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

药物分析归纳知识点

引言: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物成分、药物质量和疗效的科学,对于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的一些常见知识点,为药物分析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概述: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成分和含量,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以及监控药物的稳定性。

它包括物质的检测、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正文内容:一、药物样品的准备1.样品的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药物样品,如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的原料药或制剂。

2.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根据所需分析的内容,采集适当数量的样品,并妥善保存,避免样品的变质或污染。

二、药物成分的分析1.药物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比色反应、化学试剂或色谱等方法,确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类型和种类。

2.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通过重量法、体积法或色谱法等方法,测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含量,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

三、药物质量的评估1.药物含量的测定:通过溶出度测定、反射光谱测定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以判断药物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药物纯度的测定: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或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药物中有害杂质或其他成分的含量,以评估药物的纯度。

四、药物疗效的评估1.药物活性的测定:通过药物活性试验,如细胞毒性试验、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等,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药物释放度的测定:通过体外释放度测定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等方法,评估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情况和疗效。

五、药物稳定性的监控1.药物的物理稳定性:通过温湿度试验、光照试验或振荡试验等方法,评估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2.药物的化学稳定性:通过分解试验、氧化试验或水解试验等方法,评估药物在长期存储或使用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

总结:药物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为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介绍了药物样品的准备、药物成分分析、药物质量评估、药物疗效评估和药物稳定性监控等方面的知识点。

只有准确、完整地进行药物分析,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确保药物对患者的有效治疗作用。

药物分析--知识点

药物分析--知识点

第一章药物分析的任务与发展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一门学科。

目的是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物质。

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取样:鉴别:判断真伪。

检查:称纯度检查,判定药物优劣。

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检验报告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计量仪器认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促进医药行业发展
03
药物分析是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药物分析可以推动新药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药物分析的重要性
可分为化学药物分析和生物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分析主要针对化学合成药物进行分析,而生物药物分析主要针对生物来源的药物进行分析。
按分析对象分类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是药物分析中重要的基础信息。药物的性质包括溶解度、稳定性、酸碱性等,这些性质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分析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类型包括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异构化反应等。了解这些反应的机理有助于理解药物在体内外的变化过程,进而为药物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开发自动化药物分析仪器,实现样品处理、分离、检测等过程的自动化,提高分析效率。
自动化仪器
人工智能
在线监测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药物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药物成分和产品质量,实现药物的快速控制和优化。
03
02
01
智能化与自动化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实现精准用药。
个性化给药方案
研究药物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
药物基因组学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反应和药物浓度,及时调整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实时监测与调整
个性化医疗与精准用药
THANKS FOR
氧化还原滴定法
化学分析法
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药物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药物分析学是药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药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1. 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等分析方法的研究。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质量、纯度、稳定性等关键参数,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的样品处理在药物分析过程中,样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提取、稀释、过滤等。

提取是将药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固相萃取等。

稀释是指调整样品浓度,以适应后续分析的要求。

过滤是为了去除样品中的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最常用的色谱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液相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GC)则是利用气体载气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

色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领域。

4.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可用于鉴定和定量药物。

质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

常用的质谱仪器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气相质谱(GC-MS)等。

5. 荧光分析技术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敏感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荧光分析技术利用化合物在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的荧光强度,可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6.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7. 药物定量分析方法药物定量分析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的浓度。

8.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分析学在药物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学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原理1.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利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分离、鉴定及定量测定。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2. 药物分析的基本步骤药物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处理、分离、检测和定量。

样品处理主要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分离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开;检测主要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和设备对分离的成分进行检测;定量主要是确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

3. 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包括标准品的制备、设备的校准、方法的验证和误差的修正等。

二、药物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

光谱分析能够对药物的结构、纯度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2.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固体或液相中的分布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和测定的一种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色谱分析能够对药物中各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分子或原子离子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质子质谱、电子离子化质谱、质谱成像等。

质谱分析能够对药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学原理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极谱分析、电导分析、电化学计量分析等。

电化学分析能够对药物的含量、离子浓度等进行测定。

5. 其他分析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分析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如热分析、微生物分析、放射性分析等,这些方法能够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

三、药物分析的常用仪器和设备1.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用来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的仪器,能够对药物的结构、纯度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2.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用来对气态或挥发性样品进行分析的仪器,能够对药物中各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原理1. 药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原料进行定性、定量、鉴别和评价的过程。

其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可靠性、灵敏性和专属性。

2. 药物分析的性质:药物分析的主要性质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药理毒理学性质等。

3. 药物分析的方法与手段: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鉴别分析、评价分析等,其手段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

4. 药物分析的实验方法:药物分析的实验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5. 药物分析的仪器设备:药物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质谱仪等。

6. 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制备、测定方法的验证、质量标准的建立等。

二、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分离成分的方法,其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

2.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物质分子进行碎裂和离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子化质谱、电子轰击质谱等。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电位法、电导法、极谱法等。

5.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成像等。

6. 生物分析:生物分析是一种利用生物学技术进行药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标记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

7. 灵敏度和选择性:药物分析的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检测限,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对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

8.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指确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定性分析是指确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种类。

9. 验证方法和质量控制:验证方法是指对药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质量控制是对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控和管理。

药物分析总结知识点归纳

药物分析总结知识点归纳

药物分析总结知识点归纳一、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药物分析的定义及目的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原料药、中间体、制剂等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分析和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则药物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实验室分析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药理学相结合,重点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相结合。

3. 药物分析的方法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性质分析、谱学分析、生物学测定和药效测定等。

这些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准确地测定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二、药物分析的基本技术1. 药物成分分析技术药物成分分析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定性和定量药物的成分,解析药物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2. 药物性质分析技术药物性质分析技术包括热分析法、溶解度测定、晶型鉴别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稳定性,评价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3. 药物质量控制技术药物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含量测定、水分测定、杂质测定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检验药物的含量、纯度和杂质,保证药品的质量。

4. 药效评价技术药效评价技术包括化验验证法、动物实验法、临床试验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评价药物的药效、毒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1. 应用领域药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质量控制、药品监管和临床用药等领域,对保障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2. 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物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药物分析技术将更加精准、快速、高效,拓展到新的领域,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总之,药物分析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基本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 4)检测限-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分析方法所 能检出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仪器分析 :信噪比3:1或2:1)
• 5)定量限-指分析方法可定量测定样品中测定组分 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有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要求 ,信噪比10:1) 。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5页,共50页。
三.药物分析方法
• 1、色谱法

误差是指实际观察值与客观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按来源误差可分为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或称偶然误差)。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1)系统误差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障碍、医生掌握
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
D.十万分之一 E.百万分之一
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有( ABCE )。 A.熔点
B.比旋度
C.相对密度
D.晶型
E.吸收系数 中国药典规定,精密称取“2.0㎏”系
指( C )。 A.称取重量可1.5~2.5g B.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 C.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D.称取重量可为1.9995~2.0005g
C.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应在规定条件下 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
D.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应在规定条件下
炽灼20分钟后进行 E.干燥或炽灼3小时后的重量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7页,共50页。
药品储存条件
• 1.阴凉处 (不超20℃) • 2.避光(用不透光容器包装)
3.冷处 (2 ℃ -10 ℃ ) 4.密闭 (防尘土及异物进入)
D. 有 效 性 的 检 查
E.物理常数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V、Vis、FR、 AAS、IR、GC、 TLC、HPLC
精密度高 准确度好
灵敏度高 专属性好
原料药
制剂、中成药
31
2. 效价测定 用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测定, 以效价(IU)表示
微生物检定法 生物检定法
与临床效果相关性好 灵敏度高、专属性好
常用于抗生素类、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的测定
32
(七)类别 (八)贮藏
项目中不能进行控制的项目 (1)影响个别药物生物利用度条目
(粒度细度、晶型、异构体)
26
(2)有反映主要质量指标的条目 (制酸力、稳定度)
(3)有控制物理性能的条目 (黏度、吸着力、平均分子量)
(4)类似于含量测定的条目 (含氟量、乙炔基、含氮量)
27
2. 均一性
含量均匀度 溶出度或释放度 重量差异
22
色谱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
具有不同的色谱行为(Rf或tR)进行 鉴别
23
薄层色谱法具有专属性强、操作 简便、实验成本低等优点。在鉴别试 验中,薄层色谱法是色谱法中应用最 广的一种方法
24
(四)检查 检查药物纯度 1. 有效性 2. 均一性 3. 纯度要求 4. 安全性
25
1. 有效性 与药物疗效有关,在其它测定
药品包装和贮存的基本要求
33
95:126. 中国药典收载药品质量标准 的检查项下包括 A. 外观的检查 B. 安全性的检查 C. 纯度的检查 D. 有效性的检查 E. 物理常数的检查
34
95:132. 药典中常采用生物测定法测 定含量的药物是 A. 维生素类药 B. 生物碱类药 C. 抗生素类药 D. 生物化学品类药 E. 甾体激素类药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
247nmE
1% 1cm
312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 A1 / A2
19
紫外光谱法操作简便、快速;但由 于分子中不是每个基团都有紫外吸收, 波长范围较窄,光谱较简单、平坦,曲 线形状的变化不大,用作鉴别的专属性 远不如红外光谱法
紫外光谱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20
IR 法 ChP要求按指定条件绘制供试品
15
溶质1g(ml) 极易溶解 易溶 溶解 略溶 微溶 极微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
溶 剂 体 积 (ml) <1
1 ~ < 10 10 ~ < 30 30 ~ < 100 100 ~ < 1000 1000 ~ < 10000 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16
(三)鉴别 判断已知物的真伪
1. 化学法 颜色、↓、↑、衍生物mp
化学名
中药材 中文名、汉语拼音名、拉丁名
中药制剂 中文名、汉语拼音名
11
中文名应尽量与英文名对应
√ 音译
Morphine 吗啡
意译
Adrenalin 肾上腺素
音意合译 Chloroquinum 氯喹
12
结构相似、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 采用统一词干以示区别
头孢菌素类 cef- 头孢-
Cefalexin
头孢氨苄
Cefoperazone 头孢哌酮
Cefradine
头孢拉定
13
尽量避免采用以下方式命名 *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
病理学、治疗学 *代号、数字
14
(二)性状
1. 外观、嗅、味
2. 溶解度 3. 物理常数
真伪 纯度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
度、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
羟值、碘值、吸收系数等
3. 纯度要求 杂质检查
28
4. 安全性
热源检查 细菌内毒素检查 异常毒性检查 降压物质检查 过敏性物质 无菌检查
主要用于抗生素和生化药品的质量控制
29
(五)含量测定 检查药物纯度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含量测定
酶化学分析法 生物学分析法
效价测定
30
1. 含量测定 用化学或仪器法测定,以%表示
重量法 容量法
8
(二)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原则
1. 坚持质量第一 安全、有效
2. 有针对性
注意各个环节
3. 方法先进
准确、灵敏、 简便、快速
4. 限度规定要恰当
9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名称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类别 贮藏
10
(一)名称
科学、明确、简短
中文名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
汉语拼音名
英文名 国际非专利药品名(INN)
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与《药品红外 光谱集》中的相应标准图谱对比, 如果峰位、峰形、相对强度都一致 时,即为同一Fra bibliotek药物21
红外光谱法是有机药物分子的振 动—转动光谱,分子中每个基团一般 都有相应的吸收峰,且特征性强。药 物的红外光谱能反映药物分子的结构 特点,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的特 点,是验证已知药物的有效方法
第一章
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1
《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 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 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药材、中药 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 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制品和诊断药 品等。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2
《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常见金属离子、酸根、官能团 “一般鉴别试验”
2. 物理化学法 UV、IR
TLC、HPLC
3. 生物学法 微生物、动物
常见鉴别反应收载在《中国药典》附录
17
化学鉴别法操作简便、快速,实 验成本低,应用广,但专属性比仪器 分析法差
18
UV法
对照品对照 对照图谱
规定吸收波长 max 247nm
规定吸收波长和相应吸收度 A247 0.6
中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
局颁标准
法定药品质量标准
6
药品质量标准 具有法律效应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
作的技术规定 *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
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7
2. 其他药品质量标准
(1)地方药品标准 (2)临床试验用药品标准 (3)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4)药厂内部标准 (5)医院自制药品标准
3
《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
行质量检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不 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饮片炮制的,不得 出厂。
4
第一节 药品的质量标准
一、药品的质量标准及其制订的原则 (一)药品的质量标准 1. 法定药品质量标准
5
国家药品标准
35
96:[111-115] A. 应该测定片剂中的主药 B. 应该测定降解物 C. A和B均应测 D. A和B均不测
111. 含量测定 A 112. 稳定性考查 C 113. 杂质检查 B 114. 干燥失重 D 115. 溶出度测定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