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智能传感器系统刘君华第8章
智能传感器系统-刘君华第1章PPT

第1 章 概 述
3.
采用智能与控制职能分散下放到现场装置的原则,现场总线 网络的每一节点处安装的现场仪表应是“智能”型的,即安装的 传感器应是“智能传感器”。在这种控制系统中,智能型现场装 置是整个控制管理系统的主体。这种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 要求必须使用智能传感器, 而不是一般传统的传感器。
·广阔的市场与强烈的社会需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又一强 劲推动力。传感器的销售值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达与社会进步的 程度。80年代,日本、西欧市场传感器销售值年增长率为 30%~ 40%,90年代,全世界年增长率预计为 8.8%。 90年代以来各方 面对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3
第1 章 概 述
据预测, 90
智能传感器代表了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这种智能传感器带有 标准数字总线接口,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它将所检测到的信号经 过变换处理后,以数字量形式通过现场总线与高/上位计算机进 行信息通信与传递。
12
第1 章 概 述
1.3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与特点
1.3.1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概括而言, (1) 具有自校零、 自标定、 (2) (3) 能够自动采集数据, (4) 能够自动进行检验、 自选量程、 (5) (6) (7) 具有判断、决策处理功能。
5
第1 章 概 述
1.2 智能传感器发展的历史背景
图 1-1 自动化(控制)系统框图
6
第1 章 概 述
图 1-2 传感器、计算机及执行器的价格性能比
7
第1 章 概 述
传统的传感器技术已达到其技术极限。 它的价格性能比 不可能再有大的下降。
·因结构尺寸大, 而时间(频率) ·输入—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 · ·信噪比低, ·存在交叉灵敏度, 选择性、 分辨率不高。
【全文】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1)

7
10.1
智能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10章 1) 研究与开发传感器的自由度大。 (2) 精度高。 (3) 具有一定的可编程自动化能力。 (4) 输出形式多。 (5) 功能价格比大。
8
10.1
智能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10章 智能传感器
•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智能传感器 的又一深层次研究,是又一个新的飞跃。
22
10.3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第10章 智能传感器
10.3.1 μP主机模板
• 因此,在智能传感器设计时,应参照如下原则来选择 μP。
• (1) 根据任务选机型。
• 根据所研制的智能传感器是用于数据处理完成某些测 量任务,还是用于某种系统控制,对于不同的任务, 应选择不同的机型。
23
10.3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24
10.3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10.3.2 模拟量输入模板
第10章 智能传感器
• 传感器的输出一般为毫伏数量级模拟量。要满足A /D转换电路的要求,还必须经过模拟量输入模板 上有关电路的放大、处理,再经A/D转换电路传 输到主机板上。
25
10.3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10.3.3 IEEE-488标准总线模板
3
第10章 智能传感器
• 迅速发展的微处理机技术推动和影响着其他技术
10.1
领智域能的传变感革器。及把无微线处传理感机器技网术络引入传感器,可以
使传感器实现过去实现不了的功能,具有智能本
领,这就是新一代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Intelligent Sensor或Smart Sensor)。
• “Intelligent Sensor”是英国人对智能传感器 的称谓,而“Smart Sensor”是美国人对智能传 感器的俗称。
1.3物联网的感知(课件)-八年级信息科技上册(清华版2024)

传感器技术
1.认识传感器常见的传感器通过敏感元件获取外界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比如光线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为光敏电阻,当光线强弱发生变化时,输出的电压信号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土壤湿度传感器
可用于检测土壤的水分,当土壤缺水时传感器输出值将减少,反之将增大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请同学们登录创客商城,输入关键词“传感器”,浏览感兴趣的传感器,并了解使用该传感器做出来的物联网作品。
问
题
讨
论
传感器名称
传感器功能
常用于哪些物联网作品
传感器技术
2.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的连接传感器与智能终端进行连接之前,需要认真查阅传感器的接口说明,了解传感器的信号类型和引脚功能,然后确定该传感器应该接在智能终端的哪个引脚。一般来说,传感器模块上面会标识其类型,“D”表示数字量传感器或者开关量传感器,“A”表示模拟量传感器。
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
谢谢观看!
物联感知技术
物联感知技术
物联网感知技术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条码技术等。只要能够将外界环境或物品的状态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号的技术,都属于感知技术。
定位技术
条码技术
传感器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1
2
3
4
第二部分 传感器技术
PART 02
02
传感器技术
第三部分 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
PART 03
03
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
我们经常使用手机“扫一扫”或者校园智慧卡完成购物支付。“扫一扫”付款的本质是通过摄像头获取二维码图片中的商家信息,而校园智慧卡则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身份识别。作为物联网感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支持着各类信息的传输与感知。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摘要智能传感器系统是传感器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当今世界正迅速发展的一门现代综合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现在被无数智能的设备围绕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冰箱、智能空调。
很难想象在现代生活中如果没有传感器,没有智能设备,我们的城市该如何运作。
这样说明了智能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地位。
最近愈发火热的物联网,要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其中必然要实现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收集、跟踪、监控、处理,这也决定了智能传感器在其中的基础作用与核心地位。
本文介绍智能传感器概念、产生背景,主要对智能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及特点加以阐述,让大家对当前技术水平下智能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有所了解,从而完善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在介绍功能时,列举一些相关实例,希望能加深大家的理解。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综合技术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背景智能传感器概念最早由美国宇航局在研发宇宙飞船过程中提出来,并于1979年形成产品。
宇宙飞船上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不断向地面或飞船上的处理器发送温度、位置、速度和姿态等数据信息,即便使用一台大型计算机也很难同时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
何况飞船又限制计算机体积和重量,于是引入了分布处理的智能传感器概念。
其思想是赋予传感器智能处理功能,以分担中央处理器集中处理功能。
同时,为了减少智能处理器数量,通常不是一个传感器而是多个传感器系统配备一个处理器,且该系统处理器配备网络接口。
早起,人们简单机械的强调在工艺上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两者紧密结合,认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及其信号调理电路与微处理器集成在一块芯片就是智能传感器”随着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对其“智能”含义的理解也不断的深化,不再过分强调“传感器微机化”,于是进而认为“智能传感器就是一种带有微处理器兼有检测信息和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
H. Schodel,E. Beniot等人则更进一步强调了智能化功能,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传感器,必须具备学习、推理、感知、通信及管理等功能”智能传感器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里把“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赋予智能的结合,兼有信息检测与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就是智能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3版第10章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的关键技术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微型化与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将朝着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体积。
Part 03.
温度智能传感器
采用先进的温度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测量。
高精度测量
具有自校准功能,能够消除传感器自身的漂移和误差。
自校准功能
适应不同温度环境,实现宽温度范围内的测量。
宽测量范围
压力智能传感器
高灵敏度
对压力变化具有高灵敏度,能够快速响应压力变化。
多功能集成
可集成温度、湿度等多种测量功能于一体。
通过内置算法或外部编程,智能传感器可实现多种复杂测量和控制功能,如温度补偿、非线性校正、数字滤波等。
结构组成与功能划分
接口电路
提供与外部设备或系统的通信接口,如I2C、SPI、UA号采集、数据处理、控制输出等功能,实现智能传感器的智能化。
信号处理电路
对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整形等处理,以提高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3版第10章智能传感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01.
智能传感器概述
总结与展望
03.
智能传感器类型及其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智能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与应用
(完整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机械工业出版)

(完整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机械工业出版)习题集及答案第1 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 简述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并说明现代检测系统的特征。
1.4 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1.5 传感器的图形符号如何表示?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1.6 用图形符号表示一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1.7 请例举出两个你用到或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
如果没有传感器,应该出现哪种状况。
1.8 空调和电冰箱中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案1.1 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 GB7665—87)对传感器( Sensor/transducer) 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 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 答:(略)答: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 个小类。
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智能传感器系统习题参考答案

π l max =
作业六:
一相对平稳测量信号受到工频信号的干扰,假定测量信号的输出幅值 为 0~5V,工频干扰幅值 1V,试设计一个数字滤波器,使之经过数字滤波后 信噪比>100。 解:按照题意,设计一个带阻滤波器,对 50HZ 工频干扰予以滤波,且保证其他频 率信号不受太大影响。简单起见,先选择一个滤波器原型,采用二阶巴特沃兹滤波 器: H (p) =
应用双线性变换 S =
样频率为 200HZ,得到 y ( z ) = 2.5 + 2.5 cos(2π t ) + cos(100π t ) 。
作业七:
在无功补偿系统中,电流与电压信号之间的相位差需要精确测量,但 实际测量中,因干扰信号的影响,很难直接获得精确值,试用相关分析的 方法具体实现之。假定干扰信号为白噪声,信噪比为 1,具体计算相关后的
2 2 π i = π12 + (π11 − π12 − π 44 )(l12l22 + m12 m2 + n12 n2 )
对于 P 型硅电阻来说 π 44 >> π11 、 π 44 >> π 12 所以压阻系数可以简化为:
2 2 π i = −π 44 (l12l22 + m12m2 + n12 n2 )
R1 R2
(211)晶面
(
)
R4 R3
(
)
ΔR = π lσ l + π iσ i , π l 、 π i 分别为纵、横向压阻系数 R
任意坐标系(非晶轴坐标系)的压阻系数为可以表示如下:
π l = π11 − 2(π11 − π12 − π 44 )(l12m12 + m12n12 + l12n12 )
智能传感器系统(第二版)(刘君华)1-5章 (1)

第6章 神经网络技术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图6-1 分层网络功能层次
第6章 神经网络技术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2. 所谓相互连接型网络, 是指网络中任意两个单元之间 是可达的, 即存在连接路径, 如图6-2所示。 在该网络结 构中, 对于给定的某一输入模式, 由某一初始网络参数出 发, 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网络处于不断改变输出模式的动 态变化之中。 最后, 网络可能会产生某一稳定输出模式, 但也有可能进入周期性振荡状态。 因此, 相互连接型网络 可以认为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式如下:
1
a
0
若 n≥ 0 其它
(6-7)
(2) 对称硬限幅函数: 函数曲线如图6-6(b)所示, 数
学表达式如下:
1
a
0
若 n≥ 0 其它
(6-8)
第6章 神经网络技术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图6-6 (a) 硬限幅函数; (b) 对称硬限幅函数
第6章 神经网络技术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数选为纯线性函数, 故节点i的输出为
Oi=pi 其中, pi为第i个节点的输入。
(6-10)
第6章 神经网络技术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2) 隐层神经元作用函数。 隐层神经元作用函数选用 对数S型函数, 故节点j的输出为
O1 j
1 f (n1 j ) 1 en1 j
a1j
节点j的总输入:
为神经元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入与输出关系的一般数学表
达式如下:
n
b
R i 1
pi
wli
a f (n)
(6-1)
第6章 神经网络技术与其在智能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3) μ——映射关系, 表示由数值域N向语言域Y映射或转换的 关系,
使得有关系
μ: N→Y
αj = μ(xi), α1=μ(x1), α2=μ(x2), … 成立。 μ就是图 8-1(a)中数值—符号转换单元转换性能的体现。
(4) RN——数值集合中各元素x1, x2, …, xk间的关系。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5) RY——语言符号集合中各元素α1, α2, …, αj间的关系。 (6) F——RN到RY的映射关系,记为
使得关系
F: RN → RY
RY = F(RN)
成立。 F构成了语言符号系统的关系概念。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3.
该系统直接将现实世界与自然语言符号域相对应。这是人 类本身依靠感知, 溶入知识与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 断而实现的。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8.1.2 符号测量系统——
一、
图 8-1 符号(化)测量系统原理和示意图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图 8-1 符号(化)测量系统原理和示意图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图 8-2 测量的符号系统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二、 1. 该系统完成将被测对象的有关物理参量向数值域的转换, 又称映射。这就是一个用符号表示的传统的测量系统,由传统 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和相应的预处理软件来实现。 该系统Q1的
(3) μ1——映射关系,表示由对象域向数值域映射或转换的某 种关系,
使得有关系
μ1: q→N
xi = μ1(qi)
成立。μ1是传统数值测量系统转换性能的体现,各种环境干扰因 素会影响实际数值测量系统的转换性能,故μ1也受环境干扰因素 变化的影响。
(4) Rq——实际被测对象集合中各元素q1, q2, …, qk
Q1 =<<q, N, μ1, Rq, RN, F1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1) q——被测对象的集合,又称对象域,由多个元素构成, 记为
q1, q2, …, qk∈q, 或 q = {q1, q2, …, qk}, k≥2 其中q1, q2, …, qk为对象域q的k≥2个元素,如温度测量系统需测量 k个不同温度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测量任务,在各种“域”中的有限个 元素集合, 将构成各自的“论域”。 例如,一个温度测量系统, 它的测温范围下限值为0 ℃, 上限值为160 ℃,就可以说该测温 系统的论域为N=(0, 160)。这里的论域是由有限个温度数值(元素 集合组成的数值域。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三、
我们已知符号测量系统由传统的数值测量单元/系统与数值— 符号转换单元组成的, 也就是在传统的数值测量单元/系统的基 础上增加一个数值—符号转换单元。因此, 数值—符号转换单元 是符号测量系统的核心。数值—符号转换单元的功能就是完成测 量数值由数值域向语言域的转换。其转换方式有多种, 也即映 射关系μ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方法来构成 数值—符号转换单元以实现测量的数值结果转换为人类自然语言 符号表示的符号测量系统——符号传感器,称为模糊传感器。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5) RN——数值集合中各元素x1, x2, …, xk间的关系(所谓各元素 间的关系, 是指它们可以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或线性相加等)。
(6) F1——Rq到RN关系的映射,记为
使得有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F1: Rq → RN
RN = F1(Rq) 成立。F1构成了数值符号系统的关系概念。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8.1.3 模糊集合理论基本概念
一、
1.
对于由一个对象组成的论域U={x1, x2, …, xn},即U为由对象 中所有的元素xi(i=1, 2, …, n)构成的集合。设从U到[0, 1]闭区间 有映射μA,表示为
μA: U→[0, 1]
则称μA确定了U的一个模糊集合A,而μA 称为模糊集合A的隶属 函数。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2) N——数值(实数)符号集合, 又称数值域, 由多个元素构 成,
x1, x2, …, xk∈N, 或 N={x1, x2, …, xk}, k≥2 其中x1, x2, …, xk为数值域N的k≥2个元素,它们是被测对象与有关 物理参量相对应的数值。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8.1 基础知识 8.2 模糊传感器基本概念、 功能及结构 8.3 模糊传感器语言概念的产生办法 8.4 模糊传感器举例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8.1 基 础 知 识
8.1.1 测量结果“符号化表示”的概念
根据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的定义: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 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也就是说,测量是将被测量与标准量 (单位)进行比较的过程。 传统测量就在于追求被测量与标准量 (单位)的比值的精确数值,测量结果就以比值(倍数)的数值与标 准量(单位)来表示。 因此,传统测量是一种数值测量, 其测量 结果的表示是一种数值符号描述, 也即是对被测对象给以定量 的描述。这种数值符号描述方式有许多优点:如精确、严密;可 以给出许多定量的算术表达式;等等。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1) N——数值符号集合,即数值域,N={x1, x2, …, xk}。 (2) Y——语言符号集合,又称伪语言符号域,简称语言域。 冠以“伪”字是为了表示与人类自然语言符号域的区别,它由元 素α1, α2, …, αj构成,
α1, α2, …, αj∈Y, 或 Y = {α1, α2, …, αj}, j≥2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2. 该系统完成由数值域向伪语言符号域的转换,或称映射。 因此该系统将数值域N:{x1,x2, …, xk}与语言域Y:{α1,α2, …, αk} 相对应,它是图 8-1(a)中的数值—符号转换器, 是由软件实现的。
该系统的Q用符号表示为
Q N ,Y , , RN , RY , F
第8章 智能模糊传感器 映射μA将U上任意一点x映射到闭区间[0, 1]上的值为μA(x), 称为论域U中元素x隶属于模糊集合A的程度,简称x对A的隶属 度。显然,μA(x)的取值范围为[0, 1], 其大小反映x属于A的程 度。μA(x)值接近于1时表示x属于A的程度高,μA(x)值接近于0时 表示x属于A的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