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双金属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双金属复合板带双辊连续铸轧制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度双金属复合板带双辊连续铸轧制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范文

《双金属复合板带双辊连续铸轧制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双金属复合板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双辊连续铸轧技术作为制备双金属复合板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制备工艺的关键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双金属复合板带双辊连续铸轧制备工艺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双金属复合板的基本特性及应用双金属复合板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金属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高强度和高韧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等领域。

三、双辊连续铸轧技术原理及特点双辊连续铸轧技术是一种将熔融金属通过两个相反旋转的辊子间的缝隙进行快速凝固,从而获得连续的金属板材的工艺方法。

该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是双金属复合板制备的重要手段。

四、双辊连续铸轧制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一)材料选择与配比双金属复合板的性能取决于所选材料的性能及配比。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确定各金属的配比。

同时,要考虑材料的熔点、流动性、润湿性等因素,以确保铸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温度控制技术温度是双辊连续铸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金属的凝固过程,进而影响板材的质量。

因此,需要精确控制熔融金属的温度、铸轧温度以及辊子温度等,以保证板材的成型质量和性能。

(三)铸轧速度与辊缝调整铸轧速度和辊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板材的厚度、表面质量和内部组织结构。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金属的流动性、凝固速度等因素,合理调整铸轧速度和辊缝大小,以获得理想的板材。

(四)润滑与表面处理技术为了防止铸轧过程中出现粘辊现象,需在辊子上涂抹适量的润滑剂。

此外,对铸轧后的板材进行表面处理,如抛光、喷丸等,可以提高板材的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

五、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合理的材料选择与配比、温度控制技术、铸轧速度与辊缝调整以及润滑与表面处理技术对于双金属复合板的制备具有重要影响。

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是一种由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根据其性能特点,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导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电子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其轧制和热处理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制备方法研究。

包括原材料选择、合金液淬凝法制备、合金材料织构调控等方面。

2.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轧制工艺研究。

包括轧制工艺参数确定、轧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改善等方面。

3.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包括退火、固溶和时效等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4. 对制备的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进行表征分析。

包括金相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热膨胀系数测定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1.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制备合金材料。

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原始合金粉末。

3. 采用热轧工艺制备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4. 对制备的复合带进行退火、固溶和时效处理,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四、拟解决的问题1.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表面氧化问题。

2.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拉伸和剪切损伤问题。

3. 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热处理过程中组织的演变规律和转变温度的确定问题。

五、工作计划1. 前期阅读相关文献,理解Ni/Al双金属层状复合带的制备、轧制和热处理工艺以及表征分析方法。

2. 开展合金材料的制备工作,并对合金液进行淬凝实验,制备Ni/Al 双金属层状复合带。

3. 对不同轧制工艺条件下的复合带进行质量控制,并对轧制带进行性能测试和表征分析。

4. 对制备的复合带进行热处理工艺优化,包括退火、固溶和时效等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性能分析

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性能分析

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性能分析摘要:挤压铸造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其通过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坯料同时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通过挤压成型的方式将两种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

本文摘要将重点关注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性能分析,并探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通过调控挤压铸造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可以实现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均匀分布和良好的界面结合。

同时,挤压铸造工艺还可以有效地消除材料之间的气孔和夹杂物,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实性和力学性能。

在性能分析方面,本文将综合考虑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方面。

通过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可以评估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强度、硬度、热膨胀系数和耐腐蚀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最后,本文将总结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性能分析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性能一、引言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通过将两种不同金属材料在高温下进行挤压铸造,实现两种金属的结合。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界面结合强度高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性能分析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然后,我们将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挤压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性能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和推动其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对挤压铸造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借鉴和启示。

Inconel625/X65复合管焊接工艺及接头性能研究

Inconel625/X65复合管焊接工艺及接头性能研究

施 工特 点完 全 不 同于 陆 地 , 单 位 时 间 作 业 成 本 远 高 其 于陆地 施工 , 且 环境 条 件 更 加 恶 劣 。为保 障崖 城 l 而 3

\ \\\\ \\ \ \\ \\\\ ' /// // / / // / / 1 / / / / / / /,
4气 田开发工 程项 目的顺利 实施 , 确保 国内首 条海 洋
气工程 中的应 用[ ]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 质量 ,0 0 2 1,
21 0 2年 第 8期 4 5
3 1 ): 1 9( 1 1 5—1 6 1.
性能。 参
距离 /m I x



() 焊 缝 区 N 、 rMo能谱 扫 描 结 果 c iC 、
[] 於 1
方 , 建平 . 秦 双金 属 管在 管道 输 送 中 的应用 [ ] 钢 J.
管 ,0 0, 9 1 : 4— 6 20 2 ( ) 3 3 . [ ] 周声结 , 2 郭崇 晓 , 张燕 飞. 双金 属 复合 管在 海洋 石 油天 然 图 6 能谱扫描结果
I cn l 2 / 6 n o e 6 5 X 5复 合 管 焊 接 工 艺 及 接 头 性 能 研 究
中海 油能 源发 展 湛 江采 油服 务文 昌分公 司( 2 0 7 545 ) 汪 建明 王 文龙 郭岳新
中海 石 油 (中 国 ) 限 公 司 湛 江 分 公 司(207 有 5 45 )
cn12 / 6 o e 5 X 5异种 金 属焊接 。 6
所 以该 海底 管道 直 管 段 选 用 机 械 复合 管 ( 内衬 管 为不
锈 钢 3 6 外 管 为碳 钢 X 5 。然 而 , 于 机 械 复 合 管 1 L, 6) 对 在 国内海上 油气 田项 目中 , 尚无 应用 先 例 , 海洋 工 程 且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由金属基体和增强相组成,通过界面结合强化材料和基体的相互作用,增强了材料的性能。

然而,界面结合性能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首先,界面结合性能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结合能力决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耐蚀性能等。

好的界面结合性能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提高材料的负荷承受能力。

因此,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其次,当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选择。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中,选择合适的金属基体和增强相材料非常重要。

科学家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选择最佳的组合,以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其次是界面处理。

通过表面处理、化学修饰等方式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使得界面结合更加牢固。

最后是界面结合机理研究。

通过实验和模拟方法,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机理的基本原理,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指导。

此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还有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是实验方法的选择。

由于界面结合性能的研究需要对界面进行精确的测试和分析,科学家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设备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其次是界面结合性能与材料性能的相互影响。

界面结合性能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界面结合性能和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界面结合性能的模拟和预测。

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机理复杂,准确地预测和模拟界面结合性能仍然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是一个重要而有挑战性的领域。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界面处理方法以及深入研究界面结合机理,可以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对双相不锈钢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_卫世杰

热处理对双相不锈钢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_卫世杰
导致抗拉强度低和复层开裂的主要原因在 900 ~ 1 000 ℃固溶处理时处在多相区[ 2] , 析出 大量的 脆性相 , 同时 , 碳的扩散速度远 远高于铬的扩 散速
图 1 双相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形貌
度 , 过渡层和复层之间形成 Cr23 C6 , 在冷却时产生马 氏体(见图 1), 是造成复合板抗拉强度低和复层开 裂的主要原因 , 当固溶温度高于 1 000 ℃时 , 过渡层 和复层之间形成的 Cr23 C6 组织消失 , 冷却时没有马 氏体产生 , 同时 , σ相溶于奥氏 体或转变为铁素体 , 铁素体的增加 , 稀释 σ相形成元素 , 抑制 σ相的形 成 , 同时 , 奥氏体的增加 , 将碳大量的融入其中 , 避免 了因马氏体的形成而导致复层开裂 。
α含量(相比例 %) γ含量(相比例 %) σ含量(相比例 %)
27 .51
62 .33
1 0 .16
33 .14
59 .11
7 .75
41 .79
54 .11
4 .10
48 .65
51 .35
0
67 .28
32 .72
0
74 .79
2 o3N 双相不锈钢经过不同固溶温 度处理后 , 显微组织中各相含量如表 2 所示 , 随温度
297 、317 、325
346 、351 、357
1 000 ℃ 325 475 22
176 、169 、171
285 、289 、295
293 、298 、295
1 050 ℃ 395 545 27
197 、194 、198
271 、265 、255
253 、256 、262
1 100 ℃ 335 505 26
关键词 :爆炸焊接 ;双相不锈钢 ;复合板 ;退火 中图分类号 :TG 156 .8 文献标志码 :A

双金属合金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双金属合金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双金属合金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双金属合金材料,指由两种不同金属或合金组成的复合材料。

它融合了两种金属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

近年来,双金属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开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双金属合金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双金属合金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现状双金属合金材料的组织研究方面,主要关注两种金属的界面结合情况,以及晶粒尺寸和形貌。

在传统的制备方法中,通常采用熔融法或粉末冶金法制备双金属合金材料。

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和元素配比,可以得到不同比例和不同形态的组织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界面结合可以提高双金属合金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

而界面结合不良则容易导致应力集中、裂纹扩展等问题。

此外,双金属合金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形貌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细小均匀的晶粒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提高其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制备方法,以控制晶粒的尺寸和形貌,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第二部分:双金属合金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双金属合金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可用于满足特定工程需求。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双金属合金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发动机部件和结构件。

其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够承受极端环境下的高温和高压。

另外,在汽车制造领域,双金属合金材料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双金属合金材料的制动盘具有优异的摩擦性能和热导性能,可以提高车辆的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双金属合金材料在能源开发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双金属合金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效节能的燃气轮机叶片,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第三部分:双金属合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双金属合金材料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在制备过程中,界面结合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同时,双金属合金材料的加工性和可塑性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复杂工程需求。

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4、疲劳与断裂行为研究:疲劳与断裂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 重要问题。研究者们通过研究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裂纹扩展行为 等,深入了解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为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应用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虽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 题需要解决。未来研究可以下几个方面:
二、实验方法
1、材料制备
高体积分数金属基复合材料SiCpAl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搅拌法、粉末冶金法 和喷射沉积法等。本次演示采用熔融搅拌法,将铝基体和碳化硅颗粒按一定比 例混合,在高温炉中熔炼,并搅拌均匀,然后浇注成标准试样。
2、实验测试
对制备好的标准试样进行动态力学性能实验,包括拉伸、压缩和冲击等测试。 实验过程中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试样的应力、应变和断裂行为等进行详细分 析。
摘要:本次演示对高体积分数金属基复合材料SiCpAl进行了动态力学性能研 究。实验测试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本次演示也提出了材料在应用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引言
高体积分数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以陶瓷颗粒或其他增 强体为增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磨、耐高温和抗疲劳等性能, 因此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pAl是一种常见的高体积分数金属 基复合材料,由铝基体和碳化硅颗粒增强体制成。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该材料的 动态力学性能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本次演示主要研究了高体积分数金属基复合材料SiCpAl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通过实验测试和有限元分析,探讨了材料的力学行为、断 裂机制以及耐磨性能等方面的表现。本次演示的研究成果对于优化材料的应用 和提高工业设备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作者简介:段素红(1985.),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E.mail:dshon9111@163.∞m
35
第九届全国摩擦、减摩、耐磨材料和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综合考虑,垫层选用zG35crMo钢,并加入少量变质剂处理,以细化品粒,并且阻止 高温热处理时晶粒的长大,化学成分见表2.2。
表2.2
36
第九届奎固摩擦、战摩、耐磨材料和技术学术研讨畚论文采

3冲击韧性测试
分别从液一液和液一固双金属复合材料锤头上,用线切静J切取包含界面的台金试样。
每种工艺的锤头上取三个样,测试数据取平均值,试样规格:20x20×110衄,将所取试样
四周磨平、抛光后,在GB3808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冲击韧性试验。表24中试验数 据表明,液一液双金属复台材料结台面的冲击韧性比液一同双金属复合材辩结合面的好。
铸铁与低合金钢制成双金属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x)对钢/铁双
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的组织成分进行微观表征。通过对比发现,液一液复合所形成的复合材 料有明显的结合区,并且结合区组织致密,无缩孔、疏松等缺陷,界面呈良好的冶金结合 状态。而且结合区宽度也大于液一固复合的。但双金属液液复合铸造工艺生产的锤头有一
2试验方法
2.1选材.’ 高铬铸铁是一种公认的耐磨性较好的材料,其中含有大量的M7C3型碳化物,其硬度 高(Hvl300.1800),组成抗磨骨架,在强韧的马氏体基体的支撑下,能有效的抵抗常用物 料的磨损,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并且其碳化物呈棒状、杆状或点状分布,对基体割裂较小, 有着比低铬铸铁较高的韧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在多年的使用中,Cr20具有较好的冲 击韧性和耐磨性,因此,选用Cr20作为耐磨部分的材料。
要原因:一是由于锤柄形状较薄,碳钢金属液浇入型腔后.钢水较少.热量挥发速度快, 金属液冷却速度快.在高铬铸铁金属液浇入型腔时,碳钢金属渡已凝固结壳.致使两种金
属凝固分层,没有达到冶金结合.因此复合效果较差。二是为防止碳钢金属藏结壳,缩短 浇注间隔时间(甚至两种金属液连续浇洼). 则两种金属液易返混,且商铬铸铁金属液上 涨于锤柄部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高铬铸铁的低韧性,致使锤头从锤柄处断裂。如图4.1 所示。
温度下的扩散,界面将笈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变化,从而对复合材料的性质产生很大的影 响.利用扫描电镜对高铬铸铁胆50M0钒复台界面区域c、cr和Fe元素的分布进行了线
扫描分析(图3—2)。结果表明.高铬铸铁,35㈨铜复合界面cr、c、Mo等元素都有不
同程度的扩散。但由于c是轻元素.用能谱法测定的c含量不准确,暂难准确判断其扩散 规律。cr的扩散比较明显,在复合界面过渡区内,从高铬铸铁到35crMo钢cr元素含量 依次降低,Fc元素出现了较小的波动。扩散程度越强,界面结合强度越大【41.说明两种材
ZG35CrMo钢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Wt%)
2.2铸造工艺 (1)固一液复合工艺:先铸造锤柄,然后,将锤柄作为镶嵌块预置在型腔之中,浇 入耐磨合金液,利用合金液的热量,实现锤头与锤柄的复合。 (2)液一液复合工艺:采用两台中频感应电炉按常规的熔炼工艺同时熔炼,控制好 各自的熔炼速度,并进行相应的炉前处理及变质处理。采用锤柄朝下,锤头朝上立浇双液 复合方式,先定量浇注锤柄,并采取界面保护措施,防止结合面氧化,在结合面处型腔采 用添加一定量石棉和型砂进行缓冷,经过适当停留等锤柄凝固并降低到一定温度后,以保 证整个结合面全部达到冶金结合,立即浇入高铬铸铁耐磨液。停留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所生 产锤头的壁厚、体积、锤柄的浇注温度、耐磨层高铬铸的浇注温度等进行适当调整【l】。铸 造工艺简图如图2.1。
表24冲击韧性试验结果
3结果与分析
3.{界面组织形貌分析
在复合界面处用线切割的方法取样.试样尺寸20mmx20mmxl0姗.试样经过研磨和
抛光,然后在JsM一5610Lv型扫描电镜下进行面扫描,并对组织进行观察和拍照,复合 界面微观形貌见图3.1。
(a)双金属洼液美合工艺(腐蚀);(b)鼠金属液固复合工艺(未腐蚀) 圈3-l夏合界面组织彤貌 由图3.1(a)和(b)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液0燕复合工艺条件下,两种金属之间形成 明显的结合区,宽度约10咄叫界面交界线呈犬牙交锩状。结台区组织致密.无缩孔、疏 松等缺陷,界面明显呈良好的冶金结合状态吲。说明两种金属界面之间发生了熔融和相互 渗透,形成了扩救甚结合区。而赦-固复台工艺形成的结合区不明显、宽度窄.属于激冷凝
固层.
扩散层的形成有二个主要原因:一是新浇^的高铬铸铁耐磨层与先浇入的碳钢之间存 在稍许温度差,两种金属接触部处于液态;二是两种金属之间存在元素浓度梯度,使cr, c等元索获得一定的扩散迁移驱动力,从耐磨层向碳钢层扩散,随着cr、c等元素在接触 界面附近的扩散,形成了界面扩散层。 液一固复合工艺形成激冷凝固层的主要原因是凝固初期锤柄的激冷作}jj,导致高铬铸铁
第九届全国摩擦、减摩、耐磨材料和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钢/铁双金属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研究
段素红q一,李继文1’2,张国赏L 2,徐流杰1一,侯书增1’2
(1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洛阳47l003; 2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471003) 摘要:本研究从铸造工艺的角度出发,采用液一液复合和液一固复合两种工艺,将高铬
在锤柄表面快速凝嘲.形成激冷凝阉层。在激玲凝吲层形成以后。对外层材料的冷却作川
明显减弱.外层材抖的凝固组织就没了明显的方向性,最终形成了正常的凝嘟组织p】。
37
第九蜃叁目摩蒜、战摩、耐磨材料寿技术学术研甘套论文集

2结合面的线扫描分析
元素的扩敷是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界面层各元素在一定时间与
图2.1锤头双液复合工艺简图
两种金属液均采取变质处理,一方面改善高铬铸铁的碳化物形态与分布;另一方面细 化低合金钢的品粒度,防止低合金钢在高温热处理时晶粒过分长大。液一液复合锤头采用 加热到950.980℃,然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使耐磨层处于淬火状态,具有高硬度、高耐 磨性;使背层处于正火状态,保持足够的强韧性。
料的结合情况很好。
围3—2复合界面线扫描曲线

3界面硬度分布
用Hvs-1000数显显微硬度仪检测试样在复合界面附近的显微硬度(Hv).载荷为

96N,结果如图30所示。由图示曲线可以看出,结合区两侧显微硬度差别很大,而在界
面处过度比较平缓.表明两种材料的结台情况很好。



距高/哪
图3—3结合区附近显微硬度分市
参考文献
【l】张军t吴振卿,熊博.芷双金属复台锤史的研制及生产I刀热加工工艺(铸锻版)-2蛳-35(9)33出・
37
12I邪抗振.魏世忠.龙锐高钒高速钢,碳钢双金属复台锤史铸造I艺的改进fJI铸j盘.2D05,54(B)
787・790
第九届全国摩擦、减摩、耐磨材料和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程红晓,王超,沈卫东等.锤头的双金属复合铸造工艺【J1.铸造技术,2004,(3):32-33 【4】张军,周金汉.双金属复合锤头界面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36(21):28・30 【5】吴振卿,卢广玺,汤文伯,高铬.铸铁.铸钢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研制【J】,铸造设备研究,2000。(5):18.19,
定的适宜范围。
关键词:钢/铁,铸造工艺,液液复合,结合区
1前言
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材料不同部位性能的需要,使得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双 金属复合材料。界面是复合材料特有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界 面性质密切相关。而复合界面的结合状态,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性能的发挥,因此对复合 界面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使我国双金属 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应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对双金属复合材料组织性 能研究非常必要。鉴于钢和铁在工业中应用比较广,两者结合制成的耐磨材料,生产成本 低,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对钢/铁双金属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研究对生产具有现实指 导意义。
图4—1不宜双液复合浇注的断袋锤头
5结论
(1)从冲击韧性测试上看,液一液复合形戒的结合面性能优干液一固复合的。 (2)液一液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有明显的结合区,且结合区组织致密,无缩孔、疏 松等缺陷,界面明显里良好冶金结合状态。而且结合区宽度也大于液一周复合的。 (3)液一液复合工艺所形成的双金属复合材料锤头,从根本上解决了低合金钢作为 锤头材料耐磨性不足的问题.高铬铸铁制作锤头韧性不足的问题。但其有一定的适宜范围, 小于15Kg以F的锤头或锤柄部分较薄的锤头,不宜采用液液复台工艺。
莽丸届垒田摩擦、减摩、耐磨材料来自技术学术研讨套论文集4适用性分析
液~液复台工艺所形成的取金属复合材料锤头,从根本上解决了低台金钢作为锤头材 料酎磨性不足的问题.高铬铸铁制作锤头韧性不足的问题。对于减少材料损耗、降低生产 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J。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 坝金属液一液复合铸造工艺生产的锤头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小于15Kg以下的锤头.或锤 柄部分较薄的锤头.不宜采用液一液复合工艺;如果采用液一液复合工艺,锤头与锤柄复 合效果不佳,复合界面结合强度低,冷却或使用过程中易从结合面处开裂。分析产生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