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
2. 随着O3浓度的增大, NO的氧化率逐渐增大。 SO2氧化率变化不大。
差异:
1. O3浓度相同时,NO 的氧化率远高于SO2。
2. 随着O3浓度的增大, NO的氧化率逐渐增大。 SO2氧化率变化不大。
分析过程:
1. 研究角度: 化学反应速率
2. 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因素:
分析过程:
2. 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因素: (1)反应物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 (2)浓度、温度、 压强、催化剂等反应 条件。
气体 反应器
分析检 测装置1
吸收器
分析检 测装置2
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吸收一体化脱硫脱硝的流程图:
烟气
气体 反应器
分析检 测装置1
氧化率
吸收器
分析检 测装置2
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吸收一体化脱硫脱硝的流程图:
烟气
气体 反应器
分析检 测装置1
氧化率
吸收器
分析检 测装置2
氧化率
进口污染 物浓度

气体反应器出 口污染物浓度
试从化学反应速 率角度分析NO和SO2氧 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已知:一定时间内 氧化率的变化可以反 映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数据1 】
试从化学反应速 率角度分析NO和SO2氧 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已知:一定时间内 氧化率的变化可以反 映化学反应速率)
差异:
1. O3浓度相同时,NO 的氧化率远高于SO2。
NaClO、Ca(ClO)2等。
【实际工艺】
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吸收一体化脱硫脱硝
SO2
O3
硫酸盐和硝酸盐等
NO Ca(OH)2 可以再利用的物质
【实际工艺】
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吸收一体化脱硫脱硝

“化学反应速率”高三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高三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

积极思考 ,充分调 动起学生 学 习的积极性 。推动他
们 产生学 习的动力 和渴望 ,从而可 以达到培养学生
的归纳思维 能力 、形 象思维 能力和 自主学习能力 的 目的 。
解人们在 工业生产和科 学研究 中是如何 根据 化学反
应规律 ,控制和利用化 学反应 的。 化学 反应速率 内容 属于化 学动力 学的范 畴 ,其
时间 c M O) v M O ( n ( n J K K
( 【 eF 1 r 0 , o
4~ 分 钟 之 间 : 8
f . 8 xl  ̄ 1L 一 4 5 0 mo]
现象 , 目的是对 化学 反应 速率 表 示 方法 进行 补充 , 同时为研 究速率 一 时间 图像埋 下 伏笔 ;最后 给 出 的 是 “ 钟 ”的实验 数据 ,让学生 进行 自主归 纳 ,发 碘
和 2 , m l 1 0 混 台 mL 3 8 o L 15 . 6 / - .
概念 、. 表示方法及影 响反应 速率 的 因素 ;然后 叉给
出了过 氧化氢催化 分解产 生氧气 的实验 数据 和反应
反应液 中K | Mn 的浓 度及 对 o
应 时段 的平 均 反 应 速 率 数 据
范围 。对结论 的解释 。不要讲得 太绝对 ,要 留有 探
究的空间 。要处 理好 “ 收”与 “ 放” 的关系 。所谓
略 ,就是要让 学生成 为教学 活动 的主人 ,成为学 习 和 发展的主 人。这种 学习方 式通过激 发学生 的内驱
力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 主动性 .把 学习变成学生
3 南京 市教 研 室 。 苏 南京 2 0 1 . 江 1 0 8)
文章 编号 :10 — 6 9(0 8 9 03 — 4 0 5 6 2 2 0)0 — 0 9 0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

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5篇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5篇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5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

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

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

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1.1 学习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2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

1.3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观察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二章: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2.1 学习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2.3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2)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观察并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第三章: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1 学习目标(1) 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掌握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观察并分析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观察并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综合应用4.1 学习目标(1)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分析并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1) 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并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关系。

第五章: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5.1 学习目标(1) 理解反应动力学的概念。

(2) 掌握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模型来做类 比分析。
课本上有 3 幅图,投篮球的图。第 1 幅图,力量不 够,形成“篮外空心”;第 2 幅图,力量足够,但是角 度不对,没有进球;第 3 幅图,力量和角度都好,进球 了。
4、学生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 出来。
5、归纳:将规范的化学用语代入,得出最好的描 述结果。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建立认知模型,运用模型解释
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的内容有:①速率的计算和规范表达,②影
响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模型,③相关实验,④常见图像。 重点放在第②部分。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问 题的解决导向已学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示例与之相对 应,建立合理的模型,最终用规范合理的语言描述其本 质,并找到有关规律。在整个设计中,渗透微观角度与 模型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规范表达。
学生在此前的复习中,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了稍
学生学习能 全面的复习,初步建立形成了知识框架,②通过测验和
力分析 考试,学生对各模块知识在考题中的形式有了一定了
解。在此基础上,对常见常考重要的相关内容进行偏侧
重的强调,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回忆和复习已学知识,
“温故而知新”,通过模型建构,结合具体实验,再次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本节课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温度、浓度等因 素为什么能影响反应速率的讨论和分析探索,从而引出 有关模型并作出规范的回答。
1、老师描述并提出问题。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 教学过程 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等,那么这些因素是怎么改变反 应速率的,为什么这些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会随之而 变化?” 2、提示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现在公认的描述化学反应的发生采用“接触反应” 理论。两个物质要接触,才发生反应。两种物质的微粒 要接触,才发生反应。两种微粒一接触(碰撞),就一 定发生化学反应吗?需要什么条件?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授课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趣。

通过情景的创设,加深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的实例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原理中的相关现象与生活中事例的比喻,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重点:可逆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回忆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

同时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那么是否只要我们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都会进行完全的?【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到位,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些是可以反应完全的,比方碳酸钙是盐酸的反应,碳酸钙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是会完全反应的。

同时也有许多反应是不能完全进行的。

我们先结合两张图片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所学的一个知识点。

氯水的相关性质了。

【解析概念】:我们一起看看ppt上放的两张图片。

同时思考下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氯水具有漂白性〔这说明它里面包含次氯酸〕,同时氯水是呈现黄绿色的〔说明它其中含有氯气〕。

我们知道氯水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的,同时氯气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

可是即使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了,氯气仍然可以存在于氯水中,这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我们也就称这个反应是有限度的。

【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环节二:概念解析,形象讲解【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刚刚我们提取出来的两种物质在氯气的这个反应充当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氯气是反应物,次氯酸是生成物。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的运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安排实验室实验,以便学生观察和验证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腐败、药物失效等,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解释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物浓度的增加。

3.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讲解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及单位。

4.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讲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 实验室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九、教学素材1. 课件: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

2. 案例素材:食品腐败、药物失效等实例。

3. 实验室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十、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速率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图片展示-桂花盐水鸭]教师:桂花盐水鸭,估计很多同学都爱吃,但是在食用之前,我们要看看是否过期。

一般在包装袋上会标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比如这个包装上的保质期写着,“冷冻保存60天,10度以下30天,20以下15天。

你能否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鸭子的保质期不同?学生: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教师: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量-即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值来表示表示化学反应快慢。

表示方法V=C/t 单位:mol/(L.s), mol/(L.min)[板书] V=C/t mol/(L.s), mol/(L.min)影响因素: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活泼性大小,化学键的强弱等本身因素为反应速率大小的最根本因素)对于结构确定的反应物发生的反应,外界因素也能对其产生影响。

都有哪些影响因素?师生一起回顾:温度,温度越高,速率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大;催化剂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加反应速率(备注,也有些反应使用催化剂是为了降低反应速率),对于气体而言,压强增大,如果能够引起反应物浓度增大,也可以增加反应速率。

固体反应物不受浓度或压强的影响,但是颗粒大小能够影响它,一般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结下来我们看几道题:典型例题:例1、在10L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 ( g) +B ( g) = 2C( g)2min后,B由2mol减少到1.2mol,则B的速率_____ mol·L-1min-1 ,A的速率______ mol·L-1min-1 ,C的速率_____ mol·L-1min-1 ,vA,vB,vC之比为多少?小结:对于同一个反应,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物质的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数值一定相同吗?(不一定),但是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且各物质速率的数值有怎么的关系?(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为系数之比)[板书]反应Aa+bB=cC+dDvA:vB:vC:vD=a:b:c:d= cA:cB:cC:cD= nA:nB:nC:nD例2:反应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1)v(A)=0.3mol/(L·s) (2)v(B)=24mol/(L·min) (3)v(C)=0.4mol/(L·s ) (4)v(D)=0.45mol/(L·s)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小结:对于不同状态下同一反应快慢比较,要先转化为同一物质来表示速率,才能根据数值大小来比。

特别要注意单位,单位不同数值也不同。

例3.实验室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A.加热(温度)B.不用稀硫酸,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反应物浓度增大,但发生钝化而阻止反应进行下去)C.不用铁片,改用镁条(改变内因,使金属变活泼)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减少颗粒,增大接触面积)E.在反应液中加少量硫酸铜溶液(置换出少量的铜,构成原电池而加速反应)过渡信息: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诺贝尔化学奖1909年W.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人)从事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度的研究1929年 A. 哈登(英国人),冯·奥伊勒–歇尔平(瑞典人)阐明了糖发酵过程和酶的作用1963年K. 齐格勒(德国人)、G. 纳塔(意大利人)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1967年R.G.W.诺里会、G. 波特(英国人)M. 艾根(德国人)发明了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1997年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20XX年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美国人) 、野依良治(日本人)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过渡]教师讲述:这是关于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相关领域而获得的诺贝尔奖名单,在近一百年里有这么多位科学家获得了这个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领域。

化学反应除了反应进行快慢之外,还有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家知道有些可逆反应都有一个反应限度。

[板书]二、反应限度教师提问:大家回顾学过的知识,请列举出你知道的可逆反应。

学生:1合成NH3,2合成SO3,3酯化反应及酯的酸性水解……教师:大家看一下这些可逆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师生一起回顾:①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②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③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化学平衡[图表来表示概念]教师讲述:当一个体系放入反应物,随着时间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少,V正减小。

而生成物浓度增大,对于逆反应来说反应物浓度由无到有,V逆速率越来越大。

当某时刻,V逆=V 正,这时候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减少和生成值一样,所以各个组分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我们称这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而这个状态就是化学平衡状态。

我们一起归纳一下化学平衡态的特征:板书:平衡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教师讲述: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反应(可逆反应);等-υ(正)=υ(逆)≠0,每一个物质的合成与分解速率都相等,不同物质速率素质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动-动态平衡;定-各组分含量一定,体积一定时,浓度就一定;变-外界因素能影响反应速率,一旦外界因素如浓度、温度、压强改变了化学平衡即发生移动。

[过渡]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了呢?从本质上看:v(正)是否等于v(逆),首先要看反应是否是代表两个v(正)、v(逆)两个方向的,对于同一个物质数值是否相同,不同的物质是否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

从特征上看:各组分浓度、质量分数等是否再发生变化。

有时候题目不直接告诉我们浓度,但是我们要从物质的量、压强、颜色、平均分子量、密度等信息中推倒出浓度的变化情况。

接下来我们练习一下:课堂练习: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3B= 2C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生成的速率与分解的速率相等B、A、B、C的浓度不在发生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小结:V A正=V A逆或者V A正:VB逆=a:b各组分的状态不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体积分数NH3%=N2% B.c(NH3)保持不变C.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变D.c(NH3)∶c(N2)∶c(H2)=2∶1∶3化学平衡判断依据小结:2NO2(g) == N2O4(g) I2(g) +H2(g) == 2HI(g (1)V正=V逆平衡平衡(2)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平衡平衡(3)压强一定平衡不一定平衡(后一反应在等温等容条件下,该可逆反应从开始反应到平衡状态,压强都不变)(4)温度一定平衡平衡(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5)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不一定平衡(前一反应等温等容:不可以,等温等压:可以)(后一可逆反应从开始反应到平衡状态,密度都不变)(6)混合气体平均式量平衡不一定平衡(后一可逆反应从开始反应到平衡状态,平均式量都不变)(7)体系的颜色不变平衡平衡3.某温度时,将1molNO2分解:2NO2==2NO+O2,并达到平衡,此时NO的体积分数为40%,求:(1)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2)平衡时NO2、O2的体积分数。

解:设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为则:2NO2 == 2NO + O2始1mol 0 0变x x 0.5x终(1mol-x)x 0.5x(1)x/(1-x + x +0.5x)=0.4 X=0.5(2)(NO2)%=0.5/1.25=40%(O2)%=0.25/1.25=20%本课总结:化学反应跟踪练习1、6.5g锌粉投入到足量的100mL2mol/L 的稀硫酸中,2min 时锌粉刚好溶解,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V(Zn)=0.5mol/(L·min)B、V(H2)=0.5mol/(L·min)C、V(ZnSO4)=0.5mol/(L·min)D、V(H2SO4)=1.0mol/(L·min)2、已知反应:2SO2+O2=2SO3,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SO3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5 mol,试分析当SO3再增加0.5 mol时,需耗时()A、半分钟B、少于半分钟C、多于半分钟D、不能判断3、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4、在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气体M和3 mol N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M(g) + 3N(g) =x Q(g) +3R(g) ,该反应达平衡时,生成2.4mol R,并测得Q 的浓度为0.4 mol/L。

求:⑴x值。

⑵平衡时N的浓度课时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