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转体监控方案

合集下载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方法与质量控制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方法与质量控制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方法与质量控制摘要:本文对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进行系统阐述。

为了确保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运用有效性,保持其良好的质量状况,则需要考虑这类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且在有效的控制措施支持下,全面提升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给予其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所需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位置浇筑或拼接成型后,通过转体就位的施工方法,分为:水平转体施工,竖向转体施工和水平与竖向转体相结合施工。

注重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讨论,有利于为其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增强及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促使桥梁转体施工作业开展更具可靠性,充分发挥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因此,需要给予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更多的关注,且在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作用下,满足这类施工技术质量方面的科学控制要求。

在此基础上,有利于降低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发生率。

一、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为了使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持其良好的控制效果,则需要对重视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价值所在有所了解。

具体表现为:(1)重视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这类施工技术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发生率,确保桥梁转体施工中的结构状况良好性;(2)重视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有利于为这类施工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提升提供保障,促使转体就位后浇筑或拼接的桥梁结构有着良好的使用功能;(3)重视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可降低这类施工技术的应用风险,避免给其支持下的施工作业开展埋下安全隐患,从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全面提高其在实践中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二、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探讨基于桥梁转体施工作业的开展,为了增加其施工中的技术含量,确保其施工作业开展有效性,则需要加强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使用。

具体的施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一)平面转体法平面转体法主要是通过在墩处设置转动体系完成水平方向的旋转,该法分为平衡转动体转体施工和非平衡转动体转体施工。

桥梁转体过程及姿态调整中测量控制要点

桥梁转体过程及姿态调整中测量控制要点

桥梁转体过程及姿态调整中测量控制要点作者:范金泉来源:《价值工程》2020年第26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两年转体桥梁在跨越峡谷、河流、铁路、高速公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和发展。

现结合大河路上跨郑焦城际、京广铁路立交工程实例,就桥梁转体过程及姿态调整中的测量方法及测量控制要点简要分析,以方便桥梁转体过程中测量监控,精确掌握桥梁转体过程中的转体角度,提高转体桥线形控制质量,确保梁体转体就位后线形美观,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测量;桥梁转体;姿态调整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ast two years, rotating bridges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in crossing canyons,rivers, railways and expressways, and have been rapidly applied and developed. Combining with the examples of the Zhengzhou-Jiaozuo Intercity Railway and Beijing-Guangzhou railway overpass projects on Dahe Roa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control points in the bridge rotation process and attitude adjustment is made to facilitate the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the bridge rotation process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bridge rotation angle, improve the linear control quality of the turning bridge and ensure that the beam body is beautifully shaped after turning in place and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1; 工程概况大河路上跨郑焦城际、京广铁路立交工程位于大河路与铁路交叉口北侧200m附近,起点桩号(PM1墩)为K3+102.552,终点桩号(PM4墩)为K3+419.552,转体主墩(PM2墩)桩号K3+187.552,转体主墩(PM3墩)桩号K3+334.552,与郑焦城际交叉处铁路里程为K9+553.7,与京广铁路交叉处中心里程为K658+655.587。

桥梁转体施工监控测量技术实例介绍

桥梁转体施工监控测量技术实例介绍

要 :详细介绍某跨越铁路桥 梁在转体 施工过程 中监控测量 的技 术准备、测量项 目和施测 方法,为相关工
1 引言
监 测 项 目有 : ( 1 ) 称 重试 验 、不平 衡力矩 监 测 、重 心
随着 我 国基础 设 施 建 设 的蓬 勃 发 展 ,跨 越 既 有 调整; ( 2 ) 静摩擦系数试验及上转盘倾斜变形观测 ;
测 绘技 术 装备
第 1 9卷
2 0 1 7年第 2期
技 术交流 5 7
桥 梁转体 施工监控测量技术 实例介绍
刘 义猛 ( 天津 市 中土 建筑 工程 技 术发 展有 限公 司 天津

程 技 术 人 员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桥 梁转 体 监控 测 量
3 0 0 4 5 1 )
转 动 过 程 中,在 竖 平 面 内由于 不 平 衡力 矩 使球 重 试验 时 ,转动 体 球 铰在 沿 梁轴 线 的竖 平面 内发生 铰 转动 体 系产 生 0 . 1 ( r a d ) 的微 小转 动 时 ,在 转体 悬 逆 时针 、顺 时针 方 向微 小转 动 即微 小 角度 的竖 转 。 臂 段 的端 部就 会产 生大 约 1 l m m 的竖 向位 移 。 因此 , 摩阻力矩为摩擦面每个微面积上 的摩擦力对过球铰
是 保证 转 体 时 两侧 梁 体 不 发生 倾 覆 ,成 桥 后 的 结构 内力 和线 形 符合 设计 要求 的重 点环节 。 2 工 程概 况 ( 2 ) 转 体 段 施 工 支 撑 支 架 拆 除 前对 各 观 测 点 进
行观测并作为原始记录 ,支架拆除完成后静置 2 4 小
时 ,每 2个小 时对观 测 点进 行测 量 ,并进 行记 录 ( 标
对转动体部分进行精确地称重试验 ,对不平衡力矩 、 中心竖转法线的力矩之和 。最后利用相关公式依次 偏心距 、摩 阻力矩及静摩擦 系数进行准确 的测试, 求 出转 动 体 不平 衡 力矩 、转 动体 球 铰摩 阻力 矩 、转 以及精 确 控 制 悬臂 段 的标 高和 转 体体 系 的质 量平 衡 , 动体 偏心 矩和 转动 体球 铰 静摩擦 系 数 。 提 高体 系 的抗 倾 覆稳 定 能力 ,成 为 保证 施 工 质 量 、 ( 4 ) 重心 调整

桥梁转体施工监理技术控制要点

桥梁转体施工监理技术控制要点

顶推反力座
下转盘
球绞
定位轴
环道
保险支腿
牵引钢绞线
上转盘
图1 转动系统示意
上转盘设有防止转体倾覆的保险支腿,下转盘设有顶推反力座和环道,保证转体运动轨迹按设计要求运转,上下转盘中间设置球铰并通过球铰连接上下转盘,球铰一般采用钢板精加工而成。

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顺序是基础承台施工时预埋下转盘预制构件,在浇筑完成后及时定位安装下转盘、浇连续张拉千斤顶球绞保险支腿
油管路

控台
油泵油管路
连续张拉千斤顶
图2 牵引系统示意
张拉顶推施工前要做好千斤顶压力表及主控台的标定工作,做好钢绞线的进场试验检验工作。

钢绞线的布置位置及每股钢束(又称:牵引索)由多少根钢绞线组成现场都应清点检查清楚,做好验收记录。

张拉前的平转牵引力计算应通过2人及以上人员计算复核。

穿束:把带有穿钢束套的钢绞线逐一从穿心孔内穿
图3 桥梁竖转施工示意
(1)起吊牵引系统
起吊牵引系统由千斤顶、液压系统和主控台三大部分组成。

起吊拱肋时一般设置2处起吊部位,一处位于
下转盘
平衡索
扣索
索鞍
索塔
塔架
上转盘
图4 平竖转体结合法施工示意
施工时注意平衡系统的设置及施工,平衡系统用于平衡起吊拱肋,便于平转施工的结构,它与我们一般的平转施工中的平衡系统不同,它不是利用结构自身的桥。

上跨铁路转体桥转动体系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上跨铁路转体桥转动体系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上跨铁路转体桥转动体系施工监理实施细则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组建监理团队:成立具备相关经验和资质的监理团队,明确监理人员职责,并进行培训,了解工程要求和技术标准。

2.熟悉工程文件:详细研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等相关文件,确保监理人员对工程要求和施工流程的理解一致。

3.安全技术措施:与施工单位协商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二、施工过程的监理要求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人员要进行现场巡视,核实施工设备、材料等是否符合要求,并确认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方案进行组织和准备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监理:监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施工现场巡视,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方案进行桥梁转体施工,特别关注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决。

3.施工进度控制:监理人员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施工期限进行进度控制,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和顺利进行。

4.施工质量控制:监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督,包括材料的质量、施工工艺的执行和各项工作的验收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三、施工后的监理工作1.施工结束验收:监理人员要在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工作,包括对施工结果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转动体系的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2.缺陷整改:如发现质量问题和不达标项,监理人员要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到位。

3.施工记录归档:监理人员要做好相关的施工记录和档案整理工作,以备后期使用和审计。

四、监理报告和评估1.进度报告:监理人员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提交进度报告,汇报施工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施工质量评估: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监理人员要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3.安全评估:监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施工组织等进行评估,确保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上述就是上跨铁路转体桥转动体系施工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细则,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提升工程水平,以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的需求。

桥梁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桥梁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桥梁工程监控量测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桥梁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而桥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对城市交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障桥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量测。

本文将从桥梁工程监控的必要性、目标及要求、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最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桥梁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二、桥梁工程监控的必要性1.1 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桥梁工程是连接城市和乡村、交通线路的重要部分,如果桥梁工程出现安全事故,将给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

1.2 延长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桥梁工程一般需要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风、雨、冰雪等。

通过监控量测,可以及时了解桥梁工程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延长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

1.3 保障桥梁工程的运行畅通桥梁工程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桥梁工程出现故障,将会对城市交通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监控量测,可以及时了解桥梁工程的运行情况,从而保障桥梁工程的运行畅通。

三、桥梁工程监控的目标及要求2.1 监控的目标(1)了解桥梁工程的结构变形情况,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2)了解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3)了解桥梁工程的运行情况,保障其运行畅通。

2.2 监控的要求(1)精准性:监控量测的数据必须准确,不能有误差;(2)及时性:监控量测的数据必须及时反馈,不能有延迟;(3)全面性:监控量测的范围必须全面,不能有盲区。

四、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技术手段3.1 结构变形监控(1)介绍结构变形监控是桥梁工程监控的重要内容,通过监控桥梁工程的结构变形情况,可以及时了解桥梁工程的变化情况,从而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2)技术手段①GPS技术:通过GPS技术实时监测桥梁工程的位置和变形情况;②测量仪器: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对桥梁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如测距仪、测角仪等;③数字化监控系统:建立数字化监控系统,对桥梁工程进行远程监控。

上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的控制要点

上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的控制要点

种 施 工顺 序容 易导 致 钢 筋 周 围粘 上脱 模 现 裂缝 后 ,应 立 即 更换 新锚 具 .同 时 对 好 .压 浆 时 应 从 低 处 住 高 处 压 ,等 高 处
剂 。因此 在 施 工 中刷 完脱 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 应 加铺

同批 量 的 锚具 进行 逐 个 检查 。确 认合 格 的 孔 眼 冒 出 浓 浆 后 。堵 住 排 气 口继 续 加
保 铁 路 运 营 和 施 工 安 全 .所 以 设 计 采 的 配备 上 ,挑 选 ” 精 兵 强 将 ” .优 先投 差 即箱 梁 两 侧 悬 臂 重 力 差 。
用转体 施 工方法 。桥 梁全 长 1 21 2 m. K I 2 0 + 6 0 0 . 0 0 0 处 上 跨 国道 1 0 4 线 .在 K 1 2 0 + 6 5 2 . 6 0 0 处 上跨 京 沪铁 路 上 行 线 ,
普 通 硅 酸 盐 水 泥 ,灰 浆 水 灰 比应 控 制
. 1 ~ 0 . 4 5 灰 浆应 具 有 良 好 的 流 动 性 求 .有 缺 陷 、 隐患 或 热 处 理 后 质 量 不 稳 在 O
定 的 产 品 一 律 不 得 使 用 ;2 . 发 现 锚 具 出
并 不 易离 析 .3 、 管 道 及 排 气 孔 应 疏 通
交角为6 0 . 5 。 ;在 K1 2 0 + 6 6 0 . 1 0 0 处 上
入 先进 的施 工机 具 设 备 ,针 对 主桥 转体 转 体 的气候 条件 要求 工 程 实 际情 况 ,经过 多次 研 究 ,制 定 了
切 实可 行 的 的转体 施 工 方 案 。
转 体 前 一 周 与 气 象 部 门 及 时 沟
层 塑 料 薄膜 .然 后 再 进 行 钢 筋 绑 扎 。

桥梁转体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廖正根

桥梁转体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廖正根

桥梁转体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廖正根桥梁转体是桥梁工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对于桥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廖正根是一位资深的桥梁工程师,他在桥梁转体工序的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本文将从廖正根的角度出发,探讨桥梁转体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桥梁转体的背景和概述桥梁转体是指将桥梁的各个部分组装成整体的过程。

在这个工序中,需要确保桥梁的各个部分准确无误地组装在一起,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因此,质量控制是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二、桥梁转体的质量控制要点廖正根总结了以下几个桥梁转体的质量控制要点:1. 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在桥梁转体前,施工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施工方案应考虑到桥梁的结构特点、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因素,确保转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2. 转体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在桥梁转体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桥梁的变形、应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廖正根建议使用高精度的监测仪器,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3. 桥梁转体的顺序控制:桥梁转体的顺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廖正根指出,转体的顺序应从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出发,确保各个部分的组装和连接无误。

4. 转体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桥梁转体过程中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着质量控制。

廖正根强调,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转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桥梁转体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廖正根强调,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工作安全。

6. 质量验收和记录:桥梁转体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和记录。

廖正根建议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记录转体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质量验收结果,以便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三、廖正根的经验和建议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桥梁工程师,廖正根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建议:廖正根强调了施工方案的重要性。

他指出,施工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转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跨沪蓉铁路立交桥T 构梁转体施工监测方案衡阳市恒德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015 年 6 月 1 日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跨沪蓉铁路立交桥T 构梁转体施工监测技术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衡阳市恒德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015年6月1日目录1、工程概况. (4)1.1 项目概况. (4)1.2 设计相关技术标准. (4)1.3 桥址自然条件 (5)1.3.1 工程地质构造 (5)1.3.2 水文地质条件 (5)1.3.3. 地震区划. (5)2、施工监控方案编制依据. (6)3、施工监控的目的. (6)4、施工监控的原理 (7)5、施工监控的内容 (7)6、施工监测控制目标. (8)7、施工过程的结构分析. (9)8、线形监控的实施方案. (10)8.1 承台沉降观测测量 (10)8.2 线形高程监测. (10)8.3 结构内力监测 (11)8.4 施工过程温度变化影响观测 (15)8.5 几何形态挠度监控 (16)9、项目人员组织及仪器设备. (16)9.1 监测人员配备 (16)9.2 仪器设备. (17)10、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8)11、施工监测安全措施. (20)12、应急措施. (20)13、监测数据整理和信息反馈. (22)1、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利万高速利川西枢纽互通 A 匝道和B 匝道并行,在公路里程AK1+186.894处 与沪渝高速交叉,在公路里程 AK1+270.26处与沪蓉铁路交叉,顺设计线方向沪 渝高速公路边至铁路下行线距离为 72m 桥位处公路路线为直线,与铁路的交角 为73度。

A 匝道跨铁路立交桥的起点为 AK1+218.894,终点为AK1+328.894,桥 长110m; B 匝道跨铁路立交桥的起点为 BK0+248.315,终点为BK0+358.315,桥 长110m 两个匝道均为33+43+33mi 连续箱梁。

A 、B 匝道跨铁路主跨采用42+30mT 型刚构,连续梁T 构部分为预应力混凝 土变高度箱梁,箱梁采用单箱双室直腹板箱型截面,根部高 4.5m,端部高2.5m , 梁底线形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顶板宽 15.1m,底板宽10m,两侧悬臂板长各2.55m,悬臂板端部厚0.2m ,根部厚0.6m ;箱梁体顶、底板倾斜形成桥面横坡。

采用支架现浇后转体施工。

# L' 卜 r -1-】-卜■ 万州1 利川 ——」1T L- ~~-II 匝道T 构梁段划分图 1.2设计相关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利川L F 1:7 L 弓■ ||r — -—斗1一」#左#左 #左 # #右 #右 #右 -匝道2、车道数:双向四车道3、路基宽度:24.5m4、设计速度:80km/h5、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 级6铁路界限:双层集装箱运输桥隧建筑限界(电力牵引区段):》8.2m7、地震作用: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相当于地震烈度为6度), 桥梁提高一级设防。

8、设计基准期:100 年。

1.3 桥址自然条件1.3.1 工程地质构造互通区位于小清垭背斜南侧,岩层产状210°/ 10°至160°/ 25°,未见明显的断裂痕迹,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新构造运动以间歇式抬升、差异剥蚀为显著特征,水平向运动微弱,断裂构造发震活动较弱,近代无强震记录,属地壳相对稳定区块。

1.3.2 水文地质条件互通区地表水系较发育,有一小型河流- 旗杆河从互通区流过,水量呈季节性变化,总体流量不大,其余冲沟多为季节性流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下渗补给,地下水水量较丰富。

根据区域水温资料及工点试验资料,互通区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1.3.3. 地震区划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查区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为0.05g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B02-01-2008) ,该互通区桥梁抗震设防类别均为B类,可只采取抗震结构措施。

1.3.4.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互通区未见明显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地质工程问题是因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的修建,局部存在近期人工填土,对地基稳定性及基础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2、施工监控方案编制依据1)本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图纸或文件及相关会议的精神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施工监控的目的桥梁在分段施工过程中,由于桥梁的结构形式、所受荷载、边界支撑条件以及环境温度等的不断变化,结构内力和变形状态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要使成桥后的桥梁线形和内力状态均达到设计要求,就需要对桥梁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尽管在桥梁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确定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状态参数,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种设计的理想状态却难以准确实现,这是因为设计时所采用设计参数(包括对环境条件的考虑等)与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全一致,从而使结构的实际状态不能完全达到设计理想状态。

这就是设计与实际施工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存在着影响施工状态偏离设计理想状态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在悬臂施工的连续梁桥中具体表现为:(1)梁段自重误差对结构的影响;(2)预应力张拉实际效果的影响;(3)梁、墩的刚度误差对结构的影响,截面剪力滞效应对结构的影响;(4)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5)施工荷载变动对结构的影响;(6)温度的影响;7)转体过程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设计阶段很难准确把握,如果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变形、应力变化值与设计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具有累计效应并且事后无法再进行调整。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结构的实测状态与理论计算结果不相符时,应及时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如果是由计算参数取值引起的误差,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测值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重新估计、修正,然后将被修正的设计参数反馈到控制计算中去,重新给出施工过程结构控制参数的理论期望值,以消除理论值与实测值不一致的主要部分,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一致,从而可以对施工状态进行更好的控制,使设计的施工过程得以准确的实现。

4、施工监控的原理桥梁的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一量测一判断一修正一预告一施工的循环过程,为了能够控制桥梁的外型尺寸和内力,首先必须安排一些基本的和必要的量测项目,其内容包括主梁各施工工况的标高、主梁部分控制断面的应力、结构温度场、气温以及对混凝土材料的一些常规试验。

在每一工况返回结构的量测数据之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了解已存在的误差,并同时进行误差原因分析。

在这一基础上,将产生误差的原因予以尽量消除,给出下一个工况的施工控制指令,在现场施工形成良性循环。

5、施工监控的内容对桥梁施工过程实施监控的目的是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绝对安全,并使桥梁建成后结构的线形和内力在很小的误差范围内达到设计值。

为了达到此监控目的,本项目的施工控制方法是: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仿真模拟施工过程,计算出施工过程中各个受控变量(主要是各段主梁的施工标高、主梁应力等)的理论值,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受控变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以保证主梁的应力状态和线形达到设计要求。

监控工作将紧跟施工过程,确保预定的施工过程得以准确实现,使主梁线形及结构整体内力和变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以保证大桥安全、顺利建成。

具体的施工监控工作内容为:1)编写施工监控实施细则。

2)按照设计的施工步骤对桥梁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计算,并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流程及其控制参数进行复核。

3)按预先拟定的施工步骤,用监控程序计算主梁在各施工阶段的内力以及主梁空间坐标等控制参数的理论计算值,以备对比分析。

4)给出梁段施工时的立模标高5) 在桥墩和主梁的控制部位安装测试元件(如应力、温度测试元件等)和布置测点以便随时监测墩和梁的应力变化情况、梁的位移情况及结构的温度变化规律。

6) 在每一阶段的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主梁应力、主梁坐标测试及主墩沉降监测。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分析桥梁在当前施工阶段所处的实际应力及变形状态。

如实测值与计算值偏差不容忽视时,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对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新的估计,并将修正过的设计参数反馈到控制计算中,重新给出施工中控制变量的理论期望值,以消除理论值和实测值不一致中的主要部分。

当实测值与设计控制值相差较大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提出调整主梁标高的建议,以指导施工。

7) 提交施工监控最终成果报告。

6、施工监测控制目标通过对桥梁施工中的结构标高,关键截面温度、应力进行跟踪测量,对施工支架等进行复核计算,掌握施工中结构受力情况,对事故起到预警作用,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本监控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线形在各测点的误差均控制在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目标,按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71—98)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D6—2004)要求,在施工中制定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全桥建成后在15°C 基准温度下:1) 施工监测总目标是成桥后梁底曲线与设计值误差控制在± 3.0cm 以内;2) 最大悬臂时合拢段两端高差控制在± 2.0cm 以内;3) 主梁竖向线形误差:控制在± 2.0cm 以内,且线形匀顺;4) 桥面中线偏位:1.0 cm ;5) 桥面宽偏差:± 1.0 cm ;6) 桥头高程衔接误差:± 2.0cm。

根据以上总目标,每个施工循环阶段分目标为:1)模板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v+ 1.0cm以内;2)预应力索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2.0cm,需经施工监控单位研究分析误差原因,以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标高和应力控制,其调整方案也应经施工监控单位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