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_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精品)
专题13 氧化还原反应(教师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3氧化还原反应1.【2022年辽宁卷】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4CCl ,振荡,静置,液体分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褪色原因为2I 被Fe 还原B .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C .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D .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I 被氧化【答案】D【解析】A .Zn 比Fe 活泼,更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更强,先与2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溶液褪色原因为2I 被Zn 还原,A 项错误;B .液体分层后,2I 在4CCl 层,4CCl 的密度比水大,则下层呈紫红色,B 项错误;C .若镀层金属活泼性大于Fe ,则Fe 不易生锈,反之,若Fe 活泼性大于镀层金属,则Fe 更易生锈,由于活泼性:Zn>Fe>Sn ,则镀锡铁钉更易生锈,C 项错误;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2Ca(ClO),其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 氧化,D 项正确;答案选D 。
2.【2022年湖北卷】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2322NaHS s +CS l =Na CS s +H 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3Na CS 不能被氧化B .23Na CS 溶液显碱性C .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D .2CS 的热稳定性比2CO 的高【答案】B 【解析】A .23Na CS 中硫元素为-2价,还原性比较强,能被氧化,故A 错误;B .类比23Na CO 溶液,O 与S 同主族,可知23Na CS 溶液显碱性,故B 正确;C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备了硫化氢气体,故该制备反应是熵增过程,故C 错误;D .S 的原子半径比O 大,故C=S 键长比C=O 键长长,键能小,故2CS 的热稳定性比2CO 的低,故D 错误;故选B 。
3.(2021.1·浙江真题)关于反应8NH 3+6NO 2=7N 2+1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H 3中H 元素被氧化B .NO 2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4:3【答案】D【解析】由反应8NH3+6NO2==7N2+12H2O可知,其中NH3的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0、NO2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到0,因此,NH3是还原剂,NO2是氧化剂。
高考化学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

高考化学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一、单选题1.对于反应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B. 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C.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每生成1mol的NaClO3转移6mol的电子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SO3+H2O=H2SO4B. 2Na+Cl22NaClC. Fe+CuSO4=FeSO4+CuD. K2SO4+BaCl2=BaSO4↓+2KCl3.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强B. 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C. 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D. 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 5:3B. 5:4C. 1:1D. 3:55.下列实验中,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 将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消失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B. 将浓硫酸滴入含少量水的蔗糖中,并搅拌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及刺激性气味气体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C. 用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前者反应更剧烈羟基的活动性:水>乙醇D. 向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1mL0.1mol/L MgCl2溶液,再向混合液中滴加0.1mol/L CuCl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u(OH)2比Mg(OH)2更难溶A. AB. BC. CD. D6.过氧化氢在下列三个反应中:①H2O2+H2S═2H2O+S↓、②2H2O22H2O+O2↑、③H2O2+Cl2═2HCl+O2,所起的作用是()A. 起相同作用B. 起不同作用C. 只起氧化剂的作用D. 只起还原剂的作用7.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磁性材料.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级颗粒的反应为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y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mol B.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C. 3mol Fe2+被氧化时,消耗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D. x=48.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母题来源】2022年北京卷【母题题文】某MOFs 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24N O “固定”,实现了2NO 与24N O 分离并制备3HNO ,如图所示:己知:2242NO (g)N O (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24N O 的固定B .24N O 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2NO 的去除C .制备3HNO 的原理为:242232N O O 2H O=4HNO ++D .每制备30.4mol HNO ,转移电子数约为226.0210⨯ 【答案】D 【试题解析】A .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小,所以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四氧化二氮的固定,故A 正确;B .四氧化二氮被固定后,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小,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减小,所以四氧化二氮被固定后,有利于二氧化氮的去除,故B 正确;C .由题意可知,被固定后的四氧化二氮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232N O O 2H O=4HNO ++,故C 正确;D .四氧化二氮转化为硝酸时,生成1mol 硝酸,反应转移1mol 电子,则每制备0.4mol 硝酸,转移电子数约为0.4mol×6.02×1023=2.408×1023,故D 错误; 故选D 。
【命题意图】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判断为基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运用情况。
是一道基础性试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
【命题方向】该考点为高中化学的常考点,试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确定产物,另一种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确定某物质含量。
高三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含答案)

题型一: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10.在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D )A .SO 3+H 2O=H 2SO 4B .2Na+2H 2O=2NaOH+H 2↑C .2H 2+O 2点燃2H 2OD .2F 2+2H 2O=4HF+O 211.CaH 2常做生氢剂,其中氢元素是-1价,化学方程式为:CaH 2+2H 2O =Ca(OH)2+2H 2↑,其中水是 ( C )A .还原剂B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氧化剂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12.在2KMnO 4==2K 2MnO 4 + MnO 2 + O 2↑中,KMnO 4所起的作用是:( D )A .氧化剂B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 .还原剂D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3.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 ,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B )A .NB .C C .N 和SD .N 和C14.下列表示SO 2被还原的反应是 ( B )A .SO 2+2H 2O+Cl 2==H 2SO 4+2HClB .SO 2+2H 2S==3S↓+2H 2OC .SO 2+H 2O==H 2SO 3D .2SO 2 + O 2 ===2SO 315.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AA . 硫在空气中燃烧B . 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 . 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 . 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16.在下列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A .二氧化碳通过赤热的炭层B .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C .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一氧化碳通过高温的赤铁矿17.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C )A .可能被氧化B .一定被还原C .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D .以上都不是18.在K 2Cr 2O 7+14HCl==2KCl+2CrCl 3+3Cl 2↑+7H 2O 反应中,______是氧化剂;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是还原产物19.K 2Cr 2O 7是一种橙红色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当它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三价铬时,颜色变为绿色。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I.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OH +3Br2f 国OH J +3HBr测定步骤: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待测废水于250mL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0mL amoi L 1浓滨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bmL 0.l0mol L 1KI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0.010moi L 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mL (反应原理:I2 2Na2s2O3 2NaI Na2s4。
6)。
待测废水换为蒸储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Na2s2O3溶?^V?mL。
(1)步骤1 "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
(2)为了防止澳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
(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mg 11(用含丫1、V2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___ On .处理废水。
采用Ti基PbO2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OH),阴极上产生H2O2。
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CO2^n H2O。
⑸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H2O2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瞰式)滴定管塞紧瓶塞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 94 V-V钟不恢复原色-------- 2—^ 偏低偏低H2O e OH H15C6H50H 14H2O2 6CO2 17H2O【解析】【分析】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澳水反应后得到三澳苯酚的沉淀,再加入KI溶液与剩下的B「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I2,方程式为Br2+2I-===I2+2Br-,再用Na2S>O3标准溶?^滴定⑶可根据消耗的Na2SO3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Br2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验测出浓滨水的物质的量,用 Br 2总的物质的量-剩余Br 2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与苯酚反应的B 「2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得到苯酚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废水中苯酚的含 量,结合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真题精选及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1.高温下焙烧CuFeS2的反应之一为: 2CuFeS2+7O2CuSO4+CuO+Fe2O3 +3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CuFeS2中硫的化合价为-1B. CuFeS2发生还原反应C. 1 mol 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3 mol电子D. CuSO4和SO2既是氧化产物, 又是还原产物[答案] D[解析]CuFeS2中Cu为+2价, Fe为+2价, S为-2价, A选项错误; CuFeS2中S、Fe化合价都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B选项错误; 1 mol CuFeS2完全反应转移14 mol电子, C选项错误; D正确。
2.三氟化氮(NF3) 在微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 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半径: N> FB. 在与水蒸气反应中, 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若NF3泄漏, 可用石灰水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D. 在潮湿空气中反应,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 D[解析]原子半径: N> F, A正确; 三氟化氮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F、NO和HNO3, 三氟化氮中氮元素为+3价, 部分N元素化合价升高转化为HNO3, 部分N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为NO, 所以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正确; 石灰水可除去HF、HNO3, 所以若NF3泄漏, 可用石灰水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C正确; 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相等, 可得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错误。
3.已知: ①Na3N+3H2O3NaOH+NH3↑, ②NaH+H2O NaOH+H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半径: Na+> > H+B. 反应①和②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 反应②每生成1 mol H2, 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Na3N和NaH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答案] C[解析]离子半径: N3-> Na+> H+, A不正确; 反应①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变化,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不正确; 根据反应①可知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两种盐, D不正确。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专题训练(详解版)

A.KClO3 是氧化剂 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5:1 C.H2SO4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1mol KClO3 参加反应时有 10mol 电子转移 答案:D 【解析】
C.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一定减轻,正极的质量一定增加 D.由于 Ksp(MgCO3)<Ksp[Mg(OH)2],因此水垢中 MgCO3 会逐渐转化为 Mg(O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该反应气体体积增加,是熵增加反应,即 ΔS>0,而 ΔG=ΔH-T·ΔS,故 该反应 ΔG<0,能自发进行;B项用 H2O2 效果好,更加经济环保;C项,原电池放电 过程中,负极质量不一定减轻,如铅蓄电池,质量要增加,正极的质量也不一定增加, 如铜锌原电池,质量不增加;D项,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 Ksp 不能比较其溶解度的大小, 故该项不正确。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性的题目,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海带提取碘,原 电池正负极质量前后变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难度较大。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答案:B
【解析】氮气是还原产物,CO2 是氧化产物。根据得失的得失守恒可知,生成 1mol 氮气, 转移 4mol 电子,所以平均 1 个氮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因此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2 价,选项 B 正确,答案选 B。
3..氢化钙中的氢元素为-1 价,它可用作生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25高考新题速递之氧化还原反应(9月)

2025高考新题速递之氧化还原反应(9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桃城区校级开学)爆炸盐(2Na2CO3•3H2O2)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无机盐,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遇水后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它可以用作洗涤助剂、漂白剂和园艺用品。
下列有关爆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原理与SO2相同B.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呈中性,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0.1mol爆炸盐与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D.可与硫、磷等在同一个药品柜中存放2.(2024秋•罗湖区校级月考)PtF6是极强的氧化剂,用Xe和PtF6可制备六氟合铂酸氙[XeF]+[Pt2F11]﹣,制备方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六氟合铂酸氙是离子化合物B.六氟合铂酸氙中X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上述制备过程的催化剂是F﹣和D.上述制备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②③3.(2024•安徽模拟)雌黄(As2S3)和雄黄(As4S4)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
早期曾用作绘画颜料,因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
砷元素有+2、+3 两种常见价态。
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中Sn4+为氧化产物B.反应Ⅰ中As2S3和Sn2+恰好完全反应时,其物质的量a之比为2:1C.若反应Ⅱ中转移电子0.7mol,则生成0.1mol SO2D.反应Ⅲ和Ⅳ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4.(2023秋•宝安区月考)FeSO4可用于制备一种新型、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钠(Na2FeO4),主要反应: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B.该反应中,还原剂是FeSO4和Na2O2C.由上述反应可得,Na2O2的氧化性比Na2FeO4的强D.上述反应中,理论上若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可生成1mol Na2FeO45.(2024•浙江开学)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钢铁零件经历如图转化进行发蓝处理,已知NaNO2的还原产物为NH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命题的意图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近几年来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氧化还原知识网络]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及转化关系实质:有电子转移即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即“标好价、找变化、定总数、配系数、再检查”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一、化学反应的类型1.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分类)2.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反应物有无电子转移或物质的相关元素在反应前后有无化合价改变分类)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及转化关系电子转移表示法单线桥表示法表示电子转移的过程,箭号由失电子元素指向得电子元素,表示转移电子数时,无需“得”、“失”二字双线桥表示法表示电子转移的结果,箭号连接变化前后的同种元素。
表示转移电子数时,需标明“得”或“失”⎧⎨⎪⎪⎪⎪⎩⎪⎪⎪⎪⎧⎨⎪⎪⎪⎪⎩⎪⎪⎪⎪⎧⎨⎪⎪⎪⎪⎪⎩⎪⎪⎪⎪⎪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3.其它分类法a.依据反应的热效应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b.依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分为:可逆反应,非可逆反应。
c.依据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⑴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⑵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⑶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说明:⑴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多数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不一定是氧化还原。
如:①4P(红)=P4为化合反应,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②2O3=3O2有单质生成但为非氧化还原;⑵没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①NH4NO3的分解,随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可能生成NO2、H2O等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没有单质参与;②Na2O2与MnO2化合可以生成Na2MnO4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没有单质参与。
二、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2、本质:电子的转移或者电子的得失(离子化合物)或偏移(共价化合物)3、特征:得氧或失氧(部分)、化合价的升降(全部)4、四参数:反应物(氧化剂还原剂)生成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总结:还剂失电价升高,具备还性皆氧化。
氧剂的电价降低,具备氧性均还原。
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⑴双线桥法――表明了反应前后某种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①用两条带箭头的线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②要标明“得”“失”电子,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③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而是指某元素从反应到产物时价态的变化。
例如:⑵单线桥法――表明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①用一条箭线在反应物间表示电子得失。
②箭线从失电子元素到得电子元素。
③在箭线上标明电子转移总数,但不写“得”或“失”。
例如: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①常见的氧化剂有:a.高价或较高价的含氧化合物:MnO2 KMnO4 K2Cr2O7 HNO3 H2SO4(浓)b.高价金属阳离子:Cu2+、Fe3+、Ag+等。
c.非金属单质:Cl2、Br2、I2、O2、S等。
注:具有最高价元素的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元素只能得到电子。
②常见的还原剂有:a.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Mg、Al、Zn、Fe等。
b.非金属阴离子:Cl-、Br-、I-、S2-等。
c.较低价的化合物:CO、H2S、NH3等。
注:具有最低价元素的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元素只能失去电子。
③具有中间价态的化合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能得到电子,又能失去电子,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它们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等。
例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H2SO4+BaCl2=BaSO4↓+2HClB、2KMnO4 K2MnO4+MnO2+O2↑C、CaO+H2O=Ca(OH)2D、3CO+Fe2O3 2Fe+3CO2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关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
A是复分解反应;B是分解反应,但元素价态有变化;C是化合反应但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D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C由+2→+4,Fe由+3→0)。
答案:B、D。
例2.在Cl2+SO2+H2O=H2SO4+2HCl的反应中,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____有氧化性,_________有还原性;__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基本概念的理解,应从化合价入手,找出电子转移方向。
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作出判断:Cl2是反应物,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生成的物质HCl 是还原产物;SO2是反应物,在反应中失电子,是还原剂;其被氧化后对应的生成物H2SO4是氧化产物。
SO2中的被氧化,Cl2中的被还原;Cl2有氧化性,SO2有还原性。
三、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注意:上面说的阳离子中Fe有+2、+3两种价态,其中+2价按正常位置排列,但+3铁的氧化性在Cu2+、H g2+之间,即:氧化性Cu2+ < Fe3+ < Hg2+)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对单质而言,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于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对于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或剧烈程度)的不同进行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简单),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例如:2Na+2H2O=2NaOH+H2↑,Mg+2H2O Mg(OH)2+H2↑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可判断还原性:Na>Mg。
5.根据使其它物质被氧化或被还原价态的不同进行判断例如:Cu+Cl2CuCl2, 2Cu+SCu2S,根据Cl2、S分别与Cu反应,使Cu氧化的程度不同(Cu2+, Cu+)可判断出单质的氧化性:Cl2>S6.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则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时,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时,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一般,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正价的卤素相反)。
例如氧化性:Fe 3+>Fe 2+,H 2SO 4(浓)>H 2SO 3,HClO > HClO 3 > HClO 47.可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价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最低价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同价态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同价态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8.其它条件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如:①温度:如热的浓H 2SO 4的氧化性比冷的浓H 2SO 4的氧化性强。
②浓度:氧化性 浓HNO 3>稀HNO 3;还原性 浓盐酸>稀盐酸。
③酸碱性:如KMnO 4 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一般来讲,在酸性条件下KMnO 4被还原为Mn 2+,在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 2,碱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 42-。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而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3.根据反应式:(1) ,(2)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解析: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根据⑴有还原性I ->Fe 2+,根据⑵有还原性Fe 2+>Br -。
[例4] 已知I Fe SO -+、、22和H O 2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 I H O Fe 2222>>>-+。
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2224322242Fe SO H O Fe SO H ++-+++++B. I SO H OH SO HI 2222422+++ C. H O H SO SO O H O 22242222+++ D. 222223Fe I Fe I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例5的逆向思维题,解题时可先假设各选项反应均能发生,推出选项中相应微粒还原性的强弱顺序,然后对照已知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从而确定反应能否发生。
由还原性强弱顺序的判断规律可知,各选项有关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为:A. SO Fe 22>+;B. SO I 2>-;C. H O SO 222>;D. Fe I 2+->,对比222O H I SO >>- +>2Fe ,C 、D 与此相违背,故C 、D 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C 、D 。
点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其规律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或者说氧化性、还原性体现“以强制弱”的原则。
[例5]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H SO I H OHI H SO 2322242+++ (2)2222322FeCl HIFeCl HCl I +++ (3)3422233233FeCl HNO FeCl NO H O Fe NO ++↑++()A.H SO I Fe NO 232>>>-+ B. I Fe H SO NO -+>>>223C.Fe I H SO NO 223+->>> D. NO Fe H SO I >>>+-223解析:本题是根据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规律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