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国人平均一年读几本书?

• 从对图书阅读量的考察来看,2005年到 2014年的十年间,我国成年国民的纸质图 书阅读量一直处于较平稳的状态,2009年 的4.24本是近十年来国民图书阅读量的最 低点,此后,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 直到2013年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值4.77本。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较 2013年略有回落,降至4.56本,与十年之 前的4.50本基本持平。
亲子阅读家庭数量下降 带孩子逛 书店次数减少
• 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成年人的三个年龄段0-8 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中,14-17周岁中 的阅读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在图书阅读量 方面,除了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量较上一年 有所增加外,另外两个年龄组,9-13周岁和 14-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较上一年有 所减少。 • 除此以外,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 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数量下降了 1.7个百分点,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 2.98次,也比2014年的3.52次有所减少。
成年人每天手机阅读超1小时
• 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新兴媒介保持了强 势增长,其中手机仍是最受常使用的阅读 方式。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 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增加了28.39分 钟;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超四 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近七成的成年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 阅读活动。
纸质图书阅读率、阅读量平稳回升
• 199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0.4%, 之后几年连续走低,在2005年降至历年最 低点,为48.7%。从2007年之后,成年国民 的纸质图书阅读率逐渐回升,2014年我国 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与第一次国 民阅读调查(1999年)的图书阅读率 (60.4%)差距不断缩小。
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阅读不足8本2016年04月18日17:23 新浪读书微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18日公布。
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
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84本,较2014年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7.78本上升了0.06本。
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较2014年减少了1.26本。
而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量与2014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超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近七成的成年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综合阅读率7年间变化现将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汇报如下:(一)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的58.0%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的78.6%上升了1.0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的58.0%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45.7%,较2014年的55.1%下降了9.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34.6%,较2014年的40.3%下降了5.7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各媒介,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的78.6%上升了1.0个百分点。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平板电脑)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具体来看,2015年有51.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4年的49.4%上升了1.9个百分点;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4年的51.8%上升了8.2个百分点;8.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较2014年的5.3%上升了3.5个百分点;11.3%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较2014年的9.9%上升了1.4个百分点;2.1%的成年国民用光盘阅读,比2014年的2.0%略有提升。
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和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方式和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对 2016 年国人阅读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国人的阅读现状和趋势。
一、阅读方式的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
电子书、手机阅读APP 等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阅读资源。
2016 年,超过 70%的国人有过数字化阅读的经历,其中以年轻人为主。
相比之下,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读者钟情于纸质书的质感和阅读体验。
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在于便捷性和资源丰富性。
通过网络,读者可以轻松找到各类书籍,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如调整字体大小、背景颜色等。
然而,数字化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分散注意力、对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等。
二、阅读内容的偏好在阅读内容方面,小说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
无论是言情、武侠、科幻还是悬疑,各种类型的小说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
此外,励志、自我提升类的书籍也备受青睐,反映了人们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注。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经、管理类书籍的阅读量也在逐步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阅读这类书籍,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和理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6 年,知识付费类的阅读产品开始兴起。
一些专业领域的课程、讲座等以文字形式呈现,满足了人们对深度知识的需求。
三、阅读时间和频率从阅读时间来看,大部分国人每天的阅读时间在 1 至 2 小时之间。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自己的阅读时间不足。
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是导致阅读时间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阅读频率方面,每周阅读 2 至 3 次的人群占比较高。
但也有一部分人能够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他们通常将阅读视为一种放松和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阅读场所的变化过去,图书馆和书店是人们阅读的主要场所。
而在 2016 年,更多的人选择在家里、交通工具上以及工作间隙进行阅读。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阅读推广的不断加大力度,全国国民阅读水平逐渐提升,阅读习惯也得到了改善。
为了解全国国民的阅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国民阅读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详细报告。
首先,我们对全国各地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阅读的习惯,而且每周至少会花费3-5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
这表明,我国国民的阅读意识和习惯正在逐渐形成,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对受访者的阅读内容偏好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小说、历史类书籍、科普读物是大部分人的阅读首选,而文学作品、社科类书籍、经济管理类书籍也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
这说明,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获取、情感体验和文化熏陶,多样化的阅读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此外,我们还对受访者的阅读方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纸质书籍仍然是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但电子书、网络阅读等新兴方式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这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阅读与现代阅读方式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生活。
最后,我们对受访者的阅读收益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阅读对他们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包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情感、陶冶性情等方面。
这说明,阅读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心灵享受,更是一种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有益推动。
综上所述,通过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国民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正在不断提升,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和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阅读事业的进一步推广和支持,我国的阅读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炉: 2016年人均阅读7.86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
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增加了 3.37分钟。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据悉,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6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2016年8月至10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执行工作,2017年1-3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2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22415个,其中成年人样本为16967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为5448个,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4.3%;有效采集城镇样本17091个,农村样本5324个,城乡样本比例为3.2:1。
以下为本次调查的主要数据: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一)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 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
报纸阅读率为39.7%,较2015年的45.7%下降了 6.0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6.3%,较2015年的34.6%下降了8.3个百分点。
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二)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 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传统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 时间最长,为20.20分钟,比2015年的19.69分钟增加了 0.51分钟,但纸质报刊阅读时长 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了我国民众的文化阅读状况、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以及阅读产业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就此进行介绍。
文化阅读状况调查发现,受访者人均阅读量为9.55本。
其中,纸质图书是主要的阅读载体,176.8亿册。
与此相比,数字阅读也在逐渐普及,但仍未达到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文学类图书、历史类图书、科普类图书、生活类图书等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对于传统的名著、古典文化等领域的关注度降低,这与当今社会文化趋势的转变密不可分。
阅读方式调查发现,数字阅读方式的普及程度正在逐步提高,而电子设备的普及程度也有所增加。
受访者已逐渐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子书等设备进行数字阅读,但是他们对于纸质图书的反感程度不高,阅读者仍然喜欢在书店或者书馆里阅读,与纸质图书相伴随的柔软质感和嗅觉体验仍然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阅读习惯调查显示,受访者的文化阅读需求和漫游时无法满足,缺乏阅读的时间。
同时,朋友、电视、社交媒体等媒介影响也影响了阅读者的阅读时间和频率。
调查还发现,年轻人相较于年纪较大的人,更喜欢在闲暇时间进行网络阅读,但是阅读质量和深度可能不尽如人意。
阅读产业的发展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文化阅读行业的规模规模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大众对于文化阅读的需求也在提高,阅读产业的细分领域越来越多,形成了符合人们需求的市场和产业链。
然而,阅读产业的瞬息万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让文化阅读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总结第十六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文化阅读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它也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创新、开拓市场的方式。
个人文化阅读的重要性方面也需要使人越来越重视,不只是能进行阅读的设备而是阅读者自身的阅读氛围、心理状态,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一切能够为阅读人提供的、支持阅读的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努力都是对文化阅读产业发展的有益帮助。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6年人均读书近8本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6年人均读书近8本
佚名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
【年(卷),期】2017(0)5
【摘要】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
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
【总页数】1页(P76-76)
【关键词】专家研讨会;年度报告;新书发布;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发改委;国际人才交流;讲道理;研究成果;国家邮政局;国际战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2
【相关文献】
1.最新国民阅读调查2016年人均读书近8本 [J], 路艳霞;
2.数字时代你怎么读书?——从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看国民阅读趋势 [J], 徐升国
3.新媒体时代你会怎么读书?——从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浅析国民阅读现况[J], 赵昭
4.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 持"读书越来越重要"观点占84%以上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 [J], 韩阳
5.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增长[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关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昨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58.1%据了解,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二次。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6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6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2016年的52.7%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2016年的38.3%上升了2.0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6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各媒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6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和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均表示,相关统计显示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本4.56此外,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
与2016年相比,期刊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6本,与2016年的4.77本相比,减少了0.21本。
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
与2016年相比,人均报纸阅读量下降了5.82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增加了0.56期(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16年国民报纸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兴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作为传统媒体的报刊产业正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和残酷的现实。
由于报纸的读者数量不断下降,直接导致了零售发行量的下滑,报刊产业收入在媒体产业总收入的比例下降。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为45.7%,较2014年的55.1%下降了9.4个百分点,继续呈走低趋势。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强势来袭,如何抓住现有读者、吸引更多读者和广告商,是摆在传统报业媒体面前的一道难题。
因此,本人于八、九月份在当地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
调查显示:网络新媒体、手机已经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手段,而传统报刊因内容深刻、时代感强,也是大众所喜爱的阅读方式。
另外,针对国民阅读报刊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以期为报纸产业寻找正确的转型方向。
二、传统报业发展现状根据2015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报业广告和发行收入双双大幅下滑,报业市场整体规模在2015年首次被电影票房市场(440亿元)超越,这个超越让传统报业感到深深的“寒意”。
2015年传统报业的“断崖式”下跌仍在持续,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1.14%,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已达到50.8%。
相对稳定的订阅市场在2015年也出现了加速下滑的趋势。
传统报刊读者数量和广告收入的双下滑使得近年来报刊经营举步维艰,与之相应的停刊和休刊已成为传统报刊行业的一种“新常态”。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停刊或休刊的知名报纸数量约为10家,而2015年这个数字扩大到30家左右。
与此相反,全国各级党报的发行量大多保持相对稳定。
在“2016年度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中,位居前十位的报纸是: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纪检监察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环球时报、检察日报。
这一排行榜也侧面印证了党政报刊的稳定性。
据此我们预测,党和政府一定会对主流新闻媒体继续采取保护性政策,关键时刻甚至会采取托底性财政保护政策,而绝不会听任其走向消亡。
三、国民报纸阅读的趋势(一)报刊阅读量持续下降。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份)和4.9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
与2014年相比,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略有上升,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报刊阅读时间继续下降。
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在读书上用时最长,为19.69分钟,同比增加0.93分钟;人均每天读报17.01分钟,同比减少了1.79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8.83分钟,同比减少4.59分钟。
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同比增了28.39分钟,其中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同比增加8.52分钟;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6.82分钟,同比增加3.03分钟;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2.71分钟,同比增加2.02分钟。
(三)期刊价格承受能力下降。
我国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4.39元,同比减少1.62元。
我国成年国民平均可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6.93元,同比下降0.49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4年的略有下降。
但是,数字化阅读接触者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64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4年的1.58元略有上升。
(四)传统纸质报刊书籍仍是最爱。
57.5%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0.2%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27.0%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4.1%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2%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这说明纸质书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五)国民对阅读有更高要求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7.4%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5.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因此,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希望借此机会营造读书阅读的良好氛围,鼓励动员更多的人积极阅读。
图1:阅读形式倾向四、分析与建议报纸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其本质是使报纸的读者群减少,报纸的影响力降低,导致发行量和广告收益下降。
因而我们对报纸下一步发展的举措,就应当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思考。
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盈利模式,方能使传统报媒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看出,报纸虽然在当前由于新媒体的猛烈冲击而面临发展上的困境,但是传统报纸的机遇恰恰来自于新媒体面对的挑战。
换句话说,网络新媒体本身具有的内容原创性不足、信息繁杂、良莠不齐等劣势将会给传统报纸的发展带来机会。
第一,报纸在信息海洋中,为受众选择提供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信息方面明显强于网络媒体。
第二,报纸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不是它的纸张形式,而是其数百年来形成的完备的采编体系和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
它在深度解疑释惑、交待事件来龙去脉、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等方面都是新媒体不可替代的。
总之,传统报业的生命力依然强大,仍有其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冲击很快消亡。
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下,传统报纸存在着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是报纸自身的变革。
一是报纸和网络结合发展策略。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提高内容质量,确立核心竞争力。
传播高质量的信息内容,是传媒立足的根本。
唯有有价值、具有社会深度和广度的信息才能吸引受众持久的注意。
这一规律即使到了互联网数字化的今天仍然适用。
所以提高报纸的内容质量,确立其在内容上的核心竞争力是报纸在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内容质量的提高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大新闻采编费用投入,增加准确、深入的重大新闻报道,增加新闻评论的效率与质量。
另一方面是加大新闻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
(二)保证优质读者群,稳固其影响力。
优质读者群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知识素养,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能产生一定影响的读者。
对于报纸来说,优质读者群就意味着大的影响力,而大的影响力就意味着好的广告收入,而好的广告收入就能带来高质量的内容,高质量的内容就又能吸引更多优质的读者。
如此的良性循环方能保证报纸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从而保证报纸的主流媒体地位。
保证高质量的读者群不仅需要报纸停止靠“煽色腥”的新闻来满足读者低级趣味的传播行为,还需要停止靠免费报纸、价格战争、赠送礼品来降低报纸公信力的行为。
从短时期内,这些行为的确会给报纸带来短暂的繁荣;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行为则是在一步步降低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断送了报纸的长远利益。
(三)与新媒体融合,优势互补。
虽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报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与挑战,但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所以,对于传统报纸行业来说,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也是未来的一条出路。
传统平面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开通了互联网和手机版的报纸或者杂志,而在于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平台和新的传播方式去满足更多受众的愿望及需求,将体现报纸价值的基础——读者请回来,将报纸赖以生存的广告商吸引回来,将我们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报纸,以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多地销售出去。
这就绝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平移,而是要创造一种崭新的、立体的跨媒体营销方式和经营方式。
所以,发展纸质媒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更多的读者;能更好地提升广告的价值,吸引广告商;实现报纸向跨地区、跨媒体的发展目标;进行多媒体的整合营销,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具体的操作路径:第一,建立自己的网站。
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向读者提供远远超过纸质媒体的更多内容,如提供当地媒体、教育、企业、生活、旅游、购物、美食、房地产、气象、交通等多种服务,并且将本地所有相关资料整合成一个在线数据库,担当起一个城市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窗口平台。
第二,利用网络实现覆盖,重新占领媒体市场。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海量的资讯细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细分市场的结果是既全面覆盖了市场,聚集了消费者的眼球,又吸引了广告商的眼球。
第三,整合集团众多报纸资源,扩大集团品牌影响力。
利用集团各报纸的编采力量与资源,将报纸信息源的整体规模优势和报纸的传统声誉与互联网的信息综合集成展示能力相结合,做成一个上规模的、有丰富信息量的、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大型新闻网站。
第四,建立视频网站,进行跨媒体和跨区域发展。
利用网络这个高技术平台,将平面内容与影像内容结合起来,以增强对消费者和广告客户的吸引力。
第五,建立报纸的立体营销网络,提升报纸的广告价值。
改变传统报业单一的经营模式,实现对平面媒体的立体营销。
具体做法是向与传媒相关的产业方向拓展,进行多元化经营。
五、总结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一书中说过,媒介是身体的延伸。
报纸作为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媒介来说,是很难消亡的。
但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报纸媒体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
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跳出单一的报纸经营模式,而要将报媒的发展纳入到文化产业链的思考之中;必须开始逐步改变已习惯了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产品模式、营销模式和商业赢利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继续发展,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