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自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特别是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加。 1954年以后,该社开始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
1923年8月15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经过苦心经营,业务 有了明显发展。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开创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四个第一:办理第一艘旅美学 生专轮,举办国内第一个游览团,组织第—个国外游览团,发行中国第一张旅行 支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 成立了中国旅行社,这是我国第一家旅行社。
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便已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 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 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商朝为中国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 旅行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陆路交通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可.波罗旅行线路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扩 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第二,近代旅游产生于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陆地旅游除继续 使用以马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以外,铁路成了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476年)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结论:在最初的 年代中,主要是 商人开创了旅行 的通道。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 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 提供了社会保障。
➢四大文明古国:
➢四国前后建立起了统一的奴隶制国 家,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混战和争夺,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基 本条件越来越完备,为旅行活动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2)商代:航海旅行开始出现。
➢夏商时期,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 交通工具是舟、车。舟主要是木 板船,车主要以牛马为动力。主 要是帝王巡游,商务旅行。
(3)西周至战国,我国奴隶社会的旅游 达到鼎盛。
➢西周的道路有水路和陆路之分。
➢战国时,马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到战国末期的时候,原来作为军事、政 治需要的驿站,也可以作为供旅客住宿 的旅社了,这一时期,出现了民间旅 馆——逆旅。
➢旅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艺术 鉴赏、疗养、徒步行走、参观庙宇、 欣赏建筑、游览古迹以及自然观光 等都可以成为出行的目的。
罗马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 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这座
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 观众。
➢罗马帝国的货币为各国所接受,拉 丁语成为通用的语言,为旅行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当时,也存在着一
些人类迫于自然因素
或特定的人为因素而
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
一个地方的转移现象,
这种空间的转移只能
被称为迁徙,而非旅
行,更说不上是旅游
了。
原始人迁徙
早期人类历史上有几 次大的社会分工?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 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开始从畜牧业 中分离出来,出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上课)

二、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 2、旅游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基 本需要 3、旅游活动被很多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作为 用以激励员工的手段
二、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二)增长的持续性 (三)地域的集中性 (四)旅游的季节性 (五)竞争的激烈性 (六)旅游需求的多样性
1000
年份
0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图2-2 1978-2008年国际入境旅游发展
图2-3 1984-2008国内旅游发展
谢谢!
( 一 ) 古 代 旅 行 ( 19 世 纪 40 年 代 以 前 )
1、交通工具落后,制约了人类远距离旅行 2、出游人数少,难以形成专门的产业 3、游客活动范围小,社会的影响力弱
二、人类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分期
(二)近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人类大规模远行 成为可能 2、阶级关系的变化扩大了旅游的规模 3、旅游需求的增长,催生了为旅游服务的专 门行业
第三节 近代旅游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 了城乡之间人员的流动 (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激 发了人们的旅游动机 (三)工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扩 大了旅游者的规模 (四)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奠 定了大规模、远距离旅游的条件
二、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二、人类旅游活动发展的历史分期
(三)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至今)
1、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形成 2、大众化旅游时代到来 3、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试题(含答案)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B 营利性C 公众性D 观光性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A 团体旅游B 国际包价旅游C 商务旅游D 修学旅游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B 1855C 1865D 1872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B 近代旅游和旅行C 现代旅游D 国际旅游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C 中国国际旅行社D 中国旅游社三、名词解释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答: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
(旅游学概论课件)项目二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近代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1840-1949 )
(1)我国近代旅游活动概况 (2)我国近代旅游业的兴起 ①晚清时期旅游业的发展
1923年,中国近代著名银行家陈光甫先生 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 银行旅行部,后改称为中国旅行社。 1927年 中国旅行社正式成立
②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 ③近代中国饭店业的发展
商务旅行:“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4)士人漫游
士人漫游主要指中国古代文人学士,以消遣 排忧和游览观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兴盛于 魏晋南北朝,唐、宋又有所发展。
湖与元气运,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李白·《游高淳丹阳湖 》
项目二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人类旅行活动的产生
人类有意识地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原始社 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但这种活动主要不是消遣和度假 活动,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而促发的一 种经济活动。
二、 人类社会早期的旅行活动
(一)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在奴隶社会时期,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
的团体消遣旅游。 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
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 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结: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
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 近代旅游业的表现
(1)旅行社或类似专业机构的建立 (2)交通运输业介入旅游经营活动 (3)为旅游者服务的旅馆业和饮食业的出现 (4)金融界介入了国际旅游业 (5)旅游资源开发、景点建设成为一项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 的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 之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 战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 社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1、1841年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
禁酒游行集会
2、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 为期一周 人数为350人 开创组团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如先期考 察、导游陪同等
3、1855年第一次包价出国游
莱斯特——巴黎参观博览会 停留4天 全程一次性包价,住宿及往返交通费36先令 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4、1865年,托马斯· 库克父子公司成立, 是当时英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旅游企业 5、1867年,设计、推行旅馆代金券,这是 现代旅行支票的雏形。 6、1872年组织了首次团体环球旅游,9人 222天
三、近代旅游在欧美的发展
1、旅行社的出现 到20世纪初,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旅行 代理业的三大公司: 英国 “托马斯· 库克旅游公司” 美国 “运通公司” 比利时 “铁路卧车公司”
4、落后的交通工具限制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范围,主要是以自然力、人力、畜力为主
的船、车等
5、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
方式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主动
旅行意识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初,旅行的发展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的
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因消遣目的而外出旅行的人 数大量增加,开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第二,人们大
(三)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 帝王巡游 是指历代最高统治者对自己的国家或领土所进 行的巡视游览活动。早期帝王巡游与农业有关,后 来巡游中追求享乐和显示权力的色彩越来越浓。 2. 政治旅行 是指具有某种政治动机而进行的旅行活动。它 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苏 秦等。
3. 士人漫游 是指文人学士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先秦时期,士人漫游的目的多是从政、游说等,魏晋南 北朝、隋唐等朝代都比较盛行。代表人物有陶渊明、李 白、杜甫、欧阳修等。 4. 学术考察旅行 是指一些专家、学者或矢志求学之士为了考证先贤 遗著的正误或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开创一门新学科而 进行的治学与旅游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司马迁、李时珍 、徐霞客便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
2、导游书籍的出版 1845 年,托马斯· 库克编印了《利物浦 之行手冊》,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3、运输业与旅游业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1822 年,英国人罗伯特· 斯麦脱经办了 轮船旅游业务。
4、商业饭店的诞生和发展
随着近代旅游的发展,过去只为特权 阶层提供服务的豪华饭店和普通的客栈已 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 1908 年斯塔特勒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 商业饭店。 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商业饭店得到迅 速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行”一词自古就有,《礼记.曾子问》中有“三 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在这里,旅行的意思 是成群结队地行走。
旅游发展三阶段
现代旅游 近代旅游 古代旅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840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
19世纪40年代 以前
•3/28/2015
•8
第一节 早期的旅行活动
目的是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
永久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
被迫性和求生性的迁徙活动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二、人类旅行的产生
含义: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 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时间: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客观条件: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总结三个阶段
旅游发展三个阶段总体特征
古代旅游:限定在有闲阶层,以游乐为主, 规模较小 近代旅游: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 现代旅游:社会大众广泛参与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旅游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古代中国旅游、近代中国 旅游和现代中国旅游三个历史时期。
一、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5、金融界介入了国际旅游业 1867年,托马斯· 库克发明了一种简便的用 于货币兑换手续的“旅馆联券”,旅游者持有 此“旅馆联券”可以在同托马斯· 库克的旅行社 有合同关系的交通运输公司和旅馆中用于支付, 并可以在指定的银行兑取现金。可以说这是 最
早的旅行支票。
•3/28/2015
•44
6、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 旅游地的建设也不断发展,出现了国家和 私人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各种旅游活 动的情况。
主要形式
典型代表
帝王巡游 文人漫游
宗教云游 学术考察 官吏宦游
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
屈原、谢灵运、李白 法显、玄奘和鉴真 司马迁、李时珍和徐霞客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
陆、海两条丝绸之路 春节庙会、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
商务旅行
佳节庆游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1、中西方旅行发展不平衡 2、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 中,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定: 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长途旅行, 到麦加去朝觐) 3、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数较少,主 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文人。因此此时的 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一)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
近代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中国近代是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 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期,随着 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被打开,国际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 想的交往随之开展起来。
•3/28/2015
•45
四、近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1、交通相当发达:火车和轮船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2、旅游队伍扩大:中产阶级加入到旅游的行列 因消遣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的人数在规模 上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 3 、为旅游服务的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而 逐渐发展起来。 4、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得到了迅速发展。
詹姆士· 瓦特是英国近代著 名的科学家、改良蒸汽机 的发明者,他生于1736 年1月19日。瓦特总结了 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改 革和试验,花了十年的精 力,终于发明了新型蒸汽 机。新型蒸汽机的广泛使 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 进。
二、托马斯· 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的产生
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 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 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 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 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预见到这种社 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 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 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都借助专业性的商业服务来完成自己的旅行活动;第三,
团体旅游开始出现。 近代旅游时期是指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 的应用,使较大规模、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 外交旅行 外交旅行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肩负国家 使命而进行的一种旅行。还有西汉张骞出使西 域,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是外交旅行。 6. 宗教旅行 宗教旅行是以朝拜、寻仙、取经、求法、布道 为目的的一种古老的旅游活动形式,至今仍有 很大的吸引力。
7. 商务旅行 商务旅行主要是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旅游者主 要是商人。“商旅”则是为做买卖而往返各地 的商业旅行活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商 路。代表的人物有陶朱公、吕不韦等。 8. 节庆旅行 节庆旅游主要是在以旅行的方式对节日进行庆 祝而进行旅游的活动,如中国的春节庙会、元 宵灯会、清明踏青、重阳登高、中秋赏月等。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Mass tourism 喷气式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运用可以作为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
联合国指定1967年为国际旅游年。
“旅游是人类活动中基本的合乎需要的一项活 动,应受到所有人和所有政府的赞誉和鼓励。” 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表《马尼拉宣言》旅游 是人类的社会基本需要之一 世界旅游日为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