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1]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药品。
为了确保医院内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毒性、副作用和使用风险,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高危、二级高危等。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医院应在高危药品的包装上标注明显的高危标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辨识高危药品。
1.3 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确保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
二、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验收2.1 采购渠道的选择:医院应选择合法、可靠的药品供应商,确保采购到质量合格的高危药品。
2.2 高危药品的验收:医院应对采购到的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药品的包装、标签、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2.3 验收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制度,将每次高危药品的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
三、高危药品的配送和储存3.1 配送环境的要求:医院应确保高危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配送环境应符合卫生标准。
3.2 配送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配送记录,记录每次高危药品的配送情况,包括配送人员、配送时间等信息。
3.3 储存条件的控制: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控制制度,确保高危药品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防止药品的变质和失效。
四、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4.1 用药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对使用高危药品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药品的认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4.2 用药记录的完整性: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使用记录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对每次使用高危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高危药品分级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
(见表1)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在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五)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
3)
药房药师和病区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待。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4篇)目录(篇1)1.高危药品的定义与范围2.高危药品的分级管理制度3.高危药品的存放与使用规定4.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及其实施5.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及案例分析正文(篇1)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
为了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我国实行了分级管理制度,将高危药品分为三个级别:A 级、B 级和 C 级。
A 级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这类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调配发放时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B 级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但仍需注意药品的存放和使用。
C 级高危药品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药品的效期,确保安全有效。
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几个典型案例显示了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如 10%KCL 误为 50% 葡萄糖致人死亡、大剂量环磷酰胺致死事件等。
总之,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篇2)2.高危药品的分级管理制度3.高危药品的存放与使用规定4.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及其实施5.高危药品管理的意义和效果正文(篇2)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国实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管理。
根据药品的风险程度,高危药品分为三个级别:A 级、B 级和 C 级。
其中,A 级高危药品风险最高,需要采取最为严格的管理措施。
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在使用高危药品之前,必须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确保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用药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药品的定义及分类1. 高危药品: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
2. 高危药品分为A、B、C三个等级:(1)A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
(2)B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风险等级较A级低。
(3)C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低,一旦用药错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
三、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1. A级高危药品管理:(1)应设置专用的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B级高危药品管理:(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3. C级高危药品管理:(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C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C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四、高危药品的监督与考核1. 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其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81bb8c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c.png)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和保管,以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涉及高危药品的部门、岗位和员工。
3. 定义3.1 高危药品高危药品是指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潜在不安全性及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
一般包括以下几类药品: - 麻醉药品 - 毒性药品 - 限制用药 - 危害人类胚胎的药物 - 具有潜在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的化学药品3.2 药品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是指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存储、分发及使用的专职人员。
4. 购进管理4.1 购进依据高危药品的购进应符合以下原则: -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 依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明和批准文件 - 购进来源牢靠,具备合法医疗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4.2 采购程序•药品管理人员明确高危药品的采购需求,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
•药品管理人员向供应商供给采购申请,并明确药品的品名、规格、数量、用途、交付日期等认真信息。
•药品管理人员与供应商签订正式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并确保供应商供给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4.3 库存管理•药品管理人员需建立完善的高危药品库存台账,每次入库和出库时需要记录相关信息,如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日期等。
•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存放,保持库房干燥、通风、温度适合。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适时发觉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库存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5. 使用管理5.1 药品配发•药品管理人员依据临床需求和使用单位的申请,合理布置高危药品的配发。
•配发前对药品进行审批,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临床应用标准。
5.2 使用过程•药品管理人员应引导和监督使用单位合理、规范地使用高危药品。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药品说明书和医嘱进行操作,遵从高危药品使用的注意事项,确保安全合理使用。
5.3 不良事件报告•任何与高危药品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使用单位应适时向药品管理人员报告。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一、A级高危药品管理规定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一)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储存,药品储存处贴有“A级高危药品”专用标识;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储存和使用情况并做记录。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时,应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或有明显标识),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规定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A级低。
(一)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规定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B级低。
(一)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目录附表:附表A、B、C级高危药品。
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1]
![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feb6da5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1.png)
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2010年7月修订版)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或危险的药品。
未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伤害,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及参照药学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制定如下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定(“麻、精"药品除外)。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吸入或全身麻醉药等列为二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附录一)。
2、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疗药品及部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列为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表1).
3、由科室组织学习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护士对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4、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必须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的“高危药"警示标识。
一级管理的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还另设醒目的提示警示标识。
5、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医嘱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双人核对,提高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的安全性。
在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使用和报告医生,按医嘱对症处理,并按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上报。
6、需皮试的高危药品管理同时参照我院药学部制定的《药物过敏性试验管理办法》。
7、无论是否未高危药品,如药品包装内配有专用溶媒、专用加药器或专用输液器等,都必须使用该药品包装内的专用产品。
表1: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2)
附录一: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1)。
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三、定义1. 高危药品:指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者错误使用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麻醉药品、心血管药品、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2. 高危药品管理者:指医院内负责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的负责人员。
3. 高危药品使用记录:指记录高危药品使用情况的台账或电子记录。
四、管理机构医院设立高危药品管理委员会,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药学部、临床部、质控部等)负责人组成,为高危药品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
五、管理责任1. 临床科室负责人为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做好安全用药教育,制定并贯彻落实各项用药管理制度。
2. 药学部门负责人负责病区高危药品的配送、管理及监管工作。
3. 护理部门负责人要对护士的高危药品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
六、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 采购管理(1)高危药品的采购由药学部门负责,采购前需进行评审,符合要求后进行配送。
(2)高危药品的购进、发放、使用情况应当建立相应的台账,以便进行追溯和审核。
(3)购进高危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与采购合同一致,并及时核实记录。
2. 库房管理(1)高危药品应专门设立库房,由药学部门指定专人管理。
(2)库房内应有相应的监测设施,对温湿度、光照等环境进行监控,保证药品的质量。
(3)库房内的高危药品应按规定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3. 配送管理(1)高危药品的配送应严格按照患者用药医嘱进行,避免错发或漏发。
(2)配送过程中需有专人跟踪,保证药品送达正确患者手中。
4. 使用管理(1)医生在开具高危药品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合理使用,避免不合理使用。
(2)护士在给患者使用高危药品时应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和医嘱,防止错误使用。
(3)患者使用高危药品后,需要进行记录,包括给药时间、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2010年7月修订版)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或危险的药品。
未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伤害,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及参照药学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制定如下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定(“麻、精”药品除外)。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吸入或全身麻醉药等列为二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附录一)。
2、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疗药品及部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列为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表1)。
3、由科室组织学习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护士对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4、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必须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的“高危药”警示标识。
一级管理的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还另设醒目的提示警示标识。
5、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医嘱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双人核对,提高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的安全性。
在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使用和报告医生,按医嘱对症处理,并按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上报。
6、需皮试的高危药品管理同时参照我院药学部制定的《药物过敏性试验管理办法》。
7、无论是否未高危药品,如药品包装内配有专用溶媒、专用加药器或专用输液器等,都必须使用该药品包装内的专用产品。
表1: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1)
表1: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2)
附录一: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