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应变和力的测试11
应变和力的测试

( R1 R
R2 R
R3 R
R4 R
)ui
电桥的和差特性:相邻边两桥臂电阻变化使各自引起 的输出电压相减;相对边桥臂电阻变化使各自引起的 输出电压相加。电桥的和差特性表明了桥臂电阻变化 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利用和差特性,可以合理地布置 应变片,进行温度补偿,提高电桥灵敏高。
根据工作时电桥中参与工作的桥臂数,电桥有半桥单 臂、半桥双臂、全桥三种接桥方式,如图3.4所示。
R L
A
dR
dL
A
L
A2
dA
L d
A
第2页/共19页
第3页/共19页
根据材料力学知识可推导出
dR (1 2 E)
R
式E为中导,体 的dLL ,弹即性导模体具的。应应变变
; 为泊松比; 为压阻系数
是传感器的输入量,是一个
无量纲的数,常以10-6=1作为度量单位,称为微应变。
例如=0.1%=1000,称为应变量等于1000微应变。 是此导 体对应的电阻变化率,是传感器的输出量。电阻应变片的 灵敏度系数S为
通常,在测试前和测试后,应在不改变测试系统状况 下对测试系统进行定度,找出应变测试信号的定度标 尺。一般先确定标准应变值在测试系统中的响应,然 后以此为标尺求得测试信号的量值。如图3.7 所示。 图中H1、H3、和H2、H4分别是已知应变在测试之前 和之后引起的响应。零线以上某幅值所对应的应变值 为式中,为定度标准应变值()。
因此,应变和力的测量在检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第1页/共19页
3.1 应变的测试
3.1.1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在各种应变测试方法中,电阻应变式电 测法是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方法。
设有一导体,其长度是L,截面积是A, 材料电阻率是ρ,则其电阻R为
传感器技术第3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

光勇 0909111621 物联网1102班《传感器技术》作业第一章习题一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
说明含义。
1、线性度——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
2、回差(滞后)—反应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3、重复性——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
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
4、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5、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围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6、阀值——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7、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在一定时间间隔,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9、静态误差(精度)——传感器在满量程任一点输出值相对理论值的可能偏离(逼近)程度。
1-2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差别。
1、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值无关。
2、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3、“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
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
4、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1—4 传感器有哪些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所起作用是: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一定联系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电阻式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可将力转换为位移。
传感元件是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参量的元件,如应变片可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
材料力学(湖南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材料力学(湖南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绪论单元测试1.结构承受载荷时,为保证能正常工作,构件和零件必须符合哪些要求?参考答案:强度要求;刚度要求;稳定性要求2.包装袋的锯齿状封口设计蕴含了材料力学的什么原理?参考答案:应力集中3.建立力学模型进行理论研究时,应尽可能还原结构的细节,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参考答案:错4.材料力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何处发展起来的?参考答案:欧洲5.下述哪项不属于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参考答案:大变形第一章测试1.所有脆性材料,它与塑性材料相比,其拉伸力学性能的最大特点是()。
参考答案:断裂前几乎没有塑性变形。
2.现有三种材料的拉伸曲线如图所示。
分别由此三种材料制成同一构件,其中:1)强度最高的是();2)刚度最大的是();3)塑性最好的是();4)韧性最高,抗冲击能力最强的是()。
参考答案:ABCC3.正应变的定义为:参考答案:错4.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
参考答案:错5.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量为。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为:参考答案:分别平行、垂直于外力方向。
2.在连接件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中,切应力许用应力是由:参考答案:剪切试验得到的。
3.连接件切应力的实用计算是以:参考答案:切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为基础的。
4.剪切虎克定律的表达式是。
参考答案:错5.图示铆钉连接,铆钉的挤压应力有如下四个答案,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第三章测试1.圆轴扭转时满足平衡条件,但切应力超过比例极限,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是否成立?参考答案:前者成立,后者不成立2.对于受扭杆件三个结论:1、最大切应力只出现在横截面上;2、在横截面上和包含杆件轴线的纵向截面上均无正应力;3、圆轴内最大拉应力的值和最大切应力的值相等。
答案正确的是?参考答案:2,3对3.内径为d,外径为D的四根空心圆轴,两端均承受相同的扭转力偶作用。
2 第二章 应力和应变

第二章应力和应变地震波传播的任何定量的描述,都要求其能表述固体介质的内力和变形的特征。
现在我们对后面几章所需要的应力、应变理论的有关部分作简要的复习。
虽然我们把这章作为独立的分析,但不对许多方程进行推导,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其细节,可查阅连续介质力学的教科书。
三维介质的变形称为应变,介质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力称为应力。
应力和应变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通过描述弹性固体性质的本构关系相联系。
2.1 应力的表述——应力张量2.1.1应力表示考虑一个在静力平衡状态下,均匀弹性介质里一个任意取向的无限小平面。
平面的取向可以用这个平面的单位法向矢量nˆ来规定。
在nˆ方向的一侧施加在此面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牵引力,用矢量),,()ˆ(zyxtttnt=表示。
在nˆ相反方向的另一侧施加在此面上的力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ˆ()ˆ(ntnt-=-。
t在垂直于平面方向的分量叫做法应力,平行于平面方向的分量叫做剪应力。
在流体的情况下,没有剪应力,nptˆ-=,这里P 是压强。
上面的表示这是一个平面上的应力状况,为表示固体内部任意平面上的应力状态,应力张量τ在笛卡尔坐标系(图 2.1)里可以用作用于xyxzyz,,平面的牵引力来定义(:ˆˆˆ()()()ˆˆˆ()()()ˆˆˆ()()()xx xy xzx x xy y y yx yy yzz z z zx zy zzt x t y t zt x t y t zt x t y t zττττττττττ⎡⎤⎡⎤⎢⎥⎢⎥==⎢⎥⎢⎥⎢⎥⎢⎥⎣⎦⎣⎦(2.1)在右式的表示中,第一个下角标表示面的法线方向,第二个下角标表示该面上应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
图2.1 在笛卡尔坐标系里描述作用在无限小立方体面上的力的牵引力矢量)ˆ(),ˆ(),ˆ(z t y t xt 。
应力分量的符号规定如下:对于正应力,我们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对于剪应力,如果截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一致,则沿着坐标轴的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如果截面方向与外法线方向相反,则沿着坐标轴反方向为正。
材料力学性能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答案:
越宽
35.典型疲劳断口具有3个特征区分别为()。
参考答案:
疲劳裂纹扩展区
;疲劳源
;瞬断区
36.疲劳条带和贝纹线均属于疲劳断口的微观特征形貌。()
参考答案:
错
37.同种材料不同应力状态下,表现出的应力~寿命曲线是不同的,相应的疲劳极限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对称弯曲疲劳极限()对称拉压疲劳极限。
参考答案:
错
26.线弹性断裂力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应力应变分析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判据。
参考答案:
K
27.要测量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断裂韧度)KIC,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四种试样,下列中不属于这四种试样的是()。
参考答案:
标准四点弯曲试样
28.奥氏体钢的KIC比马氏体钢的高。)
参考答案:
对
29.对于过共析钢而言,如果沿晶界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数量逐渐增多,则该材料的KIC()。
参考答案:
晶粒大小
;金相组织
;加载速度
第四章测试
23.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参考答案:
滑开型
;张开型
;撕开型
24.某材料的KIC=50MPa·m^-1/2,承受1000MPa的拉应力,假设K=1.2σ(πa)^1/2,该试样的临界裂纹尺寸是()。
参考答案:
1.1mm
25.应力场强度因子,综合反映了外加应力和裂纹长度、裂纹形状对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影响,是材料本身固有的力学性能。()
参考答案:
错
59.两表面完全分开,形成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摩擦是流体摩擦。()
参考答案:
材料力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材料力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错2.内力只作用在杆件截面的形心处。
参考答案:错3.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参考答案:错4.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适用于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
参考答案:对5.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材料的弹性常数在各方向都相同。
参考答案:对6.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弹性常数在各点处都相同。
参考答案:对7.若物体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
参考答案:对8.外力就是构件所承受的载荷。
参考答案:错9.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均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
参考答案:对10.可变形固体的变形必须满足几何相容条件,即变形后的固体既不可以引起“空隙”,也不产生“挤入”现象。
参考答案:对1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为杆件。
参考答案:对12.题图所示直杆初始位置为ABC,作用力P后移至AB’C’,但右半段BCDE的形状不发生变化。
试分析哪一种答案正确。
参考答案:AB、BC两段都产生位移;13.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沿各个方向相同。
参考答案:材料的弹性常数14.关于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的适用范围,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15.下列结论中是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16.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应力是内力的集度17.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下列各量中的哪个量在各点处都相同。
参考答案:材料的弹性常数18.材料力学的四个基本假设是()参考答案:连续性;各向同性;均匀性;小变形19.工程构件的基本类型是()参考答案:壳;板;杆件;块体2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应力是构件破坏的决定因素;应力是指内力的分布集度;应变是描述构件变形程度的量第二章测试1.因为轴力要按平衡条件求出,所以轴力的正负与坐标轴的指向一致。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应变力与扭矩测量

将待定的测力传感器安放在有足够质量的基础上,用一个质量 为m的钢球从确定的高度h自由落下,当钢球冲击传感器时,由 传感器所测得的冲击力信号经放大后输入瞬态波形存储器,或 直接输入信号分析仪,即可得到如图b所示的波形。图中0~t1 为冲击力作用时间,点画线为冲击力波形,实线为实际的输出 波形,t1~t段为自由衰减振荡信号,它和0~t1段中叠加在冲 击力波形上的高频分量反映了传感器的固有特性,对其作进一 步分析处理,可获得测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a)冲击法测力装置 b)冲击力和传感器
输出波形
第三节 扭矩的测量
一、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应变式扭矩传感器所测得的是在扭矩作用下转轴表面的主应变。 从材料力学得知,该主应变和所受到的扭矩成正比关系。也可 利用弹性体把转矩转换为角位移,再由角位移转换成电信号输 出。
用于测量扭矩的弹性轴
把这种弹性轴联接在驱动源和负载之间,弹性轴就会产生扭转, 所产生的扭转角为
四、其他类型的扭矩传感器
转轴受扭矩作用后,产生扭转变形,两横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与扭矩成正比。利用光电式、感应式等传感器可以测得相对 扭转角,从而测得扭矩。
▲光电式扭矩传感器
光电式扭矩传感器是在转轴上固定两圆盘光栅。在未承受扭 矩时,两光栅的明暗区正好互相遮挡,没有光线透过光栅照 射到光敏元件,也无输出。当转轴受扭矩后,扭转变形将两 光栅相对转过一角度,使部分光线透过光栅照射到光敏元件 上而产生输出、扭矩愈大,扭转角愈大,穿过光栅的光量愈 多,输出愈大,从而可测得扭矩。
静态标定通常在特制的标定台上进行。所施加的标准力的大小 和方向都应十分精确,其力值必须符合计量部门有关量值传递 的规定和要求。通常标准力的量值用砝码或标准测力环来度量。 标定时采用砝码-杠杆加载系统、螺杆-标准测力环加载系统、 标准测力机加载等。
第二章 固体弹性力学基础

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是在面力或 体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假想面上单位面积上的一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是作用在该面上力的大 小的度量。
应力也称为胁强(力的强度):应力并不是一个 “力”,因为它的量纲不是力而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应力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6
2.1 应力分析
16
2、非均匀变形 用物体内部变形 单元体(应变椭 圆)表示非均匀 变形 ——褶皱
17
2.2.3 应变分类
应变---当弹性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将发生体积和形 状的变化,即应变。
体积形变----指物体只发生体积变化而无形状变化的 应变。它是受正应力作用的结果。 形状形变-----物体只发生形状的变化。它是剪切应力 作用的结果。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的整体运动。把物体作为一种刚 体,在外力作用下只能产生整体平移和转动。 弹性力学不仅要考虑物体的整体运动,而且要研究物 体内部各质点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产生应变的必 要条件。
设N为M 邻近点,其向径 为 r dr 。受力后N点位移 到 N ,它的位移向量记 为 u(r dr) 。 N点对M点的相对位移是
z
N (x+dx,y+dy,z+dz)
dr
M (x,y,z)
u (r )
u( r )
u (r dr)
N
u(r dr) u(r)
dx 1。由 (1-9) ds
u e e xx x
同理可求得沿y和z轴上单位长度得伸长值
e e yy
e e zz
v y w z
28
(2)切应变:变形体不仅在三个坐标方向上有相对伸长(或 压缩),而且还会产生旋转,即夹角也会发生变化。(见下图) 假设两个正交线元素 MN和MP。受力后, 相对位移分别是du1 和du2。假设: dx=|MN|=|dr1| dy=|MP|=|dr2| MN、MP的相对位移 du1和du2对可由(11)式求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π——半导体材料的压阻系数; σ——半导体材料的所受应变力; E——半导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ε——半导体材料的应变。
因此:
R (1 2 E)
R
实验证明,πE比1+2μ大上百倍,所以1+2μ可以忽略, 因而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
R
K R E
测量原理: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产生微
小机械变形,应变片随着发生相同的变化, 同时应变 片电阻值也发生相应变化。当测得应变片电阻值变化量 为ΔR时,便可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 根据应力与应
变的关系,得到应力值σ为 :
R K R
σ=E·ε
2.2 测量电路
2.2.1 直流电桥
B
Io
1. 直流电桥平衡条件
R1 A
当RL→∞时,电桥输出电压为: R3
如果桥臂比n=1, 则 :
例如:
R1
L
2
R1 R1
R1
对于一般应变片:所受应变ε通常在5000μ以下,若取KU=2,则 ΔR1/R1=KUε=0.01 , 计 算 得 非 线 性 误 差 为 0.5%; 若 KU=130 , ε=1000μ时,ΔR1/R1=0.130,则得到非线性误差为6%,故当非 线性误差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必须予以消除。
dA 2 dr Ar 材料力学:在弹性范围内,金属丝受拉力时,沿轴向伸
长, 沿径向缩短, 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的关系可表示为 :
dr dL
r
L
μ为电阻丝材料的泊松比, 负号表示应变方向相反。
推得:
dR
d
R (1 2)
定义:电阻丝的灵敏系数(物理意义):单位应 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量。其表达式为
Uo
E
R1 R1
KU E
结论:全桥差动电路不仅没有非线性误差,而且电
压灵敏度为单片工作时的4倍。
引入原因:由于应变电桥输出电压很小,一般
都要加放大器,而直流放大器易于产生零漂,因此应 变电桥多采用交流电桥。
由于供桥电源为交流电源 U,引线分布电容使得二
桥臂应变片呈现复 阻抗特性,即相当于两只应变片 各并联了一个电容。
)
电桥平衡条件:Uo=0,即:
Z1Z4=Z2Z3
如果采用差动结构:当被测应力变化引起工 作应用片阻值变化时,则电桥输出为 :
U&0
U& 2
R1 R1
U0
U Z1Z 4 Z 2 Z3 (Z1 Z 2 )(Z3 Z 4 )
2.4 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应变片能将应变直接转换成电阻的变化
其他物理量(力、压力、加速度等),需先将这些量转 换成应变-弹性元件
R l
A
当电阻丝受到拉力F作用时, 将伸长Δl,横截面 积相应减小ΔA,电阻率因材料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 影响而改变了Δρ,从而引起电阻值变化量为 :
dR=
L A
d
+
A
dL
L
A2
dA
电阻相对变化量:dR d dL dA R LA
式中:dL/L——长度相对变化量,用应变ε表示为
dL
L
dA/A——圆形电阻丝的截面积相对变化量,设r为电 阻丝的半径,微分后可得dA=2πr dr,则 :
若ΔR1=ΔR2,R1=R2,R3=R4,则得:
Uo
E 2
R1 R1
可知:Uo与ΔR1/R1成线性关系,无非线性误差,而且电 桥电压灵敏度KU=E/2,是单臂工作时的两倍。
全桥差动:电桥四臂接入四片应变片,即两个受
拉应变,两个受压应变,将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 对桥臂上。若ΔR1=ΔR2=ΔR3=ΔR4,且R1=R2=R3=R4,则 :
dR
d
K R 1 2
K R 1 2
R
灵敏度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
一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 即1+2μ
二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的电阻率发生的变化, 即
(∆ρ/ρ)/ε。 对金属材料:1+2μ>>(∆ ρ/ρ)/ε 对半导体材料:(∆ ρ/ρ)/ε>>1+2μ
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 电阻的相对
3.4.3 应变式容器内液体重量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 (敏感元件)
传压杆 (弹性元件)
微压传感器
感压膜
h
R2 R0
U R1
R4 Uo
R3
(a)结构图
(b)接线原理图
图3.13 应变片液体重量传感器
感压膜感受上面液体的压力。 当容器中溶液增多时, 感压膜感受的压力就增大。将其上两个传感器Rt的电桥接 成正向串接的双电桥电路,此时输出电压为 :
应变式传感器的组成:弹性元件、应变片、附件(补偿元件、 保护罩等)
2.4.1 应变式力传感器
被测物理量:荷重或力。
主要用途:作为各种电子称与材料试验机
的测力元件、 发动机的推力测试、 水坝坝 体承载状况监测等。
力传感器的弹性元件:柱式、筒式、环
式、悬臂式等。
1. 柱(筒)式力传感器
R5
R6
R7
R8
减小和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
B
R1+R1
+
R2-R2
A
C
UoLeabharlann R3R4-D
B
R1+R1
+
R2-R2
A
C
Uo
R3-R3 D
R4+R4
-
E
E
(a)
(b)
差动电桥
半桥差动:在试件上安装两个工作应变片,一个受拉应变,一 个受压应变, 接入电桥相邻桥臂。
Uo
E
R1
R1 R1 R1 R2 R2
R3 R3 R4
R1
R2
R3
R4
(c)
R1 R3
R5 R7
Uo
R6 R8
R2 R4
(a)
(b)
¡« U
(d)
图3.9
(a) 柱式;(b) 筒式;(c) 圆柱面展开图;(d) 桥路连线图
2. 环式力传感器
=
A
3F
R (h bh2 E
/
2)
(1
2
)
=
B
3F
R (h bh2 E
/
2)
2
内贴取“一” 内贴取“+”
式中: h——圆环厚度; b——圆环宽度; E——
结构: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
应用:广泛用于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参数的测量
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 •即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 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
一根金属电阻丝,在其未受力时,原始电阻值为:
对R/h>5的小曲率圆环:A、B两点的应变。
A
1.09FR bh2 E
B
1.91FR bh2 E
测量U0
U0
f ( R )
R
R R
RR KU
f (F ) F
这样, 测出A、 B处的应变, 即可得到载荷F。
2.4.2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主要用来测量流动介质的动态或静态压力。
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大多采用膜片式或筒式弹性元件。
在压力p作用下,膜片产生径向应变εr和切向应变εt,表
达式分别为 :
r
3p(1
2 )(R2
8h 2 E
3x2 )
t
3p(1
2 )(R2
8h 2 E
x2)
膜片式压力传感器 简介(可不讲)
t
r
h
x
R
p
(a) 应力变化
R2
R1 R4
R3
r
t (b) 应变片粘贴位置
应变变化曲线的特点:
当x=0时,ε =ε ; rmax tmax
R2 C
R4 D
+
RL Uo -
Uo
E
R1 R1 R2
R3 R3 R4
E
图2.3 直流电桥
即:
U&0
Ua
Ub
R1 R1 R2
U&
R3 R3 R4
U&
R1R4 R2R3 U& (R1 R2 )(R3 R4 )
电桥平衡条件
当电桥平衡时,Uo=0,则有:
R1R4=R2R3
或: R1 R3 R2 R4
Z1
Z2
Uo
C1
C2
R1
R2
Uo
Z3
Z4
U
~
(a)
R3
R4
U
~
(b)
交流电桥
每一桥臂上复 阻抗分别为:
Z1 1
R1
jR1C1
Z2
1
R2
jR2C2
Z1 R3
Z4 R4
式中, C1、C2表示应变片引线分布电容。
交流电桥输出:
Uo
U Z1Z4 (Z1 Z2
)(
Z2Z3 Z3 Z4
Uo
n (1 n)2
R1 R1
E
电桥电压灵敏度定义为 :
KU
Uo R1
n (1 n)2
E
R1
分析:
① 电桥电压灵敏度正比于电桥供电电压, 供电电压越 高, 电桥电压灵敏度越高,但供电电压的提高受到应变片 允许功耗的限制,所以要作适当选择;
② 电桥电压灵敏度是桥臂电阻比值n的函数,恰当地选 择桥臂比n的值,保证电桥具有较高的电压灵敏度。
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
2.1.2 电阻应变片种类
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 金属电阻应变片 半导体应变片
金属电阻应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