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三大技巧

合集下载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山西公务员行测解题方法浅谈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山西公务员行测解题方法浅谈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山西公务员行测解题方法:浅谈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备考君,还在发愁怎么备考吗?还在为不知道怎么复习担忧吗?在省考行测题中,工程问题一直是热点,往往也是考察的难度中最难的一部分。

因此工程问题是大部分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题型,但是,任何题目都有技巧,只要摸准了这些题的规律,可以按照相同的思路去解决。

那么,我们来看看对于工程问题我们该运用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解题技巧。

一、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二、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1、特值法手段1:从工作时间入手,把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1.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15天。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 )。

A.8天B.9天C.10天D.12天【答案】C。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90,则甲的效率为3,甲、乙的效率和为5,乙、丙效率和为6。

那么乙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4。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则需要把三个人的效率相加,三人的和效率为3+2+4=9。

那么甲、乙、丙合作的天数为90 9=10。

故选C。

手段2:从工作效率入手,先找到效率的最简比例,再决定工作总量的值。

例2.一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共同完成需要15天,甲队与乙队的工作效率相同,丙队3天的工作量与乙队4天的工作量相当。

三队同时开工2天后,丙队被调往另一个工地,甲乙两队留下来继续工作。

那么,开工22天后,这项工程( )。

A.已经完成B.余下的需要甲乙两队共同工作1天C.余下的需乙丙两队共同工作1天D.余下的需要甲乙丙三队共同工作1天【答案】D。

解析:丙队3天的工作量与乙队4天的工作量相当,不妨假设丙队每天的工作量为4,乙队每天的工作量为3,则甲队每天的工作量为3。

这项工程工作总量为(4+3+3)×15=150,三队同时开工2天所做的工作量为(4+3+3)×2=20,接下来20天甲乙合作,完成的工作量为(3+3)×20=120。

2012年公务员行测答题秘诀

2012年公务员行测答题秘诀

2012年公务员行测答题秘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公务员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梦想。

而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部分被认为是最难的。

那么,如何在2012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拿到高分呢?以下是一些行测答题的秘诀。

一、考前的准备在考前,了解考试命题的规律和题型分布,进行一些模拟测试和适当的练习很有必要。

还要学会设置时间和技巧。

比如说,有些题目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如果时间分配不当,会导致整套试卷难以顺利完成。

二、拿到试题后的处理首先是告别紧张心态。

遇到难题,出题人也不是特意选的,大家都只是做自己的工作。

所以,若从纸面试题的字面上来理解,只能会降低答题正确率。

要学会从题目中找规律,深度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隐含规律,使用逻辑思维来解题。

三、关注答题时的细节在考试过程中,不仅需要认真审题,也需要注意细节。

首先是填涂答题卡,其次是保持答卷的整洁。

这是因为涂卡工作很可能会出现差错,如果出现涂卡错误,绝对不能让别人帮你改,否则考试当场作废。

而在答题时,必须要注意规范性,一定要写清楚和整洁。

其次,要善用答题卡上的提供的线索(比如“最符合”“最主要”等词汇),因为这些词汇会是这些人目标分数的构成部分,关键在于读懂题目,正确答案很可能埋在问题深深处。

四、做好心理准备公务员考试紧张程度不亚于高考,根据不同的人的想法打分。

如果考生紧张,很可能会影响答题的质量。

所以在考前做好心理准备,纾解压力很重要。

在考试中要保持冷静,保持平常心态,这样也能结合心理感受题目中要表达的涵义。

总之,想拿高分,除了平时的备考和练习外,在考场上的细节和策略也非常重要。

公务员考试不是通过一天两天的准备就可以轻松通过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公务员,除了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外,更需要具备坚定的决心和恒心。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行测经常会考到一些工程问题,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请大家好好复习,多做题以便复习好这类题目!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为工程问题量身定做的特值法一、当知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时间时,我们可以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1、一项工程,甲干需要4天,乙干需要6天,请问二人合作需要多少天?A. 2B. 2.4C. 2.5 D .3二、若知道或可求出工作效率比,则将效率最简比的数值设为效率。

例3、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比为2:3:4。

某项工程,乙先做了三分之一后,余下的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工作,问完成此工程共用了多少天?A.6B.7C.8D.9解析:因为已经知道效率比,我们就设甲乙丙三人的效率分别为2、3和4。

则甲和丙3天完成了三份之二,说明三分之二的工程量为(2+4)×3=18,则三分之一的工程量为9,乙需要做3天,则一共需要3+3=6天可以完成。

故选A。

三、若一项工程由很多人一起做,则设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

例4、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假话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指数,留下的人继续修路。

如果没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A.16B.17C.18D.19解析:在这里我们设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为1,则可以列方程为20×15=20×3+15×x,解得x=16,共需要16+3=19天。

故选D。

来源:中公教育行测数量关系:方程是否真的让人无奈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其实数量很多题都可以用方程解决,但是方程有时候耗时长,数字难算,所以被很多考生打入冷宫,乃至于有些题就算知道方程能解,但是由于找不到其他代替的办法,干脆就放弃。

方程真的这么没用么?小编在此来分析一下。

方程法的步骤,无非就是设列解,其实啊,如果设的好,等量关系找的快,方程未必这么不堪。

那么,什么是设的好呢?在设未知数过程中,不一定求谁就设谁,而是要设基础量,何为基础量呢,就是可以借助它更好的把其他未知量表示出来的量,设未知数的原则就是方便计算。

轻松化解行测工程问题

轻松化解行测工程问题

轻松化解行测工程问题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王静波工程问题作为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高频考点,其题目难度适中,考察核心围绕:“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一等量关系展开,对于此类问题只要掌握其命题核心,结合恰当的方法求解,分数必然是很容易收获囊中的。

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看看三种求解工程问题的常用方法,分别是方程、特值、比例。

一、方程法方程法作为解题的通用方法,备受大家青睐。

例1. 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

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

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

若某天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A.6B.8C.10D.12【中公解析】A。

通过已知条件,找到等量关系:甲零件获利+乙零件获利=总获利。

可设加工甲零件人数为a,则加工乙零件总人数为(16-a),一天甲零件获利5×16a=80a,一天加工乙零件获利4×24(16-a)=1536-96a。

方程即80a+1536-96a=1440,解得a=6。

故选A。

二、特值法所求为乘除关系(M=A×B),对应量未知,即可考虑用特值法,极大提升解题速度。

例2.录入员小张和小李需要合作完成一项录入任务,这项任务小李一人需要8小时,小张一人需要10小时。

两人在共同工作了3个小时后,小李因故回了趟家,期间小张一直在工作,小李返回后两个人又用了1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

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小张比小李多工作了几个小时?A.1B.1.5C.2D.2.5【中公解析】A。

工程问题中求时间=工作总量/效率,对应工作总量、效率未知,即可考虑设特值。

设特值遵循易算原则,避免分数小数出现,则考虑把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即40,则小李效率为40/8=5,小张效率40/10=4。

两人开始合作3小时,最后合作1小时,共合作4小时,两人效率和为9,则两人合作完成工作总量4×9=36,余下4的工作总量,是中间小张单独做的,小张单独做用时4/4=1小时,即小张比小李多做1小时,选A。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工程问题题型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工程问题题型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也是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重点掌握工程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对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主要考查二人合作型、多人合作型和水管问题。

其中,二人或者多人合作的工程问题考查的比较多,教育专家研究认为,这类问题解题关键是找到二人或者多人的工作效率和。

下面,专家就针对工程问题题型进行全面讲解。

一、工程问题基本概念及关系式工程问题中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

工作量:指工作的多少,可以是全部工作量,在没有指明具体数量时,工作总量可视为已知量。

一般来说,可设总量为“1”;部分工作量用分数表示。

工作时间:指完成工作的所需时间,常见的单位一般为小时、天。

这里需要注意“单位时间”这个概念。

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小时,那么单位时间为1小时;当工作时间的单位是天,那么单位时间为1天。

工作效率:指工作的快慢,也就是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的单位一般是“工作量/天”或“工作量/小时”。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量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解决基本的工程问题时,要明确所求,找出题目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量中的已知量,再利用公式求出未知量。

二、工程问题常考题型(一)二人合作型例题:有甲、乙两项工程,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6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30天,李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18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24天,若合作两项工程,最少需要的天数为:A.16天B.15天C.12天D.10天(二)多人合作型例题: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

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解析:本题答案选A。

国考行测技巧妙用:特值法解工程问题

国考行测技巧妙用:特值法解工程问题
国考行测技巧妙用:特值法解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一直是广大考生公认的比较难的一个部分,甚至有很多考生直接放弃数量关系,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数量关系中也有比较容易拿分的题,例如工程问题,这类题型解题方法比较固定,比较容易掌握,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我们知道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w=p×t来表示,当只知道其中一个量,而另外两个量未知时可以用特值法来解题。
3、已知每个主体的效率相同,可设每个主体的效率为1。
例4.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如果每人工作效率相同且保持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
A.16 B.17 C.18 D.19
解析:已知每人效率相同,设每人效率为1。则工作总量=15×20×1=300。动工3天的工作量为3×20×1=60,剩余工作量为300-60=240,抽出5人之后的工作效率为15,则剩余的工作时间为240÷15=16天,总共的时间为16+3=19天。
例2.有一个工程,甲队单独做2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同时做8天后,余下的由丙队单独做需要6天完成。这个工程由丙队单独做要几天完成?
A.12 B.13 C.14 D.15
解析:已知甲、乙单独完成工作的时间分别为24和30,设工作总量24和30的最小公倍数,为120,则甲的效率5,乙的效率为4,甲乙同时做8天的工作量为8×(4+5)=72,剩余的工作量为120-72=48,则丙的效率为48÷6=8,丙单独完成的时间为120÷8=15天。
2、已知效率比,用效率的最简比设特值。
例3.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2:3:4。某项工程,乙先做了 后,余下的交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工作。问完成此工程用了多少天?

2012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

2012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临近,考生们也在积极地复习,希望能在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中崭露头角。

在此提醒考生,复习不能盲目,备考也不能没有方向,公务员考试也是有秘诀的。

掌握了这些秘诀,会让你的复习更轻松,拿高分也更容易。

第一,考前的准备用权威教材掌握大纲脉络。

大家首先要准备一本公考的权威教材。

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门标准化考试,所测试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当然小的题型多少有变化也属正常,但所测试的能力不会变。

真题讲解有着相当的参照性,所以看辅导书首先需要包含历年以及各省市的真题讲解,公务员教材中心的《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就比较好,至于其他的教材如何,在此就不妄加评论了。

把教材中的内容认真看透,熟练掌握,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数学部分要靠题海战术。

不管你对数字敏不敏感,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只要你多做题多总结,数学不好也可以通过反复大量的做题也会成为公考数学高手。

其实公考除了几道新题,每年基本就重复那几类题,所以数学通过反复练习是可以拿高分的。

如果不会做,那数字推理会耗费你大量时间。

建议大家将不会做的数字推理记录在本子上,通过大量做题积累下来,然后每天花半个小时看笔记本。

只有重复再重复,数字灵敏度才会真正出来。

只要坚持,秒题离你不远。

资料分析相信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20分的分值而且很容易,只要做出来就能保证准确率。

所以资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将行测节约下来的时间花在资料分析上。

资料分析平时也要练习,琢磨出估算等各种方法,提高口算能力,提高对一群数字的快速处理能力,资料分析是不能放弃的题。

言语理解一定要做的快。

依靠语感而不要过多理性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这样的情形,一段文字,时间很短,可能还来不及仔细品味就必须马上选出答案。

这里主要靠对文字的敏感和快速反应。

言语理解慢慢分析太浪费时间。

快速扫描题干和选答案才是正道。

复习言语理解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练习申论来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培养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三大技巧2012-01-06 13:35 作者:华图教育来源:华图教育工程问题是历年多省公务员联合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是近年来考试中最重要、最常考的重点题型之一,需要考生重点掌握。

工程类问题涉及到的公式只有一个:工作量=时间×效率,所有的考题围绕此公式展开。

近年来,工程问题的难度有所上升,然而其解题步骤仍然较为固定,一般而言分为3步:(1)设工作总量为常数(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2)求效率;(3)求题目所问。

即使是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这一解题步骤也可解出。

一、同时合作型例1、同时打开游泳池的A,B两个进水管,加满水需1小时30分钟,且A管比B管多进水180立方米,若单独打开A管,加满水需2小时40分钟,则B管每分钟进水多少立方米?()(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A、6B、7C、8D、9答案:B解析:套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步骤:(1)设工作总量为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A、B管加满水需要90分钟,A 管加满水需160分钟,因此把水量设为1440份。

(2)分别求出A、B工作效率:A、B管每分钟进水量=16份,A每分钟进水量=9份,因此B每分钟进水量=7份。

(3)求题目所问。

由于B效率为7份,因此B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必定是7的倍数,四个选项,只有B选项是7的倍数,因此可直接选出B选项。

点睛:同时合作型题是历年考试中常考的工程类问题之一,近年难度有所增加。

这道题目中,涉及到了具体的量"A管比B管多进水180立方米",因此不能把工作量设为一个简单的常数,而必须把其设为份数。

二、交替合作型例2、一条隧道,甲用2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乙用1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现在按照甲挖一天,乙再接替甲挖一天,然后甲再接替乙挖一天…如此循环,挖完整个隧道需要多少天?()(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110题)A、14B、16C、15D、13答案:A解析:套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步骤:(1)设工作总量为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甲、乙完成工作各需20天、10天,因此设工作总量为20。

(2)分别求出甲、乙工作效率:甲效率=1,乙效率=2。

(3)求题目所问。

题目要求让甲、乙轮流挖,一个循环(甲乙两人各挖1天)共完成工作量1+2=3。

如此6个循环后可以完成工作量18,还剩余2,需要甲挖1天,乙挖半天。

因此一共需要时间6×2+1+1=14(天)。

5、相同表面积的四面体,六面体,正十二面体以及正二十面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A. 四面体B. 六面体C. 正十二面体D. 正二十面体正确答案:D讲解:四条定理,在这道题当中可以直接应用。

(1)等面积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周长越小。

(2)等周长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面积越大。

以上两条定理是等价的。

(3)等体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表面积越小。

(4)等表面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体积越大。

以上两条定理是等价的。

直接应用定理(4)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经济利润问题因为贴近我们日常生活,能很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是历年公务员考试的热点和重点。

解决经济利润问题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代入排除法、通过方程或者方程组来解答、还有就是十字交叉法。

经济问题最重要的公式就是:这是我们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

下面以历年考题为例:例1:一个人到书店购买了一本书和一本杂志,在付钱时,他把书的定价中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看反了,准备付21元取货。

售货员说:“您应该付39元才对。

”请问书比杂志贵多少钱?()(2009年4月26日公务员联考)A.20B.21C.23D.24解析:两个数的和是一个偶数,因此差也是偶数,排除A、D。

假设书和杂志的定价分别为x、y元,将B代入,则x-y=21,得x=30,y=9,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例2:一商品的进价比上月低了5%,但超市按上月售价销售,其利润提高了6个百分点,则超市上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率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A.12%B.13%C.14%D.15%解析:解法一:设上月进价为100,售价为x,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以下方程解出x=114则上个月的利润率为:解法二:设上月进价为100,利润率为y,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以下方程:100(1+y)=95(y+6%+1)解出y=0.14。

选择答案C例3: 受原材料价格涨价影响,某产品的总成本比之前上涨了1/15,而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

问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多少?(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A.1/9B.1/10C.1/11D.1/12解析:设之前的总成本为15,根据题意,则上涨了1,现在的总成本是16。

总成本上涨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如果设原材料之前的成本为x,则现在为x+1。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如下方程:解出x=9所以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1/9,选择答案A。

例4:某家具店购进100套桌椅,每套进价200元,按期望获利50%定价出售,卖掉60套桌椅后,店主为了提前收回资金,打折出售余下的桌椅,售完全部桌椅后,实际利润比期望利润低了18%,余下的桌椅是打几折出售的?()(2010年9月18日公务员联考)A.七五折B.八二折C.八五折D.九五折解析:解法一:根据题意,每套椅子原进价是200,获利50%,则售价300元,期望获的总利润为100×100=10000元。

实际利润减少了10000×18%=1800元,那么平均每套降价1800/40=45元,则每套降价幅度45/300=15%,相当于打八五折,所以选择答案C。

解法二:十字交叉法用于解混合平均问题,所以解经济利润问题时,更方便和快捷。

设打折后的利润率为x%,解出x=27.5%,这打折后的售价为200(1+27.5%)=255,255/300 =0.85,打八五折。

平时备考的过程中,首先要求考试对经济问题的一些基础公式能熟练掌握,多多练习。

在实际考试的适合,考生要做的就是快速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适合自己的相关解题方法。

2012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最小公倍数问题答题技巧2012-02-13 16:22 作者:方博来源:华图教育分享到:7自然数的“公倍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试题中,这类题目也屡见不鲜,最小公倍数的题目已经成为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模块。

常见的题型,多是要寻找一个周期性的数值,而这个周期性的数值必须要协调其他几个不同条件相统一。

而这个统一周期的寻找,一般都是通过最小公倍数来求解。

常见的题型是:多辆车的再次相遇问题、日期的变化问题、多人的再次相遇问题。

例1:有甲、乙、丙三辆公交车于上午8:00同时从公交总站出发,三辆车再次回到公交总站所用的时间分别为4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

假设这三辆公交车中途不休息,请问它们下次同时到达公交总站将会是几点?()【2011年4月24日公务员联考-行测第49题】A.11点20B.11点整C.11点40分D.12点整【解析】这一题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求最小公倍数来确定周期,然后解出答案的题目。

40、25、50的最小公倍数是200,也就是说,经过200分钟后,这三辆车再次相遇同时达到终点。

也就是经过3小时20分之后,到达三车再次相遇,8点整,经过3小时2分之后,是11点20分,A答案。

这个题目出现之后,同样是当年的政法干警题目,出了一题非常类似的试题。

解法也是一样。

例2:1路、2路和3路公交车都是从8点开始经过A站后走相同的路线到B站。

之后分别是每30分钟,40分钟和50分钟就有1路、2路和3路车到B站,在傍晚17点05分有位乘客在A站等候准备前往B站,他先等到几路车()【2011年9月17日政法干警联考-浙江省行测第62题】A.1路B.2路 B.3路 D.2路和3路【解析】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上一题非常的类似。

自8点开始,每600分钟(40,50,60的最小公倍数),三路车同时经过A站,那么到下午18:00的时候三辆车再次同时经过A站台。

由此时间往前推,17:10分的时候3路车经过A站台,17:20的时候2路车经过A站台,17:30分的时候1路车经过A站,由此可见他先等到3路车,选择C选项。

而同年安徽省省考试题也出现了利用最小公倍数来解题的试题。

例3:在我国民间常用十二生肖进行纪年,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011年是兔年,那么2050年是()。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1题】A.虎年B.龙年C.马年D.狗年【解析】这是一题典型的通过公倍数求周期的问题,每12年是一个周期,每过一个周期,相应值是不变的,可以先将完整的周期部分舍去。

在多人相遇的日期问题中,这类题目非常典型。

2011年到2050年,中间经过39年,其中12X3=36是12的三个周期,周期过程中不予考虑。

因此2050年就是兔年向后数3年后的年,也就是C马年。

2012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最小公倍数问题答题技巧(2)2012-02-13 16:22 作者:方博来源:华图教育分享到: 3例4:甲每4天进城一次,乙每7天进城一次,丙每12天进城一次,某天三人在城里相遇,那么三人下次相遇至少需要多少天?()【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7题】A.12天B.28天C.84天D.336天【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公倍数周期的问题,经过7天、12天、4天三数的最小公倍数84天后,三人再次相遇。

例5: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 天去一次,乙每隔11 天去一次,丙每隔17 天去一次,丁每隔29 天去一次,如果5 月18 日四人在图书馆相遇,则下一次四个人相遇是几月几号?()【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第59题】A.10月18日B.10月14日C.11月18日D.11月14日【解析】每隔n天去一次的含义是,每(n+1)天去一次,因此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变为“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12天去一次,丙每18天去一次,丁每30天去一次。

”6、12、18、30的最小公倍数是180,也就是说,经过180天之后,4人再次在图书馆相遇。

180天,以平均每个月30天计算,正好是6个月,6个月之后,是11月18号,但是这中间的六个月,有5、7、8、10这四个月是大月31天。

那么就要从11月18号的天数里面往前再退4天,也就是11月14日D选项。

国考中这类题目的考察频率中等,省考中此类题目屡见不鲜,省考备考中,此类题目属于重点备考。

如2010年9月18日公务员联考试题:例6:一副扑克牌有52张,最上面一张是红桃A,如果每次把最上面的10张移到最下面而不改变它们的顺序及朝向,那么,至少经过()次移动,红桃A会出现在最上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