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实录

合集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第一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论坛综述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第一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论坛综述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第一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论坛综述黄和 郑江淮*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2023年7月2日,第一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论坛在南京大学举办。

论坛分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财政经济、产业与贸易经济、环境经济、金融与数字经济六个平行论坛,针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中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学;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7月2日,由《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学》编辑部主办、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论坛在南京大学开幕。

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主持,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陈冬华致大会欢迎词。

陈冬华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形成更多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原创性成果。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由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和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理事长沈坤荣分别作大会主旨发言。

李雪松指出,要以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沈坤荣强调,要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应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条件的新变化。

主旨发言环节后,论坛分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财政经济、产业与贸易经济、环境经济、金融与数字经济六个平行论坛进行论文宣讲。

一、宏观经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需要健全经济治理体系,准确把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效能。

货币政策方面,王韧和贾文浩发现在土地财政约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杠杆对货币调控方式存在明显的逆向反馈特征,即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强度和实际操控频度越高,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越高。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全球经济处于近年来的景气高点全球经济景气度持续攀升,处于近年来的高点。

2017年4季度,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月均值达到54.2,比3季度均值高出0.3个百分点,处于2013年以来的高点。

全球制造业PMI继续攀升,4季度月均值达到54.0,比3季度高出1.0个百分点。

各主要经济体制造业表现不俗:除美国制造业4季度景气程度与3季度基本持平,俄罗斯略有退化,日本、欧元区、巴西、印度等主要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景气度均显著好于3季度。

图1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 图2 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图3 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同比增速图4 主要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增速数据来源:Wind,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全球贸易持续回升。

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10、11月出口同比增速均值为6.9%,比3季度高出2.0个百分点;欧盟10、11月出口同比增速均值为7.8%,比3季度高出0.4个百分点;日本10、11月出口同比增速均值为15.1%,与3季度基本持平。

主要新兴经济体中,韩国和印尼4季度出口同比增速不及3季度,印度、俄罗斯、巴西和越南4季度表现较3季度变化不大。

总体来看,4季度全球贸易表仍处于2015年底以来的持续回升进程中。

原油价格上涨。

4季度末,CRB大宗商品价格为与3季度末基本持平。

201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OPEC和俄罗斯的减产行动,以及强劲需求的推动,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OPEC在2017年11月宣布将延长减产至2018年年末,4季度原油价格延续了3季度的上涨之势。

截至4季度末,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达到64.3美元/桶,期货价格达到了66.9美元/桶,分别比3季度末上涨了12.4%和16.2%。

不过,美国原油库存自2017年4月以来一直下降,4季度末已降至448百万桶,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可能会刺激美国原油产量增加,从而填补OPEC减产所造成的影响。

美元下行,利率分化。

4季度,美元震荡下行,美元指数从3季度末的93.1降至4季度末的92.3。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刘元春简历刘元春,1972年8月21日出生于四川省,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人才,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聘请专家,先后被多家国家机构评为咨询专家;担任CCTV和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和媒体的财经特约专家;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一、获奖状况1、博士论文“动态宏观视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于2001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博士论文“动态宏观视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于200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3、专著《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获得“200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获“第十届(2002年度)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5、参与杨瑞龙主编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获得“200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参与纪宝成主编《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7、《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8、《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获“第8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优秀奖”;9、指导本科生论文“盗版治理的阶段性选择”获“第8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0、2001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所指导的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级体”称号;11、200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12、2006年获得“霍英东优秀青年基金奖”。

13、《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2007年获得“吴玉章社会科学优秀奖”。

陈彦斌简历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陈彦斌简历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4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及其政策含义:1979~2020,经济学动态,2015 年第 2 期。
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人文杂志,2015 年第 2 期。
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改革,2015 年第 1 期。 当前经济增速是周期性放缓还是潜在增速放缓,光明日报,2015 年 2 月 4 日。 资产价格的可预测性,新华文摘,2014 年第 1 期。 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摆脱高增长依赖,光明日报,2014 年 9 月 24 日。 中国经济“微刺激”效果及其趋势评估,改革,2014 年第 7 期。被 China Economist 转载,China’s Mini-Stimulus Policy: Effects and Defects,2014,9(6)。 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4 年第 10 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 年第 12 期转载。获《改革》第二届服务中央决策优秀论文奖。 2014 下半年中国房地产走势预判,人民论坛,2014 年 08 上。 要素市场改革和国企改革同步才能将要素市场改革落到实处,人文杂志, 2014 年第 10 期。 城镇家庭房产持有不平等的形成原因与调整思路,人文杂志,2014 年第 7 期。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4 年第 10 期转载。 高投资发展模式如何转变为适度投资发展模式,学习与探索,2014 年第 8 期。 要素市场改革之途,财经,2014 年第 19 期。“十三五”时期的要素市场改 革,载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20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政策:保持定力,适度宽松,宏观经济管理,2014 年第 9 期。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高储蓄的影响,金融研究,2014 年第 1 期。获《金融研 究》年度优秀论文奖(2014 年)。 我国居民财产分配的贫富差距将对投资结构产生影响,新华文摘,2010 年 第 6 期。 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和政策选择,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 年第 2 期。被人 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被《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萃》转载。 经济学学术论文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 年第 10 期。 资产价格的可预测性,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 年 10 月 22 日。 人口老龄化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光明日报,2013 年 3 月 22 日。 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2013 年第一季度,主报告,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预测:全年GDP增长9.63% CPI达到4.7%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预测:全年GDP增长9.63%  CPI达到4.7%
特 别 报 道
SP EC努力凸现 出以增长 01 保民生、 以民生促增长 的协 同发 展路径 , 协 同增 长 目标 和 民生 目标是2 1年 中国宏观 01 经济政 策的主旋律 。
中国宏观 经济 论坛 预 测 ■
全年GD 增长96% P _3
观 经济 的上行 力量 。 另 一 方 面 ,“ 平衡 贸 易 战 略 的 推 进 ” 房 地 产调 控 、“ 政 策 的 持 续 ” 结 构 性 调 整 力 度 的提 升 ” 进 口通 胀 、“ 、“ 压 力 的凸 显 ” 发 达 经 济 体 复 苏 缓 慢 ”以及 “ 际资 本 、“ 国
五 是 “ 衡 贸 易 战 略 ”的 推 进 以及 发 达 经 济 体 复 苏 平
世界 经济的复苏 在很大程 度上还 是刺激 政策推 动的复
苏 , 随 着 各 国刺 激 政 策 相 继 结 束 , 的增 长 点 若 没 形 而 新
缓慢将导致2 1年贸易顺差大幅下降。 01
六 是 房 地 产 调 控 政 策 的 “ 码 和 持 续 ” “ 障性 加 和 保
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 经济 分析与预测模型 , 报告 1 2 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 出现适度回落, 、 01 预计全年
对2 1年中国宏观 经济作出如下预测: 01
G P 长96 %。 D 增 .3
泡沫’ ‘ 和 稳增长、 防下滑’ 两难的政策选择” 论坛上 , 。 有关专家对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作了分析和预测。 报告称 , 0 1 中国宏观经济将 努力凸现 出以增 长 2 1年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及 “ 税 计 划 ” 代表 的 “ 以 减 为 民生 工程 ”
4在 “ 、 贸易平衡战略” 结构性调整与新规划效应、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招生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2010 1- 政治经济学01-经济学院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说史,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10 1- 政治经济学02-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说史,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103- 经济史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经济史,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104- 西方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国际经济与贸易,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1Z1- 网络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产业经济学和网络经济学,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1Z2- 企业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企业经济学,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20 1- 国00-无101-思想政治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国民经济学,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民经济学理论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综合考试(含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国际经济与贸易,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01-数学一802-经济学综合数量经济学(含数学规划和计量经济学),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国防经济,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02Z4- 城市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综合考试(含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外语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025400- 国际商务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商法、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外语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简介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介绍:一、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二、专业概况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它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既包括方法、技术研究,又包括应用研究和数理经济学研究。

中级宏观经济学(曼昆版)

中级宏观经济学(曼昆版)

2
2-3 6-7 失业
2
3
7-8 经济增长 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 3

3-4 9-10 经济增长 II:技术论
2
4
11-12 总需求 I:建立 IS-LM 模型
3
5
13-14 总需求 II:应用 IS-LM 模型 3
5
14-15 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 3
注:于开学第一周,送教务处、本系(部)、任课教师:赵 煜 程 2012 年 2 月 8 日
学生班各一份,教师自存一份。 教研室主任:
2012 年 2 月 10 日
模型与汇率制度
6
16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 2
的短期均衡
6
17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 2

6
18 稳定化政策
2
7
19-20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3
7
20-21 消费
3
8
22 投资
2
8
23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 2

8
24 我们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什 2

教材:《宏观经济 学(第七版)》, 曼昆,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参考书: 1.《全球视角的 宏观经济学》,萨克 斯,上海三联书店, 1997 年 2.《宏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巴罗,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年 3.《宏观经济学(英 文版)》,不兰查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科目中级宏观经济学
教 学 日 历 专业班经济 1005-08
总学 讲
时课
时 数 分配
实验
习题 课
大作业
48 48
周课
学 实验、 学 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实录 2007年11月24日13:59 新浪财经11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式报告(2007-2008),该报告一年发布四次。

新浪网对此论坛进行了图文直播。

以下为论坛实录: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杨瑞龙: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同学,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7-2008年度报告发布会和宏观经济形势的研讨会。

大家都知道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东海证券有限公司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长期性论坛。

在这个论坛上我们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的研究预测报告。

我们这个论坛一年将发布四次报告,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是专题性宏观经济研究报告,5月份和11月将发布上半年和年末的总报告论坛。

本次论坛是一个年末的宏观经济论坛。

在论坛召开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来宾: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教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中国证券协会副会长、中国证监会研究员聂庆平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教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研究员;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副总裁阎衍先生;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所长朱戎先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元春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

接下来我们请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纪宝成:尊敬的辜胜阻副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欢迎各位嘉宾莅临今天的会场,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实录尊敬的林副校长、尊敬的各位嘉宾、来自新闻界、金融界的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券有线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年第一季度现在开始。

衷心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记者朋友,各位老师、同学的光临。

下面我介绍一下与会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附校长林岗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教授;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培勇教授;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17.14,0.03,0.18%)研究所所长李向阳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良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栋良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以及主分课题报告的研究员。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致辞。

林岗: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在这做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这大概已经是第11次了,是今年的第一季度,讨论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变化的问题。

我从雷达那里打听了一下,有两个问题是最大的,一个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尤其是压人民币升值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有什么办法破解这种影响,或者我们就应该升值,或者我们应该抵触,想一些中间的办法,这些都比较费脑筋。

将会对我们国家刚刚有所好转的出口有什么影响,等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会对我们经济增长的状态不利。

还有一个是国际贸易体系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可能要抬头,而且是已经要抬头,早就抬头了。

有种种的表现,有大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趋势,美国、欧盟。

欧盟在货币问题上对我们还同情一点,贸易问题上对我们也是盯得很紧的。

好像中国人犯了一个大错误,勤劳的中国人民努力的工作,成为事业的制造工厂,加大了储蓄,推动了经济增长,好像反而犯错误了,因为不消费。

这个东西有点滑稽。

中国的经济靠自己的力量,对这两个主要问题的应对如果得当,不出大问题,出点小问题没事,中国自己内部的经济增长的因素是非常强的,足以盖过这些外部小的影响。

中国的工业化还要深度发展,农民工打打工还是要跑回去,这种候鸟型的移民,如果把他们定居在城市将产生多么大的需求和增长的动力,这是我们的条件。

什么美国或者其他的都无法和我们相比。

所以我们中期的,至少是中期的,十年到二十年的增长是有很好的内部条件的。

咱们看得见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不错的,不要妄断,被美国人搞坏了。

我们要很好的增长。

今天主要是经济研究所的同志们将发表高见,我们洗耳恭听。

之后请我们的嘉宾提出很好的意见,以便他们很好的修改和校正自己的观点。

在学校作为一个学者,研究经济学,总是要对国家有贡献。

搞宏观经济预测也是要对国家有贡献,学者不仅是找几篇杂志发两篇文章,或者到FC发文章,就算是一个好学者。

要对自己的国家,要对知识的增长有真正的贡献,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说两句、发发文章。

这是我们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原因,我过去说过,再说一遍。

谢谢大家。

杨瑞龙:谢谢林岗副校长的致辞。

我们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今天已经是第13次,按照我们的惯例,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是专题的报告,6月份和12月是总体的形势的报告。

这次我们选择的是全球经济做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

我们觉得外部环境是宏观经济的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想到由于美国的发难成为全球经济焦点的问题。

刚才我有意没有介绍的一位主角,是我们这次主报告的主要承担人和演讲人,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副会长雷达教授,由他演讲,我相信他的演讲加上四位嘉宾的发言,将会是一道经济的大餐。

有请雷达教授。

雷达:大家好。

我代表我们这个课题组给大家做一个专题的汇报,我们的题目是《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

我包括四个内容,一是经济危机亿危机的性质;二、无创新的经济复苏不会改变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三、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住特征及具体表现;四、全球经济再平衡所面对的外部风险和选择。

一、经济危机与危机的性质。

2007年由美国房地产和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被人们认为是大萧条以后的最严重的衰退。

但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当中,这次危机开始复苏。

根据IMF的分析,如此严重的一论全球经济衰退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期得以恢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美日以及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采取了超乎寻常的政府刺激方案,因而避免了全球金融领域的恐慌,这种恐慌是导致1929-33年大危机的主要原因。

人们对于危机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此看来,我们认为自2007年危机以来,人们对危机的性质判断和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在对于经济危机和危机性质的判断方面,在以往的判断基础上做了两点的改进。

(一)我们认为本轮危机是一次全球经济失衡的系统风险危机。

1、如果本轮的危机是像危机开始之初人们开始判断的危机发展的逻辑是从房地产到房地产次贷,再到货币市场,再到信贷市场、实体经济领域,从美国经济传导到欧洲、亚洲的逻辑的话。

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对危机性质的判断由一个局部风险逐步转化为系统风险的过程。

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金融理论上是有悖于传统的金融理论的。

从70年多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和债券化的发展本身有消非系统风险的功能。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危机的认识不能从一个非系统、局部的向全面的系统的领域推演。

2、如果这子危机仅仅是一次金融危机,我们认为实际上从70年代开始,美国也已经完成了从世界银行中心的角色转化为世界风险中心角色。

美国也完全有手段将金融危机的风险转移到其他国家当中去,就像1997年发生的东亚的金融危机情况一样。

事实上这次危机我们看到主要从发达国家爆发,就金融危机本身的影响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

3、美国在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年代,实际上也是美国经常性项目项目赤字和对外负债急剧增长的年代,美国过度的需求增长和外围国家的过度供给,既是危机前全球的模式,也是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房地产泡沫的过程和世界经济的失衡从时期上来说是一致的。

4、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危机发生之前已经预测到了这次危机爆发的可能,他们认为导致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全球经济的失衡是有关联的。

例如,我这里举的美国经济学家分析的观点表明,美国经常性赤字在达到7.3%时,美国的经济会出现拐点及因此引发美国的经济衰退,以及对外净负债的下降。

美国尽管没有达到7.3%,他们的预期是在2009年才能爆发这次危机,但是他们对危机的爆发逻辑与这次的现实逻辑是一致的。

5、我们把这场危机性质的认识定义为对环球经济危机失衡的纠偏。

为什么先房地产开始?根据IMF(2008)的分析,美国房地产泡沫也与全球经济失衡有关。

根据他们的分析,在全球经济失衡过程中,由于贸易顺差国大量的资金流向美国,在美国爆发之前的30年的时期中,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

这一领域很可能成为投机资本集中投入的领域。

从这五点判断上说,我们认为导致这次危机是一次全球经济失衡的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这是对于危机的第一个认识。

(二)本轮一次周期性的调整,而不是以总危机形式出现的。

实际上我们在学术界也好,还是在实体经济的判断中来说,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区分为周期性危机和总危机了。

1、我认为总无机的特征是与社会危机相伴随的情况下,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的总危机才会出现。

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以战争为手段,如上世纪初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实现了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以及两个并行市场格局的形成,或以国内政局的动荡为表现形式。

2、周期性危机的特征。

在总危机爆发之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强制性的调节手段,作用在于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客观比率的要求,使价格趋近于价值或均衡价格、使虚拟经济趋近于实体经济。

3、我们区分了总危机和周期性,不能用总危机的判断来替代周期性危机,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人们对美元走势的判断。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国可以通过汇率调节来获得估值效应。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的汇率走势是走低的。

这是对总体长期走势的判断。

但这不能替代对美元汇率的短期判断。

很多时候人们会判断美国会持续下跌,但是看历史资料,每到危机的时候,美元汇率在很多情况下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4、同样我们不能用周期性的判断来替代总危机的判断。

全球四次大规模的经济失衡。

第一次比较明显的是在英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失衡。

每次危机的时候,大家都判断失衡是会消失的。

我们用美国的经常性帐户的非平衡的状况和GDP的比率相比,每次周期性危机调整之后,非但失衡状况没有消除,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05年的时候,尽管目前属于下调状况,失衡之后美国的状态是否会进一步下调呢?如果我们的判断是对的,这种周期不会改变。

85年的时候,它达到了一个顶峰。

大概十年多的时间,又再次超过了85年的失衡的水平。

我们的判断是,失衡的根本格局不会发生改变。

什么时候我们再恢复到这个顶点,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二、无创新的经济复苏不会改变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处于什么样的格局?美国作为金融和研发中心,日德为高端产品制造中心,以及东亚新兴国家为中低端产品制造中心的新三角分工格局。

这虽然还遗留着一些雅尔塔体系的地缘政治的因素,但是这一体系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在于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美国金融霸权地位的确立。

因此全球经济基本格局是否会改变,必然意味着替代信息技术创新浪潮的出现或以美国微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改变。

实际上,信息技术在上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就全球需求而言,不仅创造了无线通讯,个人电脑,网络交易等多种新型的领域。

而且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形成的全球网络生产体系也促进了外包等新形式的产业转移的路径,这是新三角分工格局的主要渠。

在这部分研究中,我们主要回答的是技术创新或者说技术基础有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技术基础发生变化,基本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否则将可能得以维持。

(一)全球技术进步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我们用技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我们首先需要对全球技术进步的水平加以衡量。

实际分析时,我们主要适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而指数进行分析。

从数据的可比性和可得性出发,我们选取了1996-2007年间部分OECD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来构建所需要的面板数据。

从变化图中我们可以看到,98年之后,世界技术进步的总体水平处于相对平稳发展的水平,而不像90年代更高端的发展。

(二)国际技术创新活动驱于下降1、研发投入增长趋缓OECD国家总体的投入量在增长,但是增长的复读在趋缓。

研发的投入在这当中增长了,但是技术的革新会不会出现呢?最主要要看产出的过程。

2、研发产出量绝对下降我们选择的数据是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两个主要专利系统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量进行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投入的曲线还是上升的话,很明显产出的曲线出现了倒U型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