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催产素的使用

合集下载

催产素引产的方法

催产素引产的方法

催产素引产的方法浓度:催产素2.5单位加入500毫升5%的葡萄糖或0.9%盐水中(0.5%浓度)方法:(1).0.5%催产素每分钟8滴开始,视宫缩强度和频度调节点滴速度。

每10—15分钟增加滴速4滴或每30分钟增加10—15滴/分,调至40滴/分,直至出现最佳的有效宫缩(每10分钟3次宫缩,每次持续40秒,宫内压力50—60毫米汞柱)。

(2)一旦有效宫缩发动,应调整滴数,以最慢滴数维持直至分娩。

(3)如发生过度刺激(宫缩持续>60秒)或10分钟内有4次以上宫缩应停止点滴或减慢速度,用宫缩松弛剂(25%硫酸镁或安定)使子宫放松。

(4)如10分钟没有3次持续40秒的宫缩,根据所剩液体的量追加催产素使之浓度最多到1%,按医嘱从新调滴数,继续观擦子宫收缩情况。

(5)用于引产每日以1000毫升溶液为限。

(6)每日有效点滴应维持6—8小时,连续3天,子宫颈仍不成熟的,如果胎儿在宫内良好,可以休息一天后,改用其他方法引产(也可继续缩宫素引产)若宫内胎儿不良,应剖腹产结束分娩。

注意事项:1催产素引产需有专人负责,正确配制,严格浓度,先用5%葡萄糖或盐水作静脉点滴,调好滴数再加入催产素摇匀,引产过程中根据宫缩情况调整滴数。

2密切观察血压及胎心变化,特别出现规律性宫缩后增加听胎心的次数,必要时行胎儿监护仪检测宫缩频率,强度及胎心情况。

若发现胎心减慢或过强宫缩,应减慢滴数或暂停使用。

3人工检测宫缩的方法:一手触摸子宫,检查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以宫缩持续30—40秒,间隔5—6分钟为出现规律宫缩。

4当出现有效宫缩严密观察宫口开大及先露下降情况,最长不超过4小时行肛查一次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一旦破水应立即听胎心观察量及性质并记录。

催产素在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术前应用

催产素在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术前应用
2 0 年 8  ̄ 2 o 年 8 , 院产 科分 娩总 数 1 o  ̄ , 中顺产 9 0 05 月 Uo8 月 我 2o J 其 0
3 例 术程 顺 利 , 0 发 生 不 同程 度 的 宫 缩 乏 力 , 0 1例 经积 极 处 理后 3 ri内恢 复宫缩 7 , h 0 n a 例 l 内恢复 宫缩2 ,例积 极处 理无 效后 行子 宫 例 l 切除 。 宫缩 乏力者术 后2 内出血量都达 NS 0 L 宫缩乏 力率及产 后出 h 0m 。 血率 两 组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0 0 ) 见表2 尸 .5, 。
宫产 子宫收缩 乏力率及 产后 出血率 。 得推 广试用 。 值
开 始 , 人 观 察 用 药 后 子 宫 收 缩 情 况 。 当调 整 滴 速 , 大 不 超 过 专 适 最
2 滴 / i。 0 r n 出现 不规 则 性 腹胀 、 a 腹痛时 为达 效 。 置手于 宫底 可触 及阵
发性宫缩 为 宜 , 达效 2 后 人手 术室 行剖 宫产 术 。 h
1 2 1 观 察组 ..
5 %葡 萄 糖 +催 产 素 2 5 . U静 滴 , 8 / i 从 滴 r n a
以 它作为 一种 安全 有效 的 引产药物 而 在临床 广泛 应用 _ 过去 对催产 2 1 。 素的认 识不足及使 用不 当, 造成人为性 产科医疗 事故 。 此后催产 素被严 格控制 使用 。 我院在整 个静滴过程 中对催产素 浓度和 滴速严格控制 , 对 孕妇及 胎儿进 行严 密监测 以确 保其安全 , 床上确 实 降低 了择期 剖 在临
社 , 9 6. 19
【 稿 日期 1 o -0 -2 收 2l 0 7 7
表2 组 患者 的术 后效 果 比较 2

剖宫产中催产素的临床应用

剖宫产中催产素的临床应用

形成 与吸收 J 。当体内 1 ,2 5( O H) D , 水平 下降时 ,钙 的吸 收能力下降 ,会出现代偿 性 甲状旁 腺 素水平 升高 ,刺激 肠管 钙吸收 ,加强肾小 管对钙 的重 吸 收 ,并 抑 制肾 小管对 磷 的吸 收 ,同时也增加骨 的重 吸 收 ,加速 骨量丢 失 ,使骨代 谢 率增 加 ,由此 产生的后 果包 括骨 软化 症 、佝偻病 、骨质疏 松 和继 发骨质疏松性骨 折等疾 病 。本研 究提 示生 长迟缓 组 与消 瘦组 的维 生素 D水平 明显 较体质 量低下组 缺乏 ,这 可能 是 由 于低 维生素 D水平 致 使患 儿 的骨 代谢 发生 障 碍 ,骨质 丢 失 , 进 而影响患儿 身高 ,使 患儿表现 为生 长迟缓 与消瘦 。 维生 素 D 有两个来源 :一条途径是 由 口光 中紫外线 照射
组 、消瘦 组的维生素 D水平 较对 照组低 ,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o . 0 5 ,见表 1 ) 。
表 l 各组间维生素 D缺乏与维 生素 D水平比较
t r e a t me n t w i t h c a l c i u m a n d v i t a m i n D[ J ] .A m J C l i n N u t r ,2 0 0 7,8 6
2 0 0 8,1 3 0( 1 ) :6—9 .
5 P e t t i f o r J M. Vi t a mi n D a n d/o r c a l c i u m d e i f c i e n c y ic r k e t s i n i n f a n t s a n d
进行 x 检验0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维生素 D , ;而过量 的维生素 D ,的前 体与维 生素 D 会被口 光破坏 ,因此过度 日光照射也不会导致维生素 D ,中毒 】 。食

产时如何正确使用催产素

产时如何正确使用催产素

产时如何正确使用催产素11子宫平滑肌:对子宫平滑肌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可增强子宫收缩。

在非孕期及早、中孕期作用弱,仅能产生局限性宫缩,不能传及整个子宫,也不能使宫颈扩张。

在妊娠末期,尤其在分娩期才能发挥其催产作用,而且这可能是雌激素促进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孕激素使之降低。

缩宫素作用迅速,用药后2~3min即起作用。

但持续时间较短,仅20~30min,对子宫体的作用比对子宫颈作用强。

一般小剂量能使子宫肌张力增加,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增加,但仍保持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

若缩宫素剂量加大能引起肌张力持续增加,乃至舒张不全导致强直性宫缩。

缩宫素易被消化液破坏,故口服无效。

12乳腺:对乳房有促使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有利于乳汁排出。

13心血管系统:一般治疗量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但因缩宫素与加压素结构及相似,即便人工合成的纯品中亦含有微量加压素活力,能使周围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故大剂量应用时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及脉搏加快。

14肾脏:一般剂量对肾脏无影响,大剂量有抗利尿作用。

2Bishop宫颈成熟评分法21临床应用:无指症的应用缩宫素,追求快点生,实际上是一中干预措施。

211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

212晚期妊娠催、引产。

妊娠晚期由于母体和胎儿的原因,常采用催、引产方法,尽早结束妊娠。

①催产:指正式临产后,以人工方法促进宫缩,加速分娩。

适应症:主要用于无明显头盆不称和胎位正常的原发和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延长与停滞的病人。

②引产:指妊娠28周后,用人工方法诱发子宫宫缩,结束妊娠。

22适应症:221过期妊娠:妊娠过期较多出现胎盘老化、胎盘功能低下,可威胁胎儿生命,同时可有胎儿过大、骨骼过硬、难产率增加,适宜引产。

当胎盘功能正常、非巨大儿、宫颈条件成熟、Bishop评分》7分、抬头已衔接者,可采用人工破膜,破膜时见羊水多而清亮可用缩宫素引产。

2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本病可发生脑溢血、胎盘早期剥离、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母儿死亡及远期后遗症。

催产素

催产素

催产素的药理作用
一般小剂量能使子宫肌张力增加、收缩力加
强、收缩频率增加,但仍保持节律性,对称 性及极性。 若剂量加大,可引起张力持续增加,乃至舒 张不全导致强直性收缩。催产素可促使乳腺 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收缩,有利于乳汁排出。
催产素的药理作用
催产素对其它脏器的作用,在一般剂量下甚
微。由于催产素与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的结构 极为相似,因此,大剂量(即使为合成的纯制 剂)亦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及出现水 潴留等现象。
引产中的产程管理及注意事项
1.引产使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严格掌握适
应症及禁忌症,严禁无指征的引产。 2.根据不同个体选择适当的引产方法及药物 用量、给药途径。 3.不能随意更改和追加剂量。 4.操作准确无误。 5.密切观察产程,仔细记录。 6.一旦进入产程常规行胎心监护,随时分析 监护结果。
引产中的产程管理及注意事项
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妊娠晚期引产是指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
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使胎儿及早脱离不良的宫内环境, 解除与缓解孕妇合并症或并发症所采取的一 种措施。
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
妊娠晚期引产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最常用的
警惕过敏反应 当出现血压下降,全身水肿,
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用催产素, 并积极抗休克、抗过敏治疗。
目前临床使用的前列腺素制剂有
3)出现一下情况时应及时取出:①.临产。
②放置12h后。③如出现过强和过频宫缩、 过敏反应或胎心率异常时。④如取出后宫缩 过强、过频仍不缓解,可使用宫缩抑制剂。 4)有剖宫产史者或子宫手术史者禁用。
.应用前列腺素制剂促宫颈成熟的 注意事项:

催产素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应用

催产素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应用

是 对有 剖 宫 产史 的妊 娠妇 女 , 阴道 试 产 过程 中能 否 应 用催 产 素 在
存 在 争议 , 重 点 在 于瘢 痕 子 宫 能否 承 受 产程 中的 宫 腔 压 力 而 不 其
活跃期 中使用催产素 的 8 O例设为 A组 , 不使用催产素 的 8 0例设
为 B组 , 外 随机 选 择 同期 正常 初 产 妇 8 例 , 为 C组 。A、 另 O 设 B组 产妇 年 龄 2 5岁 , 均 (5 2 2 6岁 ; 周 平 均 为 ( . 2 ) ; 卜3 平 2.  ̄. ) 孕 6 4 3 5 .周 8 ̄8 体 重 平 均 为 ( .  ̄ . )g 5 6 5 4K 。C组 产 妇 年 龄 2 ~ 6 , 95 5 0 3 岁 平均 ( .  ̄ 28 46
好 。现 总 结 如下 。 般 资 料 选 择 20 . 1 0 6年 1月~ 0 9年 5月 之 间本 院 收住 的 , 20
有 阴 道 试 产 条 件 且 在 第 一 产 程 活 跃 期 中有 缩 乏 力 或 产 程 进 展 欠 佳 或 阻滞 的剖 宫 产后 再 次 妊 娠 孕妇 10 , 外 随机 选 择 同期 正 6例 另 常初 产 妇 8 , 2 0 。将 10 剖 宫 产后 再 次妊 娠 产妇 中在 0例 共 4 例 6例
先 兆子 宫破 裂及 子 宫破 裂现 象 , 、 组新 生 ) A gr 分 高于 B (< . )结论 AC U p a评 m p 00 。 5 关 键 词 : 宫产 ; 次妊 娠 ; 剖 再 阴道 分娩 ; 产 素 催
中 图分 类 号 : 437 R 7 .1 文献标 识码 : B
在 严 密 监 护 下 , 宫 产 术 后 再 次 妊 娠 者 , 阴道 分 娩 剖 经

催产素引产护理

催产素引产护理

催产素引产术护理
【护理目标】
通过低浓度催产素静滴,有效促进产程进展,使孕妇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操作重点步骤】
1.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

2.了解引产指征。

3.评估孕妇及家属心理状况。

告知催产素引产术的目的、过程中的不适和风险,取得配合。

4.遵医嘱予5%葡萄糖500ml静滴调至8滴/分钟后加入催产素2.5单位,根据宫缩调节滴速,通常不超过40滴/分钟。

5.专人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做好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抢救的准备。

6.提供护理支持。

7.及时准确记录。

【结果标准】
产程进展顺利,产妇顺利分娩,患者及家属理解和满意。

【催产素引产术护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催产素临床应用

催产素临床应用

催产素临床应用催产素,又称维生素Oxytocin,是一种产生于垂体后叶的激素,广泛用于产后合并子宫收缩不良、产程延长等情况中。

催产素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加子宫肌肉张力和频率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分娩进程。

在临床上,催产素被广泛应用于产妇的产程管理,但同时也需谨慎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催产素的使用适应症1. 产程延长:对于产程长时间未见明显进展,胎儿情况正常的产妇,可以考虑使用催产素来促进子宫收缩,加快分娩进程。

2. 子宫收缩不良:有些产妇产后子宫不能良好收缩,导致产后出血,此时使用催产素可以帮助子宫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3. 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对于剖宫产的产妇,由于手术干预导致子宫收缩能力下降,可以考虑使用催产素来帮助子宫尽快复原。

二、催产素的使用方法1. 滴定剂量:使用前需先将催产素溶液稀释,通常是将1单位催产素溶解在1000毫升充分灭菌水中,再采用微量注射泵滴定的方式给药。

2. 逐渐增加剂量:开始时应从较低的剂量开始,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产程进展,根据需要逐渐增加剂量,但不可超过建议的最大剂量。

3. 定时监测:使用催产素后需密切监测产妇子宫收缩情况、宫颈扩张程度、胎心监测等,以及时调整剂量和避免不良反应。

三、催产素的不良反应1. 过度子宫收缩:过量使用催产素或剂量过高时,可能导致子宫过度收缩,甚至发生子宫破裂的严重后果。

2. 胎心异常:催产素的使用有可能影响胎儿的心率,出现胎心异常甚至缺氧的情况,需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3. 高血压:部分产妇使用催产素后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特别是有高血压疾病史的产妇需谨慎使用。

四、催产素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医嘱:催产素属于处方药,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途径。

2. 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在使用催产素的过程中,需不断评估产妇和胎儿的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3. 注意呼吸道管理:由于催产素可能引起子宫过度收缩,产妇在用药期间需注意呼吸道管理,避免发生窒息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催产素的使用
剖宫产催产素的使用
临床现象,妇科台上出孩子后宫体给缩宫素20u,平面在T6下的出现一过性(2-3分钟)心率快、血压低的很少,平面T8下的甚至很少现,但平面达到T4以上的,几率明显增加。

临床分析起来非常象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现象,但是后者是发生在受体水平的,而椎管内阻滞是发生在中枢神经和脊神经根部的,位置要比受体水平高,理论上不存在特定受体的作用阻滞或是拮抗。

回答: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产妇常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究其原因,除麻醉因素、产科因素和病理生理学因素外,缩宫素的应用所导致的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律失常,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缩宫素的心血管副作用及其机理
1.动物实验资料:①缩宫素对骨骼肌、肝、肾和内脏的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脐带-胎盘血管有强收缩作用[1]。

②缩宫素有直接抑制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作用,其机制同心脏内缩宫素受体、心脏胆碱能神经元以及NO等因素有关[2]。

③缩宫素对心脏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
作用的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麻醉动物静注缩宫素后初期为心率减慢,5min后回升到对照值,提示有反射机制参与。

2.临床资料:绝大多数产妇在催产剂量的药物作用下,缩宫素一般不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大剂量静脉应用时可因直接扩血管作用,使动脉压明显下降;由于反射性心动过速,使心排血量代偿性增加,血压在可数分钟内恢复稳定。

对于一些血容量降低的病人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可能没有这种正常反应,尤其在高位椎管内阻滞,低血压或心动过缓以及伴有大出血的剖宫产病人,静注大剂量缩宫素可造成严重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

产妇在使用大剂量缩宫素的同时,亦可见药物导致的抗利尿作用,此时病人如输液过多,则可出现低血钠体征.常与游离水的潴留有关。

严重者发生水中毒、肺水肿、惊厥、昏迷甚至引起死亡(天然的缩宫素较人工合成的更具有血管升压素样活性)。

3.间接作用:胎儿的娩出和缩宫素的应用,均促使子宫突然缩小,子宫血窦内约有500ml血液回流体循环,使回心血量骤然增加,代偿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患心脏病的孕妇此期极易诱发心衰)。

总之,胎儿娩出后产妇的心血管变化是产妇血容量和心血管功能状况、麻醉和麻醉期间用药的影响、缩宫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压力感受器反射和静脉心脏反射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缩宫素对产妇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程度,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考量后做出判断。

(二).剖宫产术缩宫素的用量
临床上剖宫产术缩宫素的用量存
在很大分歧:静注大剂量者10-30U/次,静注小剂量者仅5U/次,或静滴给药[6]。

1.主张用大剂量缩宫素静注者认为静注作用比子宫体肌注快,出血少,用量多为10-20U/次静注(有的术后再予20U用500ml输液稀释后静滴)。

也有主张在胎儿娩出后,先以20U缩宫素宫体注射,同时用10~20U缩宫素加入500ml输液中静脉滴注,紧急情况下,子宫出血较多时,予以静脉内直接推注缩宫素10~20U。

2.主张用小剂量缩宫素者则认为:文献资料和实践都证明:静注5U已经足够,没有必要用大剂量。

大剂量静注心血管副作用明显,特别是在危重病人。

有关资料列举如下:
(1)《英国药典》规定在剖宫产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缓慢静脉注射缩宫素5U;国内药理学专著中防治产后出血方案:可缓慢静脉注射缩宫素5U,在重症病人,亦可在静脉注射上述剂量药物后,继续静脉滴注用药(5—20U溶于500m1生理盐水中)。

(2)为明确择期剖宫产产妇静注催产量的最低有效剂量,以期降低其副作用,选择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剖宫产的产妇200例,以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在钳夹脐带后分别静注缩宫素5、10、15、2OU。

以线性模拟评分法(LAS)评估子宫紧张度,每5m in评分1次,共4次。

结果四组患者子宫紧张度L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择期剖宫产病人静注催产素不必超过5U。

(3)有作者为明确缩宫素的剂量与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以及缩宫素的最低有效剂量,避免产妇血压、心率的过分波动,选择120例产妇随机分成静注缩宫素5U(I组)、10U(Ⅱ组)、20U(Ⅲ组),分别观察三组产妇在注药前和注药后1min、3min、5min、10min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以单盲法向产科医师询问宫缩情况。

结果显示三组产妇宫缩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择期剖宫产产妇产后止血应用缩宫素5U即可,以避免血流动力学的过度波动。

综上所述,目前缩宫素的最适宜用量虽无定论,但多数学者均主张静注不超过5U/次的小剂量(或者静滴)给药,而不主张大剂量静注缩宫素,以免加重心血管副作用,危及产妇安全。

(三).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的给药方法
剖宫产中缩宫素给药方法如下:
1.静注/静滴:胎儿娩出后立即缩宫素静注,收缩子宫作用起效迅速。

例如:有作者为观察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时快速静注缩宫素对术中出血的影响,研究组:对100例剖宫产手术在胎头娩出时用25%葡萄糖20ml加缩宫素20U静脉快速推注,记录术中出血量及胎盘剥离时问,并与对照组100例胎儿娩出后宫壁注射缩宫素20U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子宫收缩好,子宫切口边缘出血少,胎盘自行剥离快,术中出血明显减少(P由于大剂量缩宫素单次
静注引起心血管副作用明显,许多学者倾向于使用小剂量快速静注+静脉点滴维持的方法。

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注5U缩宫素,即可达到快速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目的。

由于缩宫素静注作用时间短暂(半衰期仅数分钟),故继以10U缩宫素加入500ml输液中静滴维持是合理的。

也有主张一开始就用缩宫素静脉点滴。

8.7±7.6和8±9.7(次/分),平均动脉压分别为27±10.7和10±SD):两组心率增快分别为17±最近报道:择期剖宫产妇女于婴儿娩出后分别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注(5min 内)缩宫素5U,连续每5”记录一组有创血压和心率数据,并计量产后失血量。

结果(mean(mmHg),静注组变化显著大于输注组;两组产后失血量无显著差别。

提示小剂量缩宫素静脉输注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比静注组轻。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已有低血压、低血容量、失血性休克等情况的产妇以及合并心脏病的产妇应用缩宫素可能有指导意义,即:用缩宫素10~20U加入500ml输液中静脉点滴,可能比小剂量静注更安全。

2.肌注:子宫体或子宫颈肌注缩宫素是产科医生使用方便的给药法,但肌注的“极量为20U/次”,不应超过。

因为缩宫素主要依靠缩宫素受体起作用,受体占满后已发挥最大效应,此时再增大缩宫素用量,只会增加其副作用,而无太多益处。

3.脐动、静脉注射:有报道,断脐后向胎盘端脐动脉内直接推注缩宫素20U(稀释成20ml),对照组给予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U。

结果表明,脐动脉推注缩宫素用于剖宫产术减少子宫出血量,显著优于子宫肌注射缩宫素(P<0.O1),脐动脉注射缩宫素能促进胎盘剥离,明显缩短第三产程。


有的报道称只能加快胎盘的分离,未能证明有减少失血作用。

4.缩宫素不同途径联合给药:据报道,静脉加子宫肌内联合注射缩宫素较单纯子宫肌注射缩宫素组血液动力学参数回升迅速,提示剖宫产患者术中联合应用缩宫素有利于血液动力学迅速恢复至正常状态,说明联合应用宫缩素预防剖宫产患者术中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15]。

也有脐血管注射+子宫肌内注射联合应用。

5.缩宫素与其它收缩子宫药物联合:缩宫素效果不佳时,常需联合用应其它子宫收缩剂,如米索前列醇(置入舌下或直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Carboprost tromethamine,Hemabate,欣母沛注射液)肌注等。

麦角新碱也是有效的子宫收缩剂。

如仍持续出血,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与产科医生共同处理(如清除血液,探查子宫,阴道和宫颈,了解有无撕裂或组织残留)。

(四)结语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居第一位。

缩宫素仍是治疗宫缩乏力的首选,其加强子宫收缩的作
用,迅速关闭子宫肌层创面的血窦,阻断血流,效果确切。

但缩宫素也有其固有的副作用,其中包括静注后的血管扩张和心动过速等。

缩宫素通过直接(包括反射)作用或间接作用可导致产妇显著的短暂的低
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律失常,成为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复杂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诸多因素之一。

这种影响对大多数产妇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对于高位椎管内阻滞、低血压或心动过缓以及伴有大出血的剖宫产病人,可能造成严重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

缩宫素的心血管副作用同剂量相关,多数学者认为,以<5U/次缓慢静注,或以一定剂量稀释后静脉点滴,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

部分临床医生习惯用大剂量(10-30U/次)缩宫素静注,这种临床实践并不符合“缩宫素静注以5U/次为限”的用药原则。

但缩宫素的最低有效剂量仍在探索中,或许比5U/次更低?或许因人而异?目前仍无定论。

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影响药物的止血效果和心血管副作用,需根据情况选用。

虽最佳途径与方法尚无定论,但以下做法已得到认可:缩宫素单次静注后作用时间短暂(半衰期仅数分钟),故应给予维持宫缩的药物浓度;如仍宫缩无力,不应盲目加大缩宫素剂量,而需考虑产科措施、合用或加用其它加强宫缩药物以达止血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