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敕勒歌翻译赏析
高中古诗文赏析及原文

高中古诗文赏析及原文《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广袤的敕勒小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是个非常大的帐篷,基部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解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定居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作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起的帐篷,即为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到(xiàn):同“现”,显露出。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接下来分享《春望》的意思和赏析。
《春盼》原文及译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敕勒歌古诗意思解释

敕勒歌古诗意思解释【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一首。
此诗描写了敕勒族的游牧生活,表现了他们的艰辛和向往。
首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苍茫的天空来烘托野茫茫的草原。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注释】⑴敕勒川:在今河北省北部,西至甘肃省。
古代鲜卑人聚居在那里。
⑵阴山: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端,古称“于山”或“鲜山”,又作“襄陵”,周围有九座山峰,形势十分险峻。
⑶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帐篷。
⑷野茫茫:一作“草木苍茫”。
⑸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写出了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牧草丰美,水草茂盛,牛羊肥壮。
用了一个“见”字,形象地表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根据《太平寰宇记》、《唐六典》、《唐会要》等史籍的记载,北朝的许多敕勒族人世代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以南的草原上,即今日的呼伦贝尔草原。
这首诗的第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苍茫的天空来烘托野茫茫的草原。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前两句用了一个“天”字,说明敕勒川的地势非常高;后两句用了一个“盖”字,说明它的地势非常广大。
在高空和广野的背景下,被春风吹得低俯的草原就很清楚了。
“见”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草原的勃勃生机,而且表现了它的辽阔,博大,也可以说画面的境界扩大了。
这首诗从天、地、山、原等方面,极其形象、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一幅塞外草原的壮丽图景,充分表现了北国草原壮阔、雄浑的美。
《敕勒歌》鉴赏《敕勒歌》译文及赏析《敕勒歌》鉴赏《敕勒歌》译文及赏析

《敕勒歌》鉴赏《敕勒歌》译文及赏析《敕勒歌》鉴赏《敕勒歌》译文及赏析《敕勒歌》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敕勒歌》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译文二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敕勒歌》注释《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敕勒歌》赏析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敕勒歌原文及翻译赏析《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敕勒歌》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敕勒歌》原文佚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注释[1]敕勒川:泛指当时敕勒人游牧的草原。
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敕勒:古代中国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原名狄历族,—名铁勒族,也称为高车部。
系原匈奴族的一支后裔。
[2]阴山:又名大青山。
坐落在内蒙古草原。
[3]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即蒙古包。
[4]野:郊外,原野。
[5]见:同“现”。
呈现。
《敕勒歌》翻译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敕勒歌》赏析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敕勒族民歌,诗文是由鲜卑语翻译成汉语的歌辞,是我国古代诗歌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为我国各族人民所传颂。
敕勒是古代中国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它的后裔融入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放牧时所唱的牧歌,是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纵情讴歌,充满自豪、雄浑而豪放。
当时的敕勒人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分布在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敕勒川,泛指当时敕勒人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而阴山,又名大青山,坐落在内蒙古草原上,西起黄河河套,东接内兴安岭,绵亘千里。
全诗一开篇,就以美丽的草原和雄伟壮丽的大山为背景,呈现出一股巨大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穹庐即蒙古包,浩渺的蓝天像无比巨大的毡帐,笼罩着浩瀚的草原。
诗句不仅以独特的民族化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苍茫的天宇,又自豪地表示了家园的无比辽阔。
与南方等农业地区人们固守在一定的地方不同,敕勒族等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经常迁徙,天地之间,凡可放牧的地方,都可以视为自己的家。
这两句充分地显示出北方民族的典型特点,因此而视野特别开阔,性格自由豪放,景色尤其壮美。
乐府诗集《敕勒歌》译文及鉴赏

乐府诗集《敕勒歌》译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乐府诗集《敕勒歌》译文及鉴赏《敕勒歌》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敕勒歌的诗意及赏析

敕勒歌的诗意及赏析敕勒歌的诗意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敕勒歌的诗意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解释]①《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②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
川:平川、平原。
③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④穹庐(qióng lú):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⑧见(xiàn):显露,露出来。
[译诗]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赏析]“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
《敕勒歌》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敕勒歌》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敕勒歌乐府诗集〔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译文二: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ě,旧读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赏析: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敕勒歌翻译赏析
《敕勒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斜率敦。
其古诗全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前言】《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同“现”,显露。
【翻译】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
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鉴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