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位置与数对1. 横排与竖排: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 数对的概念: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 数对的表示与读法:表示方法: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4. 数对的应用: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二、图形与面积1. 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数格法重叠法分割平移法公式计算面积法借助参照物比较法2. 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数格法分割法大面积减小面积法综合计算法注意: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接近半格的按半格算,超过半格的按一格计算。
3. 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s平= ah)三角形面积= 底× 高÷ 2 (s三= ah ÷ 2)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 高÷ 2 (s梯= (a + b)h ÷ 2)三、其他几何知识1. 底和高: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
2. 常见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长方形周长= (长+ 宽) × 2正方形周长= 边长× 4长方形面积= 长× 宽正方形面积= 边长× 边长圆的周长= 圆周率× 直径= 圆周率× 半径× 2圆的面积= 圆周率× 半径× 半径四、比与比例1. 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大家有没有开始学习了呢?如果还没有,不能再偷懒,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开始了哦!下面为大家分享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长可以看作“底”,宽可以看作“高”。
2、分割思想: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
(认识,可以不读)转化思想:把一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平移等方法转化成一个规则图形(前后图形的形状变了,但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也叫做“等积变形”)转化思想在图形面积中运用非常广泛。
(认识,可以不读)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移动拼成(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等积变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4、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5、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关键是看“底×高”后的乘积是否相等。
如果是同一个数的两个相对应的因数做底和高,面积就一定相等。
比如12的因数有:1、2、3、4、6、12,则底×高=1×12=12×1=2×6=6×2=3×4=4×3,可以有6种形状不同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6、把长方形方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但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变小了;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方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了。
7、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上第二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上第二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五上第二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小数除法的奇妙之旅》嘿,小伙伴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聊聊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的那些知识点,也就是小数除法啦!这可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呢。
小数除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头疼?别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就像是我们要过一条小河,虽然一开始看着有点难,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轻松过去啦。
咱先来说说除数是整数的情况吧。
这就好比你走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
计算的时候就像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个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
你看,只要认真点,这有啥难的呀。
但是呢,除数是小数的时候,可就有点不一样咯!就像是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小障碍,得想办法绕过去或者跨过去。
这时候就得把除数扩大变成整数,同时被除数也得跟着变,这样才能保持平衡,继续前进呀。
有时候不小心算错了一步,哎呀,那可就得重新再来咯,就像走路摔了一跤,拍拍屁股起来继续走呗。
还有那个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就跟排队一样,得整整齐齐的,不能乱了套。
要是对不齐,那可就闹笑话啦。
然后呢,我们还得知道什么时候商该大一点,什么时候商该小一点。
这就像是选礼物,得选个最合适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这得靠我们的小脑袋瓜好好琢磨琢磨。
说实话,学这个小数除法啊,刚开始还真有点头疼,感觉脑细胞都不够用啦。
不过呢,多做几道题,慢慢就找到感觉啦。
就像那句话说的,“熟能生巧”嘛!现在我再看到小数除法的题目,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嘿,一点也不陌生啦!总之呢,五上第二单元的小数除法虽然有点小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在这场奇妙之旅中取得胜利!小伙伴们,加油哦,让我们一起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吧!。
五年级 上册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加法和减法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在数学的世界里,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和,而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加法和减法运算随处可见,比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2. 加法和减法的性质加法和减法有一些特定的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些性质在运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二、乘法和除法1.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乘法是指两个数相乘得到积,而除法是指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尽得到商。
乘法和除法在数学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
2. 乘法和除法的性质乘法和除法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性质,比如乘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以及除法的乘法法则。
了解这些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整数和小数的运算1. 整数和小数的概念整数是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在内的数,而小数是指小数点后面有数字的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整数和小数的运算,比如货币计算、长度计算等。
2.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整数和小数之间的加、减、乘、除运算有着不同的规则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则和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整数和小数的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实际问题的运算1. 实际问题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比如商品打折、时间计算等。
学会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式,并进行计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的问题。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树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树一、知识点概述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知识点: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与整数的运算规律以及小数的简便计算。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解析1.小数加减法: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点对齐的原则,相同数位对齐后进行加减运算。
2.小数乘除法:学生要熟练运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注意结果的小数点位置。
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要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注意小数点对齐。
4.小数与整数的运算规律:学生要掌握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运算规律,如整数加减乘除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运算。
5.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三、实用解题技巧1.小数点对齐技巧: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然后进行计算。
2.利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小数运算。
3.分解因子法:将小数分解为整数和分数的形式,进行乘除法运算。
4.逐步计算法:遇到复杂的小数运算,可以先计算部分,再逐步合并结果。
四、学习策略与建议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
2.培养运算能力:多做练习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运算定律: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联系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5.及时总结反思: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
通过以上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内容概括数的运算:重点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运算定律:掌握并应用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为简化计算和提高计算速度提供方法。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如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速度与时间的实际问题等。
几何初步:初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学习其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运算,理解运算的算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回顾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重要性进入五年级的学习,数学的领域将变得更加广阔,挑战也将随之增加。
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第二单元学习的展开,我们需要回顾并强调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目标。
首先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系。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理解并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此外通过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其次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的学科,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再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五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五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的那些有趣的知识点。
先说位置这一块儿吧。
你知道吗,在数学里,咱们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就好像给每个点都编了一个特别的“密码”。
比如说(3,5),前面的 3 表示列,后面的 5 表示行。
这样,不管这个点藏得多深,咱们都能一下找到它!还有关于平移。
想象一下,图形在平面上像个小调皮一样滑来滑去,这就是平移啦。
平移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变了。
就像你把玩具车从这边推到那边,车还是那个车,只是换了个地方。
再说对称轴。
有的图形可漂亮啦,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这条线就是对称轴。
像长方形有 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4 条,圆形的对称轴可多了,数都数不过来!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数学还挺好玩的?只要咱们用心去发现,数学里到处都是惊喜哟!第二篇嗨呀,亲爱的小伙伴!咱们接着唠唠五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的知识点。
位置的知识可实用啦。
比如咱们在教室里排座位,用数对就能很快告诉别人你坐在哪儿。
而且在地图上找地方,也能通过数对来精确定位,是不是超厉害?平移这个事儿呢,就像我们玩拼图。
把一块图案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整个画面就完整了。
平移的时候要注意方向和距离,别移错啦。
对称轴可神奇了!那些对称的图形看起来特别整齐、美观。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东西,像蝴蝶的翅膀、人的脸,都是对称的呢。
学了这些知识点,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啦。
数学就像一个魔法盒子,打开它,就能发现好多好玩的东西。
小伙伴们,加油哦,让我们一起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玩耍!。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所学内容,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 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向右移动小数点时,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随着乘或除以几。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除以或乘几。④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就大于1;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就小于1。
⑤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就小于被除数;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就大于被除数。⑥积不变性质: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积不变。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就乘几。
⑧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13、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017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