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个旧市为例

合集下载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典型模式分析与借鉴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典型模式分析与借鉴

必须破解资源型城 市转 型的世界难题 。
为重点 , 大力推动转型 。
( 一) 资源型城市转 型发展的国外典型模式分析
首先 , 以大力 发展旅游 业为 契机 , 强力 带动第 三产业 的发 展 。
国外发达 国家在解决 资源 型城市转型 问题上 的做 法主要有三 据统计 , 2 0 1 3年焦作市共接待游客 2 9 5 5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 收 种模 式: 美加澳 的市场经济主 导模 式 、 日本的政府行政 措施主 导模 入 2 3 3亿 元 , 同比分别 增长 了 1 3 . 4 % 和 1 6 . 5 % , 取 得 了经济 和社会 式和 欧盟 的政府经 济措 施主导模式 。 效 益 双 丰 收 。焦 作 旅 游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 有力地带动 了交通运 输、 餐 l 、 市场 经济主导推动 转型模式 。美 国、 加拿 大 、 澳大利亚 三国 饮 住宿 、 商 贸 服 务 等 第 三 产 业 的 繁 荣 发 展 。其 次 , 通 过 做 大 做 强 优
资源 型城市是 以本地区矿产 、 森林等 自然资源开采 、 加 工为主
导产 业 的 城 市 。 资 源 型 城 市 作 为我 国 重 要 的 能源 资 源 战 略 保 障 基 炭 资 源 的 开 发 也 为 焦 作 市 的发 展 做 出 了 不 可 估 量 的贡 献 。 1 9 9 6年
地, 在 工业化 初期 , 为 国家和 地方经 济高速 发展提 供 了重要支持 。 开始 , 焦作 市经济 发展速度 变慢 , 表现 为矿产 资源 日益枯竭 , 开采
本政府先后 九次制定产煤地域 振兴政策 ,通 过采取分阶段 逐步减 起 , 经济快速 发展 , 城 市基础 设施不 断完善 , 人 民生 活水平 显著提 由一 个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变 成 国 际旅 游 城 市 、 中 原 经 济 区 经 济 转 型 少 国 内煤 炭 产 量 , 在产 煤地域 实行人 员安置 、 复垦改造 、 加 强基础 高 , 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 跨 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 。 设施建 设 , 扶持 中小企 业 , 吸引外 来投 资的产业援 助和 扶持措 施 , 示范市 、 2 、 阜新模 式 。阜新 , 因煤而建 , 因煤而兴 , 被称 为“ 煤 电之城 ” 。 寻求煤炭产 区经济 结构多元化 , 实现产煤地域 的振兴。 3 、 政府 经济措施主 导推动转型模式 。法国洛林地 区和德 国鲁 随着 亚洲最大 的露天 煤矿—— 海州露天矿走 向衰亡 ,阜新也从 兴 九五”期间 ,阜 新市 G D P年均 增幅仅 为 尔地 区是 欧洲典 型的资源 型城市 。在这类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 中, 起 、繁 荣走 向衰退 。至 “ 主 要 以 政 府 经 济 措 施 为 主 来 推 动 经 济 转 型 。法 国洛 林 主 要 通 过 政 2 . 1 , 2 0 0 0年 降至 0 . 2 % ,经 济总 量连续 多年 排在 辽宁 省最后 一

云南省个旧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云南省个旧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2 0 1 3 年第 2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 0N0MI C R ES EARC H GUI DE
No . 2 5. 20l 3
总第 2 0 7期
S e ia f l No . 2 0 7
云 南省 个 旧市 经 济转 型 的 S WO T分析
李 继 云
( 红河学院 商学 院, 云南 蒙 自 6 6 1 1 0 0 )
城市资源枯竭 、 环境恶化 、 产业不合理 、 资金 困难、 就业难度大、 经济增长缓慢 、 政府效能不好 。这些问题 给城 市的 可持
续发展带来 了极大的压力和挑 战。通过 对个旧市经济转型进行 S WO T分析 , 对 目前经济转型的模 式进行分析 , 提 出个
旧经 济 转 型 的 具 体措 施 。
召开专题会议对经 济转 型的相关工作进行研究讨论 。 并且通
大财力性转移支 付 , 实施稳健 合理 的税 收政策 , 争取 能有更 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群众 的生活 困难 、 减 轻企业 负担 。这样才能为转型提供保 障。 2 . 合理优化锡业发展。严格按照 五个统一和一个独立模 式对个 旧矿 区资源和资产进行重组整合 。 加大对资源的再利 用, 形成一种循环发展 的模式 , 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 。 优化、 整合云锡在 国内外相关 的企业 ; 加快矿 山基地 的建设 ; 用 富氧化等技术进行 冶炼改造 ; 科学 筛选 , 重点 发展 , 健全 、 完 善锡 产业 。利 用循环经 济模式使 云锡走新 型现代化 的道 路, 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
3 . 优化资源配置 , 调整产业 结构 。 加大对资源的勘探力度
过了《 个 旧市转 型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 这促进 了个 旧市 的经 济转型 , 个 旧市经济转型迎来 了全所未 有的机遇 。

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以云南省个旧市为例

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以云南省个旧市为例

对各组 团的均好性作用 十分 明显 。但是 , 重庆的多 中心 成 多个城市功能组 团, 最终在城市层 面上实现组 团功能 组 团式 发展模式也表现 出~些 弊端 : ( 1 )结 构上的非理 的整合翻 。虽然 山地组 团城市 与平原 组团城市在空 问结 性。 重 庆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呈现一定的非人 工安排和 构 和功能 布局上有一定相似性 , 但 由于山地的客观 自然 非理 性 , 某 些公共 绿地脱 离 了主要 交通空 间 , 给人 们 日 条 件和主观发展原 因, 在具体 的城市 化建 设 中要充 分考 常生 活对绿地的使用带来一些 不便 。( 2 ) 旧城区土地集 虑其特殊性 ,对 山地城镇的城市化发 展模式进行更 新 , 约利用率低 。一旦面临重大机遇 推动 , 采取的是增量扩 实现内涵式发展。 展而 不是存量优化 的建设方式 , 以新 组团的方式来承载 ( 一) “ 城镇上 山” 构建新组 团, 缓解双重矛盾 新功 能的发展。 ( 3 ) 城市空间要 素泛视觉化倾 向。 首先体 城镇建设必然要 占用土地 , 耕地 的萎缩会加 剧发展
三、 山地城 镇 组 团式 城 市 化 新 模 式探 析
就城市 空 间的基本 格局 ,进 而影 响城市结构 的方方 面 式空间结构雏形 , 开始向多核心组 团式发展路径转变 。
面, 例如重庆 。 重庆市 因山体的阻挡和江河 的分隔 , 形成
了多 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 。在组 团内部 , 核
二、 山地 城 镇 的 传 统 城 市 化模 式特 征 及 弊 端
扩张到 2 1 4 7 3 平方公 里 ,其 中 山地 占 8 5 %,平 地 仅 占 自然品质受到了城市建设 的扰动甚 至是破坏 , 前 几年滇
山地 、 林地和耕地也遭到一 定程度 的破坏 。 因此 , 2 0 0 8 年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分析作者:李瞳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7期随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矛盾、产品附加值过低与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产品种类单一和地区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富集地区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如果不进行转型,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还会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破坏。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一)资源型产业转型是世界性趋势资源型产业是以本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类型。

按照资源的种类,可分为煤矿产业、有色冶金产业、黑色冶金产业、石油产业、电力产业等类型。

在一定时期内,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及储备基地,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富集地区。

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各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调、接续产业匮乏、失业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步恶化。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型产业逐步开始转型。

资源型产业转型既是全球性趋势,也是全球性难题。

在探索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有的地区取得了成功,有的地区却以失败告终。

成功的案例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威尔士地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的北九州等。

从这些地区的资源型产业转型案例来看,转型是一个长期的、需要适时做出革新的过程。

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其实就是社会经济的变革,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嵌入式,即完全放弃原有产业,嵌入式发展新兴产业;二是升级式,即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升级,包括产业链延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同时有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划分:替代产业是指与原产业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产业,通常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接续产业是指在原有资源型产业基础上形成相关产业。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是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必然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工业的结构表现出有规律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包含了六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重工业化时期,即工业化初期,其包含了基础原料开采阶段和加工装配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加工业时期,即工业化中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加工阶段和技术密集加工阶段;第三个时期是技术密集化时期,即工业化后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技术密集型阶段和高新技术密集型阶段。

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

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

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山地城市的空间扩展受用地条件的限制,且面临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

以云南省个旧市为例,探析新型组团模式构建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途径,以期应用于同类城市的规划实践,实现山地城市空间发展的集约化、生态化与城市功能区域化的目标,从而促进西部山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关键词: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一、引言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耕地保护、土地浪费与用地稀缺、人口与公共设施等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在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山地城镇,这些矛盾更为突出。

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推动下,西部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而西部山地多平地少,山地城镇占了城镇的大多数,往往在规划实践中因自然条件的限制而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于是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对于推进西部山地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山地城镇的传统城市化模式特征及弊端受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建设难度高等客观因素影响,山地城市比平原城市更具有生态敏感性,且发展出了多样复杂的空间格局,但追本求源,可归为两种类型[1]:一是依托发展型。

山地作为城市建设的基面直接造就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进而影响城市结构的方方面面,例如重庆。

重庆市因山体的阻挡和江河的分隔,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

在组团内部,核心功能区带动配套功能区发展,确保在适宜的尺度内实现平衡,各区域公共空间呈斑块状分布,在服务半径上对各组团的均好性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重庆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模式也表现出一些弊端:(1)结构上的非理性。

重庆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呈现一定的非人工安排和非理性,某些公共绿地脱离了主要交通空间,给人们日常生活对绿地的使用带来一些不便。

(2)旧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率低。

一旦面临重大机遇推动,采取的是增量扩展而不是存量优化的建设方式,以新组团的方式来承载新功能的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以个旧市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以个旧市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以个旧市为例
温丽媛;杨润高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基于2003年-2012年云南省全省及个旧市相关产业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个旧市近十年来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效益。

研究表明,第二产业对个旧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但是重工业的竞争力却处于全省的劣势地位,轻工业产业效益低,同时农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较低,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效益较低。

【总页数】4页(P51-53,54)
【作者】温丽媛;杨润高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21;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0
【相关文献】
1.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 [J], 刘非
2.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探析 [J], 陈钰琦
3.个旧市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探析--兼论民族地区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J],
李天雪;胡珊珊
4.广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产业结构转型——以合山市产业转型工业园为例 [J], 项哲
5.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研究 [J], 刘宝华;段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策略研究

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策略研究

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策略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在西部地区兴建,这些园区主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然而,这些园区一般以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为主,存在着生产过程能耗高、废弃物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提高园区的生产效益和环境质量,需要对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

本文将对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策略进行研究。

一、循环经济理念在园区改造中的应用循环经济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的是将资源的消耗减到最低,将废弃物的排放降到最低或零排放,并使资源重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

在园区改造中,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园区进行产业升级,达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

二、园区改造的技术手段(一)改进生产过程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来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

例如,引入新型再生能源装备,改进物料输送系统等。

(二)开展废物综合利用开展园区内的废物综合利用,实现废物再生利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例如,废弃物回收利用、二次利用废水、利用城市中的可再生能源等。

(三)优化园区能源结构推行能源结构优化,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结构中供能不足、生产成本高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推广新型节能技术设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等。

(四)推广新型绿色技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可以推广新型绿色技术,例如节能灯、空气净化器、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等。

三、关键问题解决(一)降低资金成本对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来说,转型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如果没有有效的资金来源,难以达到循环经济建设的目标。

因此,可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或政府补贴等方式来解决。

(二)加强企业合作要想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流通,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园区联盟,推进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合作。

(三)掌握技术优势在推进园区的循环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来提高园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云南省个旧市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个旧市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个旧市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摘要结合本学期所学的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的知识和自己对家乡云南个旧市的了解,主要分析了制约云南省个旧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对策前言个旧市是我国著名的锡都, 有着数百年的采矿历史,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 随着采矿业的不断发展,个旧市的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 并且严重地影响了个旧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知识回顾1城市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一般指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称。

包括非生命要素和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按其范围由远及近, 可以分为星际环境( 或宇宙环境) 、全球环境、区域环境、海洋环境、流域环境、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和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等。

其中城市环境, 实质上是在其他环境综合作用下的人工环境。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概念的多种解释, 我认为城市环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形式, 又是一种主观创造的景观。

从系统学的观点看, 城市环境是城市的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统一体, 由自然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不相同的城市生态系统。

因此城市环境概念应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统一体; 后者则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下的人工环境。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自然环境中的空气、阳光、土壤、地貌等因素, 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环境, 并决定着城市形态的某些特点。

然而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和发展生产力的进程, 大量的人工环境不同程度地取代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状况, 如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都使城市的自然空间发生了变化, 使城市环境从完全的自然环境状态下解脱出来, 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结构相当复杂的人工化环境。

按照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统一的原则, 城市环境在概念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是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的基础上 , 努力培植新材料 、 精细化工、 医药等新 兴产 业 。目前 已形成化工、 建材 、 纺织 、 机械地位巩 固, 新材料、 医药、 化纤等 新兴
行业发展迅速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 4 . 多元复合模式: 是指 以上这三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一般在转型的初期 采用产业链延伸模式, 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业转变为加工业 , 在转 型的
续发 展和 国外资源 型城市转型经验成为我国专家学者 的研究主题 。李文彦 对我 国煤炭城市 的产业转型 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产业 结构单一是造成煤炭
城 市经济效益 差的主要原 因[ 1 】 ; 周长庆对我 国资源 型城市 的属性 、 结构及 协 调发展做 了研 究, 认为资源型城市呈现出产业结构重型化 、 国有经济大型 化、 管理 体制 二元化 、 第三产 业滞后 化等特 点[ 2 】 ; 齐 建珍和 白翎通 过对抚
科 学 研 究
铖 嗨 岛赋
我国西部资源 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以云南省个 旧市为例
一 一
谭 晓兰 朱 立
( 云南财经大 学 云南 昆明 6 5 0 2 2 1 ) 摘 要: 个 旧市是我 国西部典 型的资源 型城市之一 , 在经济发 展过程 中面临一系列矛盾和 问题 , 急需转 型。 通 过对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探讨 以及对个 旧市特 征和产 业结构 问题 的分析 , 提 出了个 旧市应该选择 多元复合转 型模式, 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 关键 词 : 资源 型城市 个旧市 转型模式
3 . 新主导产业的扶持模式 : 是指通过对城市现有产业基础的考察, 从中 选取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并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的产业,运用区域优惠政 策, 大力扶持、 从而使其成 为主导产业的一种模式 。 如山东淄博 , 淄博市在巩

府谷 、 铜 川、 白银 、 玉 门、 金 昌、 克拉玛依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 市场 经济 的深入发展 ,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西部地 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 发展 每况 愈下 , 面 临的问题和矛盾远远超过了城市本身的承载 能力 , 迫切需要将 其作 为区域经济发展 的一个重大而又特殊的问题 来对待 。城市在经济发展 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有 以下几点 : 1 . 资源难 以为继 , 利用率低 由于长期高强度 的开采导致大量主力矿 山关闭,相 当一部分资源 型城 市 资源趋 于枯竭 。据 中国社科 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黄 晓勇介绍 ,到 目 前为 止, 2 O 世纪 中期建设的国有矿 山 已有2 / 3 进入 “ 老年期 ” , 4 4 0 座矿 山即将 闭 坑, 3 9 0 座矿城中有5 O 座资源 已经 衰竭 , 3 0 0 万下 岗职 工、 1 0 0 0 万职工家属生 活受到影 响, 资源枯竭城市产业全面凋敝。 而且很多大型企业 在资源开采过
资源 型城 市转型是一个世界型难题 , 国外对资源型城市转 型的研 究和 实践开始的比我 国早, 并都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 2 0 世纪8 0 年代 , 美国、 日本、 德 国等国学者在资源型城 市经济 、 产 业、 劳动力就业 、 环 境整治等方面进行
了有 益的探 索和 实践[ 7 】 。进入2 0 世纪9 O 年代 , 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深入, 许 多资源型城市开始面临 矿竭城衰 ” 的危机, 于是资源型城 市的转型 、 可持
角度进行研 究。 资源型城市 发展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 我国拥 有丰 富的 自 然 资源 ,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 区的矿产 、 土地 、 水等 资源 十分丰 富, 形成 了大量的资源型城市, 如攀枝花 、 个 旧、 神木 、

扩展原有产业链 , 把“ 原料矿业 ’ 转 化为“ 成品矿业 ” , 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 型。 以山东济 宁市 为例 , 其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 , 发展后向加工产业 , 延长产 业链条 , 大力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 。 其 具体做法就是发挥兖矿集 团的龙头带 动作用 , 有机整合市 内煤炭企业要素资源, 围绕煤焦化 、 煤气化、 煤液化三大 产业链 , 主攻“ 醇、 苯、 酸、 烯、 油、 肥” 系列产 品开发 , 逐步形成煤化工产 业集
群。
2 . 新型产业植入模 式: 是指资源型城市选择适合转型区域发展 的产 业, 通过 国家 的力量, 直接在该 区域植入具有发展前途 的产业, 并制定鼓励 该产
业发展的政策, 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以日本九州为例, 在经 济转型过程中将区位优 势进行重构 , 突破固有的产业结构 , 培育新兴替代产 业( 集成 电路0 c ) 产业) , 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度化。I c 产业的发 展使九州经济重新焕发活力, 不仅推动了九州地 区的经济发展, 而且形成产 业集聚效应 , 促进了九州地 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国内外大量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 的实践证明,采用不 同的转型模式所
得 结果截然不 同, 一种是资源 枯竭 、 环境污染, 而另一种是资源枯竭、 经济可 持续发展 。综合 国内外资源型城 市产业转型的经验 可以将产业转型模式分 为如下 四种 。 I . 产业链延伸模式 : 是指通过对单 一资源 型城市原有 的主 导资源 开发 产业进行 纵向发展, 在原有 产业 发展的基础 上, 通过技术进步及产业 改造,
顺、 阜新两个城市发展模式 的比较 , 认 为资源 型城市或地 区经济效益 、 劳动 就 业、 环境污 染等 问题 的根 本途径就是转 型进行综 合发展【 3 ] ; 还有一些学 者研 究城 市转型的战略f 4 , 5 ] 、 接续产业的选择【 6 ]以及 国外的转型经验对我 国的启示[ 7 , 8 ] 等, 以寻求如何发展循 环经济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然 而, 对资 源型城市 的转型模式 以及如何实现转型等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主要从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