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干燥

合集下载

木材干燥学课程习题(精华).docx

木材干燥学课程习题(精华).docx

《木材干燥学》习题※绪论一、 名词解释1、木材干燥2、大气干燥3、室干4、真空干燥二、 问答题1、 简述木材干燥的冃的?2、 简述木材干燥的意义?3、 简述木材干燥的方法有儿种?4、 简述木材干燥学的研究对象及木材干燥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 干燥介质的性质一、 名词解释1、干燥介质2、过热度3、干度4、湿空气5、绝对湿度6、相对湿度7、湿容量8、热含量9、冷却极限温度10、炉气二、 问答题1、 干燥介质有几种?有什么作用?2、 简述Id-图的作用?3、 怎样利用Id -图计算湿空气的加热、冷却及蒸发水分过程?4、 怎样利用Id -图计算空气的混合状态?2、 测定木材含水率的方法有哪几种?各冇什么优缺点?3、 为什么木材各个方向的干缩程度不一样?4、 简述温度梯度与含水率梯度如何趋于一致? ※第三章 木材干燥与加热的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湿材2、生材3、气干材6、微毛细管系统7、自由水10、吸湿滞后 11、平衡含水率 14、干缩与湿胀 15、基木密度18、导温系数 19、比热二、问答题k 木材的干湿程度怎样分级?4、室十材5、大毛细悖系统 8、吸着水9、纤维饱和点 12、木材的密度13、解吸与解湿16、绝干密度 17、导热系数 ※第二章 与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1、热流量2、换热系数3、稳定湿交换4、不稳定湿交换5、临界含水率6、含水率梯度7、木材干燥曲线二、问答题1、简述木材内部水分移动的路线冇哪些及影响因素冇哪些?2、影响木材水分传导的因了冇哪些?3、简述木材在气体介质中的对流干燥过程的机理?4、简述木材干燥过程中应力的变化?5、干燥过程屮产主干燥缺陷的原因是什么?※第四章木材干燥室一、名词解释1、木材干燥室2^预干二、问答题1、说明木材干燥室的选型依据及对木材干燥室的要求?2、如何分析周期式强制循环干燥室?试举1例?3、简述长(短)轴型干燥室的特征、特点及如何改进?4、喷气型干燥室的结构特征是什么?5、过热蒸汽干燥室对壳体结构冇什么要求?6、周期式白然循环干燥室有什么特点?7、连续式强制循环干燥室有什么特点?8、简述各种木材干燥室的应用情况,为什么?9、简述木材干燥室的性能分析?※第五章木材干燥设备问答题1、简述蒸汽加热器的作用、要求及类型?2、简述木材干燥室对加热器的要求及种类?3、怎样安装和使川疏水器?※第六章木材室干工艺一、名词解释1、室干2、干燥基准3、波动干燥基准4、半波动干燥基准5、双阶段干燥基准6、干燥周期7、炭化二、问答题1、简述干燥室壳体及设备的检查包括哪些?2、简述木材干燥前的准备检查工作?3、木材堆积的方法冇几种?4、简述隔条的作用及要求?5、简述堆积钢材时的注意事项?6、简述干燥基准及其选用依据?7、请详细说明木材室干工艺过程?8、请说明木材干燥前为什么要进行预热?如何预热?9、为什么在干燥过程中要进行中间处理及中间处理的要求?10、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结束时的终了处理如何进行?11、干燥中常见的缺陷冇哪些?并分析开裂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第七章木材大气干燥一、名词解释1、气干2、三角形堆积3、纵横交替堆积4、交替倾斜堆积5、界层6、强制气干法7、联合干燥8、两段干燥二、问答题1、简述大气干燥的特点?2、材堆的堆积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大气干燥时堆垛的基本要求冇哪些?4、人气干燥的堆积方法有儿种?5、影响成材人气干燥的因索有哪些?※第八章木材除湿干燥一、名词解释除湿十燥二、问答题简述除湿干燥室与普通十燥室的区别及除湿干燥的适丿IJ范围?※第九章木材真空干燥一、名词解释真空干燥二、问答题1、什么叫木材的真空干燥?原理是什么?2、真空干燥木材有什么特点?3、真空干燥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十章木材太阳能干燥一、名词解释1、太阳常数2、散射辐射3、太阳的总辐射二、问答题1、简述太阳能干燥平板型集热器的结构组成及常川材料。

药剂学: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药剂学: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二、筛 分
1、药筛的种类 药筛的标准
编织筛 冲眼筛
➢中国国家标准对金属丝以网孔尺寸为基本尺寸,
以筛孔内径大小表示(μm);
➢ 工业用筛常用“目”表示,目是以一英寸 (25.4mm)长度上所含筛孔数目的多少 。
《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筛规格
筛号
一号筛 二号筛 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七号筛 八号筛 九号筛
➢选择适宜的粉碎器械;
➢选用适宜的粉碎方法;
➢及时筛去细粉;
➢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必须全部粉碎应用; ➢粉碎毒药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注意劳
动防护,同时避免交叉污染。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二、筛 分
定义 目的
是借助网孔大小将不同粒度的物料 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离的操作。
• 粒径均匀一致的粉末 • 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 除去药材的杂质
常以粉碎前物料的平均直径 (d0),与粉碎后物料的平 均直径(d1)的比值(n) 来表示:
粉碎度与粉碎后的药物颗粒平均直径成反比,即粉碎 度愈大,颗粒愈小。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一、粉 碎
粉碎的机制 机械能
表面能
常用的外加力有:
冲击力(impact) 压缩力(compress) 剪切力(cutting) 弯曲力(bending) 研磨力(rubbing)
粉碎后药物的细度用粉碎度表示
增加药物的有效面积来提高生物利用度; 提高分散度;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的均匀性; 还可以减轻粉末对创面的刺激性。
粉碎的方法
➢循环粉碎与开路粉碎 ➢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单独粉碎和混合粉碎 ➢低温粉碎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一、粉 碎
粉碎度的定义
是固体药物粉碎后的细度

食品工程原理思考题与习题

食品工程原理思考题与习题

食品工程原理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绪论一、填空1 同一台设备的设计可能有多种方案,通常要用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2 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包括、、、和。

3 奶粉的生产主要包括、、、、等单元操作。

二、简答1 什么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单元操作有哪些?2 “三传理论”是指什么?与单元操作有什么关系?3 如何理解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4 举例说明三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5 简述食品工程原理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地位。

三、计算1 将5kg得蔗糖溶解在20kg的水中,试计算溶液的浓度,分别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表示。

已知20%蔗糖溶液的密度为1070kg/m3。

2 在含盐黄油生产过程中,将60%(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添加到黄油中。

最终产品的水分含量为%,含盐量%,试计算原料黄油中含水量。

3 将固形物含量为%的鲜橘汁引入真空蒸发器进行浓缩,得固形物含量为58%得浓橘汁。

若鲜橘汁进料流量为1000kg/h,计算生产浓橘汁和蒸出水的量。

4 在空气预热器中用蒸气将流量1000kg/h,30℃的空气预热至66℃,所用加热蒸气温度℃,离开预热器的温度为℃。

求蒸气消耗量。

5 在碳酸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已知在0℃和1atm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3体积的二氧化碳。

试计算该饮料中CO2的(1)质量分数;(2)摩尔分数。

忽略CO2和水以外的任何组分。

6 采用发酵罐连续发酵生产酵母。

20m3发酵灌内发酵液流体发酵时间为16h。

初始接种物中含有%的酵母细胞,将其稀释成2%菌悬液接种到发酵灌中。

在发酵罐内,酵母以每增长一倍的生长速度稳定增长。

从发酵罐中流出的发酵液进入连续离心分离器中,生产出来的酵母悬浮液含有7%的酵母,占发酵液中总酵母的97%。

试计算从离心机中分离出来的酵母悬浮液的流量F以及残留发酵液的流量W(假设发酵液的密度为1000kg/m3)。

1第一章流体流动一、名词解释 1 流体的黏性 2 牛顿流体3 流体的稳定流动4 层流边界层二、填空1 通常把( )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第十一章 果蔬脱水加工技术

第十一章 果蔬脱水加工技术

如何选用合理的工艺条件:
1. 使食品表面的蒸发速率尽可能等于食品内部 的水分扩散速率,同时力求避免在食品内部建 立起和湿度梯度方向相反的温度梯度,以免降 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 在导热性较小的食品中,若水分蒸发速率大于 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则表面会迅速干燥, 表层温度升高到介质温度,建立温度梯度,更 不利于内部水分向外扩散,而形成干硬膜。 办法—— 需降低空气温度和流速,提高空 气相对湿度。
(二)干燥速率曲线
干制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物料绝对水分 含量变化。即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的关 系曲线。 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 高值,然后稳定不变,此时为恒率干燥 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 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 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 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 速率。
2. 温度梯度:食品在热空气中,食品 表面受热高于物料的中心,因而在物料 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差,即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 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 称为导湿温性。
三、影响干燥的因素
干制过程就是水分的转移和热量的传 递,即湿热传递,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因 素主要取决于干制条件(由干燥设备类 型和操作状况决定)以及干燥物料的性 质。
注意: 若以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温度并非主 要因素,因为食品内水分以水蒸汽的形 式外逸时,将在其表面形成饱和水蒸汽 层,若不及时排除掉,将阻碍食品内水分 进一步外逸,从而降低了水分的蒸发速 度.故温度的影响也将因此而下降
2. 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干燥速率也加速。 不仅因为热空气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将高 于冷空气而吸收较多的水分,还能及时将 聚集在食品表面附近的饱和湿空气带走, 以免阻止食品内水分进一步蒸发; 同时还因和食品表面接触的空气量增加, 而显著加速食品中水分的蒸发。

干燥设备设计手册说明书

干燥设备设计手册说明书

图书基本信息书名:<<干燥设备设计手册>>13位ISBN编号:978711125875910位ISBN编号:7111258754出版时间:2009-7出版时间: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刘广文 编页数:915字数:1992000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前言物料的干燥有多种方式,本书中所述的“干燥”是指通过热介质传递过程的蒸发现象去除湿物料中湿分的“热力干燥”过程。

干燥设备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单元设备,干燥多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干燥操作是高耗能过程,因而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干燥设备投资较高,用户对干燥设备的选择十分慎重。

干燥设备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原因是干燥设备的形式复杂。

常用的干燥设备近五十种,派生出的结构更是难以计数。

干燥设备对物料有很强的针对性,所处理的物料更是千差万别,少有相同,更增加了干燥设备设计的复杂性。

因此,干燥设备具有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因地而异的特点。

所谓因人而异是指用户对产量、产品质量、能源种类、环保指标都有特定的标准;因物而异是指针对具体物料及产品要求进行设备及系统设计;因地而异是指设备安装场地的自然环境不同,设计条件也不同,有些设计参数必须依据设备安装地的条件而定。

干燥设备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因为它的非标准性,最佳的干燥设备常常是量身定做的专用设备。

多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干燥技术与干燥设备的进步,新结构、新机型不断出现,全面系统介绍新型干燥设备的参考材料为业内人士所盼。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在查阅近百部国内外干燥专著、逾千篇干燥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干燥设备设计手册》一书,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热力干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同时,书中还收集了大量物料的工业化数据,方便读者在工程设计时使用。

本书对干燥设备按篇、章进行分类。

化工原理固体干燥考试题目

化工原理固体干燥考试题目

第十一章固体干燥1. 干燥是_______过程。

A:传质B:传热 C:传热且传质D:其它过程2. 空气的湿含量一定时,其温度愈高,则它的相对温度_______。

A:愈低B:愈高C:不变D:不确定3. 当空气的t=tw=td 时,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φ_______。

A:=100%B:>100%C:<100%D:-4. 湿空气经预热后,空气的焓增大,而_______。

A:H,φ都升高 B:H 不变φ降低C:H,φ都降低 D:无法判断5. 作为干燥介质的热空气,一般应是_______的空气A:饱和B:不饱和C:过饱和D:-6. 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时,能除去的水分为_______。

A:结合水分 B:非结合水分C:平衡水分D:自由水分7. 恒速干燥阶段,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_______。

A:干球温度 B:湿球温度 C:露点 D:绝对温度8. 影响恒速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A:物料的性质 B:物料的含水量C:空气的状态D:物料的状态9. 影响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A:空气的状态B:空气的流速和流向C:物料性质与形状D:空气的组成10. 将不饱和的空气在总压和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湿空气的 _______。

A:湿球温度 B:绝热饱和温度 C:露点 D:干球温度11. 在干燥流程中,湿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后,其温度升高,相对湿度_______。

A:升高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12. 物料中非结合水分的特点之一是其产生的水蒸汽压_______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13.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空气一水蒸汽系统,当空气流速较大时,其绝热饱和温度 _______湿球温度。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近似等于14. 对不饱和的湿空气,其露点_______湿球温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确定15. 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物料厚度增加,物料的临界含水量 XC_______。

第十一章_干熄焦工艺的安全技术

第十一章_干熄焦工艺的安全技术

第十一章_干熄焦工艺的安全技术由于干熄焦工艺的特殊性,要求干熄焦装置在安全上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同时要求干熄焦的操作、检修严格按规定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干熄焦系统的正常运行。

干熄焦系统有其独特的危险性:循环气体中含有H2、CO、CO2、N2等成分,这种气体有毒,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提升机作为大型的起重设备频繁运行,而且所提升的焦罐内装有1000℃左右的红焦;锅炉汽包压力很高,而且其内的蒸汽连续不断地往外输送;“γ”射线料位计释放出放射线;干熄焦系统产生粉尘等等。

因此,熟悉干熄焦的特点,掌握干熄焦的安全知识,对于每个干熄焦生产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干熄焦的安全特点干熄焦系统具有高温、高压、高空、有毒、有害、噪音和粉尘等特点,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都有可能对人身或设备造成伤害。

一、红焦装入系统的安全特点干熄焦正常生产过程中,提升机及装入装置都是自动运行的,现场没有人操作,每一步动作都由计算机的程序控制。

只有当计算机收到相关的信号后,才能发出启动和停止的各个动作指令,这就对现场各类传感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提升机、装入装置的每一个动作接点都是由现场的极限将信号传给计算机,再由计算机根据所收到的极限信号判断给出下一个动作指令,是否减速、是否停止等。

因此,现场各极限的安全可靠性决定了计算机能否给出正确的动作指令。

另外还应考虑提升机与装入装置交接点的极限的累加误差。

如果累加误差不能控制在设备允许的范围内,就有可能造成事故。

比如在装焦点,如果装入装置打开的停止点在极限允许的负误差最大值,而提升机走行到装入装置上部的停止点在其极限允许的正误差的最大值,按计算机设计的自动程序,下一步动作是可以自动运行的,但如果这两个误差的累加值超过了提升机与装入装置配合所允许的最大值,就会导致焦罐不能正常落在装入装置上,红焦不能顺利装入干熄炉,严重时甚至造成事故。

因此各极限的安装除要控制好自身的精度外,还要考虑到相关设备的条件,避免累加误差超标。

食品工程原理答案 冯骉 第11章

食品工程原理答案  冯骉  第11章

第十一章11-1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强为,温度为30℃,湿度为kg绝干空气,试计算其相对湿度、露点、绝热饱和温度、焓和空气中水汽的分压。

[解](1)H=(p T-p) 即 = 解得:p=3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p/p s==89%(2)因t d是将湿空气等湿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则水蒸气分压为时的温度为:t d=℃(3)假设t as=℃,由水蒸气表查得相应的水气分压p s为,则湿空气的饱和湿度为:H as=× kg/kg绝干空气比热容c p H=+=+×= kJ/kg绝干空气t as=t-r0(H as-H)/c p H=30-2490×故与假设非常接近。

(4)I=+t+2490H=+××30+2490×= kJ/kg绝干空气11-2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为50℃,总压强为100kPa,湿球温度为30℃,试计算该湿空气以下各参数:(1)湿度;(2)相对湿度;(3)露点;(4)焓;(5)湿比热容。

[解](1)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在t w=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汽化潜热为r w=kg。

在湿球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湿度为:H w=(p T-p s)=×=kg干空气根据空气湿度计算式,可求得该空气的湿度为:H=(t-t w)/r w=干空气(2)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在t=5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根据空气湿度计算式,可求得该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为:p=p T H/+H)=100×+=空气的相对湿度为:?=p/p s==%(3)在露点下空气刚好达到饱和状态,空气中的水汽分压p=即为水在露点下的饱和蒸汽压,故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此空气的露点t d=23℃。

(4)I=+××50+2500×= kJ/kg干空气(5)v H=(1/29+18)××(273+50)×(273×100)=kg干空气11-3 若常压下某湿空气为20℃,湿度kg绝干空气,试求:(1)湿空气的相对湿度;(2)湿空气的比体积;(3)湿空气的比定压热容;(4)湿空气的质量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w 气体
cH cg 1 cv H
湿球温度的测定 物料充分湿润,湿分在物料表面的汽化和在液面上汽化 相同。 物料经过预热,很快达到稳定的温度,由于对流传热强 烈,物料温度接近气体的湿球温度 tw。 对于空气-水系统, tw<100℃。当气体的湿度一定时,气 体的温度越高,干、湿球温度的差值越大。 结论:当物料充分湿润时,可以使用高温气体做干燥介 质而不至于烧毁物料。例如,可以使用500℃的气体烘干 淀粉。 对初始温度为 20℃、相对湿度为 80% 的常压空气 t℃ 20 60 100 200 500
系统总压 P :湿空气的总压(kN/m2),即P干空气 与P水 之和。干燥过程中系统总压基本上恒定不变。且
p H 2O p干空气

n H 2O n干空气
干燥操作通常在常压下进行,常压干燥的系统总压接近 大气压力,热敏性物料的干燥一般在减压下操作。
p pV pg
pV py
p(), pV y ;
第一节 湿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湿空气:指绝干空气与水蒸汽的混合物。在干燥过程中, 随着湿物料中水份的汽化,湿空气中水份含量不断增加, 但绝干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因此,湿空气性质一般都以 1kg绝干空气为基准。 操作压强不太高时,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一、湿空气的性质 (一)湿空气中湿含量的表示方法 1、水气分压pv 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染料或纸张水分不一 产品水分过低,产量(值)↓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所得到的固态产品或半成品往往含有过 多的水分或有机溶剂 (湿分),要制得合格的产品需要除去 固体物料中多余的湿分。 除湿方法:机械除湿——如离心分离、沉降、过滤。
干燥 ——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 分汽化。除湿程度高,但能耗大。
惯用做法:先采用机械方法把固体所含的绝大部分湿分除 去,然后再通过加热把机械方法无法脱除的湿分干燥掉, 以降低除湿的成本。 干燥分类:
cH 1.01 1.88H
3、焓I (Total enthalpy) 焓:1kg 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
I I g HI v
由于焓是相对值,计算焓值时必须规定基准状态和基准 温度,一般以 0℃ 为基准,且规定在 0℃ 时绝干空气和液 态水的焓值均为零,则
I g cg t
若 t >总压下湿空气的沸点,最大 (空气全为水汽) < 100%。故工业上常用过热蒸汽做干燥介质;
若 t > 湿分的临界温度,气体中的湿分已是真实气体, 此时 =0,理论上吸湿能力不受限制。
= f (H, t)
HP ( H 0.622) ps
ps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H 不变,提高 t,,气体的吸 湿能力增加,故空气用作干燥介质应先预热。 H 不变而降低 t,,空气趋近饱和状态。当空气达到 饱和状态而继续冷却时,空气中的水份将呈液态析出。
S (t t w ) k H S ( H s ,t H ) rw
w
对流传质 N
tw t
kH

rt w ( H s ,t w H )
—— 湿球温度 tw 定义式
(2) 空气的湿球温度(Wet-bulb temperature)
k tw t H rW ( H s ,tw H ) kH 有相同的作用,可认为 kH / α与速度
IV r0 cV t
I (cg Hcv )t r0 H cH t r0 H
显热项 汽化潜热项
I (1.01 1.88H )t 2492H
对于空气-水系统:
(三)湿空气的温度 (1)干球温度 t :湿空气的真实温度,简称温度(℃ 或 K)。 将温度计直接插在湿空气中即可测量。
pV pS
表明湿空气被水汽饱和。
绝对湿度(湿度) H(Humidity) 湿空气中水气的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量之比。若湿分蒸 汽和绝干空气的摩尔数 (nv, ng) 和摩尔质量 (Mv , Mg)
nv M v M v pV H ng M g M g P pV
Kg水蒸汽/kg绝干空气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 湿分在气固两相间的传递规律; (2) 湿气体的性质及在干燥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3) 物料的含水类型及在干燥过程中的一般特征; (4) 干燥过程中物料衡算关系、热量衡算关系和速率关系。 本章主要介绍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解决工程中物料干燥的基 本问题,介绍的范围主要针对连续稳态的干燥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
主讲人:赵丽辉 授课年级:1308221.211.212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第十一章 干 燥 Chapter 11 Drying
概述(Introduction)
目的 贮存 运输 举例 药品湿含量↑→有效期↓ 煤粉含水量↑→净煤运输量↓运费↑
加工
使用 产量
塑料原体含水量↑→成型时产生气泡
湿物 料表 面水 分汽 化并 被带 走
传质过程
表面 与内 部出 现水 分浓 度差
内部 水分 扩散 到表 面
传质过程
干燥过程推动力:
传质推动力:物料表面水分压P表水 > 热空气中的水分压P空水
传热推动力:热空气的温度t空气 >物料表面的温度t物表
干燥过程基本问题
除水分量 空气消耗量 干燥产品量 热量消耗 干燥时间 能量衡算 涉及干燥速率和水在 气固相的平衡关系 物料衡算 涉及湿空气的性质
对流干燥过程原理 温度为 t、湿分分压为 p 的湿热气体流过湿物料的表面, 物料表面温度 ti 低于气体温度 t 。 由于温差的存在,气体以对流方 式向固体物料传热,使湿分汽化; 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湿分由物料 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并被气流 带走。 干燥是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干燥介质:用来传递热量(载热 体)和湿分(载湿体)的介质。
5、冷冻干燥 物料冷冻后,用干燥器抽成真空, 并使再热体循环,对物料提供必要的升华热。
冷冻干燥常用于医药品、生物制品及食品的干燥。 真空干燥的特点: (1)操作温度低,干燥速度快,热的经济性好; ( 2 )适用于维生素、抗菌素等热敏性产品以及在 空气中易氧化、易燃易爆的物料;
( 3 )适用于含有溶剂或有毒气体的物料,溶剂回 收容易; ( 4 )在真空下干燥,产品含水量可以很低,适用 于要求低含水量的产品; ( 5 )由于加料口与产品排除口等处的密封问题, 大型化、连续化生产有困难。 本章重点: 以不饱和热空气为干燥介质,除去湿物 料中水分的连续对流干燥过程。
(3)绝热饱和冷却温度tas
绝热饱和过程 (Adiabatic saturation process): 设塔与外界绝热,在不饱和空气与大量水充分接触的 过程中,水分会不断汽化进入空气中,汽化所需的热 量由空气温度下降放出显热供给,水汽又将这部分热 量以汽化潜热的形式带回至空气中。随着过程的进行, 空气的温度沿塔高逐渐下降、湿度逐渐升高,若两相 有足够长的接触时间,最终空气为水汽所饱和,而温 度降到与循环水温相同。空气在塔内的状态变化是在 绝热条件下降温、增湿直至饱和的过程,达到稳定状 态下的温度就是初始湿空气的绝热饱和冷却温度,与 之相应的湿度称为绝热饱和湿度,以Has表示。 高温不饱和空气与水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传热、传质并 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达到平衡时,空气与水温度相 等,空气被水的蒸汽所饱和。
湿球温度的测定 湿球温度计测定湿球温度的条 件是保证纯对流传热,即气体 应有较大的流速和不太高的温 度,否则,热传导或热辐射的 影响不能忽略,测得的湿球温 度会有较大的误差。 通过测定气体的干球温度和 湿球温度,可以计算气体的 湿度:
H H s ,t w c H (t t w ) rw
(二)湿空气的比体积、比热容和焓
1.比体积H (Humid volume) 或湿比容 (m3/kg绝干气体) 比容:1kg 绝干空气和相应水汽体积之比。
湿空气的体积 H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
m3湿气 / kg干气
1 H ng nV M g MV
kmol 湿气/kg干气
H t 273 1.0133 105 1 vH 22.41 273 P 28.95 18.02 t 273 1.0133 105 (0.774 1.244 H ) 273 P
因流速等影响气膜厚度的因素对 α 和
等因素无关,而仅取决于系统的物性。
结论: tw = f (t, H) ,气体的 t 和 H 一定,tw 为定值。
对于空气-水系统:

kH
1.09
rw tw t ( H s ,t w H ) 1.09
饱和气体: H = Hs,tw = t,即饱和空气的干、湿球温度相等。 不饱和气体:H < Hs,tw < t 。
tw ℃
17.62
28.36
35.76
47.63
64.43
注意: (1) 湿球温度 tw 为湿空气温度 t 和湿度 H 的函数, tw≤t,湿度越大,湿球温度tw越高,越接近湿空气温 度t,当空气达到饱和湿度时,tw=t。 (2 测量湿球温度时,空气速度一般需大于5m/s, 使对流传热起主要作用,相应减少热辐射和传导的影 响,使测量较为精确。
3.辐射干燥 由辐射器产生的辐射能以电磁波形式 达到物体的表面,为物料吸收而重新变为热能,从 而使湿分气化。例如用红外线干燥法将自行车表面 油漆烘干。
4.介电加热干燥 将需要干燥电解质物料置于高频 电场中,电能在潮湿的电介质中变为热能,可以使 液体很快升温气化。这种加热过程发生在物料内部, 故干燥速率较快,例如微波干燥食品。
操作压力 常压 真空 操作方式 连续 间歇 传热方式(或组合) 导热 对流 辐射 介电加热
1.传导干燥 热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 传给物料,产生的湿分蒸汽被气相(又称干 燥介质)带走,或用真空泵排走。例如纸制 品可以铺在热滚筒上进行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