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有感_心得体会
李镇西《班主任以心灵赢得心灵》培训心得体会

李镇西《班主任以心灵赢得心灵》培训心得体会李镇西《班主任,以心灵赢得心灵》培训心得体会海南侨中初三政治组陈曼班主任要以完美的人格唤醒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以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在班主任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人格魅力无疑是核心,是灵魂。
因为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的、最明了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一位有魅力的班主任,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认真总结认真梳理从教二十年的心路,我觉得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锁,需要多串钥匙。
一、第一串钥匙是关爱。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单单是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爱,不仅仅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也需要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老师不爱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老师故意找茬整人。
二、第二串钥匙是尊重。
教育如果没有人的尊重,就不称其为教育,或者是糟糕的教育。
在尊敬、信任甚或是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
无论学生犯多大的错,你说出的话都得以尊重为前提,都得入情入理,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做教师,一定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因为那就如同剥光了一个人的衣服。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生涯中,我时刻告诫自己:最大限度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
有时师生不理解,做出不礼貌的举动,甚至是很伤自尊的行为,我总是耐心的和他们沟通,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最终达到相互理解。
三、第三串钥匙是唤醒。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理的唤醒,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已有的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老师应该是学生精神发展的关怀者。
让学生学会感动,学出意义,学会思想,学会快乐,并努力去追求。
四、第四串钥匙是智慧。
《心灵写诗》读后感范文

《心灵写诗》读后感范文“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照应。
”这是我初读李镇西《心灵写诗》后的第一感受。
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就源于对学生无私的爱。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热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大力倡导师爱,和每一位学生交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创设富于情感的教育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熟悉学生的方方面面,掌握了教育主动权,利于教书育人;学生那么“亲其师,信其道”,由喜爱某教师到爱上该教师的课,求知愿望增强了,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热爱学生,还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对学生偏爱或偏见,于学生安康成长无益处。
往往聪明机灵、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对其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或是过于迁就;而所谓“不可救药”的后进生那么常遭冷嘲热讽,使他们心灵留下长久的痛苦。
这种有害的情感现象,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最珍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学生深沉的爱”。
可见,公平无私、民主平等地热爱全体学生是多么重要。
学生的眼睛是一面面清晰的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让每位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的主人,让他们朝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开展。
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到达完美的境界。
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心得体会】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旅行。
他的文字如春风化雨,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几点心得体会。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他的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他用真挚的情感描绘出教育的美好愿景,让我为之动容。
李镇西老师提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提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在这一点上,我深感认同。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提升。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我看到了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他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教育差距。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思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提出的“教育即成长”的理念,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总之,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将铭记他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读《心灵写诗》有感

读《心灵写诗》有感很早我就慕名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这本书,最近又再次读了一遍。
这本书以“全国十杰教师”“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李镇西老师班主任教学生活为线索,记录其日常班主任生活及班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全书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主线,真实记录了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
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理论著作,该书内容有冲突、有矛盾、有情节、有反思;其语言朴实、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如此发自肺腑的声音,让每一位阅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感到亲切。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像李老师这样全身心投入教育的人,感动于他对教育有这样朴素而深刻的领会,感动于他对每一个孩子的真爱!感动于李老师的“爱心+民主”的教育艺术。
李镇西老师是一个真心做教育的人。
每天他和学生一起早读,安排谈心,接待家长……每天的生活平凡、琐碎、忙碌而又充实。
因为他每天都在实践着、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
他还坚持写作,致力于造就反思型的教师,而这本书就是李老师积累的教育过程,他忠实于每天的教育现场,同时也忠实于每天的教育感悟,以至于很多网友每天都要等着拜读李老师当天的工作日记。
李老师的话很有说服力,不断地萦绕在我的脑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童心当然不能取代全部教育,但教育者的童心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呵护生命,尊重个性,做孩子爱戴的老师和真诚的朋友。
”“只有教育者真正捧出一颗真诚的心,就一定能打动学生的心,并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
”“有时候教育不仅需要感染,也需要克制,需要退让,需要妥协,这是更深意义上的尊重。
”这本书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是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思想基础。
心灵的诗歌

心灵的诗歌——荐《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班级是学校组织的细胞,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和落实学校管理的基点。
诸多学校管理名师,或教学名师,都是从班级管理中成长起来的。
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班级管理者。
著名的教师李镇西老师,就是从班级管理中走出来的一名教师。
尽管他走上了学校管理的工作岗位,仍坚持教书,坚持带班,在基层实践中探索、钻研。
在书架中抽出李镇西的大作《心灵写诗》,刚开始翻阅,喜欢上了这本厚厚的教育日记。
真的,它只是一本日记,读来确实那样有趣、有味,耐人寻思。
一、它是一种励志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李镇西老师的勤奋,他在那么繁忙的工作中,却能写出这么多的教育著作。
我们也许难以理解,李镇西老师当了班主任,还要教语文,同时还担任着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
那么,李老师是怎样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还能写出这么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呢?首先,是对教育的热情。
曾经有网友问李镇西老师:“天天写这么长的日记,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真佩服你的毅力!”李镇西老师确实有着他的毅力。
坚持读他的日记的网友们可以见证,每一篇日记几乎都是李镇西老师当天完成。
然而,李镇西老师是这样回答网友的:“写这样的日记,并不像有的老师想像的那么累,那么苦,那么坚忍不拔,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每一天和学生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对我们普通老师来说,写一篇教育日记,写一篇教育论文,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对李镇西老师来说,确实一种享受。
这就是他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热爱。
如果李镇西老师不写,对他来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这对我们来说,这本书就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
李镇西老师其实也是我们普通教师的一员,他对教育能如此充满热情,能有这样的热爱和毅力去钻研教育,那我们这些教师呢?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呢?李镇西老师其实就是这样做的,他把写日记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其实,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每天也就这样过去了。
《心灵写诗》读后感600字

《心灵写诗》读后感600字
《心灵写诗》读后感600字
用了四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第一本班主任日记,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如迎旭日。
教学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或许有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站在讲台上不再胆怯,课堂上也能开怀地来一点幽默,学生也似乎不太厌烦我这个当老师的。
然而在看到李镇西老师的每日工作以及他的教学思想和追求,才恍悟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是多么失职啊。
总是会抱怨现在的学生基础薄弱,习惯多差,努力总不见成效,进而总是迷茫:每日之工作是多么的无意义,甚至低级,个人的价值要如何实现。
然而李老师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定在哪里,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吗?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说:“只知道教孩子知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会教孩子而不知道自己事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去爱他们,尊重他们,引领他们。
回顾我最近处理得事情,我用多少教学智慧呢?
2班朱凌锦同学一个月前第一次抄作业,我进行了个别教育,并让他进行了反思。
然而现在错误再犯,我在班上大发雷霆,严厉批评,完了让其回家写反思,并要求家长书面教育。
我能看到他在课堂上的痛苦之色,但我未能走进他的心灵去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让他真正意识到这个错误的严重性。
第二天他交了反思以及妈妈的书面教育,我也只是匆匆和他谈了几句便作罢了。
他会怎样看我这个老师呢?
再说5班的赵鹏和朱文涛这两个拖欠作业的`顽固分子,我竟然用玩笑的打pp的方式来对待,效果不佳。
其他同学拖欠作业则要求写反思,说实话那些反思都是面上交差的,没有一个是深刻的,或许让他们写这样的反思反而助长他们虚假反思的习惯。
心灵写诗读后感

心灵写诗读后感心灵写诗读后感(一)暑假,我有幸读了着名语文教师李镇西先生的大作《心灵写诗》,感触颇深。
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要学会寻找做教师的幸福感尽管教师的物质待遇较之以往有很大改善,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工资的增多而增多。
相反,教师职业的倦怠感,挫败感与日俱增,但在李镇西先生的书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成就感,幸福感。
因为李老师得到了家长、老师、学校、学生的高度评价。
他所带的班级无论是班风还是学风都堪称一流,读了《心灵写诗》,发现教师的幸福并不是与物质财富成正比的,而是来源于学生的进步与认可。
我想李镇西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教育家,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幸福观。
二、要学会用爱去感动学生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
教师作为担任着育人特殊使命的师者,他必须去爱,只有去爱,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升华。
从《心灵写诗》中,你能感受到李老师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学生正是在他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爱的沐浴中感化下,达到与老师心灵的相通。
三、要学会用有限的时间增长知识工作十多年了,似乎看书看得不多,只有读一下《读者》等杂志,组织时学学新课改理论知识,通过电视网络搜索一些知识,几乎没有学习,李镇西先生的课例分析让人看着不由自主地开始崇拜他,这就是人格魅力啊,是用知识,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
我们的新教材涉及的话题越来越广,对我们的专业知识也要求越来越高了。
学习,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的魅力常驻。
于是我感慨,我下定决心:要用有限的时间增长知识。
心灵写诗读后感(二)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最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这本书,这本优秀的、令人喜爱的图书,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更全面地认识老师这一职业,让我能从他身上不断的学习,使我不断的进步。
心灵写诗读后感

心灵写诗读后感《心灵写诗》读后感“我们的目标追求是追寻理想,超越自我。
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有可能成功。
不要坐而论道,不要犹豫彷徨。
真正行动起来,行动是我们的价值取向。
”再读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我担任班主任的2005年14班的班级宣言,这宣言鼓舞着我和我的学生奋然前行。
这股力量,来自于读李老师的《心灵写诗》的感悟。
还记得书中的名句――“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
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话:“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
”那年暑假,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
一翻开书,书中的学生就像是自己身边的学生,而当李老师用文字将学生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时,老师的感悟反思和学生的青春影像交织在一起,又呈现出一种特有的魅力。
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有一天,我也要为我的学生写下一本书,记录下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最珍贵的镜头。
三年匆匆而过,2008年6月10日,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下午,毕业典礼。
班长代表同学们致辞――《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后她说:“老师们,请相信: 我们将永远铭记我们的班级誓言――我们的目标追求是追寻理想,超越自我。
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有可能成功。
不要坐而论道,不要犹豫彷徨。
真正行动起来,行动是我们的价值取向。
”这些话又唤起了同学们三年的回忆,青春的热血沸腾,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毕业典礼由校长主持,最后校长们亲自给每一位毕业生发放毕业证书,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依次领毕业证,脸上带着微笑,我由衷地感到喜悦,深深为同学们自豪。
“放心去飞”的旋律久久回荡在礼堂,这就是青春的里程碑,这就是永不磨灭的岁月。
我祝愿我的每一位学生们都能学有所成,一帆风顺。
“每一个老师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魅力,因而使自己的工作也拥有别样的美丽”,看到我的学生们,想起《心灵写诗》中李老师的话,我又一次体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有感
读《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有感
读书笔记
曾经有机会听过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深深被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爱生如子”的精神所感动。
而后,在读了李老师的《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这本书后,更是感受到他那份教育理想和教育中的细致和温柔。
读完后,发现教育有时很简单,用爱就好;但教育又很难,因为,要一直爱!
一、与爱同行
李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灵魂,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
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无私的爱……都是教育路途的涓涓细流,都是老师爱的真谛。
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领路人。
带着学生学习,带着学生一起生活,带着学生一起爱,这是李老师几十年来一直所坚持和倡导的。
学生们的思维与情感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李老师用爱与智慧适时的点燃它,足以燎亮他们整个的生命人生。
所以,在他的故事里,才会有那么多因为爱而爱上学习,而改变命运的学生。
二、坚持做好一件事
李老师坚持记录每一届和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保留学生多年的学
习历程中的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并把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让我觉得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应该坚持做好一件看似平常但有意义的事情,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透露着不平凡的伟大。
在不断的记录中,其实也是老师对于自己的教育行为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前行。
三、让陪伴伴随着学习
李老师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带领着学生给谷建芬老师写信,为自己所带班级的班歌作曲。
这份支持学生勇于尝试的勇气真值得大家学习。
在那个诗与歌皆浪漫的年代,与当时著名的作曲家书信沟通,是多么有创建性的教育故事。
而更为伟大的是,谷建芬老师回信了,并谱曲了。
那个班级的学生在这样有爱心和诗意的老师和这样伟大的音乐家的影响下,是何其的幸运啊!而今,又有几位班主任能有这份勇气带领学生和大师对话?我们期待,我们尝试…….
我们可以不写诗;
但我们要读诗;
生活中要有诗;
这样,
我们才会有诗意的眼睛和心陪伴学生一路远行!
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