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欧阳修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 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 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 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 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 “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 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 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 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 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 “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 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 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 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 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 “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 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 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 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 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 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 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 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 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 湖好
宋代·欧阳修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简介:
欧阳修(ōu yánɡ xiū)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9页)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9页)

作者以闲退之身,放怀 世外,写闲适怡悦之情, 不免花间余风,但于时节 风物的畅处中,却融入一 种人生感慨。
9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六一居士初谪滁 山,自号醉翁。既 老而衰且病,将退 休于颍水之上,则 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 一万卷书、一千 卷金石文、一张 琴、一局棋、一 壶酒,再加上他 本人一老翁。
采 桑 子
欧 阳 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7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回到屋里,等这双燕归来,把窗帘放 下来(一屋的清冷靜寂)。帘外,真的下 起了濛濛细雨。 在极静的境界中着以动象,觉余情袅 袅。表现出对春的留连眷恋,微露怅惘的 情绪。 下片虚写昔日游湖盛况。点明对春的 留恋和怅惘。鲁迅说:「没有哭过的不足 以语人生。」词人透过悲慨的排遣,透出 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怀。
4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译:群花开放的时间已经过去,春光渐逝,却 更见西湖佳处——
(放眼望去)满地散乱的落花,漫空飞舞的柳 絮,(近处)栏杆旁,低垂的柳条终日柔软地 随风飘舞。
写眼前的实景,春光在不断消逝,用「尽日」 二字,景中极写悄然无声,清冷空寂的画面。
5
•「群芳过后西湖好」,源于 政治风浪的感慨。经历过沧 桑的人生,才能道出此语。 • 上片实写湖景,反映內心 复杂的感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译:悠扬的笙管乐歌消失已尽,湖上的 游客都离开了,顿时觉得春景一空。

《采桑子》ppt课件

《采桑子》ppt课件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整体感知
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
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 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下片:主要写水面风景
诗文研读 指颍州西湖。在今
无风 水面 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掠过水面
动 涟漪,惊起 沙禽 掠岸飞。
水的波纹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今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 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 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诗文赏析
比喻,写出水面的光滑。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动静结合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 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 (1071年),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 颍州。从43岁至颍州到65岁归颍定居,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 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 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 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 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
内容小结
采桑子 欧阳修
上阙
总摄全篇 点明题意 直抒胸臆
视觉
长堤轻,—舟— 隐短—隐棹—笙西—歌湖—处— 好处—,—随绿。水逶迤动静。结芳合草
安谧 恬静
听觉
动静结合
下阙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 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动衬静
主旨:辞官退隐后从容闲适的惬意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欧阳修《采桑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欧阳修《采桑子》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 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 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 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抒发了词 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折射出 词人辞官退隐后恬淡安适的惬意情怀。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 颍州西湖的春景,上片写景,写泛舟湖上所见。 这几句描写,词人运用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方 法,并把形象与声音结合,营造出西湖一片安谧、 恬静的气氛。
课外古诗词赏析
沙河市第六中学 郝强波
采桑子
欧阳修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wēi yí] , 芳草长堤[dī] ,隐隐笙[shēng ]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lián yī] ,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 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 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 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 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 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诠释。
在艺术上,词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出 西湖之美景,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 景画。同时,注重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 动写静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 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而思考。
谢谢!
桨。
指颍州西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指歌唱时有 笙管伴奏。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
含蓄内敛的表达
诗中的爱情表达含蓄内敛,通过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来传达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爱情观念的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观念比较
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爱情价值观的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爱情往往与婚姻紧密 相连,而在西方文化中,爱情与婚姻 相对独立。
中国文化强调爱情中的责任与义务,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由。
0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婚恋、相思、离别
、悼亡等多种类型。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表达方式
03
古代文学作品在表达爱情时,常采用比喻、象征、借景抒情等
手法,营造出深情、婉约、含蓄的艺术效果。
典型案例分析
01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诗篇,如《关雎》、《蒹葭》等,通过生
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散文方面,还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哦。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 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 、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创作背景
01
《采桑子》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时 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 念和感慨。
THANKS
感谢观看
读者共鸣点探讨
爱情共鸣
诗歌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是谁,都可能 在某个时刻经历过相思之苦或爱情挫折,因此能够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情感寄托。
美感共鸣
欧阳修《采桑子》的艺术表现力极强,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 充满美感的艺术世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
爱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表达含蓄内敛,而 西方文化中的爱情表达更为直接坦率 。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03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03
(1)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出由湖心到堤岸,再整 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的词句分别是: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2)欧阳修的《采桑子》中,以动衬静,写涟微动难免 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 其幽静的句子是: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欧阳修的《采桑子》中,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 人,但闻人语响”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无风水面琉璃滑。
考点三:文本品析 1.这首词上片的第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 情。
2.这首词的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图景?
意象: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笙歌 等。
图景:描绘了一幅湖水荡漾,芳草满堤,笙歌 隐现,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背景信息】
欧阳修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喜爱 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 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 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每首 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 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诗歌大意】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3.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 析。
(1)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 了水面的平静、光滑、澄碧。
(2)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 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4.词人在短浆轻舟的节律中充分领略到西湖的 美好,结合全词说说西湖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 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系统复习
【原文再现】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 隐约约身旁跟随者笙歌声。 B.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景色优美,芳草长堤,笙歌隐 现,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C.没有风的水面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 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D.涟漪微动,惊起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解析】全词之眼是“西湖好”,A项表述有误。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 词人流连山水、悠然自得的闲适之情。 B.上阙描写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 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意境淡远。 C.下阙动静结合,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动”,三四句 由涟漪惊动沙滩上的水鸟、写出“静”。 D.“无风水面琉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水面的平滑,更显晶莹澄澈。
清丽明快的秋日美景。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 B.“西湖好”是词眼,“短棹”二字道出了词人行程匆忙。 C.“不觉船移”与“无风”呼应,有力地显示水面平静澄碧。 D.本词词风婉约,语言清新自然,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B
A. “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的水鸟, 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显西湖的幽静。 B. 本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无比清新自 然。 C. 本词表现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以及退隐后的惆怅孤独的 心理。 D. 全词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湖水绵延、
D 《采桑子》用禽鸟惊飞衬托西湖的幽静,流露出词人恬淡惬意的 心境 《如梦令》用惊起一滩鸥鹭衬托欢快热闹的场面,则表达了词人 急寻出路的焦灼以及看到鸥鹭的惊喜。

七年级下欧阳修《采桑子》沪教版-课件

七年级下欧阳修《采桑子》沪教版-课件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
如“鸦噪猿啼瘴疠地”,巧妙的用意象表现了荒凉之乡的景象。
反复
如“采桑子,榆钱少,缪云台上望峰顶”,通过反复的呈现,使读者对诗歌的主题和情节印象 更为深刻。
典故
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用汉乐府的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赞美采桑子之美、哀婉和 情感。
用诗歌来反映时代背景
仕途失意
诗歌欣赏和评价
技巧分析
通过对诗歌的形式、内涵、语 言和意象的细致分析,把握其 核心思想和情感体验。
文化反击
把诗歌放置于其文化、社会和 历史的特定背景之中,体现出 诗歌的文化、人类和人生价值。
细读批评
通过对诗歌的细读,注重对文 字语言、文化内涵、思想主题、 审美风格、文学特色等方面的 全面分析和评价。
文学流派
欧阳修代表了江南诗派的作家, 通过其文学作品,展示出了独 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文化贡献
欧阳修的成功,对中国文学史、 文化史、书法史等方面做出了 很大贡献。
《采桑子》的艺术价值
文学价值
以呈现語文的典雅和精美为核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价值
通过表达出优美的艺术意境,融会贯通,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浓郁的思想情感。
通过诗歌中典型人物的形 象塑造,提醒现代人注重 道德修养和健康人格养成。
借鉴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 发人深省的情感表达,引 导现代人塑造积极向上的 人生观和美好社会。
阅读欧阳修其他作品的推荐
《踏莎行》
以莲花为主,描绘了一幅美妙的 游园景色。
《生查子》
以奇花异草命名的诗篇,描绘出 中国古代的植物园各种情景。
《醉翁亭记》
描写了一个美妙的园林世界,通 过“人、文、景、气、物”五方面 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名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局棋,而常
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
.
2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3
西湖好: 残红 散乱飘落
飞絮 细雨中飞扬 垂柳 风中摇曳生姿
描摹出一副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具有恬静清幽的美感。
.
7
整首词以“群芳过后西湖好”统摄 全篇,既写春末西湖动态的繁富美,又 写静态的闲适美,点出一个“好”字。 结构上,上片写景色,下片写人事。下 片中“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互 为照应,结构巧妙,曲折而有韵味。Biblioteka .8采桑子
欧阳修
.
1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
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 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
文理论,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
提倡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 文:《卖油翁》《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诗:《生查子》《画眉鸟》等 词:《采桑子》(10首) 《蝶恋花》等 史:《新唐书》250卷 《新五代史》 诗话:《六一诗话》
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
又以双燕归来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
6
写作背景:
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 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 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 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静谧清疏洒的风姿, 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 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词 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清空幽寂的境界中自 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
4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5
虚写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散去后, 作者“始觉春空”,表现出繁华喧嚣过后 清醒过来的感觉,既有所失落,又获得宁 静的畅适。
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
(轻垂帘栊)与自然景物(雨中归来的双
燕)映衬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
胸襟。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境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