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
矿山安全监测中的智能传感器

矿山安全监测中的智能传感器在矿山作业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关注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传感器在矿山安全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这些小巧而强大的设备,如同矿山的“守护者”,时刻警惕着潜在的危险,为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稳定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智能传感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可处理形式的装置。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强的稳定性、更广泛的监测范围以及更智能化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矿山安全监测中,智能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首先要提到的是对瓦斯浓度的监测。
瓦斯是矿山中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一旦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智能瓦斯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瓦斯浓度,并在浓度异常时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风、撤离等。
除了瓦斯,粉尘浓度的监测也是矿山安全的重要环节。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不仅会损害矿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粉尘爆炸。
智能粉尘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为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提供依据,保障矿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同样不容忽视。
矿山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
压力监测也是智能传感器的重要任务之一。
矿山中的巷道、采场等部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压力超过了一定限度,可能导致坍塌事故。
智能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压力值,为矿山的支护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关键数据。
在矿山的地质监测方面,智能传感器也大显身手。
例如,通过监测岩层的位移和变形,可以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智能位移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岩层的微小变化,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早期预警。
智能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在矿山安全监测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离不开其先进的技术特点。
智能传感器(带目录)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微处理器、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设备,它能够感知、处理和传递环境信息,为各种应用提供智能化服务。
本文将介绍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类型、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传感器,它不仅能够感知环境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智能监测和决策。
智能传感器通常由传感器、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部分组成,它们通过协同工作,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处理。
二、工作原理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三个环节。
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信息;智能传感器将处理结果通过通信接口输出,供其他设备或系统使用。
三、主要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智能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智能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监测需求。
四、应用领域智能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生产线上的质量检测、设备故障诊断等;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室内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等;在环境监测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生理参数的监测、疾病诊断等;在交通物流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监测、货物跟踪等。
五、发展趋势总结智能传感器作为一种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将不断进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监测和决策。
一、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智能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生产线上的质量检测环节,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产品的尺寸、重量、颜色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智能传感器技术

智能传感器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传感器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感应功能,到工业生产线上的精密监测,再到医疗领域的健康监测设备,智能传感器无处不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智能传感器技术呢?简单来说,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传感器。
它不仅能够感知物理世界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线等,还能够对这些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传输。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强的稳定性、更低的功耗以及更智能的功能。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核心在于其集成了多种先进的技术。
首先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它使得传感器能够在微小的尺寸上实现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 MEMS 技术,可以制造出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传感器,从而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设备和物联网终端。
其次是传感器融合技术,即将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集成在一起,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感知。
例如,在智能手机中,通常会集成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等多种传感器,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和运动检测。
此外,智能传感器还融合了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从而提取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智能传感器被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控制。
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中,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农业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监测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等参数,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水资源和肥料的合理使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智能传感器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健康指标,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在医院中,智能传感器也被用于医疗设备的监测和病人的监护,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智能传感器

机器人系统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雷尔 卡佩克发表了科幻 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 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雷尔 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 剧<<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 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克语“ 克语“Robota(农奴)”写成了“Robot”,该剧预告 (农奴) 写成了“ , 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 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被当成了 机器人的起源。 机器人的起源。 到了近代 ,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也相继出现并且活 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 农业、 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拓广到 农业、 机器人的种类之多,应用之广, 林、牧、渔。机器人的种类之多,应用之广,影响之 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 深,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 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指纹识别 指纹是表皮中的绒线和绒线之间的谷来组成的。 指纹是表皮中的绒线和绒线之间的谷来组成的。 每个人指纹的绒线和谷形成的图案都不一样, 每个人指纹的绒线和谷形成的图案都不一样,指纹识 别就是利用了此种图案的唯一性和差异性。 别就是利用了此种图案的唯一性和差异性。 指纹是每个人所特有的生物信息, 指纹是每个人所特有的生物信息,拥有一生都不 会变化的特性。 会变化的特性。指纹识别就是利用这些指纹信息进行 个人的认证及个人间的区分。而且避免了密码, 个人的认证及个人间的区分。而且避免了密码,卡中 发生的遗失,盗用等风险, 发生的遗失,盗用等风险,而且优秀的保安性和方便 性等原因,次世代保安技术领域中广泛被应用。 性等原因,次世代保安技术领域中广泛被应用。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智能传感器根据敏感元件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名称 和用途。 和用途。虽然各种智能传感器的硬件组合方式以及软 件分析过程不同,但是总体结构大致相同。 件分析过程不同,但是总体结构大致相同。 以智能压力传感器为例: 以智能压力传感器为例:
智能传感器名词解释

智能传感器名词解释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知被它们封装的各种物理参量的装置。
它们能够检测到的参量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压力、空气湿度、光度、磁场强度等等。
一般来讲,智能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的物理参量有其特定的物理原理作为基础,其可以产生的数据可以控制或做出反应,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自动控制、远程监视、测量和监测等。
智能传感器的种类智能传感器可以分为热电型、介电型、分立型、光电型、声发射型等几大类。
其中,热电型传感器是一种将热量转换成电能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温度变化;介电型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介质介观特性来实现信号转换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压力变化;分立型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物体的加速度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重力、增重、碰撞等;光电型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反射光的强弱;声发射型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声音和振动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声音的大小和振动的幅度。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智能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自动控制方面,主要可以用来控制机械装置。
其中,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来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比如当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时,可以自动触发新风机来控制空气温度;也可以用于机械设备的监测,比如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到对应物体的加速度或者减速度,从而监测到机械设备运行的某些参数,从而及时发现故障。
此外,智能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安全监控,比如安装有红外传感器的地方,可以监测到有温度变化时,可以自动触发报警,从而确保安全,比如防盗报警等;还可以用于对环境的检测,比如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地方,可以检测到空气温度的变化,从而监测到起火的可能,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
总结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知被它们封装的各种物理参量的装置。
其分为热电型、介电型、分立型、光电型、声发射型等几大类。
它们主要用于自动控制、远程监视、测量和监测等,用于安全监控和对环境的检测也很普遍,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智能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智能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智能传感器由于其高精度和智能化的特性,近年来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传统的监测手段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准确性等需求。
因此,智能传感器的出现为环境监测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1. 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和通信功能的设备。
它不仅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还具备识别、判断及自我校正的能力。
相比传统传感器,智能传感器通过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反馈。
2.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对空气、水体、大气污染物以及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政策的推动,环境监测已成为保障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及时准确地了解环境状况,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控制污染源,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3. 智能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3.1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智能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测中主要用于检测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成分。
这类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可视化报告,为政府决策和公众健康提供依据。
3.2 实时预警机制借助智能传感器构建的空气质量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城市各区域的空气质量。
一旦监测数据超过设定标准,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提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这种提前预警机制有效减少了因空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
4. 智能传感器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4.1 水体水质在线监测水质监测同样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实时水质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多项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及时了解水体污染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2 污染源追踪通过布设智能水质传感器网络,可以快速识别污染源位置。
当某一地点的水质指标超标时,系统能够迅速定位,为相关部门调查取证提供支持。
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知、采集和处理环境信息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传感器技术和智能算法相结合。
智能传感器通常由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根据物理量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关系将环境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模块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感知环境信息,如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湿度、光强度和运动状态等。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效的信息。
智能传感器可以通过嵌入式处理器或专用的数据处理芯片来实现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模块的算法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如利用差值算法实现温度修正、使用滤波算法提取运动信号等。
通信模块使智能传感器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常见的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LoRa等。
通过通信模块,
智能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云平台或其他设备进行存储和分析。
智能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智能家居中,智能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强度等信息,从而实现智能控制和节能管理。
在工业自动化中,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机器状态、测量工艺参数,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在智能交通领域,智能传感器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监测、智能停车
管理等。
总之,智能传感器通过采集环境信息并实现智能算法的处理和数据通信,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加智能和便捷的解决方案。
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感知未来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传感器正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智能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揭示其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一、智能传感器的定义智能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的智能感知设备。
它能够感知被测量(如温度、压力、位移等)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输出有价值的信号,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二、智能传感器的分类1、根据使用目的分类:可分为检测型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控制型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和测试型传感器(如振动传感器)。
2、根据测量原理分类: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如气敏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如生物电极传感器)。
3、根据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输出传感器(如4-20mA传感器)和数字输出传感器(如CAN总线传感器)。
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家庭用品:智能温度传感器用于智能空调、智能热水器等设备,智能湿度传感器用于智能加湿器、智能除湿机等设备。
2、医疗设备:智能生物电极传感器用于监测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智能化学传感器用于监测血糖、尿酸等生理指标。
3、工业控制:智能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机器的振动、位移等参数,智能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液位、流量等过程控制指标。
4、环保监测:智能光学传感器用于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智能化学传感器用于监测有毒气体、污染物等。
5、交通领域:智能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速度、智能酒精传感器用于检测驾驶员是否酒驾。
四、智能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微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未来,智能传感器将能够更加精准地感知环境信息,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加便捷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这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
一般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由多个传感器集合而成,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使用智能传感器就可将信息分散处理,从而降低成本。
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
汽车智能传感器现代汽车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以达到“人-汽车-环境”的完美协调。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一般汽车装配有几十到近百个传感器,而高级豪华汽车更是有大约几百个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
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电子化的程度,增加了汽车驾驶的安全系数。
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是整个汽车传感器的核心,种类很多,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和转速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供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信息,供ECU对发动机工作状况进行精确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和进行故障检测。
底盘控制用传感器是指用于变速器控制系统、悬架控制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等底盘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尽管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但工作原理与发动机中相应的传感器是相同的。
而且,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和CAN-BUS技术的广泛应用,同一传感器不仅可以给发动机控制系统提供信号,也可为底盘控制系统提供信号。
车身控制用传感器主要用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
由于其工作条件不象发动机和底盘那么恶劣,一般工业用传感器稍加改进就可以应用。
主要有用于自动空调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日照传感器等;用于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门锁控制中的车速传感器;用于亮度自动控制中的光传感器;用于倒车控制中的超声波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用于保持车距的距离传感器;用于消除驾驶员盲区的图像传感器等。
随着基于GPS/GIS(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导航用传感器这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导航系统用传感器主要有:确定汽车行驶方向的罗盘传感器、陀螺仪和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
传感器技术是促进汽车高档化、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伴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的新型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感器,网络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
1 传感器智能化智能传感器(亦称数字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 TE)的结晶。
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传感器系列产品。
智能传感器内部都包含传感器、A/D 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
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是能输出测量数据及相关的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它是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的,其智能化程度也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
1.1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和特点(1)智能传感器的功能:①具有自校零、自标定、自校正;②具有自动补偿功能;③能够自动采集数据并进行预处理;④能够自行检验、自选量程、自寻故障;⑤具有数字存储、记忆与信息处理功能;⑥具有双向通讯、标准化数字输出或符号输出功能;⑦具有判断、决策处理能力。
(2)智能传感器的特点:①精度高;②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③高信噪比与高分辨率;④自适应性强;⑤性能价格比高。
1.2 汽车智能传感器一智能硅压力传感器,在一个封装中,把一只微机械压力传感器与模拟用户接口、8位模-数转换器(SAR)、微处理器(68HC05)、存储器和串行接口(SPI) 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其前端的硅压力传感器是采用体硅微细加工技术制作的。
制备硅压力传感器的工序既可安排在集成CMOS电路工艺流程之前,亦可在后。
这种智能压力传感器的技术和市场都已成熟,已广泛用于汽车( 机动车) 所需的各式各样的压力测量和控制单元中,诸如各种气压计、喷嘴前集流腔压力、废气排气管、燃油、轮胎、液压传动装置等。
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很广,不局限于汽车工业。
目前,生产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厂商已不少,市售商品的品种也很多,已经出现激烈的竞争。
结果是智能压力传感器体积越来越小,随之控制单元所需的外围接插件和分立元件越来越少,但功能和性能却越来越强,而且生产成本降低很快。
1.3 MEMS汽车传感器近年来,从半导体集成电路(IC)技术发展而来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日渐成熟。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制作各种性能敏感的力学量、磁学量、热学量、化学量和微生物的微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体积和能耗小,可实现许多全新的功能,便于大批量和高精度生产,单件成本低,易构成大规模和多功能阵列,这些特点使得它们非常适合于汽车方面的应用。
在高档汽车中,已经采用上百只MEMS传感器,技术上逐渐满足汽车环境苛刻、可靠性高、精度准确、成本低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目前MEMS传感器主要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机械陀螺等,基本都由Motorola、Bosch、Honeywell 等国际传感器巨头生产。
全球汽车电子化及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兴起,推动了汽车MEMS传感器的发展。
在汽车上所有系统中,几乎都能找到MEMS的用武之地,车越好,所用的MEMS就越多。
BMW740i汽车上就有70多只MEMS 传感器,德国海拉集团在欧洲售后市场提供250种汽车传感器,很多传感器可用MEMS替代Philips Electronics公司和ContinentalTreves 公司在10年内已销售10亿只用于汽车ABS系统的传感器芯片。
国内许多科研单位如中科院、电子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大等也都有许多研究小组从事MEMS传感器的基础性研发,并取得一定成果。
未来3-5年内包括发动机运行管理、ABS、车辆动力学控制、自适应导航、车辆行驶安全系统在内的应用将为MEMS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
MEMS技术是微型化、集成化的基础,在传感器微型化和高度集成下,传感器可以具有诸多的信息检测与控制功能,从而实现了智能化。
以MEMS技术为基础的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感器,成为汽车传感器主流。
1.4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1)具有逻辑判断、统计处理功能。
可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修正,还可进行线性、非线性、温度、噪声、响应时间、交叉感应以及缓慢漂移等的误差补偿,提高了测量准确度。
(2)具有自采集、自检测功能。
可自动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且能自动进行检验,自选量程,自寻故障。
(3)具有自诊断、自校准功能。
可在接通电源时进行开机自检,可在工作中进行运行自检,并可实时自行诊断测试,以确定哪一组件有故障,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4)具有自适应、自调整功能。
可根据待测物理量的数值大小及变化情况,自动选择检测量程和测量方式,提高了检测适用性。
(5)具有组态功能。
可实现多传感器、多参数的复合测量,扩大了检测与使用范围。
(6)具有记忆、存储功能。
可进行检测数据的随时存取,加快了信息的处理速度。
(7)具有数据通讯功能。
智能化传感器具有数据通讯接口,能与计算机直接联机,相互交换信息,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质量。
2 传感器网络化随着传感器的增多,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数目也不断增加,如此众多的控制单元使得汽车内的线路复杂,连接的导线显著增加,为了提高控制单元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降低布线的成本,更好地适应汽车网络控制的需要,德国Bosch公司推出了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易开发、低成本控制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
由于CAN卓越的性能,它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汽车内部网,随着汽车电子网络化的发展,传感器可以方便地接入汽车内部网络,因此,网络化传感器是传感器发展的又一方向。
2.1 汽车的全CAN网结构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如,雪铁龙C5轿车)采用新型的全CAN网结构系统。
这种全CAN网结构主要由CAN内部网、CAN车身网、CAN舒适网和CAN诊断网4个子网组成。
CAN内部网连接汽车上所有的动力系统控制单元,如制动系统、自动变速器和发动机控制单元、转向盘角度传感器等,其传输速率约为500 kbit/s,属于高速CAN网。
CAN车身网连接汽车上所有的安全装置,如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防盗报警控制单元、阳光传感器、雨水传感器等,传输速率约为125 kbit/s,属于中速CAN网。
CAN舒适网主要实现人/车之间的交互,如组合仪表、转速表、多功能显示屏等,传输速率约为125 kbit/s。
而CAN诊断网可以传输CAN内部网、CAN车身网、CAN舒适网上各计算机诊断信息,并储存、实现各子网及BSI智能服务器的加载,传输速率约为500 kbit/s。
汽车内部的传感器和MCU、ECU等等现在越来越多,数据交换越来越频繁,利用CAN总线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各个单元的数据交换,各个单元通过CAN接口直接在CAN总线读取相应信号,大大简化了信号采集和信号处理系统,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2.2 网络化汽车传感器的结构(1)系统总体结构整个汽车网络传感器系统由汽车的CAN网、汽车传感器的CAN 网络接口模块和各种汽车传感器组成。
每一个汽车传感器都可以连接到微处理器上,这一微处理器是可以通过汽车CAN网络接口把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以二进制编码的方式在数据总线上发送。
数据总线连接着汽车上所有的微处理器单元,CAN网络上的每一设备都可以通过CAN控制器来对数据信息进行过滤,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读取信息和区别出该信息是否与自己的功能相关。
这种连接方式相应地减少了传感器的使用数量,如早期的汽车温度传感器需要其他的传感器开关信号来控制,这样就避免了传感器使用冗余情况的发生。
同时,CAN 网的使用更有利于设计和组装汽车内的分布式传感器系统,当在CAN网络中添加新的传感器节点时,不需要对其他传感器节点进行更改;当减少CAN网中的传感器节点时,仍然会保持着相同的系统设计,对原来的传感器节点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2)网络化汽车传感器基本结构汽车上大部分传感器用于动力传动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提高工作性能的系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