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金业: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及评价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及评价日本自“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
为了重新提振经济,日本历届政府不断对经济进行改革。
特别是在安倍首相上台后,推出了“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上述措施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总体而言,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影响日本经济的一些固有问题仍制约着日本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标签:日本经济;安倍经济学;评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持续在低位徘徊,日本经济也进入了长期低迷期。
为了改善经济,日本历届政府也主动推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例如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扩大内需等等。
尽管如此,日本经济发展依然低迷,1992~2012年,日本每年GDP增长率大部分在2%以下,年平均增長率仅为0.8%。
1999年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通缩。
同时,日本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的竞争力也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1】此外,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造成海啸、火灾、核泄漏、环境污染等复合灾害的并发,对于日本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各个层面均造成极大的冲击。
安倍首相在2012年再度出任首相后,也指出了当前日本经济的危机:无法从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的泥潭中摆脱出来,丧失了据说高达50万亿日元的巨额国民收入和产业竞争力,无论多么认真工作生活都得不到改善。
此外,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也使得多达近32万的人们依然无法回到住惯了的故乡,迟迟没有进展。
【2】在日本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背景下,安倍在上台后就推出了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以期能够扭转日本经济发展颓势。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上述措施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安倍具体措施是:安倍向日本央行施加压力要求增印货币,实现2%的通胀目标;减少国债发行、提高消费税、适度增加财政支出;推动医疗产业发展、鼓励女性就业。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

一、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一)安倍经济学的主要措施1、货币政策推行以2%通胀为目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其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日本央行通过大量印钞来增购国债或企业债券,向市场不断注资。
量化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走出通缩方面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低利率有利于企业将成本维持在低位,也有利于促进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充足的资金还可以使背负着大量不良贷款的日本银行业无需担忧流动性问题,可以在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上采取较为主动的行动,推动金融业乃至其他产业的结构重组。
2、财政政策大举国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政府大量举债来大兴土木,用公共投资来激活民营经济、扩大就业。
3、经济增长以放宽政府管制、深化结构改革为中心的增长战略。
通过“增长战略”来开放国内农业、医疗等受政府严格保护的传统领域,通过这些部门的市场化来强化市场交易机制,将过剩的货币引入实体经济,以提高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使日本重返世界第二强国。
其中,安倍晋三已于4月出台了以医疗、育儿和就业为核心的第一波经济增长战略,以鼓励出国留学等大学教育改革措施、企业扶持政策、将日本独有的文化产业向海外推销出去的“酷日本”项目以及农业支援措施第二波经济增长战略。
6月5日还将推出以利用民间资本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第三波战略。
(二)各大机构对其影响的判断1、对QE宽松程度的看法·法兴银行:政治压力将真正触发过多货币宽松措施。
日本将扩大量化宽松(QE)规模5万亿日元,以进一步购买日本国债,至此QE总规模累计高达70万亿日元,从而进一步对抗国内通货紧缩和刺激国内经济增长。
·摩根大通:日本央行目前推行的QQ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asing)标志着其货币政策的根本性转变,日本央行的操作手法由此前的隔夜拆借利率转向基歹币,其在未来两年内将以60万亿-70万亿日元/年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规模。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偏离靶心

在5月17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封面上,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以一种“惊艳”的造型亮相——他被画成了一个飞向未来的超人。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低迷的日本股市出现了反弹,一度创下日本经济5年来的新高,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了日本经济在沉寂20年之后出现复苏的迹象。
但从5月下旬开始,日本股市又连续出现暴跌,再度成为“熊”冠亚太的股市。
在这过山车式的股市动荡中,一个新名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安倍经济学”。
安倍面临疲软经济1954年出生的安倍是第一位生于战后的日本首相,其家族在日本政坛声名显赫——外祖父岸信介及其胞弟佐藤荣作均在日本战后担任过首相。
1977年,安倍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系政治学专业毕业,随后赴美就读于南加州大学。
1979年,他进入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纽约分公司工作。
3年后,他给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的父亲当政治秘书,步入政坛。
2006年9月,安倍当选自民党第二十一任总裁,6天后成为第九十任日本首相。
然而,在上台后的一年中,安倍组建的内阁丑闻不断:行政改革担当大臣因涉嫌虚报资金被迫辞职,农林水产大臣自杀……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自民党在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只获得37个议席,失去了第一大党地位,安倍也随后宣布“因个人健康原因”辞职。
之后几年中,日本政坛动荡,经济举步维艰。
2012年9月,安倍再度当选自民党党首,并在12月26日被任命为首相。
他面对的是一个严峻的经济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未散,2011年“3·11”大地震又重创日本经济,企业经营受困……最大的问题是,受日元剧烈升值的影响,企业出口严重受挫。
日元升值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美国开始警惕日本快速扩张的脚步。
1985年9月,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了“广场协议”,承诺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以此刺激美国的贸易出口,平衡贸易逆差。
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非常“合作”,说“美元贬值20%都ok”,这使得日元迅速升值。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偏离靶心 日本面临疲软经济 (2)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偏离靶心日本面临疲软经济2013 年5 月17 日,安倍晋三在日本东京发表演讲。
2013 年5 月17 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封面上,安倍晋三被画成了一个飞向未来的超人。
在5月17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封面上,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以一种惊艳的造型亮相他被画成了一个飞向未来的超人。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低迷的日本股市出现了反弹,一度创下日本经济5年来的新高,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了日本经济在沉寂20年之后出现复苏的迹象。
但从5月下旬开始,日本股市又连续出现暴跌,再度成为熊冠亚太的股市。
在这过山车式的股市动荡中,一个新名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安倍经济学。
安倍面临疲软经济1954年出生的安倍是第一位生于战后的日本首相,其家族在日本政坛声名显赫外祖父岸信介及其胞弟佐藤荣作均在日本战后担任过首相。
1977年,安倍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系政治学专业毕业,随后赴美就读于南加州大学。
1979年,他进入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纽约分公司工作。
3年后,他给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的父亲当政治秘书,步入政坛。
2006年9月,安倍当选自民党第二十一任总裁,6天后成为第九十任日本首相。
然而,在上台后的一年中,安倍组建的内阁丑闻不断:行政改革担当大臣因涉嫌虚报资金被迫辞职,农林水产大臣自杀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自民党在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只获得37个议席,失去了第一大党地位,安倍也随后宣布因个人健康原因辞职。
之后几年中,日本政坛动荡,经济举步维艰。
2012年9月,安倍再度当选自民党党首,并在12月26日被任命为首相。
他面对的是一个严峻的经济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未散,2011年311 大地震又重创日本经济,企业经营受困最大的问题是,受日元剧烈升值的影响,企业出口严重受挫。
日元升值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美国开始警惕日本快速扩张的脚步。
1985年9月,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了广场协议,承诺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以此刺激美国的贸易出口,平衡贸易逆差。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中文名:安倍经济学概括:安倍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实施时间:2012年底提出者:安倍晋三一、产生背景:2008全球金融海啸过后,欧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争相反复推出的量化宽松,更创造出巨额的国际资金。
国际资金最有兴趣的投资地区是报酬率远比欧美来得高的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
身为全球主要货币之一的日元,自然相对于美元欧元,吸引了更高的兴趣。
二、具体内容:安倍经济学在日本被称作(三支箭)(一)扩张的金融政策1.无限制的货币宽松2.促进日元贬值3.修改银行法(二)激进的财政政策1.政府大量举债增加公共支出2.增发国债,日本银行大量印钞购买政府国债。
增强国债流动性。
(三)促进日本经济成长战略1.降低对商业的监管(减少商业税)2.增加女性雇佣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5.促进教育文化体育产业安倍经济学有三个主轴,安倍晋三首先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
其次,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
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200%,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也是高风险。
最后是日元贬值政策,自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至2012年12月,日元相对美元升值23.62%,对照韩国在同样一段期间内,仅小幅升值0.22%。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其中以2%的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已引发韩国、中国等的不满。
韩日企业在海外市场形成直接竞争局面,而虽然部分中国企业已开始与日本企业竞争,但出口产品重叠的领域仍不多。
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和日本五十大出口产品当中26个重叠。
该协会进一步预测:如果日元对韩元贬值10%,韩国出口额会减少4.1%。
受最大影响的无疑是汽车行业,据韩国汽车产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在日元对韩元贬值10%的条件下,韩国汽车出口额将会缩减12%。
然而,无论是G7还是G20都默许了日元的暴跌,因为它们大多不会受到日元贬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读安倍经济学

解读安倍经济学作者:柴田德太郎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第07期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首相安倍第二次上台后采取的经济措施。
其目的是解决日本的宏观经济问题,即持续已久的通货紧缩。
安倍经济学包括三项措施,分别是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刺激和鼓励私人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
三个政策彼此间不一定具有一致性,这类似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实施的里根经济政策。
由于货币宽松政策是安倍经济学最主要的部分,所以我研究这个政策取得的效果。
4月4日,日本央行决定实施“定量和定性的货币宽松政策”。
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下: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方面,日本央行将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央行将实施新阶段的“定量和定性的货币宽松政策”。
这将会使货币基础、日本国债发行量及上市交易基金总量两年内增长一倍,并且使日本国债的平均剩余到期日期延长一倍。
为了完成货币宽松政策的目标,日本央行将实行货币市场操作,从而使货币基础以每年约60万亿-7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
此外,为了鼓励收益曲线的利率进一步下滑,日本央行将购买日本国债,持有量将以每年5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加。
新的货币政策是为了改变投资者对膨胀的预期,从而结束通货紧缩。
日本央行真的成功实现了该货币政策的目标了吗?短期来看,的确如此。
十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从4月2日的0.565%下降至4月4日的0.422%。
日经平均指数从4月2日的12000点迅速增长至5月22日的15600点。
美元对日元汇率从4月3日的93日元/美元升至5月22日的103日元/美元。
似乎日本央行成功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
但是,这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宽松政策,产生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不良反应。
5月29日,十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增至0.937%。
包括一些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担心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在未来会贬值。
这意味着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年倡导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的典型增长。
结果,银行不得不提高按揭贷款的长期利率,而长期利率的增长可能会降低房屋购买和商业投资。
浅论安倍经济学--三支箭效用

众所周知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经历 了快速高效的经济增长, 然而从二十世纪后半段开始 ,处于顶端的 E l本经济突然如同脱轨的火车一样 开始失控,资产泡沫迅速破裂,国民生产总值始终停滞不前,失业率也是逐 年上升。自此,日本的车轮驶入了 “ 失去的二十年” 的新阶段。 自二十世纪 9 0年代 开始 , 日本 GD P年平 均增长率 逐年下降 ,2 0 0 8 年和2 0 0 9年两年期间更 是出现 了惊 人的负 增长。经济 的持续 低迷 ,不 仅 造 成 日本 在 世 界 上 经 济 强 国 的地 位 不 保 ,人 民 对 政 府 的 质 疑 日益 加 剧 ,国内政治世局开始变得动荡 不安。
1 .2全 球 经 济 大环境
2 0 0 7年新年伊始 ,美国抵 押贷款 风险开 始浮 出水面 ,次级房 屋信 贷危机同时出现 ,并于 8月 9号 引发爆发 流动性危机 ,这场全球性 的金 融危机一触即发。 2、“ 安 倍 经 济 学 ” 的 内容 、目 的 以及 政 策 核 心
2 .1“ 安 倍 经 济 学 ” 的 主要 内容 2 .1 . 1“ 质 化 和 量 化 ” 的宽 松 货 币 政 策 。 北 京 时 间 2 0 1 3年 4月 4
日,E l本央行在 召开 了货 币政 策会 议之 后 ,宣 布推 出 “ 质 化 和量化 ” 的货币宽松政策。采取 的措施 主要包括扩大之前为期 三年的购买 国债期 限 、将 日本 基础 货 币 购 买 量 提 高 到 每 年 6 0万 亿 至 7 O万 亿 日元 、增 加 3 0 0亿 日元 J —R E I T s 0和 E T F 的购 买 量 、废 除 不 久 前 刚 刚 通 过 的 资 产 购 买计划 ,同时央行还提出了两年 内实现 2 %的通胀率的 目标。 2 .1 .2灵活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计划在安倍经济学中同样不 可或 缺。因此安倍执政的第二个月便通过 内阁会议决定,出台了 1 3 . 1万亿 日元 的2 0 1 2财年补充预算案,其中包括政府决定额外发行的 5 . 2万亿 日元 国债。 同年 4月6日,2 01 3年度预算案也在 日本众院全体会议结束时得到最终确 立,前前后后加在一起 ,政府此次财政预案的规模已经超过 1 0 0万亿 日元。 2 .1 . 3深 化 结 构改 革 为 中心 的成 长战 略 。安 倍 于 1 3年 4月 披 露 了 包 含发展 医疗产业 、帮助女性就业 和提 高大学生 _ I _ : 作能力 的第一 轮发展 战略。随后在 5月份 ,安倍又推 出了包括发展本 国农业 、促进 投资和扩 大社会基 础设施 出口的第二轮发展战略。同年 6月 , 日本政 府再度通过 了第三轮发展战略,即 “日本再兴战略修改 2 0 1 4 ” 。 自此 ,肩负振兴 日 本国民经济重担 的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已经全部射 出。
安倍经济学思考

安倍经济学什么是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
安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市场大量注入资金,造成通货膨胀率增加,日元贬值,出口增加,物价上涨,企业收益增长,员工收入也随之增加,最终摆脱通货紧缩,实现日本经济增长。
[编辑]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安倍经济学”这一系列政策由所谓的“三支利箭”组成。
其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其三是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放松管制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长战略。
安倍希望通过第一支利箭将市面上的纸币量增加至现有的两倍;通过第二支利箭增加大城市及其他地方城市的雇佣;通过第三支利箭激活民营企业的发展。
安倍晋三试图创造通胀预期以扭转日本持续多年的通缩,设想剧本如下: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对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商品,就会尽快地去购买,从而带动消费及投资,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如果这样看起来有些抽象的话,安倍晋三的经济顾问滨田弘一则说的非常直白:如果我们让某人钱包里的钱由1万日元增加到2万日元,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比从前更加积极地消费。
如果大家都积极消费,那么日本的经济就会迅速恢复往日的雄风。
因此作为日本央行将纸币印刷量提升到现有量两倍,这也是促进消费增加的途径。
为此,安倍晋三还将不支持他的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撤掉,换上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坚定支持者黑田东彦。
黑田甫一上任,就出台了新政策: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黑田东彦领导的日本央行不仅在政策方面更加大胆,政策传达的技巧也有提高。
该行在政策声明中指出,预计新政策不仅会通过利率、资产价格等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还将显著改变市场预期。
[编辑]安倍经济学的效应[1][编辑]积极效应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提振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这一系列政策由所谓的“三支利箭”组成。
其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其三是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放松管制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长战略。
1、安倍希望通过第一支利箭将市面上的纸币量增加至现有的两倍;通过第二支利箭增加大城市及其他地方城市的雇佣;通过第三支利箭激活民营企业的发展。
2、安倍晋三试图创造通胀预期以扭转日本持续多年的通缩,设想剧本如下: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对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商品,就会尽快地去购买,从而带动消费及投资,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如果这样看起来有
些抽象的话,安倍晋三的
经济顾问滨田弘一则说
的非常直白:如果我们让
某人钱包里的钱由1万
日元增加到2万日元,那
么这个人一定会比从前
更加积极地消费。
如果大
家都积极消费,那么日本
的经济就会迅速恢复往
日的雄风。
因此作为日本
央行将纸币印刷量提升
到现有量两倍,这也是促
进消费增加的途径。
为此,安倍晋三还将不支持他的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撤掉,换上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坚定支持者黑田东彦。
黑田东彦一上任,就出台了新政策: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黑田东彦领导的日本央行不仅在政策方面更加大胆,政策传达的技巧也有提高。
该行在政策声明中指出,预计新政策不仅会通过利率、资产价格等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还将显著改变市场预期。
积极效应
1、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提振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6月10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4.1%,高于此前3.5%的初步预测。
对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这已堪称“高增长”。
2、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看起来也很亮丽:5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0.2%,为连续4个月上升;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0.8%,是5个月来首现同比增长;新开工住宅数量同比增14.5%,为连续9个月增长。
3、日本央行7月1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日银短观)显示,6月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比上次调查上升12点,也是2011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正值。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将日本经济增长率上调到1.6%。
而前不久,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13年度日本GDP增长有望达到2.6%。
负面效应
1、超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市场波动。
5月23日,东京日经股指大跌超千点,拉开了日本股市连续大起大落的序幕;日本央行通过大量购入国债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预期未能实现;日元汇率则明显受到美联储为主的海外央行政策和海外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2、“安倍经济学”未能惠及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
6月“日银短观”显示,在大企业信心高涨同时,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仍在负值徘徊。
富裕阶层享受到股票、地产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工薪阶层则尚未看到薪水提高的可能。
3、食品、日用品等进口物价上涨明显,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安倍经济学的缺点
1、是它不能从根本上大幅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个人消费和出口虽然有所上升,但只是刺激之下的短期反应,不管企业还是个人,对金融政策的持续性都缺乏信心。
更有人说,近期的消费虽然有所增长,但动力不是来源于普通民众,而是来自股市投资获益者。
2、是债务风险增大。
政府大量借债,可能使得财政入不敷出,导致偿本付息压力增大。
如果掌控不好,日本可能成为下一个希腊。
3、是引起国际社会,尤其周边国家、地区不满。
日元大幅贬值,美国颇有微词,其容忍底线是不能危害美元的利益。
这让日本政府感到压力。
同样,日元贬值削弱了韩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竞争力,也使其面临热钱涌入的窘境。
韩国、泰国就在5月初跟着降息进行对抗,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安倍经济学”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