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消费专题复习1 人教课标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活与消费PPT课件16(8份) 人教课标版

生活与消费PPT课件16(8份) 人教课标版

币量,拉动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上涨。反之物价降低。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2.价格波动的影响
(1)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 低,居民购买力提高。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2)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价格与市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价格是市场配置
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 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
量来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走向高考 ·政治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1
单 元 概 述
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市场信息传递的载体。
(4)价格与宏观调控: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法 律手段,调节物价,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从而推动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三、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课件)-(共26张PPT)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课件)-(共26张PPT)

➢ 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减少这
种要素的使用量。
商品
影响消费 水平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消费类型
货币
价格
消费
纸币 外汇
价格变动的影响
消费心理 消费原则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当前可支配收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 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消费 影响 居民
水平
收入
2.未来预期收入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调节产量:
➢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压缩生
产规模,减少产量;
(二) ➢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扩大生
对生
产规模,增加产量。
产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例如:劳动力和机器 营的
影响 ➢ 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增加这
种要素的使用量;
③二者区别:
A、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用。 ---- (商品交换的媒介)
B、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强调交换的形式 ----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价值尺度
“标价”、“价格”、“售价”
流通手段
基本职能
“购买”、“买卖”、“现场交易”

币 的 职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 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 金属货币)
消费类型
货币
价格
消费
纸币 外汇
价格变动的影响
消费心理 消费原则
支付手段:还债、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单位发了3000元工资
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
与美国交易200亿元

人教版生活与消费课件(完整版)1-PPT精美课件

人教版生活与消费课件(完整版)1-PPT精美课件
但外国商品变贵了, ①对进口企业:不利于进口外国商品; ②对个人:出国旅游,留学费用增加; ③对国家:由于进口困难,引起国内物价上涨、通 货膨胀和资金外逃,国际地位下降。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6.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b)
•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 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 价值上下波动。
• 等价交换体现在每一次商品交换中。×
• 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
5.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c)
•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上升, 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 ②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不同(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 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状况
2.恩格尔系数(a)
• 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 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结构改善。
3.消费的类型(b)
按消费的目的
最基本的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
发展资料消费:教育、培训等 享受资料消费:旅游、看电影等
• 生存资料消费被取代 × • 以享受型消费为主 ×

8. 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 保障人 权和解 决地区 冲突等 一系列 全球问 题上发 挥着重 要作用 ,对世 界和平 与发展 作出了 重要贡 献。

9.联系具 有客观 性,即 是事物 本身所 固有的 ,不以 人的意 志为转 移的。 要从事 物固有 的联系 中把握 事物, 切忌主 观随意 性。但 人们可 以根据 事物固 有的联 系,改 变事物 的状态 ,调整 原有的 联系, 建立新 的具体 联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消费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消费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求不足等。
2021/3/4
12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
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
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

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
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

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
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解析】①观点错误, 跨境贸易人民币核算不会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
其成为世界货币;③是无关项, 跨境贸易人民币核算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无关。
【答案】 D
2021/3/4
25
【变式训练】 (09四川卷26)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 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解析】由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相应地人民币会升值
20%,故同样是1000美元兑换人民币,小张会损失人民币1600元。
【答案】 A
2021/3/4
返回课目录
26
课本涉及的考点有: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工具和外汇。 从高考考查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如:对货币职能不同形态 的认识、外汇和人民币的兑换等;但由于这些考点涉及到不少 的近几年来的长效热点问题,如“关注民生、重视产品质量”、 “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当前敏感话 题,因此考生复习时在主观题备考方面应注意解决:为什么要 重视产品质量、汇率变动的影响的把握。

知识讲解专题一生活与消费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知识讲解专题一生活与消费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考题5】 (2010·四川文综,35)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
区,关乎每一个人。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
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
说明
()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
()
A.是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必然结果
B.会迫使房地产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C.是商品房价值量提高的表现
D.会抑制人们的购房需求
解析:飞涨的房价是不合理的,是市场
调节存在弱点和不足的表现。A、B、C说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3.材料一 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了过快上涨的势头,投机
性购房再度活跃。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坚决遏制 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贷款购房的人越来越 多;同时,一部分人还贷压力增大,都市出现“房奴”一族。据调查, 我国31.9%的房贷一族,每月还贷款占月收入的50%以上,是名副其实 的“房奴”,他们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 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按国际通行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 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 质量。媒体认为,中低收入家庭一味追求住房的高档化也是导致“房 奴”出现的重要原因。
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解析: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前用N国货币表示为:(10+10×5%)×8
=84(元);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后用N国货币

人教版_生活与消费完整版PPT

人教版_生活与消费完整版PPT
解析:B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映了 中国传统美德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要求,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A、 D观点;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抑制消费,排除C。
疑难易错过关
考向1 对待不同消费心理的态度。 【过关1】我们要反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
提示:F 这一表述不妥。对求异消费心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其 存在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
解析:D 本题材料中“‘无纸化’参会”“未提供一次性的洗漱用品” “驻地用餐‘瘦身’,大桶水取代瓶装水”,这些做法都避免了浪费,是 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的表现,选D。
考向3 适度消费与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关系。 【过关1】适度消费是要求艰苦奋斗。( )
提示:F 适度消费要求我们:一、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消费,量入 为出;二、有消费能力时也应适度消费。因此,坚持适度消费并不是意味 着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两者内涵不同。
和保护
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 可持续性 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 自立自强 斗精神的人,难以 战胜困难 ,成就事业。
;一个没有艰苦奋
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
情境探究
探究点一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情境 下列是校园中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 行为1. 买别人都买的。 行为2. 买别人都不买的。 行为3.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行为4.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过关2】“双11”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物返券活动,很多消费者为获得购物券而 凑单购买商品。狂欢后,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自己并不需要。消费 者这种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应坚决反对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C.违背理性消费原则,不值得提倡 D.违背适度消费原则,应坚决反对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幻灯片课件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幻灯片课件
• (2)流通手段:常用“购买”、“买卖”等标志词,需要现实的货 币。
• 2.纸币及发行规律 •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
通速度(货币流通次数)
A 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 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 )
•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8
真题链接
• 2.(2014·高考天津卷,3)根据下图判断2014年以来美 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推断对我国进
信用工具属于 ①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 信用 转账结算工具,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 工具 主要包括信用 诸多便利。②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
卡与支票 支票两种,支票一般不用于日常生活消费
12
重点提醒
• 1.关于货币的基本职能:
• 用标1志词来判断货币的职能
• (1)价值尺度:常用“标价”、“价格”等标志词,需要观念上的 货币。
• 2.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点拨: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 买力。
• 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 点拨: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但物价上涨 不等于通货膨
胀;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但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16
主干整合
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货币 币值 汇率
表现

《生活与消费》ppt(人教版)1

《生活与消费》ppt(人教版)1

需求量 减少 .
动而引起的需求量 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2)互补商品
一种商品
互补 价格上升,需求量 减少 .
商品 价格下降,需求量 增加 .
另一种商品 需求量 减少 .
需求量 增加 .
结论
互补商品的价格 变动而引起需求 量的变化是反方 向的
【思考】 某商场推出购买乒乓球拍,免费赠送乒乓球活动,你知道其中原 因吗? 提示:乒乓球拍与乒乓球是互补商品,活动目的是促进乒乓球拍的销售。
【过关2】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互为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商品。 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A 甲乙是互为替代品,甲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会减少乙商品的需求量, ①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甲丙为互补商品,甲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其需 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商品丙的需求量会增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
提示:商品的价格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商家促销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该商 品的需求量,增加销售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 ) 提示:(略)
二、选择题
3.春节促销期间,甲乙两种商品都打六折,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200%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 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若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则更适合扩 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若居民收入不断减少,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方法慧引
坐标(曲线)类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 (1)常规坐标(曲线)图解题思路:第一,要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关系,明确自 变量和因变量;第二,明确考查项目之间的正比、反比等具体关系,并明确其常规图 示;第三,个别题目应注意斜率, 结合文字描述,选择合理的选项;第四,整个解题过 程一定要搞清楚每一步的变化传递情况,一步一步直到最后。 (2)坐标(曲线)平移图解题思路:在分析常规坐标(曲线)图的基础上,观察箭头方向 (或实虚线位置),在假定某一量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内在关系,特殊情况下,可 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3)若是由两个坐标(曲线)图构成,解题关键是把握好两个坐标中曲线变化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 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
下 页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税收、汇率和劳动生产率
复 等知识的把握。解答此题需分两步:第一步,计算一件
习 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出口到N国的价格的货币单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复 ①2002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
习 了 ②2002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
与 便宜了 ③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 考 设厂更有利 ④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 前 要的费用减少了
与 位——该M商品价格为10元,关税税率为5%,故应纳 上
考 关税为:10×5%=0.5(元),该商品出口的总价格为:

前 10+0.5=10.5(元),因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所以用
模 拟
N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为:10.5×8=84(元);第二步,计 算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的货
与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 上
考 者。这说明( )

前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模 拟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与 (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 考 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 前 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
上 页
模 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拟 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模 拟
②错误;2008~2009年间人民币对欧元年平均汇率上升, 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更值钱,有利于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
下 页
家投资和中国人外出旅游、留学等,此时却不利于欧元
区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也不利于欧元区国家人民到我
国旅游、求学等,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复 3.(2010年高考江苏卷)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习 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
与 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

考 表明( )

前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模 拟
上 页
模 A.①③ 拟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专 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汇率变化对我国生产、贸易、 题 投资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
复 和解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2002~2009年期 习 间我国汇率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教材可知,2002~2004 与 年人民币对欧元年平均汇率下降,中国出口到法国的产 上 考 品成本下降,我国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①正确;同理, 页 前 在这期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成本上升,价格更贵,


复 5.(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
习 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
与 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 考 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 前 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
上 页
模 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


复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相关

与 知识,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上
考 力。“惊险的跳跃”是指商品交换成功,实现商品的价值。 页

模 商品生产者要想顺利地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满足消费
拟 者的需求,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符
下 页
合题意;B、C、D项与题意无关。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复 习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知识。
与 题干中相同数量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在减少,说明 上 考 相对人民币而言,美元汇率跌落;相对美元而言,人民 页 前
下 页
币单位——该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应为:
模 拟 的速度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李先生看重汽车的价格即价 下

值,这说明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总是力求商品的
使用价值与价值能够完美结合,本题选D。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复 2.(2010年高考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
习 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习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
与 考 以及运用该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动车
上 页
前 与汽车的价格与速度相比较可以看出,张先生看重动车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考 前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与考前模拟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复 习
经济生活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专 题
高考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模 币汇率升高。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据此可
拟 知A中人民币汇率跌落的说法错误;B美元升值说法错
下 页
误;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说法错误。故选D。
社会热点链接 专题模拟训练
高考真题体验 主干知识解读
专 4.(2010年高考北京卷)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汇率变化 题 产生的影响是( ) 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