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14分)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
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
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
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
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
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
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
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
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
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
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
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
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
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
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
飞快地挥舞着镰刀。
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
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
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
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
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
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
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
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
七年级语文专题练习—记叙文阅读和答案

初一语文专题练习—记叙文阅读明月清泉自在怀读王维的《山居秒暝》时年龄还不,想像不来“松间明月”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怎么样。
我虽然读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而后来深入乡材,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一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
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函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
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
人之一生。
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
”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中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着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
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你中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
医生____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
”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
”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
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
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
当晚,我告诉了妈妈。
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
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
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
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
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
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
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
”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见她在流沮。
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
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_______见2.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_________3. 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女娲造人》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女娲造人》阅读《女娲造人》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④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⑤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⑦“妈妈!”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
叫作“人”。
⑪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⑫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
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⑬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
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理解(精选8篇+答案)

初中记叙文训练 60 篇(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6 题。
(14分)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
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
初中课外记叙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十一岁的阳光逼着自己撕开一丝眼缝,感觉还有些迷糊,少年毕竟是贪睡的,可转念一想,还得早些去学校,依拉的事是大事,万万不能耽搁。
我揉揉眼,从床上爬起来。
太阳把瑞丽江照得如金子般闪亮,晨风在江面飞过,一会儿钻进树丛里,一会儿钻进水汽中,一会儿钻进村寨里。
我来到依拉家的竹楼下,大声叫:“依拉”。
依拉下楼来时,眉皱皱的,我把手里的钱朝着她一扬,说:“依拉,一定没事的。
”她抿着嘴羞涩地笑了,露出可爱的小虎牙。
我们在路上遇到了班主任岩坎老师。
依拉一直低着头,我竭力地抬起头来,说:“老师,依拉的爸爸去缅甸背玉石毛料,伤了脚,家里也没有钱让她读书,她快读不成书了……”岩坎老师说:“不怕不怕,我们一起想办法。
”我说:“能不能把我的学费分一半出来给依拉缴学杂费,等以后有钱,再补上,好不好,老师?”我心里在想,现在依拉家里是拿不出钱的,我每个星期有生活费,可以慢慢省出来,不但可以替依拉缴上学费,还可以替她补上生活费。
老师说:“艾傈,你们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
”他的脸又转向依拉说:“没事的,学费我先给你垫着,好好读书就是了。
你还这么小,不上学可不行。
”我们两人不愿意老师这么做,因为老师也穷,我们是知道他家家境的。
依拉不知道该怎么说,放声大哭起来。
因为家里和学校隔得远,我们都是住在学校,星期天回家带上一周的粮食和菜,平时就自己做饭吃。
一个人的饭菜两个人吃,我知道是不行的,得想想办法。
该用什么办法给依拉找生活费,再把岩坎老师垫的钱还上?靠近公路边有一个工地,一群大妈在那里砸石子。
我对依拉说:“这个我们能做呀!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学杂费挣回来。
”起初我们想,不就是砸个石子吗?多大的事!结果可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用力小了,砸不破;用力大了,一会儿就累了,还会把石子砸碎。
另外,两只手得配合默契,要不石子会飞出老远;眼睛也得留神,一锤下去,有时砸不着石子,倒把自己的手砸得鲜血淋漓。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我们下午放学就去工地砸石子,每天干一个小时,再回去做饭、写作业。
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一棵小白杨朱金平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
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
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
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
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
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
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一)生命的补丁①不久前,女儿一双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起来。
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店,小学徒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
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划上。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
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
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
②在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给我们看,那是一件,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
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
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或一样,美极了。
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屋。
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
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一样。
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
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病痛等等。
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的、像双目失明的、像的、像瘫痪了坐在上的,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选自2005年第13期作者:黑白)1、如果将文题“生命的补丁”中的部分“生命的”删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2、比较第①②段,用文中原文填空。
(每小题2分,计4分)(1)第①段写的是第②段写的是(2)第①②段所写的两件事之间的共同点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3、品读第③段以及画线处,回答下列问题。
(每小题2分,计6分)(1)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4位名人,他们的共同点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你对这4位名人中的哪一位最熟悉请简要说说其事迹。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一位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请将他或她的事迹简要地写在下面。
4、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缺憾”或“伤口”你是怎样看待和处理的(4分)5、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
请你将你的感想用简洁的、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在下面。
(3分)(二)隔壁的字条我在打工。
一天回家,看到门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上月,一共元,隔壁。
”我这才知道隔壁原来住着人,并且我们合用一个,塞是为了要我出另一半的电费。
我赶紧拿了8元钱准备送过去,可一看把门,只好把钱用袋装好塞进了门缝。
第二天,我下班回来,刚打开门,就发现门缝里塞着那个方便面袋,里面装着元钱和一张字条:“你刚来不满一个月,所以不应该收你全月的电费。
”看了那几个字,我的心里一暖。
哟,这人还挺较真儿,给他(她)小便宜,他(她)都不要……此后,我一直隔壁的一举一动,可奇怪的是,从来没听到过他(她)屋里有什么响动,也从来没有见过他(她)的。
半个月后,我的煤快烧完了,连续几天到街上去等卖煤的,都没等到。
附近的居民都说,一个月才来一次卖煤的。
没法子,只好给隔壁的他(她)留了一张字条,问问哪儿有卖煤的。
第二天我下班后,看见门口放着一袋煤,上面还用穿着一码标价的字条,写着:“83×=(注:实付15元)。
”这样心细的一个人,我想她一定是女的,可又一想,四十多公斤的一袋煤,一个女人根本没法弄回来。
既然不是女的,那就一定是男的了!于是我就想:如此心细的男人可真少有……老样子,我把买煤的钱塞进了他的门缝,当然少不了好处费,不算多也不算少——5元。
谁知道,我的做法惹恼了他。
隔天,我在门缝里看到了我那5元钱和一张的字条:“小姐,你会不会啊,有钱你救助失学儿童呀”看得出来他是生我的气了,不然他的措辞不会如此严厉。
想到我的做法伤害了他的好心,我很自责,愧疚地找了纸和笔,郑重地写上:“对不起!”顺便还画了一个流泪的小女孩。
我的字条换来的是10块和一情脉脉的字条:“乖,不哭,告诉你一个秘密,门口的里有劈柴。
”为了确定他的性别,更为了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照,我给他回了张字条:“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星期天我休息,你有衣服要洗吗”他的回复是:“谢谢,恕在下不能成人之美。
”也许是怕拒绝会伤害我,他在字条的下端画了一枝小小的玫瑰,虽然画得不是很好,看起来像朵,可我猜想他想表达的一定是玫瑰。
那张字条让我乱想了半天。
他可真会说话,以为我是免费啊,还成人之美。
我也较起真儿来,在纸上画了一台洗衣机,:“免费,不洗白不洗。
”第二天,我在门前看到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两件,我发现衣服一点也不脏——他是怕拂了我的好意!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一天早晨我起床后发现门上贴了两张字条,一张上面画着美丽的雪花,雪花的下面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儿,另一张上面写了一句话:“小心路滑。
”我一看就明白是下雪了,他要我走路小心。
下楼一看,外面果然白茫茫的一片,一般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
我迫切地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
第二天,我在他的门上贴了一张画,上面画了一个的女孩子,睁着好奇的说:“隔壁的,我。
”你猜怎么着,他的回复是一只的,没有只言片语。
我知道他是在告诉我他是一只恐龙,怕吓着我。
于是我礼尚往来地画了一只吐着扮着鬼脸的,言下之意是说我才不怕他呢。
接下来的几天,(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有删节作者:因恩)一、文本解读:请认真地阅读选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文中的“他”与“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写在下面。
(4分)2、通过文中对“他”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性格的人。
(3分)3、“他”的所作所为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个方面为什么(3分)二、故事设想:因原文篇幅太长,选录时删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请你对故事进行一些猜想,回答下列问题。
(10分)4、请你设想一下,“他”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迟迟不与“我”见面呢(3分)5、“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与“我”之间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故事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请你用简明的话概括你所设想的。
(4分)6、按照你上述的设想,请你写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以此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3分)(三)礼物①在小镇最寒冷的街角,住着和他的妻子。
约翰在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之余就去附近的做点,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
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上,神情有些a.黯然。
“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很新鲜呢。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
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踏着厚厚的,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
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
”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
铺着厚厚的,针脚密密的。
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A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
”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
我这把老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用得着。
”老人略带c.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
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BC(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作者:[美]杰瑞·沃曼)1、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这样的东西。
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个的故事。
(2分)2、第①段交代了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a),(b)。
(6分)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
”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4分)答:应归位于处。
因为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6分)(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四)那部写满爱的手机终于决定要给父亲买一部手机了。
父亲是个,每天不是忙着担烟游乡,就是贩菜去市里卖。
因为回来得很晚,家里有什么事,每次都通知不到他。
父亲眼花,选的手机不能太花哨,屏幕也不能太小,挑来挑去,我选了款诺基亚,我想父亲一定中意。
回到家,刚拿出手机,母亲就开始唠叨了:“这又要多花很多冤枉钱了,家里有一部电话了,光月租一年就180元啊,要是再多一个手机,那得花多少钱啊”我拍了拍母亲的肩膀说:“这不是让你和父亲多和我联络感情么。
”父亲却兴奋地摆弄着手机。
我教父亲怎么发短信,怎么翻找电话,以至于母亲的饭弄好了,父亲才意犹未尽地过来,吃饭时还忘不了把手机摆在桌子上,母亲忍不住说:“瞎摆弄什么啊,不就是一个手机么。
”父亲瞪着母亲,笑着说:“你懂什么,这是儿子送给我的。
有本事,你让儿子也送你一个。
”母亲连忙夹了一些菜放在我的碗里,我连忙说:“走,妈,下午我们就逛街去。
”母亲乐了,冲父亲说:“看,还是儿子心疼我。
”我离开家一周,手机突然响了,是短信,父亲的,翻开,却一个字也没有。
我急了,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连忙打电话,父亲说:“是你母亲在弄,她想给你发短信。
但又不知道怎么弄,我都说了她好几次了,她就是不听,你快劝劝她吧。
”这怎么能劝呢我埋怨父亲,你们在家里瞎折腾吧。
父亲笑着说:“这不就是想多和你聊聊天么。
”晚上,父亲的短信又来了,里面一行字:怎么拍照我只好匆匆上了回家的车,这一教,又是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