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史和现状

合集下载

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史

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史

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史自从1967年人们发现顺铂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今天,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上近百种抗癌药物进行评价,顺铂的疗效、市场等综合评价得分位居前茅,列第二位。

另据统计,在我国抗癌化疗治疗方案中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

顺铂和卡铂所获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学者去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新药。

在过去的30余年里有几千个新的铂系列化合物进入筛选,其中有28个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有4个化合物已获得批准进入市场,还有2-3个化合物将获得生产批文。

铂类抗癌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几十年来增长迅速。

1996年顺铂和卡铂已进入全世界销售额领先的十大抗肿瘤药物之中,分别列第8位和第5位。

1999年卡铂又进入全球最畅销的前15o个非处方药行列中,列第66位,其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铂类抗癌药物的应用及市场概况做一粗浅分析。

l.顺铂顺铂名为顺式-二氨二氯合铂(Ⅱ),又称顺氯氨铂。

最早于1844制得,1898 年分离得到顺反异构体,直到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nberg等人才发现其顺式异构体有抗癌作用,而反式异构体无此作用,并于196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

顺铂的特点主要有(l)抗癌作用强,抗癌活性高。

(2)毒副作用主要是肾毒性和恶心呕吐,毒性谱与其它药物有所不同,因此易与其它抗癌药物配伍,包括与其它铂类抗癌药物配伍。

(3)与其它抗癌药物少交叉耐药性,有利于临床的联合用药。

顺铂从开始应用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次大的反复。

第一次是在1974年,当时顺铂的疗效已被肯定,但由于其严重的肾毒性,使临床研究一度停顿下来。

1976年,纽约的两家研究机构报道通过流水作业经或使用利尿剂可以大大地绶解肾毒性的问题。

这一成果将顺铂的临床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二次是在一段时间内,顺铂的应用被局限在睾丸肿瘤,卵巢癌等少数几个癌种之中。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肿瘤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手术等多种,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副作用并且不适合所有患者。

近年来,抗肿瘤中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抗肿瘤中药具有生源性、完整性和多成分化等特点,同时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和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生物碱、多糖、黄酮等,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本文将重点关注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1.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现状中国传统医学中,抗肿瘤中药已有悠久的历史。

近几十年来,针对抗肿瘤中药的研究工作逐渐兴起。

基于这些传统的药方,研究人员陆续从中提取出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临床研究,包括中药复合物、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等。

如单独使用复方甘草口服液或与传统化疗药联用能减轻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并减少复发率。

在肿瘤治疗中,另一种常用的中药“三七粉”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并被应用于肾癌、口腔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此外,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也被陆续破解。

例如通草总皂甙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冬虫夏草多糖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中草药在恶性肿瘤的生物转化和转移等病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抗肿瘤中药的应用前景随着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其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抗肿瘤中药在未来肿瘤治疗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抗肿瘤中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晚期和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中药复方的制剂、中药注射液等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治疗期间的不适症状。

此外,中草药的二次开发也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2)减轻化疗副作用:化疗是较为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但其药理作用导致患者副作用症状较多。

利用中药可行性作为化疗辅助治疗手段,能够减轻采用化疗造成的刺激,有效控制和缓解系统副作用。

(3)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抗肿瘤中药的多成分和多作用机制特点,能够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肿瘤化疗药历例

肿瘤化疗药历例

肿瘤化疗药历例肿瘤化疗药物历例是关于肿瘤化疗发展的时间线,旨在向人们展示肿瘤化疗药物的历史和各种肿瘤治疗药物的演进。

通过这个历例,能让人们了解到肿瘤化疗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肿瘤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绝症。

直到20世纪50年代,氮芥的发现,使得旨在研究肿瘤化疗药物的研究开始迅速发展。

此后,一系列的化疗药物陆续被发现和应用,并成为了治疗肿瘤的关键手段之一。

早年的肿瘤化疗药物大多是通过经验和实验得出的结果。

这些药物大多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常常会引发血液系统的损伤、恶心、呕吐、乏力、脱发等不适反应。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肿瘤化疗药物被发现。

这些新颖的化疗药物不仅具有更强的抗癌效力,同时也对患者的副作用造成了更小的影响。

下面是几代肿瘤化疗药物以及其发展历史的详细介绍。

第一代氮芥氮芥是世界上首批化疗药物之一。

1942年,路易斯·巴诺内特博士从意外的实验中发现了这种药物的抗癌效果。

氮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阻碍了癌细胞在人体内的扩展。

由于它是第一种成功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也被认为是化疗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氮芥的副作用很大,如恶心、呕吐,体力下降等,因此仅在少数情况下使用。

此外,氮芥也被用作进口牛肉、罐头食品的防腐剂。

第二代紫杉醇1980年代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物质-紫杉醇。

这种化疗药物能阻止细胞分裂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紫杉醇的副作用小,适用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铂类化合物铂类化合物首次被用作化疗药物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也是第一种铂类化合物。

碳酸铂是在1982年才被批准用于医治卵巢癌。

铂类化合物是阻止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因此消灭肿瘤细胞。

第三代吉西他滨吉西他滨是一种烟碱类似物,属于抗代谢抗癌剂。

吉西他滨是在1990年代被美国FDA批准用作化疗药物。

吉西他滨基于通过抑制DNA合成和分裂来杀死癌细胞。

肿瘤化疗新进展

肿瘤化疗新进展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自体或异 体细胞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
方法。
在肿瘤细胞治疗中,通常使 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 胞,如T细胞、NK细胞和DC 细胞等,来消除肿瘤细胞或 提高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

目前已有多种细胞治疗策略 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 CAR-T细胞疗法、TIL细胞疗 法和DC细胞疫苗等。
激素治疗药物
总结词
激素治疗药物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 治疗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
VS
详细描述
激素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 或阻断激素与肿瘤细胞的结合,从而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这类药物包括抗 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类似物等。03Βιβλιοθήκη 肿瘤化疗新技术肿瘤疫苗
肿瘤化疗新进展
目录
• 肿瘤化疗概述 • 新型肿瘤化疗药物 • 肿瘤化疗新技术 • 肿瘤化疗的临床应用 • 肿瘤化疗的未来展望
01
肿瘤化疗概述
肿瘤化疗的定义
01
肿瘤化疗是一种使用化学药物来 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抑制或杀 死癌细胞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 散。
02
肿瘤化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 手术、放疗等结合使用,以提高 治疗效果。
内分泌治疗
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采用 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如他莫昔芬等。
靶向治疗
针对乳腺癌的特定基因突变,采用靶 向药物进行治疗,如针对HER2突变 的曲妥珠单抗等。
联合治疗
化疗与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的联合 应用,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风险。
结直肠癌的化疗
结直肠癌化疗方案
根据结直肠癌的分期和病理类型,采用 不同的化疗方案,如FOLFOX、 FOLFIRI等。
免疫治疗

讲座-04 -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学习文档

讲座-04 -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学习文档
第三类为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包括PDGFRα 、 PDGFRβ 、克隆刺激因子(CSF-1R)、c-KIT等,此类受体在脑肿瘤、 血液细胞肿瘤等常见高表达;
第四类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包括有FGFR1、FGFR2、 FGFR3、FGFR4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等。此类细胞在血管生成方面起着 重要的作用;
不良反应 氮芥选择性低,作用剧烈,骨髓抑制较剧。胃肠症状显著,呕 吐剧烈,病人难于耐受局部刺激性最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淋巴瘤类,包括淋巴肉瘤、蕈样肉芽肿等, 尤其适用于纵隔压迫症状明显者,利用其速效的特 点,可较快得到缓解。
环磷酰胺
潜伏化氮芥
NO 酰胺氮芥 CH2CH2Cl
PN
O
CH2CH2Cl
N,N-双(氯乙基)-N,O-丙烯-磷酸酯双酰胺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
朱孝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抗肿瘤药物历史
抗叶酸治疗(Antifolate) 法伯: 叶酸 氮芥 (Nitrogen mustards) 顺铂(Cisplatin, DDP)
肿瘤生物学与抗癌药物发展
上世纪50-60年代 肿瘤由快速分裂的细胞构成; (烷化剂 Alkylating agents)
临床应用
食管癌、头颈部鳞癌、皮肤鳞癌、睾丸癌及恶性淋巴瘤等
不良反应 肺部毒性是BLM的最严重毒副作用
丝裂霉素C(mitomycin, MMC)
MMC可抑制DNA的合成,高浓度时可使已形成的DNA崩解、胞核溶 解,出现影子细胞。
MMC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一、通过影响原料供应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L-门冬酰胺酶(L-ASP)
第五类为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受体(VEGFR),是血管生成的重要的 正性调节因子;

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治疗肿瘤的药物研究成为临床药学领域的热点。

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着重介绍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中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地位中药作为我国独有的药物资源,其药理活性成分丰富多样。

在抗肿瘤治疗中,中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二是多靶点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干预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三是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相对于化疗药物而言,中药抗肿瘤药物毒性较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因此,中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二、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1. 某中药A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某中药A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已被广泛运用于抗肿瘤治疗临床实践中。

研究发现,某中药A通过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某中药A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然而,某中药A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 某中药B的抗肿瘤机制研究某中药B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某中药B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肿瘤细胞的自噬和凋亡。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某中药B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这些结果为某中药B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 中药的个体化治疗研究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个体化药物治疗。

一项研究使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分子分型,进而针对不同分型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该研究发现,中药在不同肿瘤分型中具有不同的耐受性和疗效。

这一研究为中药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中药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临床已经有多种中药抗肿瘤药物进入了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常用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

202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常见抗肿瘤中药研究概况刘红燕第一部分概述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加之环境污染、饮食安全问题、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恶性肿瘤更是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记载有“瘤”的病名。

战国时成书的《山海经》亦记载有抗“瘿瘤”的药物。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一书中虽未对肿瘤作专篇论述,也无“肿瘤”病名,但却提出了一些与肿瘤有关的病名,如“肠溜”“脊溜”“肉溜”“肠覃”“积聚”等。

不仅如此,还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论述,初步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代中医学著作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诸多本草著作中也记载了有关抗肿瘤中药的药性、药效及处方。

如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共记载药物365味,其中可用于“癥”“瘕”“积”“聚”证者达71种。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中臧经》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强调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

宋代《卫济宝书·痈疽五发》首次出现“癌”字,指出:“一曰癌。

”并对癌做了描述:“癌疾初发,却无头绪……紫赤微肿,渐不疼痛……只是不破。

”这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非常相似。

宋代《圣济总录》中记载:“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即指肿瘤的发生为气血失常,郁结壅塞,形成余赘所致。

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为痰”,提出积聚痞块皆由“痰饮”“气滞”“血瘀”郁滞而成,主张祛痰之法,创立了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痰、健脾化痰等治法。

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8.26

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8.26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学位论文顺铂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学号:姓名:年级:专业:学习中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二O一九年九月摘要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

近30年来,顺铂类化合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其抗肿瘤谱广,抗癌活性增强,不良反应降低。

已成为目前有关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领域,顺铂类化合物将在抗肿瘤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抗肿瘤药;顺铂类化合物;临床进展;临床评价目录一、癌症的起因 (1)二、抗癌药物顺铂类药物的发现过程 (2)三、铂类药物的发展过程 (5)(一)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5)(二)三代铂类药物的发展 (5)四、顺铂类药物的应用及在我国发展前景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声明 (12)顺铂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是当今恶性肿瘤化疗的基石,实际上也是肿瘤内科发展的基础之一。

据统计,究队列以顺铂为主或含有顺铂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顺铂对70%-80%。

本文回顾顺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史,以加深对恶性肿瘤化疗现状的理解。

一、癌症的病因人类为什么会患上癌症?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揭开了病魔的面纱: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

该畸变分子由于自己缺少电子,又要去夺取邻近分子的电子,又使邻近分子也发生畸变而致癌。

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大量畸变的蛋白分子,这些畸变的蛋白分子繁殖复制时,基因突变。

形成大量癌细胞,最后出现癌症。

癌症病情凶险异常,癌细胞的繁殖、扩散的速度极快,现代医药常常束手无策。

目睹癌症肆虐,难道人类就要坐以待毙吗?其实不然。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

临床试验证明:人体得到负氧离子后,由于负离子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大量电子,从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9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 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与细胞的增殖状态有 关,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某一时相。
▪ (1)M期特异性药物:植物类大多属于此 类
▪ (2)S期特异性药物:大多数抗代谢药属 于此类,如MTX、5-FU等
▪ 作用特点:给药时机依赖性 ▪ 给药方式:小剂量持续给药
精品课件
20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2)鬼臼毒:鬼臼乙叉甙、鬼臼噻吩甙
(3)喜树碱类:羟基喜树碱、拓朴替康、伊立替 康
(4)紫杉醇类:泰素、泰索帝
精品课件
15
激素
▪ 强的松、地塞米松 ▪ 乙烯雌粉、丙酸睾丸素、三苯氧胺、托瑞
米芬、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氨鲁米特、 兰他隆、瑞宁得、来曲唑、抑那通
精品课件
16
杂类
氮烯咪胺、顺铂、卡铂、草酸铂、环硫铂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物 ▪ 抗生素类 ▪ 植物类 ▪ 激素 ▪ 杂类
精品课件
11
烷化剂
▪ 又称生物烷化剂或细胞毒药物,此类药物最 早问世并应用于临床。
氮芥、环磷酰胺脲、嘧啶亚硝脲、福莫司汀
塞替哌、马利兰、二溴卫矛醇、二去水卫 矛醇
25
精品课件
22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靶点有: 细胞受体、信号传导、新生血管等
2、此类药物主要有: 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基因药物
精品课件
23
抗肿瘤药物研究-不归路?
▪ 1、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因素制约 ▪ 2、特异性靶点的发现 ▪ 3、多环节联合治疗手段
精品课件
24
谢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7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细胞动力学角度分类
▪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精品课件
18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与细胞的增殖状态无 关,可杀伤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细胞, 烷化剂及抗生素类药物大多属于此类。
▪ 作用特点:剂量依赖性 ▪ 给药方式:大剂量间歇给药
精品课件
12
抗代谢药物
▪ 为细胞生理代谢的结构类似物,干扰细胞 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增殖。
(1)叶酸拮抗剂类:甲氨喋呤等 (2)嘧啶拮抗剂类:5-氟脲嘧啶、健择、
喃氟啶、氟铁龙、希罗达、阿糖胞苷、卡 莫氟、优福定 (3)嘌呤拮抗剂类:巯基嘌呤、巯乌嘌呤等
精品课件
13
抗生素类
▪ (1)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 星、阿克拉霉素、柔红霉素、米托蒽醌
精品课件
8
抗肿瘤药物发展史
▪ 21世纪初,靶向治疗时代
精品课件
9
近代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40年代 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
20世纪50年代 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20世纪70年代 顺铂、阿霉素
20世纪90年代 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1世纪初
靶向治疗
精品课件
10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传统的分类方法
精品课件
5
抗肿瘤药物发展史
▪ 1957年,Arnold合成 CTX
▪ Duschinsky合成5-Fu
精品课件
6
抗肿瘤药物发展史
▪ 70年代,顺铂和阿霉 素应用于临床,使化 疗从姑息性向根治性 目标迈进
精品课件
7
抗肿瘤药物发展史
▪ 90年代,紫杉类和喜树碱类应用于临床, 对肿瘤细胞免疫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越来越 深入,辅助治疗的进步(造血因子、5-HT3 拮抗剂)
1、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 效的同时也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
2、选择肿瘤细胞特异的靶点,针对靶点进行治 疗,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取得高效低毒 的治疗效果,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的主要发展 方向。
精品课件
21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 开发针对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 物
▪ 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载体 ▪ 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剂的开发和应用 ▪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提高化疗剂量强度 ▪ 抗肿瘤药物的敏感试验和化疗药物个体化 ▪ 改进给药途径及肿瘤时辰调节疗法
抗肿瘤药物发展史和现状
肿瘤二科 姚芳芳
精品课件
2
治疗肿瘤的手段有那些?
精品课件
3
肿瘤的治疗手段
▪ 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 主要方法:手术、化疗、放射及生物治疗 ▪ 化疗的地位举足轻重
精品课件
4
抗肿瘤药物发展史
▪ 1943年,Gilman用 氮芥治疗淋巴瘤, 揭开了现代肿瘤化 疗的序幕;
▪ 1948年Farber用叶 酸类似物MTX治疗 ALL获得缓解
▪ (2)亚硝胺类:链脲菌素 ▪ (3)乙撑亚胺类:丝裂霉素 ▪ (4)多肽和蛋白质类:博莱霉素、放线菌
素D ▪ (5)糖甙类:光神霉素、橄榄霉素
精品课件
14
植物类
▪ 可抑制RNA合成,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 小管的蛋白装配,干扰增殖细胞的纱锤体的生成, 从而抑制有丝分裂,导致细胞死亡。
(1)长春花生物碱类: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 春地辛、诺维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