 对 哈夏 既 是机 遇 也 是 挑 战 。
物 所起 的 作 用 。 这 里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 响 力受 主体 、 体 和 所 在 影 客 环 境 三 个 因 素 的 制 约 , “ 夏 ” 个 课 题 中 相 应 的 =个 因 素 就 在 哈 这 三
产 业 竞 争 环 境 , 受 众 进 行 了 细 分 , 指 出 其 “ 点 ” “ 点 ” 然 后 在 此 基 础 上 得 对 并 买 和 卖 , 出 “ 夏 ” 响力 的关键 在 于培 养观 众的 音乐 情感 。 哈 影
爱的乐章——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作者: 关杰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77-78页
主题词: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交响音乐会 音乐学院 乐章 演出 交响乐团 合唱团 音乐作品
摘要:2008年6月28日晚上,在美丽的音乐名城哈尔滨音乐厅,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乐章正在上演:这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奉献给第29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第一场演出“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交响音乐会”,这也是一部“爱”的乐章: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陶亚兵教授担任指挥,哈师大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在这里共同创造了一个恢宏的、以“爱”为主题的伟大时刻:潇洒而富有韵律的指挥,将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以及独唱、重唱所表演的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浅谈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剧作 艺 漫 n e aAtpr ii 家I 林 话I ir lr pe ao U v s c tn A
东 北 二 人 转 与 汉 族 舞 蹈 的 关 系
画徐 典
东北二 人转 和汉族 舞蹈均 产生 于 民间 ,同 属于传 统 的民族 民间艺 术 。作 为 民间艺 术 的杰 出代 表 ,东 北 二人 转 和汉 族 舞蹈 在 形 成条 件 、
段:
一
16 9 6年第 六届 哈尔 滨之夏 音乐 会 。 这一 时期 的 “ 夏”音 乐会 ,主要 是 为 了 哈 活跃 人 民群众 的业 余文 化生 活 ,检 阅哈尔 滨群 众 文 化 活 动 取 得 的 成 就 。涌 现 出 郭 颂 、李 高 柔 、 李 广 仙 、冯 少 先 、 王 双 印 等 优 秀演 员 , 《 货 郎 》 《 走 越 亮堂 》 《 海 航 行靠 舵 新 、 越 、 大 手 》 等 歌 曲蜚 声 全 国 。 “ 化 大 革 命 ”开 始 文 后 ,对第 二届 “ 夏 ”音乐会 开 始批判 ,将 其 哈 定 为 “ 革命 事 件 ” 反 ,主 办第 二 届 “ 夏 ” 的 哈 主要 领导人 、著名 演员 被打 成 “ 反党 反社会 主 义 分子 ” “ 鬼 蛇 神 ” 牛 ,遭 到 了批 斗 和迫 害 。 “ 夏”音 乐会 一度 中断 1 哈 2年 。 二 、业余 与专 业相 结合 阶段 自 17 9 9年 第 七 届 哈 尔 滨 之 夏 音 乐 会 至 19 9 4年 第二 十二 届 哈尔滨 之夏 音乐 会 。 这一期 间是 “ 哈夏 ”音乐 会 的发展 期 。这 阶段 的 “ 夏”音 乐会 以高 雅音 乐为 主 ,突 哈 出专业 性和 交 流性 。兼顾 群众 性 和普及 性 。哈 尔 滨之 夏音 乐会 吸 引 了国 内外 众多 知名 音乐 家 和 知名 音乐 团体 的 目光 ,张权 、叶佩 英 、李谷 盛 中国 、郑 晓瑛 、彭 丽媛 著名 艺术 家都在 “ 哈夏 ”舞 台上 演 出 , “ 哈夏 ” 舞 台跳 荡 的音 符 在 很 多 老艺 术 家 心 中 留下 深 深 的 印记 。郭 颂 、陈 红等从 “ 哈夏 ”舞 台上走 出的哈尔 滨人 在 音乐 百花 园 中展 示 了哈 尔滨人 的风 采 。 《 我 爱你 塞北 的雪 》 《 阳 岛上 》 《 花里 飞 出 、 太 、 浪 欢 乐 的歌 》 等 等 人 们耳 熟 能 详 的 歌 曲都 是 从 “ 哈夏 ”舞 台上 传 出而 蜚 声 国内外 。哈 尔滨 之 夏音 乐会 也锻 炼和 培养 了大 批艺 术人 才 ,涌现 出孔 大 禹 、牟 炫甫 、隋航 、博林 、薛 苏里 、姜 金一 、田培培 等一 大批 艺术 人才 。 三 、国家 级音 乐文 化 品牌 阶段
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音乐节——浅谈“哈尔滨之夏”的社会效应

成 就 。“ 哈夏 ” 也 曾走过 弯路: “ 哈尔滨 之夏 ” 音乐 会 的 目的渐 渐 被 人遗 忘 , 上演一 些所 谓 的高雅艺 术 。“ 群众 文化 活动 从最 初 的主角一 度沦 为旁 观者 。 只是 为烘托 氛 围而存在 , 自身 发展 被 冷 落 。” 2 0 0 4 年, “ 文化 立市 ” 的战 略方 针使群 众文 化工 作再 次
极 大地 促 进 了哈 尔 滨 的 文 化 发 展 和 经 济 建 设 , 发 挥 了音 乐 文 化 积 极 的 社 会 效 应 。
f 关键词1 “ 哈 尔滨之夏 ” ;文化 社会 学
【 中图分 类号 】 j 6 o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l O O 7 — 4 2 4 4 ( 2 o 1 3 ) 1 2 ~ 3 3 7 — 1
人音 乐会 。2 O l O 年. 哈尔滨 被联合 国授予 “ 音 乐之都 ” 的称 号 。
这是 对哈 尔滨 的音 乐文化 事业 的一种 肯定 。而将 哈尔滨 建设 成 为 一 座 国 际 音 乐 名 城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这 需 要 满 足 多 方 面 条件 。在这 个背景 下 , “ 哈夏 ” 的作 用就 凸显 出来 。“ 哈夏 ” 让更 多 的国 内外 一流水 准 的音 乐作 品空 降冰城 ,但 是 哈尔滨 现有 的文 化设施 及配套 功能无 法满 足这样 高水 准的视 听盛 宴 。因 此. 建造具 有 国际一 流水 准 的歌剧 院 、 音 乐厅 等顺 势被 提上 了 议程 。 可 以说 , “ 哈夏 ” 对 哈尔滨 的音乐硬 件设施 提 出了更高 的 要求 , 客 观上也 促进 了哈尔滨 音乐事 业基 础设施 的建设 , 推动 了哈尔 滨 国际音乐 名城 的建设工作 。此 外 , 类似 于 “ 群力 音乐 广场 ”这样 的公益 设施给 哈尔滨 的群众 文化发 展提 供 了更 多 发展 空间 。总 的来 看 , “ 哈 夏” 充分发 挥 了它 的积极社 会效应 ,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公益性与产业化并举刍议

一
1 2 5
足人 民多 样化 精神 文化 需求 的重要 途径 。在 社 会 效益和 经济 效益 相统 一 的前 提 下 , “ 哈夏 ” 音 乐会 逐 步产 业化 运营势 在 必行 。 精 品 的 确 立 不 仅 在 于 艺 术 的创 作 , 要 想 保持 其生 命力 更需 要接受 市场 的检 验 。纵观 近 几届 的 “ 哈夏 ”音 乐会 ,不难 看 出 ,它正在 努 力开 拓新 局面 , 向着公益 性 、产业 化和 创新 型 的道路 迈进 。这 就 需要我 们结 合 自身特 点 ,发 挥 优 势 ,开拓进 取 ,探索 出一 些适 应 市场 需求 的新机 制 、新 思路 。 1 广 泛吸 收社会 力量 参 与 、 欲 使 “ 夏 ”音 乐 会 在 公 益性 的 前 提 下 哈 引进产 业化 的运 营 方式 ,须处 理好 公益 性和 产 业 化 的关 系 ,使 二者 相辅 相成 。 可 以以赞助 、捐赠 、冠 名 、协 作等 方式 , 以资金、实物和服务等形式广泛地动员社会力 量 参 与支 持 “ 哈夏 ”音乐 会 。建立 起一 个 由财 政拨款、社会赞助和经营性收入相结合的多元 化筹 资机 制 。可 以考虑 多种途 径 :与彩 票 中心 合 作 ,发 行 “ 哈夏 ”音乐 会彩 票 ;有偿 出让 项 目的经 营权 和冠 名权 ,充 分发 挥社 会实体 、文 化 企业 、新 闻传 媒等 社会 力量 的作 用 ,实现 经 营主体 的 多元化 ;重 点剧 目的演 出经 营权 可 以 尝 试 公开竞 标拍 卖这 一形 式 ,真正 开辟 出一 条 市场化 的道 路 ;开 发具有 纪念 意义 和市场 竞 争 力的 “ 哈夏 ”音 乐会 的系 列特 许商 品 ,如 吉祥 物 、会 徽 、标识 等 ,并将 其经 营权 外包 。 2 、建立完善的票务营销机制 票 务 营销 状 况将 直 接 关 系 到 “ 夏 ”音 哈 乐 会 市场运 作 的成 功 与否 ,为此 组委 会有 关 部 门应制 订详 细 的宣传 、促 销计划 。 比如 :开 通 2 小 时订 票 热 线 ;将 票 务销 4 售 网络 进一 步扩 容 ,通 过 国际 互联 网发布 “ 哈 夏 ”音 乐会 的信 息 ,方便 中外观 众 电话订 票 、 电子 邮件订 票:利用 剧场 、宾馆 、 市 等渠 道 , 超 方 便观 众购 票 ,扩 大 票务销 售 。根据 不 同剧 目 的情况 , 采取 不 同措 施 , 有针 对性地 开 展促 销 。 例 如 :团体预 售 、学生 专场 、企 业包 场等 ,与 旅 游公 司合作 ,向外省 市甚 至是 海外 的游 客推 销 “ 摩旅游 ”,将 “ 观 哈夏 ”音 乐会 与旅 游相
黑龙江本土百年音乐家及其艺术成就论述

黑龙江本土百年音乐家及其艺术成就论述作者:王春雨来源:《大观》2021年第03期摘要:在黑龙江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历史与文化历史,这其中包括音乐文化。
在这片黑土地上,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本土百年音乐家的音乐活动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艺术上的生机。
文章以“红色之路”上的音乐为切入点,探讨哈尔滨的吹奏乐队和管弦乐队的组建,对“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辉煌进行论述。
关键词:黑龙江;百年音乐家;音乐活动形式注: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黑龙江百年音乐家史料挖掘与传承”(2018-KYYWF-0988)研究成果。
一、“红色之路”上的音乐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贸易之路,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的桥梁。
20世纪初,德国人在哈尔滨开设孔氏洋行,推销德国和莱口琴厂在我国生产的“真善美”牌口琴,招聘口琴教员。
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金剑啸、侯小古、任震英,正是利用招聘口琴教员之际,积极支持被口琴厂招聘的教员袁亚成创办口琴社这一民间组织。
伪满时期,哈尔滨有禁令,不允许社团组织存在,而利用口琴厂招教员、教学生学口琴创办口琴社,有了合法身份。
哈尔滨口琴社在办学过程中,采取了择优培养的办法,组成了口琴队。
社长兼指挥是袁亚成,队长侯小古,副队长王家文(王湘),队员是任震英、侯竹友、张君悌、陈涓、盛捷、崔昌林、金真淑、陈笑岩等。
口琴队还聘请叶长春、任白鸥、刘性诚为顾问,他们3人在哈尔滨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
任白鸥创办了弦乐队,专门演奏吉他、曼陀林。
1935年末,在袁亚成的指挥下,口琴队在北满铁路原生会馆(今哈铁文化宫)演奏了斯特劳斯《圆舞曲》、舒伯特《小夜曲》《卡门》等曲目,以独奏、二重奏、四重奏的形式,展示了口琴艺术的魅力。
最后的合奏曲是由张季让、王沛伦作曲的《沈阳月》(原名《战场月》)。
二、哈尔滨的管弦乐队组建1951年4月,哈尔滨的东北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乐队与哈尔滨市工人文工团、哈尔滨市教师文工团合并,成为一支较完备、实力较强、单管编制的管弦乐队。
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看群众文化与专业演出的关系

办下 来 。 19 9 4年 市委 、市政 府 对 哈 尔 滨之 夏音乐 会 的举 办作 出战略性调整 ,提 出了每
两年举 办一届 。旨在发 展高雅音 乐艺术 ,逐
步把 哈尔滨之夏 音乐会 办成一个 国家级 乃至
国 际性 音 乐 节 。 自此 , 哈 尔 滨 之 夏 音 乐 会 进
季 ”大型文艺 巡游表演 等多场群 众参 与的 大
动 为根基 ,经 过几代人 的共 同努力 ,逐 步发 展成 为 国家级音 乐盛会 ,成为 国际知名 的文
拔赛、 “ 哈飞汽车 杯 ”全 国音乐组 合 比赛 等
多 项 群众 文化 与 专 业 演 出活 动 。 中国 歌剧 团、 中央歌 剧芭蕾 舞剧院 、东方歌 舞 团等众 多 国内外知名 音乐 团体 和知名 艺术家 参加 了 哈尔滨 之夏音 乐会 的演 出 。 哈尔 滨之夏 音乐会虽 然是 16 9 1年举 办 , 但 却 是起 源 于 1 5 9 8年 举 办 的 “ 哈尔 滨之 夏
文化 活 动 月 ”活 动 。 1 5 9 8年 。群众 性 高 唱
革 命 歌 曲和 “ 哈尔 滨 之夏 文艺 活 动月 ” ,引 起 中 国音乐 家协会 在安徽省 召开 的 “ 国音 全
乐工作 座谈会 ”与会代 表 的强 烈反响 。 “ 哈 尔滨 之夏 ”的名称不胫 而走 ,传 遍全 国 ,紧
化 品牌 。哈尔滨之 夏音乐 会的举办 ,丰 富 了 哈尔滨城 市 的文化 底蕴 ,锻炼和培 养 了大 批 艺术人才 ,国内外 众多音 乐家和音 乐 团体 都 曾在 哈尔 滨之 夏舞 台上 演 出 , “ 中国 的 哈 夏 ,世界 的舞 台”已逐渐成 为现实 。 哈尔滨 之夏音乐会从 揭幕 以来推 出 了大 量 的 音 乐 作 品 及 艺 术 人 才 , 《 货 郎 》 新 、
五彩华章醉冰城 激情燃烧不夜天——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侧记

以 来 , 尔 滨 之 夏 音 乐 会 越 来 越 呈 现 专 哈
业 演 出 活 动 与 群 众 性 大 型 活 动 相 结 合 的特 点 。遍 布 全市 的露 天 音 乐 活动 与 在 中 央 大 街 举 办 的 大 型 音 乐 巡 游 活动 , 使
6 0年 代 意 初 萌 皓 尔 滨 之 夏 乐 会 绿 音
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再次隆重举行。
这 次音乐会点 燃了音 乐界新 长征 的 火种 , 对推动全 国音乐艺术的发展 它 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尽管在改革开放初 期, 中国在 南部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起了
早期哈尔滨随着中东铁路 的修建,
哈尔 滨之夏音乐会 ,从 16 9 1年到 l6 96年世办 了6届。1 年 0 文革 ” 时一度 中断。1 9 9 年由东北三省共同主办的第 7 7
外开放的窗口 暗尔滨之夏音乐会经过
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却经久不衰 . 深植 深 根于千百万人心中 .以她不 变的初衷 , 凝炼成这座城市精神的音符。
这三个 字乘着歌 声的姬畴 传遍祖 国各
地。
宫开幕 . 成为 中国乐坛 的一太盛事。^ ^ 此, 哈尔滨之 夏音乐会连 绵不断 , 为推 动和 繁荣我 国的音乐事业 做出了特 殊 贡献 . 啥尔滨 的夏 季也因此变成了越发 美丽 的 音 乐 季 。 g 年 代 。 尔滇 之 夏 ” 为 国 家 O 略 成
维普资讯 http:/Leabharlann
深 圳 特 区 等 明 星 城 市 , 是 , 们 仍 然 但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有人说,音乐是灵魂在舞蹈。
因为音乐,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有了炫舞的魅力和浪漫的气息。
哈尔滨素有“音乐之城”的美誉。
每隔一年的8月,这座城市就在烂漫夏花的浓香中,开启音乐圣殿的大门,欢宴远道而来的中外音乐艺术的朝圣者。
一届届,是音符的律动,是艺术的记忆,更是城市的节日……
如今,30年倏然而过,而音乐留给我们的记忆是如此清晰而欢愉。
哈夏已成为一张精致的城市名片,城市也因此厚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内质。
成长印记
孕育:1958年8月哈尔滨首先举办了“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成为后来哈夏的雏形。
出生: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于1961年7月5日在哈尔滨青年宫开幕。
至1966年举办了6届。
夭折:“文革”期间哈夏停办。
尤其1962年第二届被污蔑为反革命事件,许多艺术家因此蒙受不白之冤。
复活:1979年中断了12年的“哈夏”重新恢复,此次第七届由东北三省共同主办。
成长:1994年第二十二届哈夏做出战略调整,由每年一
届改为每两年一届。
且从1996年开始,哈夏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标志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由地方性音乐活动变为国家级的音乐节。
壮大:至今年的第29届哈夏,更加坚持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并重,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突出国际化特色,努力打造开放的、发展的、有活力的“哈夏”品牌。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
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