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程设计格式(2017-4-2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教学技能要求 (三个层 次)
• a: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操作。
•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 操作。 • c:能够独立、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 • 有关必修“化学Ⅰ”和必修加选修“化学 Ⅱ”的内容规定,与义务教育的《课标》格式 相同,都是分类列表,包括:化学基本概念 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 计算等四板块。其要求是对应教学内容、实 验活动逐项 提出。(请参看教学大纲 )
能力
• (重过程和方法) •
化学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制定。在化学教学论中 我们研究能力,应该着重研究培养能力的理论依据、 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我们有一章专门研究,这里我 们只弄清关系)
3、情感 态度
•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 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 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 强对现代社会的责任感。 •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辩证 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 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基本理念
• 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 主张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 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倡建立有共同基础、适应不同学生发 展需要、社会、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 学课程体系; • 重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 式,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 倡导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 系; • 倡导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 提倡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样
• • 2008年3月 日 星期
• • • •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13个)
以下课题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 况,由教师和学生提出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 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 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3、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 在形式和钙的含量。 4、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 量、价格以及燃料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 合理使用建议
化学微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严谨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四、教学时长【教学时长】五、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实验操作- 介绍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讨论- 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5.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 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参考书等教材资源。
2. 实验器材、药品等实验资源。
3. 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资源。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实际,是否符合学生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能否满足教学需求。
4. 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初中化学漂亮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漂亮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物质为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材料:
1. 红色、蓝色石蕊溶液各一份
2. 酚酞溶液
3. 蓝色废液(酸性)
4. 红色废液(碱性)
5. 盐酸
6. 碱液
实验步骤:
1. 将红色石蕊溶液和蓝色石蕊溶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少量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回收废液,用碱液将酚酞溶液变为蓝色,用盐酸将酚酞溶液变为无色。
4. 将蓝色废液(酸性)和红色废液(碱性)分别加入到红色和蓝色石蕊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1. 红色石蕊溶液添加酚酞溶液变成紫色表示为酸性。
2. 蓝色石蕊溶液添加酚酞溶液变成蓝绿色表示为碱性。
3. 通过废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其酸碱性。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颜色变化的观察,可以简单快速的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全套化学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烧杯、试管、锌粉、硫酸、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 将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
3. 将试管倒立放入烧杯中,使试管的口部浸入到锌粉之中。
4. 在试管的一端点燃蜡烛,使热气气体升起。
5. 观察试管口部是否冒出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看是否可以继续燃烧。
6. 实验结束后,关闭试管口,将试管拿出,继续观察试管口外的气泡。
实验原理:硫酸和锌的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出能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硫酸溅到皮肤上。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试管口,以免溢出氧气。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口外冒出的气泡,用火柴点燃气泡,可以继续燃烧。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化学创新实验课程设计

化学创新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和试剂。
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降低实验误差。
3. 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尊重、协作和交流。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绿色化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学生年级知识深度,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并在实验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学实验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涵盖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确保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定量化学实验:选取与教材相关的定量实验,如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让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物质性质与变化实验: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物质性质、物质制备和反应原理等方面的实验,如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等。
4. 创新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化学实验方案,如环保型实验、绿色化学实验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2周:化学实验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训练。
化学课程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化学课程设计二、课程背景化学课程设计是化学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课程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原理及操作2. 化学实验报告撰写3. 化学实验数据分析4.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五、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化学课程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2)说明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2. 化学实验原理及操作(1)讲解实验原理,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
(2)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3. 化学实验报告撰写(1)讲解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
(2)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与分析等。
4. 化学实验数据分析(1)讲解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5.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1)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2)介绍化学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6. 实验总结与讨论(1)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
(2)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数据分析等方面。
2. 实验操作评分: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等。
3. 实验讨论评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考深度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实验教程》2. 实验室:化学实验室3. 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八、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1课时2. 化学实验原理及操作:2课时3. 化学实验报告撰写:1课时4. 化学实验数据分析:1课时5.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1课时6. 实验总结与讨论:1课时九、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实验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设计
课程主题:化学反应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条件:
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试管架、酒精灯、蒸馏水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
2.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3.记录下实验现象,并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实验要点:
1.实验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注意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是化学实验课上的一个简单示范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并培养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能力。
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

课例研究蒙,因此,在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时,需要客观公正,既要发现母亲形象刻画的优势(如:入木三分、生动形象、体现出母爱的特点等),也要正视其中对女性价值的束缚,并且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母亲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参考文献:[1]曾文兰.浅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5(1):217-217.[2]胥丽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母爱”主题的解读与反思[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23(6):143-143.[3]刘飞,王雅琼.论语文教材中被漠视的女性世界——基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2):17-20.[4]吴波文.坚强隐忍,善良美丽——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美[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09(12):00009-00009.[5]周莲珊.葡萄美酒夜光杯--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佳作选》[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6(7):93-95.[6]林晓春.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为例[J].亚太教育,2016,27(17):189-189.[7]林晓春.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为例[J].亚太教育,2016(17):189-189.[8]陈立峰,彭诗雅.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女童形象分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1(8):39-41.[9]刘璐.课程社会学视阈下的教科书儿童形象分析——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7(11):39-43.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实验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名称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的目的检验学生对相应实验知识体系掌握和运用程度。
对学生来说是全面展示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这
对未来的工作有较好的帮助,希望各位同学认真对待,独立、保质保量完成相
应设计内容。
1、有封面(上页规定)
2、有目录页
3、排版正确、格式美观
一级标题:一、三号黑体
二级标题:1、小四号宋体
三级标题:(1)小四号宋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1.5倍行距
4、每个小组可做同样的选题,但每个成员独立完成设计内容,不得相互抄袭,抄袭或复制都成绩为0。
5、设计报告上交形式
(1)提交纸质报告、电子文档各一份
(2)电子文档文件名为“完整学号-中文姓名”
(3)纸质报告用A4双面打印(封面与目录单面打印),装订好后交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收齐后交任课老师
6、课程设计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上上交,过时成绩为0
实验课程设计报告编写指南
一、设计目的
描述你对老师规定选题和设计内容所能达到目的的全面理解,以及该设计要达到的目的。
二、设计内容
按老师要求列出内容
三、设计方案
对设计内容采用的实验方案、理论依据,实验条件的选择,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方法的比较等进行完整描述
四、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的期刊文献、网站信息、专利等
五、自我总结(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