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案新部编本
《聚合物合成工艺》教学大纲

《聚合物合成⼯艺》教学⼤纲《⾼聚物合成⼯艺》本科课程教学⼤纲⼀、《⾼聚物合成⼯艺》课程说明(⼀)课程代码:(⼆)课程英⽂名称:Polymer Synthesis Craft(三)开课对象:材料化学专业(四)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化学作为基础,⼜为后续课程“聚合物成型加⼯原理”及其它专业课等打下理论基础。
⾼聚物合成⼯艺学实验是研究⾼分⼦的合成⼯艺及其化学反应的⼀门实践科学。
它的任务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掌握⾼分⼦合成⼯艺的基本概念,⾼分⼦化合物合成⼯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章绪论掌握⾼分⼦⼯业和⾼分⼦科学的发展简史,⾼分⼦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分⼦化合物的⽣产过程及废物处理与安全⽣产基础知识。
第⼆章⽣产单体的原料路线学习⽯油化⼯原料路线及煤炭原料路线与其他原料路线⽣成⾼分⼦原料的⽅法。
第三章⾃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由基本体聚合、苯⼄烯熔融本体聚合、氯⼄烯⾮均相本体聚合原理及⽣产⼯艺。
第四章⾃由基悬浮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由⼯悬浮聚合原理及氯⼄烯悬浮聚合和苯⼄烯—丙烯腈悬浮共聚合⽣产⼯艺第五章⾃由基溶液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溶液聚合原理及醋酸⼄烯溶液聚合⽣产⼯艺和聚⼄烯醇(PVA)⽣产⼯艺、丙烯腈溶液聚合⽣产⼯艺。
第六章⾃由基乳液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由基乳液聚合原理及丁⼆烯、苯⼄烯乳液共聚合和糊⽤聚氯⼄烯种⼦乳液聚合⽣产⼯艺。
第七章离⼦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离⼦聚合原理及⼄烯⽓相本体聚合、丙烯⾮均相溶液聚合、聚丁⼆烯橡胶和丁基橡胶的⽣产⼯艺。
第⼋章线型缩聚原理及⽣产⼯艺了解线型缩聚,包括熔融缩聚和界⾯缩聚⽣产⼯艺。
第九章体型缩聚原理及⽣产⼯艺掌握体型缩聚原理及酚醛树脂的⽣产⼯艺、醇酸树脂的⽣产⼯艺、不饱和聚树脂及低聚合物的⽣产⼯艺环氧树脂的⽣产⼯艺、压塑粉的⽣产⼯艺、玻璃钢及压缩层塑料的⽣产⼯艺。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4)分离过程:涉及未反应单体旳回收、脱除溶剂、催化剂,脱除 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
(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涉及聚合物旳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 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备。
(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和溶剂旳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另外三废处理和公用工程如供电、供气、供水等设备。
(7) 发展清洁生产,注重可连续发展
(8)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5. 高分子合成工业
(1) 基本原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为原材料。
(2) 生产过程:涉及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基本有机合成、高 分子合成、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等工业部门,提供主要旳原料 -单体、溶剂、塑料添加剂等辅助原料。
(3) 高分子合成工业旳任务:将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生产旳单体, 经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为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 工业提供基本原料。所以基本有机合成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 和高分子合成材料成型工业是亲密相联络旳三个工业部门。
多数引起剂受热后有分解爆炸旳危险,干燥、纯粹旳过氧化物 易分解。所以工业上过氧化物采用小包装,贮存在低温环境中, 而且防火,防撞击。
常用旳催化剂烷基金属化合物很危险,易遇空气燃烧或遇水爆炸。 金属卤化物易水解生成腐蚀气体。
(3) 聚合过程
高分子化合物旳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其构造对高分子 合成材料旳物理机械性能产生重大影响,而且生产出来旳成品 不易进行精制提纯,所以对聚合工艺条件和设备旳要求很严格:
例2. 一种年产10万t合成纤维工厂相当于200多万亩棉田旳产量, 也相当于2023万多头绵羊旳年产毛量,我国如能年产100万t合 成纤维,可节省2023多万亩土地,可养活3000-4000万人口。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案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案第一章:聚合物合成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聚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性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了解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1.2 教学内容聚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性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聚合物的工艺流程:单体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分子量调控等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聚合物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介绍常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聚合反应机理和工艺优化方法第二章:自由基聚合2.1 教学目标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原理和动力学了解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和终止剂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工艺条件和调控方法2.2 教学内容自由基聚合的原理和动力学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和终止剂自由基聚合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自由基聚合的调控方法: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组成等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介绍自由基聚合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工艺条件和调控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由基聚合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三章:离子聚合3.1 教学目标了解离子聚合的原理和特点掌握离子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了解离子聚合的应用领域3.2 教学内容离子聚合的原理和特点离子聚合的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离子聚合的调控方法: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组成等离子聚合的应用领域:轮胎、电缆、医疗等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介绍离子聚合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离子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离子聚合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四章:配位聚合了解配位聚合的原理和特点掌握配位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了解配位聚合的应用领域4.2 教学内容配位聚合的原理和特点配位聚合的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配位聚合的调控方法: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组成等配位聚合的应用领域:聚合物薄膜、纳米材料等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介绍配位聚合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配位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配位聚合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五章: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聚合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掌握聚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了解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应用领域5.2 教学内容聚合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分子结构等聚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物理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应用领域:材料设计、功能材料等采用实例分析,介绍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聚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六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与控制6.1 教学目标理解聚合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学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控制方法掌握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和控制策略6.2 教学内容聚合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聚合反应装置及其操作原理:反应釜、换热器、压缩机等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等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纯度等6.3 教学方法采用模拟操作,演示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方法开展实验操作,练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技巧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第七章:聚合物合成安全与环保7.1 教学目标理解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学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和执行标准掌握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7.2 教学内容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化学品的毒性、火灾爆炸风险等聚合反应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事故报告、救援措施等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介绍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实例开展实验操作,练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第八章:聚合物合成新技术与发展趋势8.1 教学目标了解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生物催化、纳米催化剂等掌握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进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合成等熟悉聚合物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功能化、高性能化等8.2 教学内容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生物催化、纳米催化剂等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进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合成等聚合物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功能化、高性能化等8.3 教学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了解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的应用前景进行课堂报告,分享聚合物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第九章:聚合物合成工艺实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学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案例分析方法掌握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技巧培养解决聚合物合成工艺实际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聚合物合成工艺案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反应条件、设备选型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开展实验操作,练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技巧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聚合物合成工艺实际问题的方案第十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10.1 教学目标理解聚合物合成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学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掌握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聚合物合成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塑料、橡胶、纤维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反应釜、挤压机、纺丝机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发展趋势:高性能、功能化、绿色化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了解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生产设备和应用领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课堂报告,分享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聚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性重点环节二: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重点环节三: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重点环节四:聚合物的工艺流程重点环节五: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重点环节六:聚合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重点环节七: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方法重点环节八: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重点环节九: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重点环节十:聚合反应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本教案围绕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结构与性能关系、工艺控制和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工作程序

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工作程序一、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设计内容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及技术资料、学会用简洁文字说明和图表表达设计内容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设计思想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后续毕业论文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一个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理论课之后进行。
设计内容主要是围绕以某一具体聚合物合成工艺为例,重点对聚合物合成工艺流程进行物料及能量衡算、并对工艺设备进行选择、计算及布置安装。
三、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基本程序1、制定《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完成。
2、填写《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常熟理工学院实践教学预安排表,明确设计任务及其设计计划安排。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完成。
3、《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方法及要求课堂讲授,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完成。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拟定课程设计题目,并报指导教师审核通过。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查阅文献、按照拟定的设计题目制定设计内容纲要,并报指导教师批阅、修改、审核通过。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6、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设计内容纲要,完成设计报告。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7、设计报告的评阅及成绩认定,由指导教师完成。
四、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围绕以某一具体聚合物合成工艺,包括合成工艺过程中的某一重要工段的工艺设计为中心,训练学生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工艺条件分析、化工工艺计算等的综合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基本内容为:1.查阅大量书籍、文献及其他资料,全面搜集国内外聚合物及生产厂的有关资料,包括技术路线及特点、工艺参数、原材料和公用工程单耗、产品质量、三废治理以及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情况与动向等。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教学与改革

J n. 0 2 u 2 1
VO . NO. 1 29 2
第2 ( 0 2 0 10 7 3 2 1 )2—0 1 —0 18 3
《 合物 合 成 工艺 学》 程教 学 与 改革 聚 课
于 淑 娟
( 广西 师 范学院 化 学与 生命科 学学院 , 广西 南宁 5 0 0 ) 3 0 1
学 改革 , 针对 高分 子专业 学生 特点 , 作者 从 以下几个 方 面 阐述 了关 于这 门课程 教学 的几 点体会 以及 教学
改 革 的设 想 。
合 理 安 排 课 程 内容
我校《 聚合 物合 成工艺 学》 程选 用赵 德仁 编著 的第一 版教 材 , 材 出版很早 , 课 教 有些 统计 数据 比较 陈 旧 , 内容 比较全 面 , 但 主要介 绍 了高分 子 材 料 领域 中重 要 品种 的生 产 方 法 、 构 、 能与 应 用 等有 关 内 结 性
摘 要 :聚合 物合 成 工 艺 学 》 高 分 子 材 料 专 业 的 主 要 专 业 课 , 据 《 合 物 合 成 工 艺 学 》 程 的 特 点 及 发 展 《 是 根 聚 课 要 求 , 章 从 教 学 内容 、 文 教学 方法 、 核 模 式 等 几 个 方 面 阐述 了作 者 的 教 学 体 会 , 过 改 革 , 法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考 通 设
容, 使读 者 可 以全面 地 了解 高分 子材料 的有关知 识 。整本 书分 三大部 分 , 一篇 为聚合 方 法与 工艺 过 第
程 、 二篇 为合 成树 脂与 塑料 、 第 第三篇 为合 成橡 胶 , 篇分 若干 章节将 知识 展开 , 每 内容 很多 , 受学 时所 限 ,
难 以面面俱 到 , 以如何合 理安 排教学 内容 , 学生 对 聚合 物合 成工 艺 学各 方 面 知识 都有 所 掌 握 , 略 所 使 详 得 当讲授 书本 知识 十分重 要 。作者认 为应 该对 书本 中一些 基本 知识 , 比如 对 塑料 、 维 、 胶三 大 材 料 纤 橡 的代 表产 物 ( 乙烯 、 聚 聚丙 烯 、 B 、 A S 聚丙 烯腈 纤维 、 天然 橡 胶等 ) 的生 产 工艺 、 工 方法 以及 应用 进 行 详 加 细透 彻 的讲 , 学生 对重 点知识 有个 比较 清晰 的认识 , 一 些 与代表 产 物类 似 的 知识 略讲 , 让 对 培养 他 们 的 自学能力 。在 书本 知识讲 完 , 出部 分 时间讲 一些 前沿知 识 , 抽 让学 生 了解 前沿 知识 的 同时 也提 高 自身 的 科研 实力 , 比如讲授 一些 关于 高分 子 自组 装 、 生学 高分 子 、 界面 反应 以及 交叉 学 科 的发 展 等 当前 研 仿 表 究热 点知识 , 培养 和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挖掘 学 生的潜 能 , 学生认 识 到高分 子材 料 的魅 力 , 让 引导 学生 自主 探索 聚合 物合成 工 艺前沿 知识 。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设计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设计1. 简介高聚物是指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通常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低分子量单体通过共价键或物理吸附力连接而成。
它们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被认为是聚合物科学和技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高聚物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的合成工艺,同时对于主流合成工艺进行评价和探讨。
2. 高聚物的基本知识高聚物合成的基础知识包含聚合物的结构、聚合反应、聚合引发体系、聚合反应动力学等内容。
其中,聚合物结构主要可分为线性聚合物、支化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等,每种结构的聚合物间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和特性;聚合反应分为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酸碱聚合和辐射聚合等多种类型,选择合适的聚合反应条件可以获得不同结构和性能聚合物;聚合引发体系包括光聚合、热聚合、溶液聚合等,不同引发体系也能在具体的反应条件下获得适宜的聚合物;聚合反应动力学是研究聚合反应机理和行为的基础,主要通过分级或不同温度的反应监测来确定反应行为和条件。
3. 经典高聚物合成工艺3.1 酯交换法酯交换法是制备聚酯和聚酯类高分子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它基于酯基互换反应,通过酸催化下的乙酸酯类单体与多元醇反应得到聚酯。
通常采用平衡转化法和超额法两种不同的反应体系。
其中,平衡转化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平衡或加入不断供应单体的方法,通过保持反应进程平衡,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窄;而超额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大量单体,使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未定常态的,能够获得更高分子量的产物。
3.2 氧化聚合法氧化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和聚酰胺的通用供体分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氧化剂使单体进行氧化反应,进而聚合得到高分子。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等。
与其他聚合反应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反应速率快、产率高、反应条件宽、不需引发剂等优点。
3.3 酰胺反应法酰胺反应法是利用酸催化下的肽键形成的特性,通过底物酸或酐与α-氨基酸或胺反应而得到聚酰胺的方法。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教学大纲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olymer Synthesis课程号(代码):30003203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继有机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以三大合成材料及精细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工业生产为模型,以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结构控制── 性能控制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重要品种的生产工艺技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新方法;各种聚合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特点、配方原理、流程组织原理和典型工业生产过程、聚合反应的基本化工单元及典型生产设备;不同实施方法中,关键设备的选用,传热传质和分离提纯的有效措施,最能体现工艺意图的设备组合,获得预定性能和结构的聚合物生产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技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熟悉工业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一般过程,掌握工业生产高聚物的技能技巧,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工业化生产和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的能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板块。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1,分指标点1.5;(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5;(3)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4;(三)、教学内容(含主要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高分子合成原理及工艺学绪论(3学时)以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发展趋势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学习本课程的动员;再通过介绍高分子工业合成的一般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课程组织方式的整体概念。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各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要求。
难点在于一开始就讲述合成高分子生产的主要过程,学生可能难于完全理解消化。
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二.工业合成高分子的一般过程*三.本课程对不同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第二章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4学时)本章主要介绍从石油,煤炭和农副产品制备高分子原料的主要技术路线,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从自然资源获取工业高分子合成原料的生产过程,了解来自不同原料路线的单体或其它化学品的特性。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案

高分子科学的形成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1课时
我国高分子工业的发展过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1课时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要让学生通过了解高分子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到高分子工业对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事业心。
难点:
根据我国的高分子工业现状和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讨
论
难点:1.如何在工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引发剂
2.高压聚乙烯的聚合反应特点及解决措施
讨
论
、
练
习
、
作
业
1.自由基聚合所用引发剂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引发剂的分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剂的半衰期的含义是什么?生产中有何作用?
3.引发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哪些因素考虑?为什么?
4.以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为例,说明本体聚合的特点。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了解如何由煤炭路线获得乙炔再合成单体、聚合物的路线,并掌握五种重要单体的合成方法。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时 间
分 配
2.煤炭路线
a.煤炭路线的基本方法
b.以乙炔为基础合成单体、聚合物的路线
3.其它原料路线
a..农副产品路线
b.天然气路线
煤炭路线和其它原料路线2学时
教
学
重
点
讨
论
、
练
习
、
作
业
1.简述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即三烯、三苯、乙炔)的来源。
2.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3.如何由石油原料制得芳烃?并写出其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工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了解如何由煤炭路线获得乙炔再合成单体、聚合物的路线,并掌握五种重要单体的合成方法。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时 间
分 配
2.煤炭路线
a.煤炭路线的基本方法
b.以乙炔为基础合成单体、聚合物的路线
3.其它原料路线
a..农副产品路线
b.天然气路线
煤炭路线和其它原料路线2学时
教
学
重
点
时 间
分 配
第一章高聚物合成发展过程
1.1高分子科学的形成
1.2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
1.天然高分子材料2、改性天然高分子3、合成高分子
1.3.我国高分子工业的发展过程
1.4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
高分子科学的形成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1课时
我国高分子工业的发展过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1课时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海外高分子的新进展》,何天白,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高分子合成化学》,冯新德,科学出版社,1981.1
《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何天白,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周次
第2周,第3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二章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1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3.其它本体聚合与高压聚乙烯本体聚合的异同
讨
论
、
练
习
、
作
业
1.乙烯高压聚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对比管式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生产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3.试述聚苯乙烯和有机玻璃的优缺点及改性方向。
4.根据合成高压聚乙烯的工艺条件和工艺过程特点,组织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划出流程示意图。
5.高压聚乙烯分子结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对聚合物的加工及性能有何影响。
4.2原材料的准备和精制
4.3引发剂和催化剂制备与保存
4.4聚合反应过程
4.5高聚物生产中的分离过程
4.6聚合物后处理
4.7回收过程
二、高聚物工厂工艺开发改进的一般过程
生产过程的六个工序1.5学时
高聚物工厂工艺开发改进的一般过程0.5学时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掌握生产过程的六个工序
难点:生产过程的六个工序的目的和任务
与
难
点
重点:
.五种重要单体的合成路线
难点:
催化重整制芳烃中的铂重整
讨
论
、
练
习
、
作
业
1.简述从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出发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单体合成路线(可用方程式或图表表示,并注明基本工艺条件)。
2.如何由煤炭路线及石油化工路线生产氯乙烯单体?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课件和讲授,放映石油裂解制烯烃的电视教学片。
要让学生通过了解高分子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到高分子工业对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事业心。
难点:
根据我国的高分子工业现状和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讨
论
、
练
习
、
作
业
提出一些学生可能了解的问题引导课堂讨论。
1.试述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的主要任务。
2.简述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类型,主要品种以及发展方向。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程
名称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授课
专业
高分子材料
年级
大学本科三年级
课程
编号
3004830
课程
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高分子合成化学》
《乙烯衍生物工学》
《缩合聚合》
《聚氨酯树脂》
作者
李克友,张菊华,向福如
何天白,胡汉杰
冯新德
张旭之、王松汉
张留成、李佐邦
李绍雄,朱吕民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化学工业出版1997.6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科学出版社,1981.1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本章要求熟悉引发剂的种类及性质,掌握工业上选用引发剂一般原则及方法。了解工业上实施本体聚合的难点,了解聚乙烯的合成工艺条件-分子结构-性能的联系。通过分析高压聚乙烯的工业生产过程,掌握本体聚合技术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上的应用。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时 间
分 配
一.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参
考
资
料
《石油裂解气的深冷分离》,上海高桥化工厂,石油化工出版社,2001出版社。
《芳烃工学》,赵仁殿等,烃加工出版社2001。
《石油烃的裂解》,石油化工出版社,1976。
《聚合物制备工程》,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1。
周次
第3周,第5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三章高聚物的生产过程简述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参
考
资
料
《石油裂解气的深冷分离》,上海高桥化工厂,石油化工出版社,2001出版社。
《芳烃工学》,赵仁殿等,烃加工出版社2001。
《石油烃的裂解》,石油化工出版社,1976。
《聚合物制备工程》,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1。
周次
第3周,第4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二章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2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课件和讲授,放映电视教学片。
参
考
资
料
《化工咨询报告》,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高分子化学》,周其凤,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海外高分子的新进展》,何天白,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高分子合成化学》,冯新德,科学出版社,1981.1
《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何天白,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
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48学时;实践课0学时
教材名称
高分子合成工艺学
作者
赵德仁,张慰盛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4,1,30。
指定参考书
《高聚物合成原理及
工艺学》
《海外高分子的新进展》
讨
论
、
练
习
、
作
业
1.简述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即三烯、三苯、乙炔)的来源。
2.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3.如何由石油原料制得芳烃?并写出其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工艺过程。
4.画出C4馏分中制取丁二烯的流程简图,并说明采用两次萃取精馏及简单精馏的目的。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课件和讲授,放映石油裂解制烯烃的电视教学片。
难点:1.如何在工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引发剂
2.高压聚乙烯的聚合反应特点及解决措施
讨
论
、
练
习
、
作
业
1.自由基聚合所用引发剂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引发剂的分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剂的半衰期的含义是什么?生产中有何作用?
3.引发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哪些因素考虑?为什么?
4.以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为例,说明本体聚合的特点。
周次
第5周,第7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四章本体聚合的生产工艺2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着重掌握高压聚乙烯的工艺流程,生产装置及控制影响因素的同时,将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工艺与之对比,了解上述各品种实现本体聚合的不同技术措施,从而全面掌握工业生产中实施本体聚合的工艺技术。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教学以及高压聚乙烯教学录像放映
参
考
资
料
《聚乙烯》赵德仁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聚乙烯树脂及其应用》桂祖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乙烯衍生物工学》张旭之、王松汉、戚以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乙烯共聚物》(苏)E.B.韦谢罗夫斯卡雅等著,施善译,烃加工出版社
作
业
提出一些学生可能了解的问题引导课堂讨论。
3.用方块图表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生产过程,说明每一步骤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4.如何评价生产工艺合理及先进性。
5.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步骤和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教学包括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展示和讲授
参
考
资
料
《化工咨询报告》,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高分子化学》,周其凤,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周次
第1周,第2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