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长城赞》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优秀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优秀三篇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l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身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那,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二)合作交流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思考:全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三)品读体验1.精读品味,语言赏析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2.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品读体验(一)导入。
《长城赞》教学PPT课件

.
13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 壮丽奇观。
概括了这条象征中华文明古国的巨龙,跨越中国16个 省、市、自治区,纵横十万余里,起伏奔腾,气势壮丽磅 礴,确实是人类一大奇观,点明了长城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的 丰碑式的地位。
.
14
小结: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 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 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口
肚
便
能
笑
容
,
,
笑
容
世
天
间
下
可
难
笑
容
之
之
人
事
。
;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
.
22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试着写一副对联。
.
23
再见!
.
24
.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联常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 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
17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 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 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 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 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 尾 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 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 对 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上下联. 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18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课件PPT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和
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2.充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理解大意。大概
了解对联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古迹上对联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几方面赞美长城的,从中体会 它的雄 伟壮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难点
有关对联的特点,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对联。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 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 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 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 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 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 奇观。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5/72021/5/7Friday, May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9:49:31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5/72021/5/72021/5/7May-217-May-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5/72021/5/72021/5/7Fr iday, May 07,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5/7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5月 7日星 期五2021/5/72021/5/72021/5/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5月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5/72021/5/7May 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5/72021/5/72021/5/72021/5/7
语文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

语文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长城赞》,这是一首赞美长城的古诗。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诗文,并能够理解其内容。
2. 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对长城的敬仰之情。
3. 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诗文,理解其内容。
2.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对长城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关于长城的图片、文字资料。
2. 准备一些语文教学辅助材料,如诗词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
1. 启发与调查: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长城的认识,并结合图片和
文字资料进行讨论,以此引出本课的课题。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读诗,并发问:(1) 诗中描写的是什么?
(2) 作者对长城有什么样的感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
4. 语言表达: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长城的敬仰之情。
5.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长城赞》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万里长城永不倒,谁与秦王破长城!。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长城赞》教案、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爱环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壮丽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通过讲述长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城的敬仰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学习。此外,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情感特点,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感人,以境育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长城赞》中出现的生僻字、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文章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学习和模仿;
-学生对长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搜集、整理长城相关资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6.组织学生参加班级长城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点,为竞赛做好准备。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学生在欣赏长城壮丽景色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学生在探讨长城文化的同时,学会尊重、包容、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长城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充满好奇。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长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长城赞》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长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文学素养。
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六年级下册《长城赞》教案1教材分析《长城赞》是一篇长对联,叙述了长城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学情分析“长城”之象,于学生,图片多见而亲临者少;“长城伟质(长),仅晓概念而感会浅,更莫说成因和意义了。
因此标定如下……教学目标深刻认识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坚立长城之志,增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点难点1.深刻认识长城伟质和成因.2.立长城之志,感华夏之恩。
教学处理第一课时:介绍长城和对联知识并感读课文。
(略而不述)第二课时:全力教铸“重难之点”,以达目标。
(案程详下)教学准备1.手绘地图两件2.地球仪一个3.临长城老照片一张4.类长城青砖数块5.有关诗词故事歌曲等数篇首教学过程导入并感读:前一课我们感读了《长城赞》一文,对长城感知不深。
因此,加深理解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显得重要。
全课统设四大要点1.感长城之伟质(惊长城之奇最)2.掘长城之成因(叹民族之伟大)3.展华夏今长城(赞祖国之发展)4.论“不到长城非好汉”(立志)【一】长城之伟质总发:一字概括长城的基本特征。
弥合:(师生切磋)统曰为“长”。
一谓时间之长——“上下两千年”;一谓空间之长——“纵横十万里”。
(1)具解长城之长“两千年”.设疑:“两千年”是怎样的概念?弥合:1.历史观:须经20个朝代;500多个皇帝;82个诸侯国。
2.生命观:人的寿命至长者百年。
3.建筑观:一般的楼宇过百年则颓。
(师启学发)4.昔照观(老照片)。
插说:1.“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语于“生命观”之后。
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语于“建筑观”之后。
长城赞

主要著作 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 筑简史》、《长城》、《长城史话》 和《中国帝王陵》等。 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 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以及所凝聚的民族 智慧。 3.体会人们对中华长城的赞美和所抒发的 民族自豪之情。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 自主阅读对联,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联系对联,看一看上下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 美的长城?
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1.这是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对联,是对联中的珍 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 苦劳动而完成的。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最后指出 长城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课文简介:
万里长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为 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 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 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 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12600里,称 作“万里长城”。
作者简介:
罗哲文: 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
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 国营学社,师从著
1.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 . 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一读:
巍峨 隘口 吏卒 烽垛 黎庶 盘旋
浩瀚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长城赞_修改版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 分,平均高度约7.8米,山 冈陡峭的地方比较低一些 ,平坦的地方比较高一些 城墙的内部比较低,外部 比较高。墙基平均6.5米宽 ,顶部只有5.8米。墙身内 部的一面,每隔不多远就 有一个券门,有石梯通到 墙顶上,守城士兵可以由 此上下。墙身都是用整齐 的条石砌成的,内部填满 泥土石块,非常坚实。
我知道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当时, 中国北方诸侯割据,他们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 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与此同 时,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少数民族 中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邻,为了防御匈奴的骚扰, 三国各自都在他们的弱方修筑了长城。到了公元前 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结起 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
lìzú
líshù
wēié
fēngbēi
吏卒 黎庶
hàn
巍峨
丰碑
zhuì
fēngduǒ ài
瀚海
烽垛
隘口
点缀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 至元明,上下两千年。
以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修筑 的起止时间和所经历的朝代,说 明了长城具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
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 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 工程。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 传》、《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对联常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 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 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 长的可达几百字。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烽火台也称作烽堠、墩堠、 狼烟台、烟墩等,是专为传递 军情用的。遇有敌情,白天燃 烟夜间放火。形式是一个单独 的台子,大多建筑在山顶上。 台上有一个高架子,上面挂着 一个笼子,笼子里头装着干柴 枯草。发现敌人来犯,就点燃 它,发出火光,作为信号,这 叫做“烽”。另外还堆积着许 多准备燃烟用的柴草,叫做 “燧”。白天燃燧,夜里点烽。 据说当时曾用狼粪来作燧,因 为狼粪的烟可以直上云霄,远 处容易看见,所以又称烽火台 为狼烟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长城赞
本课共1课时,本节第1课时
【课型】:新授
【课标定位】:初步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的特点;能熟读对联,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扩大阅读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2、在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体会上下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以及深远的意义。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对联的上下对仗。
【自学指南】: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障碍;熟读文章,理请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测评】:课堂内交流自学成果。
【情景引入】: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国的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观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万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她的容貌,探索她的奥秘,评论她的功过是非,大家对长城有什么了解?(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
2、同学们,有一位古建筑专家以长城为题材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长城的情感。
说起对联你有什么了解?
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核心活动】:
一、初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师范读对联。
2、学生朗读课文,正音。
3、质疑:读了这副对联你有哪些疑问?
二、精读课文,感受雄伟。
以“课文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为切入点,统领学习。
1、指名读课文的上联,思考: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从长城上你看到了什么?
3、有感情朗读上联。
4、指名读下联,思考:读了下联,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具体理解“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
6、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壮丽?
三、美读成诵,深切体味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1、指导学生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正确断句。
2、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板书课题后交流资料:如长城的长度、历史、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同时引导学生在查资料时要查阅具有权威性的资料。
3、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4、生自读,师领读。
学生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
5、生再读,指生读。
交流:上联纵写(时间)长城的历史,赞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下联横写(空间)长城的气势,赞美长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学生默读找出:起春秋,历秦汉,及辽远,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感受修筑长城的历史悠久。
引导学生感受修筑长城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默读下联,然后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长城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6、学生练习,然后以同桌互读,男、女声比赛读等形式促使学生背诵此文。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长城,此时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鼓励学生自由畅谈)
【当堂测评或作业】: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