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实验类别:创新性实验一、学时与学分1.课程总学时:362.课程总学分:23.实验学时:10二、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手外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使学生能够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自主操作,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内容简介临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四、参考教材《临床康复学》;华夏出版社;关骅主编五、考核方式实践操作考核,实验成绩按30分制评定计入总成绩。

康复保健顾问培训大纲第一章康复保健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本章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介绍康复保健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经络学、解剖学常识和中医基本理论。

学习要求: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熟悉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熟悉中医基本理论,深刻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基本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观点。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2024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2024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神经病学是医学中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研究和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

神经病学的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本文档将以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为题,分别从五个大点展开阐述。

正文:大点一: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1. 了解神经系统的常见解剖结构以及其功能。

2.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区域的实际应用。

3. 学习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4. 掌握神经组织的细胞学组织学特征。

5. 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对人体功能的重要性。

大点二:神经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理解神经疾病的多种病因,如遗传、感染、创伤等。

2. 了解神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如神经元退行性变、炎症等。

3. 学习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等。

4. 分析神经疾病的生理学和生化学改变对病理过程的影响。

5. 了解神经修复和再生的机制与应用。

大点三: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检查手段和诊断方法。

3.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实验室检验。

4.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诊断。

5. 学习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大点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 了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 学习药物治疗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与副作用。

3. 掌握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4. 学习康复治疗在神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5. 理解终末期神经疾病的护理与病患安宁疗法。

大点五:神经病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1. 了解神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2. 学习神经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3. 掌握神经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技术。

4. 了解神经治疗和干预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5. 展望神经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总结: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神经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神经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医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伤残等因素造成的身体、心理等障碍,并针对存在的康复问题,进行康复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使病伤残者重获独立能力,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等问题的医学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康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分类;掌握人体发育学基础、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掌握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对躯体运动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康复评定方法、人体发育学基础、神经系统康复的理论基础。

3.掌握临床瘫痪分类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三、学时分配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第一章绪论2 22 第二章中医康复学理论 2 23 第三章康复评定方法12 2 144 第四章康复治疗方法8 85 第五章脑卒中的康复 26 86 第六章颅脑损伤的康复 2 6 87 第七章脑性瘫痪的康复 2 8 108 第八章帕金森病的康复 2 4 69 第九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2 8 1010 第十章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2 6 811 合计36 40 76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疾病康复学的基本概念2.疾病康复学的理论基础3.疾病康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模式教学要求:1.掌握疾病康复学的涵义、疾病康复学的理论基础2.熟悉康复的三级预防3.了解疾病康复的工作模式和社区康复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二章中医康复学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及基本观点2.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掌握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及基本观点2.掌握中医康复的治疗原则及主要方法3.熟悉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步骤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讲授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三章康复评定方法教学内容:1.残疾、肌张力、感觉、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2.日常生活、生活质量、职业能力、神经心理评定3.肌力测定、步态分析、言语障碍评价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肌张力、感觉、平衡与协调的功能评定2.掌握肌力测定、职业能力评定3.熟悉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定4.了解神经心理评定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四章康复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理疗、运动、作业、言语及心理治疗2.康复工程3.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的运动疗法2.掌握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3.熟悉常用的理疗方法4.熟悉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的治疗作用和特点5.了解假肢的分类、矫形器、助形器的功能特点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五章脑卒的中康复教学内容:1.脑卒中的概述2.脑卒中的康复问题3.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脑卒中的概念、临床诊断2.掌握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治疗3.熟悉脑卒中的康复问题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六章颅脑损伤的康复教学内容:1. 颅脑损伤的概述2.颅脑损伤的康复问题3.颅脑损伤的看恢复评定及康复治疗1.掌握颅脑损伤的概念2.掌握颅脑损伤的诊断3.掌握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4.熟悉颅脑损伤的分类和康复问题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七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教学内容:1. 脑性瘫痪的概述2.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3.脑性瘫痪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脑性瘫痪的涵义、临床分型2.掌握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3.熟悉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八章帕金森病的康复教学内容:1.帕金森病的概述2.帕金森病的康复问题3.帕金森病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帕金森病的定义2.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3.掌握帕金森病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九章脊髓损伤的康复教学内容:1.脊髓损伤的概述2.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3.脑性瘫痪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教学要求:1.掌握脊髓损伤的定义2.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3.掌握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及治疗4.熟悉脊髓损伤的康复问题5.了解脊髓损伤的病因病理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第十章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教学内容:1.周围神经病损的概述2.周围神经病损的评定及治疗3.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问题1.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定义2.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临床诊断3.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及治疗4.熟悉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问题5.了解周围神经病损的病因病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主要有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二〕课程的任务随着康复医学知识的大力宣传和普及,广阔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对康复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社区康复,可以使更多神经疾患的残疾人受益,提高其生活质量。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二、教学目的、要求学习神经康复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掌握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

如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神经康复学概述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的诊断内容及检查方法。

熟悉神经康复学的概念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了解神经康复在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地位。

讲授内容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授课重点、难点:1.重点: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2.难点: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脑卒中康复目的要求掌握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熟悉脑卒中的概念、流行病学、常见病因和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主要功能障碍和康复结局。

神经康复学概述PPT培训课件

神经康复学概述PPT培训课件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c潜伏通路的启用
定义:(备用通路) 潜伏通路是指在动物或人发育过程中已经
形成并存在的,但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对某 一功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没有发挥作用,处 于备用状态,而一旦主要通路无效时才承 担主要功能的神经通路。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d失神经过敏
• 定义:
是中枢神经损伤后机体通过突触传递有效性改 变而代偿丧失功能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神经损伤 后,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或细胞对相应递质敏感 性增加的现象,这种敏感性增加的现象与乙酰胆 碱受体的分布有关。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f 成年神经发生
定义: 成年神经发生指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其
前脑室下层(SVI)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I) 的神经发生增加,内源性的神经祖/干细胞向损伤 区迁移,并产生新的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使功能得以部分 恢复。
成年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内源性修复的一种。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 系统理论
• 要义:系统理论要求我们在治疗和评价病 人时,不仅要考虑单个系统,而且要考虑 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 不足:没有考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康复治疗的相关理论基础
Bob1ath神经发育疗法
基本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 于大脑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失去控制,低级中枢原始的反射失去 抑制而所致,表现为异常的肌张力、姿势控制的减弱或丧失、异 常的协调、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功能行为。 治疗的重点:改变患者的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 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反射性抑制(RIP)、平衡反应训练和本 体感受器的刺激等。

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神经康复学》倪朝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二)参考书目1.《临床神经解剖学》芮德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0月2.《神经康亚优化运动技能》王华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8月(三)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神经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基本,主要由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导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本课程为从事运动康复工作提供基础课。

课程目标1: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2]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神经康®学的定义;神经康复目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矮;脑血管痉挛;脑动脉血流微栓子的监测: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神经康复学概述

神经康复学概述
运动功能的过程。 重心:
MRP强调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训练 中 应用功能性活动和真实环境。 适用范围: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上肢功能、口腔颜面功能、坐位功 能、站位功能、起立、坐下精和选2行021版走课件七个部分进行相应返回的主训目练录 。34
二、理论基础
抗6 痉挛理论
控制痉挛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通过神经生 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神经生理学方法上。如: 持续缓慢牵拉痉挛肌、抑制联合反应和共 同运动强化等。
二、理论基础
4 系统理论
• 要义:系统理论要求我们在治疗和评价病 人时,不仅要考虑单个系统,而且要考虑 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 不足:没有考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精选2021版课件
返回主目录 27
二、理论基础
4康复治疗的相关理论基础
Bob1ath神经发育疗法
基本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 于大脑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失去控制,低级中枢原始的反射失去 抑制而所致,表现为异常的肌张力、姿势控制的减弱或丧失、异 常的协调、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功能行为。 治疗的重点:改变患者的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 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反射性抑制(RIP)、平衡反应训练和本 体感受器的刺激等。
返回主目录 40
二、理论基础
(二)周围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概述:
终末再生
神经膜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①神经功能失用;
②轴索断裂;
③神经断裂。
精选2021版课件
返回主目录 35
二、理论基础
7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疗法
概念:
是指运动活动在内心反复地模拟、训练, 而不伴有明显地身体活动。

神经康复学概述

神经康复学概述
治疗方法:调控性感觉刺激、应用运动控制的发育顺序和有 目的性的活动。
基本技术:利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听、视觉等特殊感觉刺激 等),调整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 诱发或抑制肌肉反应,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
第一节 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
理论原则:
(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系统内功能重组
突触可塑性;神经轴突发芽;潜伏通路启用;失神经过敏;轴突上离 子通道的改变;内源性干细胞
(3)影响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内在因素
神经生物学因素;神经免疫学因素
(4)影响中枢神Βιβλιοθήκη 可塑性的外在因素丰富的环境;干细胞移植;康复治疗
第一节 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2.中枢神经的康复治疗
基本技术: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肌 纤维参与运动,促进瘫痪肌肉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 性改变肌肉张力,缓解痉挛。PNF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的肌肉 运动,肢体和躯干的螺旋式、对角运动是基本治疗模式。
第一节 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3)Rood感觉刺激疗法
理论原则:①正确使用某种感觉刺激,可以使张力正 常化和引出可取的肌肉反应,强调控制性感觉输入; ②感觉运动控制是以发育为基础的,治疗必须根据患 者目前所处的发育水平,逐渐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③运动是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有目的性的活动引出无意识的希 望出现的活动;④重复,即反复练习是运动学习所必需的。
第一章 神经康复学 概述(第1节)
第一节: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与查体 第三节:神经康复中的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第五节: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第六节: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神经康复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重要的神经解剖、生理及标准的治疗方法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神经康复学》(第2版),倪朝民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史长青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Peter Duus 编著,袭法祖审阅。

《动作学习与控制》,张英波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实用PNF治疗》(第二版,修订本),刘钦刚主译,云南科技出版社。

《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第二版),Patricia M.Davies编著,刘钦刚主译。

③教学网站:,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理论课实验课Ⅳ、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1.神经康复学的定义、核心指导思想、神经康复治疗方法三大内容。

2.神经康复基础:宏观掌握中枢神经康复的五个基础。

3.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与体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中的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和感觉系统检查)。

4.掌握脑卒中、脑外伤等见疾患的CT及MR表现。

(二)熟悉部分:1.熟悉神经康复的目标。

2.神经康复基础熟悉:脊髓、脑干、大脑皮层、脑基底节的功能,以及神经对所支配组织的两种作用;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学习和记忆的相关知识以及运动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熟悉Bobath神经发育疗法、Bruunstrom运动疗法、Rood感觉刺激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主动性(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的治疗理论。

3.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与体检:熟悉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的定义和检查方法。

(三)了解部分:1.了解神经康复学的发展简史;了解神经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2.神经康复基础: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了解成年神经发生、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轴突上离子通道改变等理论的相关知识;了解丰富的环境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相关理论;了解抗痉挛理论、运动想象疗法、部分减重步行训练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双侧训练、传统疗法的治疗理论;了解临床预防治疗对神经康复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周围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3.神经康复中的影像学检查:了解神经康复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了解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方法;了解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5.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6.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思想是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神经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三大内容: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方法学、脑功能重建方法和相关临床方法。

(一)神经康复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理论3.中枢神经康复治疗4.运动控制理论5.临床防治对神经康复的作用和影响6.周围神经康复的基础(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2.神经系统体格检查3.脑神经检查4.运动系统检查5.感觉系统检查6.反射系统检查7.失语症8.失用症9.失认症(三)神经康复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1.神经康复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平片、螺旋CT、MRI。

2.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四)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五)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六)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各种反射检查、.诱发电位刺激、直流-感应电诊断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第二章脑卒中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本章应掌握脑卒中的定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Bruunstrom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康复目标,康复时机选择,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二)熟悉部分:本章应熟悉脑卒中的主要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ugl-Meyer评定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康复结局的影响因素和健康教育。

(三)了解部分:本章应了解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Berg平衡评定量表;脑卒中特殊临床问题的处理。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脑卒中定义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3.临床特点(二)康复评定1.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3.Bruu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方法4.Fulg-Meyer评定法5.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主要有Ba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三)康复治疗1.脑卒中的康复目标与时机选择(1)康复目标(2)康复时机2.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3.脑卒中不同恢复时期的康复治疗(1)急性期(2)恢复早期(3)恢复中期(4)恢复后期(5)后遗症期(四)脑卒中的康复结局(1)康复结局的影响因素(2)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五)健康教育第三章颅脑损伤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评定;颅脑损伤所致认知障碍、感知障碍的康复评定;颅脑损伤的康复时机、康复目标、康复治疗指征与康复治疗原则;颅脑损伤所致认知障碍、感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颅脑损伤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结局量表评定。

(二)熟悉:颅脑损伤的定义;颅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的行为障碍、言语障碍、情绪障碍、ADL障碍等的康复评定;颅脑损伤各阶段康复治疗的目标与主要方法;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

(三)了解:颅脑损伤的病因、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类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临床处理原则;颅脑损伤的康复机制与预后估计;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颅脑损伤的定义2.病因与流行病学3.病理生理4.临床特点5.康复时机6.康复目标(二)康复评定1.评定内容2.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3.认知功能障碍评定4.感知障碍评定5.行为障碍评定6.言语障碍评定7.运动障碍评定8.情绪障碍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10.其他功能障碍评定(三)康复治疗1.临床处理原则2.康复治疗指征3.康复治疗原则4.康复治疗方法(1)急性期康复(2)恢复期康复(3)后遗症期恢复(四)康复结局1.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估计2.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五)健康教育第四章脑性瘫痪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1.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的原则,康复治疗指征。

2.运动疗法中的Bobath疗法、Vojta疗法等。

3.作业疗法和语言疗法的相关知识。

(二)熟悉部分1.脑瘫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评定的相关知识。

2.各种类型脑瘫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康复评定。

(三)了解部分1.脑瘫的原因、病理特点。

2.脑性瘫痪的康复结局及预防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脑瘫的定义2.病因及病理特点3.临床表现(二)康复评定1.临床评估2.功能评定(三)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Bobath疗法、V ojta疗法、引导式教育2.作业疗法3.言语障碍的矫治4.物理因子疗法5.药物治疗6.传统医学康复疗法7.手术治疗8.辅助器具及矫形器9.心理康复10.教育康复11.社区康复12.社会康复第五章帕金森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部分1.帕金森病的定义及临床主要特征;2.身体功能评定中关节活动范围测量、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能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康复目标,运动疗法的康复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二)熟悉部分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知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构音障碍的评定,帕金森病综合评定,作业疗法,构音障碍训练,吞咽训练,帕金森病的结局及健康教育。

(三)了解部分帕金森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及辅助检查,病理特点,临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训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帕金森病的定义2.流行病学3.病因4.病理(二)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2.辅助检查3.诊断及鉴别诊断(三)康复评定1.身体功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认知功能评定4.心理功能评定5.综合评定(四)康复治疗1.临床治疗2.康复治疗(1)康复目标(2)物理治疗(3)作业治疗(4)构音障碍训练(5)吞咽训练(6)心理治疗(7)认知训练(8)传统康复治疗(9)辅助装置的应用和环境改造(10)康复治疗注意事项(五)康复结局(六)康复教育1.一级预防2.二级预防3.三级预防第六章老年期痴呆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老年期痴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常用老年期痴呆及记忆评定量表;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记忆力、注意力和集中力、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康复训练方法等。

(二)熟悉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

(三)了解老年期痴呆康复常用药物治疗、康复结局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定义2.老年期痴呆的分类3.老年性痴呆(AD)4.血管性痴呆(VD)(二)临床特点1.记忆障碍2.语言改变3.情绪、行为、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4.AD和VD的主要鉴别点(三)康复评定1.生活护理2.病因治疗3.对症支持治疗4.药物治疗5.康复治疗(五)康复结局(六)健康教育第七章多发性硬化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多发性硬化的康复治疗原则、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