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地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地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学习长江对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及开发河流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既是气候学习的延伸,也为下面学习水资源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掌握长江的干流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过程,学会绘制长江简化图,并标出重要城市;了解长江是一座水能宝库,也是一条黄金水道,并分析其原因3.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措施,树立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与作用及教材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长江的水系特征,掌握长江的干流的水文特征;绘制长江简化图,并标出重要城市。
难点为分析长江上游河段水能丰富以及人们把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能够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措施,树立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说学情本阶段学生正处于积极思考的年龄,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同时,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这决定了学生一旦投入学习,就能够运用主观意志高效学习。
因此,需要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法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世界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利用生成性教学,师生共同成长。
四、说学法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越俎代庖,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模型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
长江地理说课稿模板人教版

长江地理说课稿模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长江地理的说课。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经济意义以及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让我们从长江的基本情况开始。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不仅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等11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长江的地理特征。
长江流域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地区地形复杂,峡谷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峡地区。
中游地区湖泊众多,水网密布,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就位于这一区域。
下游地区则是长江三角洲,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长江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众多生物的家园。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特有的鱼类、水禽以及珍稀的长江江豚等。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等问题,都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因此,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经济方面,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带。
长江水道是中国内陆最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之一,对于连接内陆与沿海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江三角洲地区更是中国的经济重心,拥有众多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长江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沿江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赤壁古战场、三峡大坝、武当山等,都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长江还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如川剧变脸、龙舟竞渡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长江说课稿

长江说课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复习《长江》,要求学生掌握这条河流的源流、流经地形区、流经省区和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等。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中国河流的一个代表,因此可熟悉分析河流特征的基本方法。
长江也是中国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这是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已有一定基础,须进一步提升。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长江水系图、地形图、干流剖面图等,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各段的自然特征,学会分析河流特征的基本方法;2>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 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探究,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1>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读图等多种形式,分析长江的概况;2>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长江流域状况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锻炼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知识的了解,升华爱国之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重点是熟练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治理;难点是认识长江各河段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探究,发展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2 启发法3、引导探究法4、多媒体教学法:(二)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学习法2、合作探究学习法3、活动法4、练习法五、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一些活动,同时注重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激情导入听歌曲《长江之歌》、看长江图片【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回顾旧知1、活动学生回忆长江的有关知识问题:你了解长江吗?(小提示:从源流、水能、灌溉、航运、开发与治理等方面分析)【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回忆和回答,加深印象,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熟悉程度】2、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母亲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长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母亲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措施及其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长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
3.课堂讲解:讲解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实例,让学生了解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措施及其意义。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看法。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长江说课稿定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江,》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当受到学生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实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2、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
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江”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也是初二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长江”既是第一章知识点的延伸,也为下一课“黄河”和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识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体现自然要素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内在联系,是学生今后学习中国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章以自然地理为主,学生通过对长江一课的学习,非但可以掌握学习一条河流方法,还可以掌握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地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同时自然要素也影响并制约着人类的行为习惯和生存方式学。
生掌握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也会为将来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慷慨面:(1)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政区图、长江水系图,了解长江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气候图、干流剖面图对照使用,让学生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辟利用的现状。
《长江》说课稿

《长江》说课稿酉阳县兴隆中学杨军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下面我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江》是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节课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大部分。
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又是一根融入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河流,它有利也有害,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也为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2.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记住长江的地位、上中下游主要特征、航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等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 充分利用课本图、表资料,视屏图,结合教材读图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按照“第一大河——源流概况——航运价值——开发——治理”的顺序,逐一分析、归纳总结,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整治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其爱国热情,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通过对长江“利”与“害”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处世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1.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长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难点:长江水能的分布原因、长江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课时安排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课时学习“我国第一大河”和“黄金水道”,第二课时学习“开发与治理”。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课后说课稿

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中学,很荣幸参加这次说课比赛,与诸位同仁一起探讨地理教学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简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又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是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又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中主要描述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忧患与治理三部分内容。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划分等概况。
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水能分布规律,掌握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4.依据相关图片资料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长江的开发,知道河流的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长江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初步了解分析河流治理措施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长江开发和治理,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长江源流概况。
(四)说教学难点:长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八年级地理《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说课稿终极版

说课标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学情 说学法
指导 说教学
过程 说板书
设计
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 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 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精神。
说课标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学情 说学法
指导 说教学
过程 说板书
设计
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 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学习基 础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及自信心 往往不足。所以在教学中,采用 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依教材 绘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 问题,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起止
列举生态 问题
源头——
——
——入海口
课堂 小结
1.长话短说, 2.反馈练习 3.歌曲欣赏
你有什么收获
一.长江概况
形状呈“ ”发源于
最终注入 ;
流经青海
湖北
江西
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上的主要
支流,北岸有
;南岸支
流有
长江最大支流: ;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
点:
。
二、长江的开发
说学法指导
说课标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学情 说学法
指导 说教学
过程 说板书
设计
1.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法:只有让学生成为学
习的真正主人,才能实现学习的最优化过程。教 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分为四个大组,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协作、检 查,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说课稿
酉阳县兴隆中学杨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下面我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是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节课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大部分。
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又是一根融入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河流,它有利也有害,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也为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2.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记住长江的地位、上中下游主要特征、航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等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 充分利用课本图、表资料,视屏图,结合教材读图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按照“第一大河——源流概况——航运价值——开发——治理”的顺序,逐一分析、归纳总结,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整治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其爱国热情,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通过对长江“利”与“害”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处世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长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难点:长江水能的分布原因、长江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课时学习“我国第一大河”和“黄金水道”,第二课时学习“开发与治理”。
其中第一课时是学习第二课时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
学生在平时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有关我国河流的知识,但不全面,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2.学习能力。
全面分析一条河流的概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该如何分析,还需教师的认真指导。
3.学习动力。
长江是我国最著名的河流之一,有关它的知识是很多学生也想急于知道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比较大的。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选择
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设计教法如下:
1. 图画、读图(表)分析法
2. 问题引导自学法
(二)学法指导
初二的学生大部分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的学法有读图表、课文分析、思考、探究、归纳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播放《长江之歌》引出长江,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第一课时)
1.“我国第一大河”的教学分三步走
第一步:讲述我国河流概况,展出“长江流域”图,指出长江干流及其形状,教师板画,问“长江、长江,长江到底有多长呢?它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处于什么地位呢?”,
然后利用表2.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的地位。
第二步:结合教材的“读图”要求,指导学生读图2.16“长江流域”,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教师一一在图中标出。
接着让学生自己查找长江的其他概况,如支流、湖泊。
第三步:根据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特征。
2.“黄金水道”的教学
首先利用图2.17的读图题,让学生找出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观察长江干流通航能力的变化、判断干支流航道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其对航运的好处,使认识长江的航运价值,然后通过问题“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发展航运有哪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长江发展航运的条件,得出长江因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航运价值巨大,有“黄金水道”之称。
最后阅读“长江上的桥梁”让学生了解长江航运价值巨大,但它也是我国南北陆上交通的障碍,引出“我们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长江呢?”,为进入下一节内容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3.“开发与治理”的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课本43页活动的图片,提出问题:1.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2.在长江上建水电站是利用长江的什么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第二步:提出问题:建水电站主要是利用水能资源,那么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河段,为什么?通过“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结合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势特点,分析长江水能集中分布在上游山区的原因——长江发源于海拔6600多米的各拉丹东峰,全程落差有6600多米,流到宜昌时海拔只有200多米,上游落差就达6400米左右,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
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同时让学生在 2.16图中明确三峡和葛洲坝的位置。
第三步:归纳长江的利,引出长江的害,分析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再以荆江河段为例,引导学生根据长江各河段的特点分段设计治理长江的措施,教师指正。
第四步:阅读“三峡工程示意图”,教师讲述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
同时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整节课设计意图:通过板图、问题引导读图,解决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一是通过“判断正误,改正说法”的练习,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5课长江
一、我国第一大河
1. 我国的第一大河
2. 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3.上、中、下游的划分点
4.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区
5.上中下游的特征
二、黄金水道
1.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
2.航运价值——黄金水道
三、开发与治理
1.水能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