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籍,它的主题是探讨一个国家和其公民与变革的关系,作者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
这本书面向的读者是关心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感到好奇的读者。
我个人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良好。
费孝通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深刻而丰富的主题,每一个观点都富有思考力和启示性。
其中一个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作者强调曾经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比较集体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很少被充分保证,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个性被更多地关注和尊重,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不可逆转的方向,也是值得欣喜的一点。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和观点,成为一个让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更深刻认识的窗口。
正如费孝通先生在该书中说的:“我们自古以来,无论是文化、经济、政治或社会,都有着丰富而盛大的历史,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源泉丰富,我们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根基。
” 还有书中的另外一些观点,比如说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渐行渐远,对于国家和公民的未来发展等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探讨。
在我的创新思考和观点中,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的良好发展,才能实现一个良性的社会。
我们的国家是由人民共同维护的,人民需要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
利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家发展当中来。
而国家需要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2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四):读《吾国与吾民》有感《吾国与吾民》是我读林语堂先生的第一本书籍,此后再读《老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等书籍,还是找不到当初读《吾国与吾民》的那种震撼,为此不得不感叹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所呈现的智慧才识。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曾留学美国和德国,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任教,一年后又成为《语丝》杂志社的主要撰稿人之一,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与《吾国与吾民》的初始其实是源于我的好奇,好奇这本反应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性的一本书却是在美国用英语创作,随后才经由中国翻译家翻译成中文的大作有何吸引人之处。
1934年,林语堂先生开始用英文创作《吾国与吾民》,随后赛珍珠的出版公司在美国发行,随即轰动一时,都被西方人认为是通过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就知道了什么叫“中国文明”。
要讨论《吾国与吾民》,那就必须把此书放到当时的一个宏观大背景之下去讨论,这样子方能够体现林语堂先生写《吾国与吾民》的厉害之处。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动荡的、混乱的,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显得模糊而朦胧,让人无所适从。
赛珍珠在《吾国与吾民》的序中也说道:“新时代促各种学说乘时而兴,纷纭杂糅,几乎扯碎了青年们的脆弱的心灵。
他们被灌输一些科学知识,又被灌输一些耶稣教义,又被灌输一些无神论,又被灌输一些自由恋爱,又来一些共产主义,又来一些西洋哲学,又来一些现代军国主义,实实在在什么都灌输一些。
侧身于顽固面守旧的大众之间,青年知识份子却受了各种极端的教育。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导读: 本文是关于《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希望能帮助到您!《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我可以坦诚相见, 我并不为我们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
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的涂脂抹粉, 她会再一次恢复平静, 并且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如此自白, 林先生的性格便跃然纸上, 令人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定是一个率真的作家。
”历来并不乏剖析中国人品性与生活习性的文章与著作, 但读来或则过褒扬近乎谄媚以期宣传之效果, 或则过批判近乎无情并因之令人悲悯而缺乏客观性。
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 它的价值应足以当得起阐述中国者, 不能犯上述任何一点毛病。
这样的作者必须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中国人民的旨趣, 这样的人才不是轻易找得到的。
但正如赛珍珠女士所说:可是出乎不意, 与历来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 它是忠实的, 毫不隐瞒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 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 精神状态与向往, 以及中国的社会, 文艺与生活情趣, 并与西方人的性格, 理想, 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
你会惊叹于作者简纯的风格,而这种简纯偏又不影响作者对真理领悟的陈览。
林先生确是立于了客观的地位, 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 抑或是陈述其美好之处, 他总是在扮演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 但绝不只是信息的传送者, 我们往往被他感染。
有时, 我们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写的, 如若是中国人, 怎能这样坦诚, 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可细读全书, 这又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如若不是中国人, 又怎能如此富有诡辩与学识, 幽默与澄明将中国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读起林先生的文章, 脑海中想到的竟是鲁迅先生,总不免要作一番对比。
后者往往让人醍醐灌顶却又悲悯无奈, 而前者虽平淡谦和却极具启示。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通用6篇)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通用6篇)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1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
读完《吾国与吾民》一书后,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
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的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具有稳定性,就算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2《吾国与吾民》是一部值得我们珍重与留念的,她成书于民国我国民林语堂之手。
他站在历史与现实,矛盾与冲突的角度之上,深刻的对比与刻画了吾国吾民的国民特性以及此种特性之历史的文化的外域的深层次根源和现实考量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他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一个有着广袤国域的国家,他的文化差异明显;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他的文化丰富多样。
正是上述因素是其文化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交融着,互补着,并且较为和谐的演进着。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吾国与吾民》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一):翻译的语文水平黄嘉德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你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回到了学前班。
每句话看一遍基本上除了几个关键词就啥也看不懂了。
碰上有两个逗号的复句,即便是认真读上好几遍,也完全不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指代关系。
半古不白,之乎者也跟现在句式混在一起,结果就是谁也看不懂。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二):这个版本翻译严重不推荐啊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三):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本对希望理解中国人的读者有着莫大帮助的书。
由于半白话的原因,书中一些部分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最开始读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书的顺序读,而是从下半部讲述娱乐的部分开始(略微显得有点浮于表皮),然后阅读越觉得有意思,把后半部就看完了。
前半部似乎整个论调有点偏灰暗,不比得后半部来的轻快愉悦,看的我也很沉闷。
看完只有一个感觉:中国人总是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娱乐方面被同化得太多了,但是在思维方面,倒是一点变化也谈不上。
是好还是不好这真是不好断定,或许这是民族特色。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四):关于赛珍珠的序开头赛珍珠的序,没人觉得翻译有问题吗?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不知所云的“底”。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吾国与吾民》是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4月23日至25日在全国各省市委书记会议上作的讲话,这篇讲话是毛泽东对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回应,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指导方针。
阅读完毛泽东同志的《吾国与吾民》这篇重要讲话,我感触颇深。
首先,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值得庆祝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方面,工人阶级和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缺陷,阶级斗争还存在一定的范围;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展迅速,但仍需要解决农村经济建设和教育问题等。
其次,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一些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针。
他强调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加强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联合,相互支持,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胜利。
同时,他还提到了正确处理各阶级、各派别之间的关系,倡导人民内部团结,反对阶级斗争的偏向。
这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毛泽东同志还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农村建设、教育问题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在经济建设方面,他主张实行国家计划,注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工业,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对于农村建设,他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在教育问题上,他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把革命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阅读《吾国与吾民》,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和复杂性。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生事物,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
只有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关注。
在《吾国与吾民》中,他反复强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人民的生产生活,反对官僚主义和阶级偏见。
这种思想和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争取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原因之一。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基于过去,适于将来——读《吾国与吾民》有感“然而,《吾国与吾民》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
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做,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赛珍珠序)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格局动荡的时代。
沉浸在历经了几千年才营造出的梦境中的中国人们惊讶地发现看着他们已经“睡过头了”,他们的床榻已经被侵略者们所占据,他们的身边充斥着闻所未闻的思想,物质和文化。
所以国人们迷茫了,他们无法分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对那个曾经沉浸依恋的梦境也产生了怀疑。
不只是中国人,那些侵略者们,即床榻上的其他人对于这个刚从梦中醒来的中国也是一知半解。
他们需要文字性的资料说明来帮助他们看清中国,中国人自己也需要一些清晰的指引来帮助他们由梦境过渡到现实。
于是,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应运而生。
但其中很多的著作都不符合这样的要求,因为它们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
那些著作是为了取悦外国人,而于中国则不配。
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去解读中国,理清中国和中国人和思想精神制度,展现人们的生活之道,为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大体归纳为:由大及小,由里及表。
先叙述中国人整体的特点,即他们的性格,思想,精神,文化等,逐层深入,延伸到生活,艺术这样的细节,它是一个由内在精神到外在生活表现的过程。
但在章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紧密联系,过渡紧凑,承接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的阅读感受。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吾国与吾民》是一本关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刻思考和探讨的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也让我对自己所处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作者在书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而民族则是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群体。
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家是民族的容器和保护者,而民族则是国家的根基和生命力。
通过对国家和民族的定义,作者让我意识到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其次,作者在书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的团结和奋斗,而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支撑。
作者通过丰富的历史事实和案例,展示了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最终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的分析,作者让我深刻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最后,作者在书中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他认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合作和协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作者呼吁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通过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思考,作者让我深刻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阅读《吾国与吾民》让我对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我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让我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作者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团结奋进,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们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
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的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静,并且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如此自白,林先生的性格便跃然纸上,令人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定是一个率真的作家。
”历来并不乏剖析中国人品性与生活习性的文章与著作,但读来或则过褒扬近乎谄媚以期宣传之效果,或则过批判近乎无情并因之令人悲悯而缺乏客观性。
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它的价值应足以当得起阐述中国者,不能犯上述任何一点毛病。
这样的作者必须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中国人民的旨趣,这样的人才不是轻易找得到的。
但正如赛珍珠女士所说:可是出乎不意,与历来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出世了。
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
你会惊叹于作者简纯的风格,而这种简纯偏又不影响作者对真理领悟的陈览。
林先生确是立于了客观的地位,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抑或是陈述其美好之处,他总是在扮演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但绝不只是信息的传送者,我们往往被他感染。
有时,我们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写的,如若是中国人,怎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可细读全书,这又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如若不是中国人,又怎能如此富有诡辩与学识,幽默与澄明将中国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读起林先生的文章,脑海中想到的竟是鲁迅先生,总不免要作一番对比。
后者往往让人醍醐灌顶却又悲悯无奈,而前者虽平淡谦和却极具启示。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这本书是写给纯朴而忠恕的一般人的”,这也就是为何此书能够与绝大多数的读者达到认知上的共鸣与契合。
这里,我仅摘录一段本书中作者关于道教的论述,供大家欣赏。
“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
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情感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
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
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都是道教徒。
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付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