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合集下载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XXX的《变色龙》,写警官XXX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XXX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XXX《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XXX夫妇对于XXX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XXX和少年XXX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XXX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XXX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XXX的头发、XXX表的叙写,为后文写XXX夫妇决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语文梦工场2019-07-10 08:09:13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一)顺叙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叙又称直叙或正叙。

采用这种方法,文章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

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故事戛然而止。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我与地坛》(节选),散文的前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一是写地坛,一是写母爱,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但实际上二者互为说明,互为映照,都是在描写母亲的伟大。

前者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是用写实的笔触再现生身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浑然整体。

不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感悟、重获新生的精神源泉。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叙1.倒叙的定义在修辞学上,原本应该顺着这么说,但为了某种需要,却故意将其倒过来说,称为倒装。

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就远比顺着文法规律而描述的“瞧去,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鲜活太多了。

记叙文写作开头、结尾方法及技巧

记叙文写作开头、结尾方法及技巧

记叙文开头方法1、开门见山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占、人物和事件,直接入题。

如:放学的铃声早已在凄风冷雨中飘远,校园里空荡荡的,我孤独地在校大路上徘徊。

突然,院墙边一株瘦弱却开着花的小桃树锁住了我的目光。

——《就这样被打动》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白杨礼赞》2、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如:西风卷着落叶,飘向东,飘向西,我的头发也随风东西飘飞,风缝钻进脖子,冷瘦瘦。

一只大雁,只一只,孤独地向南飞着,洒下一路哀鸣。

——《孤独的心》运用时要注意几点: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用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

(《走出黑夜》)4、抒发感情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如:有一个身影时常在我脑海浮现,有一种声音总是在我耳边回响,有一份思念和祝福长久地驻在我的心里。

你还好吗,我的鸟儿?——(《那一次,我曾与你邂逅》)5、揭示中心开头法: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如: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琐忆》又如:做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这个道理让我终生难忘。

——《现实改变了我》6、运用修辞方法开头(生动形象或增强气势):如:风雪,折断了大树的枝叶,却折不断大树的精神;暴雨,淋湿了苍鹰的翅膀,却淋不湿苍鹰的勇气;苦难,遮挡了我前进的视线,却挡不住我前进的信念。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xx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

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

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和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等方式,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记叙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首先,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增强读者的沉浸感。

描写可以包括细节描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等。

细节描写可以从感官上描述人物的外貌、服装、气味,以及环境中的声音、味道和纹理等,让读者通过感官感受来了解故事中的情景。

动态描写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情感表达来使故事更加生动。

静态描写则通过描写静物的形态和特点来表达情感或营造氛围。

其次,对话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以及思想。

对话可以是直接的口头对话,也可以是人物内心的独白对话。

通过对话的手法,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之间的互动,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再次,时间顺序是记叙文中重要的手法之一、通过合理地安排事件的前后顺序,可以展示出事件和人物的发展和变化。

时间顺序可以是直线性的,也可以是倒叙、插叙等非线性的。

通过灵活运用时间顺序的手法,可以在故事中产生悬念和张力,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外,语言的巧妙运用也是记叙文中重要的手法之一、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设问等,可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通过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具体在写作时时,时常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

行动(动作)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

语言(对话)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

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

环境描写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其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⑥渲染气氛。

另外,从描写的角度看,除直接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正面描写)外,还可进行侧面描写,即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基本作用是烘托,使描写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记叙文的五种构思方法

记叙文的五种构思方法

记叙文的五种构思方法中小学教材中的记叙文,以记事文为主,也有不少写人的文章。

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

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构思方法。

一、巧用穿插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

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

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先看看如何进行穿插、穿插什么内容:1.穿插描写【例】《孔乙己》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

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使“笑声”在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力量。

2.穿插议论或抒情【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3.穿插主题句【例】《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

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在以上内容的“穿插”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反复穿插”。

可以说,没有“反复”就无所谓“穿插”。

正是由于有了“反复”,才能在“穿插”中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二、横向组合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导读: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就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

我们先假设正常的时间顺序为A-B-C,以它为参照标准来分析这四种记叙方法。

所谓顺叙,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就是A-B-C。

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完全忠于事情的实际。

例如本册教材第8课(阿累的《一面》),作者满怀深情的叙述了他与鲁迅先生的一次见面。

作者从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写起,进内山书店、看到鲁迅先生的书、欲买书又怕贵、鲁迅先生送书、直到“走出书店的门”,这半个钟头内发生的事,作者如实记下来了,并且与实际情况一致。

这就是顺叙,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忠于实际的写法。

顺叙的写法由于与事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写起来比较容易操作,读者读起来也易于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

不过运用顺叙的记叙方法要注意有祥有略,不可流水帐似的平均使用笔墨。

不然,作文就平铺直叙,读起来索然无味了。

倒叙与顺叙恰好相反,它的模式是C-A-B。

也就是说,倒叙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一般新闻类作品或回忆性文章多采用这种写法。

如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第1、2句)即交代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后面的主体部分才分别从我中路、西路、东路三路
大军详细介绍了战役的具体进展情况并作了实事分析。

又如12课《猫》,作者一开始就说:“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可见,这就是倒叙了。

要注意的是: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

采用倒叙,必须是为了制造悬念和波澜,是因为结构或表达的需要,不能为了倒叙而倒叙,把倒叙当作一把万能钥匙。

插叙与顺叙、倒叙的最大区别是插叙涉及到两件事。

它是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再继续原来的故事。

也就是说是A-B(-D)-C模式。

如第7课《驿路梨花》,全文采用顺叙,从“夕阳西下”写起,到“一弯新月升起了”,又到“这天夜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是典型的时间顺序。

在文章第33自然段,插入了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学雷锋盖小屋的故事,不仅解开了文中的悬念,而且深化了全文中心。

一般说来,插叙的内容要对原文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达有积极的映衬或铺垫作用,要能为全文的中心服务。

平叙也涉及到了两件事。

它与插叙的区别是:插叙是在甲事中插入乙事,乙事为甲事服务;平叙则是甲事、乙事(或者更多事)同时记叙,每一件事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行的,它们共同为文章中心服务。

模式如A-B1(B2)-C1(C2)。

平叙可以一件事一件事的分别叙述,说完了这件事再讲那件事,古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是如此;也可以几件事并行交叉的进行,齐头并进的写
几条线,互相穿插,并行推进。

第4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就采用了平叙的前一种写法。

作者选用抗美援朝战争中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以及和无名战士的交谈这三件事,共同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思想主题。

又如《水浒传》第49回,“原来和宋公明初打祝家庄时,一同事发。

却难这边说一句,那边说一回,因此权记下这两打祝家庄的话头,却先说那一回来投入伙的人乘机会的话……”这里两打祝家庄和49回的“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
孙新大劫牢”就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用的也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三国演义》第55回“却说玄德……”“却说孙权……”“却说赵云……”四个段落讲了三件事情,然后集中到二气周瑜上来,属于平叙的第二种写法。

上述的两种平叙方法,第一种较为常见,它只需要在各起讫处加以必要的照应就可以了;后者需要注意把几条线索灵活交织起来,做
到巧于照应,让读者看得明白。

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这四种叙述方法各有特色,一般说来,初中生600字作文大多使用前三种,但具体运用到作文中又因人而异,同一个文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本次练习题《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写获得成功的经历,可以顺叙;如果从成功的喜悦入手,则
可以倒叙;从失败到成功,其间还可以插入父母、老师同学对你的鼓励,三种方法随你任意取舍。

又如《家乡新变化》,因为有“变化”要表现,而且涉及时间较长,所以最好用倒叙,从眼前写起,回忆过
去并和眼前作比较,以突出变化之大。

若是换用顺叙的写法,固然可以按时间顺序一一写来,但于初中生的实际则不利于安排材料。

【关于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1.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2.作文常用的写作手法
3.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4.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5.记叙文写作手法
6.记叙文有哪些写作手法
7.记叙文常用写作方法
8.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方法
上文是关于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