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
第一部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声现象
第二部分:光现象
第三部分: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部分:物态变化
第五部分:电流和电路
第六部分:欧姆定律
第七部分:电功率
第八部分:电和磁信息的传递
第九部分: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部分:运动和力
第十三部分:简单机械
各部分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声现象测量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运动
声现象
第二部分:光现象
第三部分: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部分:欧姆定律
第七部分:电功率
第八部分:电和磁信息的传递
第九部分:多彩的物质世界
1、力
2、运动和力
第十三部分:简单机械
第十五部分热和能。

第三讲 运动和力20120712

第三讲  运动和力20120712

________学习力提升专家暑期专用教材初二升初三WULI物理第三讲运动和力一、中考导航图解1、力受力物体(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是____ 施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2、怎样描述力: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力的示意图3、弹力(概念)与弹簧测力计(原理)4、重力:概念、方向、重心、应用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减小的方法;方向)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6、牛顿第一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7、力的合成:合力_______________分力______________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向相同:大小__方向__方向相反:大小__方向__ 8、二力平衡: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中考命题思路重点: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及计算;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弹簧测力计;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的应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二力平衡的应用;摩擦力的测量。

难点:力的相互作用和二力平衡的区别;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过程。

分值:10---15分。

题型: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计算。

三、安徽中考命题2012年:1.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

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___cm4.一辆卡车空载时行驶速度为25m/s,满载货物时行驶速度为20 m/s,满载货物时车的惯性比空载时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1.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000N,速度为108km/h。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简称。

2.机械运动在宇宙中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在发生位置的变化,看似不动的房子、树木,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物体,这就是物体运动的绝对性。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4.参照物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但一般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速度越小,物体运动得越。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km / h,1m/s = km / h 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4.平均速度能够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只能对运动做粗略描述,平均速度= 。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1m= dm= cm= mm= μm = nm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3.刻度尺读数的时候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1h= min= s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不能被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②;③6.错误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错误可以避免。

第四节力1.力是,提到力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一个是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静止的物体运动;②使运动的物体静止;③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4.力的三要素:、、。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如图,从甲图斜面h高度处释放一个小球,有摩擦力时小球不能爬升到右侧等高处,若斜面绝对光滑,小球能爬升到右侧等高处;乙图情况下小球也能爬升到右侧等高处(乙斜面也绝对光滑),丙图中右侧斜面换为绝对光滑的水平面,小球由于不能爬升到相同高度会一直运动下去。

即: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

(1)为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应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处。

(2)为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的大小,斜面的粗糙程度应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应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3)分别选择光滑木板、棉布、毛巾铺在斜面末端的水平面上,发现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运动下来的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的速度都在减小,且水平面越光滑,速度减小得就越慢,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4)请大胆猜想: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若不受阻力,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惯性惯性:一切物体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如: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脚步已随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因此身体会前倾;同理汽车突然启动,人会向后仰;跳远运动员助跑能提高成绩;人走路时碰到石头会向前倾倒。

练习:1.衣服上有灰尘,一拍打就掉了,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答:衣服上的灰尘本来静止,拍打时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而衣服由于运动会和灰尘分离,所以灰尘被拍掉。

2.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每个小时旋转15°),人竖直向上跳,会落到原地,还是原地偏后,怎样解释?答:落回原地。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王伟 研课标说教材《运动和力》

王伟  研课标说教材《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说课标说教材”文稿符家川初级中学王伟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我将从以下三个流程进行: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一)课程目标: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表现在习惯与兴趣、能力与意识两大方面。

通过学习物理在习惯与兴趣方面:①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

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③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④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在能力与意识方面:①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③有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出了以下七项要求: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五、分析与论证。

六、评估。

七、交流与合作。

课程标准对《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到三个维度的要求:知识与技能:1.领悟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用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历科学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摩擦的利与弊,体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浙教版小学科学运动和力单元教材解读

浙教版小学科学运动和力单元教材解读

三、谈教学
探究活动结构:
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课)分别用重力、弹 力、反冲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探究 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 好技能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5-7课)认识摩擦力,探究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探究摩擦力对 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 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 并作实验记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 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 作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 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 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活动操作性更强,探究能力培养更 加落实。
6、滑动与滚动
◆认识滑动和滚动,渗透了科技发展 的思想。
◆用小车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 力适合儿童认识特点。
◆实验后研讨“为什么静止的小车要 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才能运动起来,为什 么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止下 来?”是提升原有概念。
7、运动与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驱动 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 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 承。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 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探究目标(2)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 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2、用橡皮筋作动力
◆把探究活动集中在研究“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这个问题上, 做深一点做细一点:
在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活动中作 好铺垫;在探究活动中提出两个注意观察 的问题。研讨时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分离摩擦面。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② 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3.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3.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
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受力为平衡力
4.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的两个力
5.重点实验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下滑。
运动和力知识结构
一、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情况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Nhomakorabea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不改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
一条直线,上放开手后,发
现小车转动。
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受力物体 力的变化
相互作用的力
作用在不同的 两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个力变化,另一个 力不一定变化,可能 会变为非平衡力
二、摩擦力
弹力

重力
摩擦力
产生条件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 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棉布表面
比较小车滑行距离
木板表面
(2)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水__平__桌__面__
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质量相等 时,
小车静止;把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不 相反 ,
放开手后,观察到木块会 运动 ;把小车原地转动一定角度,
使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摩擦力产生的位置:接触面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是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 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