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识记】(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运用】(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绪论(PPT73页)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绪论(PPT73页)
木构架的缺点 不利于防火;容易受到虫蛀;木材稀少;木结构难 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
大木作
什么是大木作?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大木大式: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 、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大木小式:建筑中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
安装专业。归入小木作制作的构件有门、窗、隔断 、栏杆、外檐装饰及防护构件、地板、天花(顶棚) 、楼梯、龛橱、篱墙、井亭等42种结构。
戴安娜 储欣欣 李欢欢 庑殿分单檐(五脊殿)和重檐(九脊殿)。
四 单体建筑特征 一、外形上的特征——三段式构图。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专业。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都是采用木构架结构,木构架是屋顶和屋身的骨架,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
五 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一栋房子由几个间组成。
屋身采用周围廊,中为实墙。
屋身四面为隔扇
3、台基的两种类型
普通台基:形体及装饰较为简单的台基。
台基可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物
须弥座台基
由佛座演化 而来,形体 及装饰比较 复杂, 雕刻 丰富,常配 以栏杆、台 阶。
须弥座台基常 用于高级建 筑中。
三层须弥座台基 更显宏伟
三层须弥 座台基
二、建筑结构的特征
采用木构架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都是采用木构架结构,木构架是屋顶和屋身的骨架,它的 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由几个间
组成。
屋顶部分用类似 的梁架重叠,逐 层缩短,逐级加 高,柱上承檩, 檩上排椽,构成 屋顶的骨架,也 就是屋顶坡面举 架的做法。
木结构的特征
木构架的优点 承重与围墙结构分开;取材方便;适应性强;较强 的抗震性能种攒尖形式。 始于春秋,发展于唐代。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 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营造技术
■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 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此建筑表 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 明地面建筑已从单间型向多间型演进,反映出 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 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 的建筑。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 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 著,是集中国先秦物理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之大 成,可称为“百工之事”。它对后世的手工艺制作、 简单机械、度量衡、建筑等有很大的影响并起到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
《 周 礼 考 工 记 》 中 的 王 城 图 解
3)、土坯出现,尺度适宜,错缝搭接;
4)、出现夯土的室内地面。
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 残头像面敷红彩, 眼嵌青色玉片
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
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 蛇的地区采 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
1. 文献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 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我国古代建筑课件PPT

我国古代建筑课件PPT

1
起源Leabharlann 受道家思想和文人审美影响,将自然景
演变
2
观引入园林设计。
经历了汉唐兴盛、宋元完善、明清繁荣
的发展阶段。
3
精髓
通过布局、意境、景物等元素,营造出 迷人的颇具诗意的园林空间。
用木材建造的古建筑
佛塔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代表,精湛的工艺和固定的结构 使其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木构民居
采用榫卯结构,适应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展现 了中国民间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施工工具与材料
1 工具
2 材料
如金属锯、锤子、刨子等,用于切割、 连接和装饰。
如木材、砖石、琉璃等,用于搭建和 装饰建筑。
瓦当、斗拱、螭首等建筑元素的意义与作 用
瓦当代表着顶部的权威与永恒,斗拱体现了结构的平衡和协调,而螭首则被视为祥瑞的象征,用于保护和祈福。
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演变及其精髓
代表:南京夫子庙 特点:适应地域特点,体现人们生活方式和社 会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结构构造,通过斗拱的嵌套 和抬升,实现了大跨度建筑的搭建。
檐口
支撑屋顶檐口的木雕结构,非常精巧地平衡了整个 建筑的力学关系。
榫卯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木结构连接方式,使得建筑更 加牢固和耐久。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丰富的细节和精湛的装饰,体现 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建筑意义的理解。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宫殿
代表:紫禁城 特点:宏伟壮观的规模和华丽的装饰。
园林
代表:拙政园 特点:注重景观布局、景物变化和意境的表达。
庙宇
代表:白马寺 特点:富有宗教氛围,注重平衡与和谐。

第5讲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ppt课件

第5讲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ppt课件

件 p
四、建筑群的组合
p
(1)以轴线为灵魂,绝对对称-中尊意识。
(2)以天井院落为基本单位(骨架)。
(3)以高差变化和屋顶穿插为基本手段。
(4)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
北京四合院
精3 选7 课 件 p p
华北地区四合院
• 明清故宫
精3
选9


p p
五、建筑与环境
1.大环境的选址。 (城镇、村落、建筑的选址都要综合考察自然气候、地形地 貌、植被、水文环境容量等因素。)
精2 选0 课 件 p p
精2
选1


p p
二、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
1. 屋顶基本形式
(1)从坡形上看:单坡、双坡、三坡、四坡、多坡、重檐。
(2)从组合形式来看: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 卷棚。
精2 选2 课 件 p p
精2 选3 课 件 p p
2.屋顶组合形式
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 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4)明:蒯(Kuai)祥(江苏苏州府吴县香山人),曾任工部营缮所丞、 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 (天安门)等建筑工程。
(5)清:“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 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 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
蒙古包一般门朝东南方向,内部正面 和西侧供长辈起居,东面供晚辈起居。
精选课件ppt
84
精8
选5 课 件
7.西北民居
p
p
为因地制宜、利用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建
造的独特住宅—窑洞。窑洞依其外形可分为

中国古建筑特征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特征ppt课件
17
建筑材料进一步多样化,主要是处理木材和土质建筑材料。 随着建筑类型的丰富和建筑用途的需要,出现了砖、瓦、石 料以及铜、铁、石灰等建筑材料,进而使建筑结构有了较大 的发展。出土的秦砖汉瓦,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已经达到相 当高的水平。
18
木结构技术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最显著成就。当 时的高楼飞阁,不计其数。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代建筑匠师 们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以“材、架”、“斗口”为标准的 木结构“模数”,为预制材料构件、现场安装开辟了道路。 同时,砖石结构技术也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建 筑理论和技术专著,如成书于战国的《考工记》、宋代的 《营造法式》和《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对建筑的发展起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3
1.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000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早在距今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我国境内的原始人 群就利用天然岩洞作为居住处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另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巢居也是被采用过的另一种原始居 住方式。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只限于对天然环境的直接利用,真正 的人工建筑尚未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建 筑的种类和形式愈加复杂多样。奴隶主阶级集中大量的社 会财富,为自己营造城垣和宫殿。这一时期盛行高台宫室, 在建筑下用夯土筑起巨大的高台,使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 同时,在建筑材料方面出现了大型的砖、瓦等人工建材, 配合土木材料使用,使建筑物更加壮观耐久。在建筑物上 还使用了金、玉等贵重材料作为装饰,墙壁、柱子上使用 锦绣装饰,并绘有彩画,建筑物逐渐变得壮美华丽。社会 分工出现专业匠人,创制出规、矩、罗盘、水平等仪器, 增强了建筑的精确性。
4
周口店
5
从崖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有了固定的住宅∶一种是架在树木上的 房屋,即所谓巢居式;另一种是架在地面木桩上的房屋,即所谓干栏式。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特色ppt课件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特色ppt课件
▪ 北京四合院 ▪ 晋商院落住宅 ▪ 徽派民居 ▪ 客家土楼 ▪ 蒙古包
8
4、桥梁建筑
▪ 灞桥 ▪ 赵州桥 ▪ 卢沟桥 ▪ 宝带桥
9
5、宗教建筑
▪ 应县木塔 ▪ 栖霞寺
10
五、中国建筑的人文意蕴
▪ 群体的和谐性 ▪ 组合的内向性 ▪ 阴阳的融合性
11
[] []
栋 与 梁
12
我国现存年代最悠久的古代建筑 ——唐代·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 平面布局 中:多中轴对称,房子分布四周,庭院居中 西:布局灵活,房子居中,外围草坪
▪ 整体环境 中:外围以墙垣包围,环境独立,内部界限分明 西:较少使用围墙或用铁栅栏围挡,内外景观相通
3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 宫殿建筑 ▪ 帝王陵寝 ▪ 宗教建筑 ▪ 古代园林
▪ 亭阁桥梁 ▪ 各地民居 ▪ 万里长城 ▪ 装饰建筑
故 宫 城 墙
西式建筑
23
鸱 尾
鱼悬
彩 画
瑞 兽
24
马头山墙
25
原始社会建筑(下图)
——鸟巢形式
奴隶社会建筑(上图)
——出现相对封闭的院落形式
26



清 人








27
杭州灵隐寺 南京鸡鸣寺
洛阳白马寺
28
唐代长安城复原图
29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30
康熙皇帝题写的匾额
4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 生长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成熟期 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
▪ 渐进期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上为锥形的屋顶
脊交于上端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
形成长方形屋面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 周加上一圈外檐。
代表 南禅寺大殿、 太和殿 天安门城楼
一般亭、阁、塔 常用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盝顶
注意:
(1)屋檐根据檐数可分为单檐、双重檐、三 重檐。重檐可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形态美感,又 可减小高大建筑檐面排水对基座的冲击力,所 以用“重檐三滴水”表示三重檐。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天坛
社稷坛 太庙
皇权至上 ,以中为尊
建筑群的主体建 筑都建在中轴线上, 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 两侧。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 无上,中轴线纵长深 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 的尊严华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一脉相承 延续不断 不 同 时 期 的 中 国 古 建 筑
-
4
一脉相承 延续不断
不 同 时 期 的 西- 方 建 筑
5
木构为主 表现独特
-
6
木构为主 表现独特
木构架建筑的若干特性
1 自然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
1)自然适应性:取材,结构组合,气候适应等;
2)社会适应性: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家族结构,文 化心理结构等;









-
10
文学艺术 综合表现
-
11
文学艺术 综合表现
-
12
民族地方 多种多样
-
13
-
14
二 中国古建体系特点的形成原因
1 自然地理论 2 经济技术论 3 政治思想论 4 文化决定论 5 综合推力论
-
15
2 正统性 持续性和高度成熟性
3 包容性和独特性
1)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很强的综合性
2)对待外来建筑文化,木构架建筑表现出很强的同化 力
3)在建筑思想上,木构架体系蕴含着多元的哲学美学 意识
-
7








讲 究







-
8
群体为主 讲究环境
故宫与天坛
-9文Fra bibliotek学艺
-
2
一脉相承 延续不断
上古时期六大文明
1 古埃及 :
(-4000年至-525年)
2 古西亚 :
(-3500年至-539年)
3 古印度 :
(-3000年至1500年)
4 古希腊.古罗马: (-2000年至390年)
5 古美洲 :
(-1500年至1200年)
6 中国 :
(-2200年至近代)
第一讲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本讲内容:
1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点的形成原因
-
1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特点 1 一脉相承 延续不断 2 木构为主 表现独特 3 官式为主 等级严格 4 群体为主 讲究环境 5 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6 文学艺术 综合表现 7 民族地方 多种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