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式并购对公司短期股票价格波动和长期价值影响

合集下载

小公司并购大企业--“大象”不能增值,吞并就是失败

小公司并购大企业--“大象”不能增值,吞并就是失败
尽管不是“蛇吞象”式的吞并,思科这个成功利用并购实现快速低成本扩张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经验依旧很值得借鉴。1999年思科以6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erent公司,这是迄今为止思科最大的一次并购行为。为了避免在人员整合上出现问题,思科组织一个SWAT小组来研究同化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个小组在密米·吉格斯小姐的领导下,全力投入到指导新来者适应新的工作。
到并购后6个月为止,Cerent只有4名员工离开了公司,而公司越来越兴旺。
参照思科公司的操作,我们不难总结出消化人力资源的一般方法:
1.成立专业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由企业选派的专门管理人员和从社会上聘请的专家组成。该执行机构直接向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负责,策划和领导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当整合完成后,这一机构即宣告解散。
2.用业务合作消融文化差异
在并购完成后,要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要让所有新企业的员工接受新的价值和行为规范。这可以通过小组会议、录像或其它形式进行广泛分享和讨论,给更广泛的雇员群体提供途径,与管理层分享相同的文化数据,并消化和体会这些数据的含义。
通用采取让双方成员参加迅速见效的短期计划的手段来消融文化差异,因为来自双方公司的人们越早有机会就重要业务进行合作,文化整合就越早实现。
两天之后,公司主持了几次对话会,目的都是为了减少Cerent员工的疑虑,全力投入工作。思科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先生要求他们每个人都留下来工作,同时鲁索先生告诉他们,没有他的同意,他们中没有任何人会被解雇或者工作做重大变换,员工们最大的疑虑被打消了。
9月底,公司完成了对Cerent员工的工作安排,销售人员的收入平均增长了15%到20%,从而与思科的销售人员持平。大约有30名员工因为职位重叠原因,重新分配了工作。从11月1日星期一开始,思科正式接管Cerent。那天早上,Cerent的人员为了新的工作卡而排队照相。到周末,40名思科的技术专家忙了一整天,将Cerent的网络通过思科内部的网络与互联网相连,就算有声邮件也连接到了思科上。

“蛇吞象”式并购的合法性获取及双重品牌效应基于多案例的研究

“蛇吞象”式并购的合法性获取及双重品牌效应基于多案例的研究

“蛇吞象”式并购的合法性获取及双重品牌效应基于多案例的研究一、概述“蛇吞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并购类型,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险。

此类并购通常指的是相对弱势企业对相对强势企业进行并购,收购方企业吸收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自身体量的标的,呈现出“弱并强、小并大”的显著特征。

在这种并购过程中,收购方往往面临资金、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品牌效应。

合法性获取是“蛇吞象”式并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收购方需要通过一系列策略与行动,获得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市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

这包括但不限于合规操作、充分的信息披露、有效的沟通协商等。

在此过程中,收购方不仅需要展现出足够的实力与诚意,还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各种挑战与变化的能力。

双重品牌效应是“蛇吞象”式并购可能带来的重要成果之一。

收购方通过并购获得被收购方的品牌资源,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与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被收购方在并购后往往能够借助收购方的资源与平台,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与拓展。

双重品牌效应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收购方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付出大量努力与智慧。

基于多案例的研究方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蛇吞象”式并购的合法性获取及双重品牌效应。

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背景的多个并购案例进行比较与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蛇吞象”式并购的普遍性规律与特殊性表现,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分别从合法性获取的策略与路径、双重品牌效应的实现机制与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相信读者能够对“蛇吞象”式并购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1. 蛇吞象式并购的概念及特点蛇吞象式并购,是一种企业并购策略,其中一家相对较小的公司通过收购一家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公司,实现自身的迅速扩张和增长。

这种并购方式往往打破了传统并购中的“大鱼吃小鱼”的常规模式,表现出一种反向的、非常规的并购特点。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为了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对企业自身产生影响,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一、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首先,对于被并购或重组的上市公司,该行为势必会对公司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公司的所有权股份会发生变化,原有的股东可能会被收购方剥夺掉一部分股份,从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其次,公司的整体业务和经营方向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加入新的业务领域或剥离旧有业务。

最后,公司的管理层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收购方可能会调整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以达到更好地整合和控制公司。

但与此同时,被并购或重组的上市公司也可能会从中受益。

首先,收购方的资金注入会弥补公司资金方面的短板,提高公司的财务实力。

其次,收购方的管理层和技术团队会带来新的资源和能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最后,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还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和潜在利润空间,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并购重组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除了对公司自身的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还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对于被并购或重组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场,由于公司整体业务和发展方向的可能调整,公司的股票价格可能会波动。

其次,公司的财务实力、管理团队和技术资源等因素的提升,也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信心和投资意愿,进而影响公司股票价格。

对于收购方的股票市场,由于公司的并购行为,投资者对于新公司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可能会产生质疑和担忧,影响新公司股票价格的稳定性和市场反应情况。

但如果并购行为被市场看好,收购方的股票价格也可能会出现上涨。

此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还可能会对股票市场的整体环境产生影响。

由于我们所处的股票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市场,市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情绪等因素。

因此,当某个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其所处的行业板块或相关股票也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股票市场的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市场情绪、资金流动和价格水平等因素。

“蛇吞象”式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策略

“蛇吞象”式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策略

“蛇吞象”式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策略作者:王博文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1年第09期【摘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行使得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日益增多,并购最终能否取得成功,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后期文化环节整合的有效性。

文章以中国三一重工对德国普茨迈斯特的收购事件为研究案例,为我国企业成功并购外国龙头企业提供有效策略:并购完成早期采取隔离式策略,以此为基础展开渐进性的融合式策略。

其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跨国并购;文化冲突;整合策略【中图分类号】F274★本文受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2016D023)支持,项目名称:陕西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一、引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使得我国积极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数量不断攀升,投资金额也不断上涨。

与企业自身的内部成长相比,在外部成长战略中,跨国并购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不但能使企业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企业内部成长的不确定性,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盛行。

然而,一系列以失败告终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也折射出跨国并购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部分跨国并购之所以没有获得最终成功,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企业之间的文化矛盾。

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并购对象大部分都锁定在发达国家,而与日韩及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对于东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

因此,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并购活动时,势必会碰到文化冲突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种问题与并购能否成功密切相关。

鉴于此,笔者在基于文化整合模式的理论前提下,选取中国三一重工对德国普茨迈斯特发起并购的实例为具体探究对象,就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具有的不同和冲突展开具体分析,并详细阐述三一重工运用的整合方案,希望可以让我国企业在未来开展跨国并购活动中更好且更有效地整合彼此的企业文化,收获值得借鉴的整合策略。

二、三一重工跨国并购普茨迈斯特的案例研究三一重工成功收购普茨迈斯特是中国企业成功并购西方企业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也是在沃尔沃汽车被吉利汽车并购事件以后,中国企业“蛇吞象”式并购的成功典范,使得这两家并购主被动企业均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经济后果研究”资料汇编

“经济后果研究”资料汇编

“经济后果研究”资料汇编目录一、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二、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形成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三、上市公司“蛇吞象”式并购策略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四、企业并购中对赌失败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新华医疗诉成都英德为例五、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研究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乐普医疗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其控股股东频繁进行股权质押操作。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对企业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

国内外学者对股权质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股东特质、公司治理结构、宏观经济环境等。

这些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但针对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研究的现状;通过案例分析,对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探讨;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股权质押的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实证分析。

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相关文献,本文将影响因素分为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公司内部因素包括:股东特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状况等。

股东特质包括股东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个体特征;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等;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

这些因素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等。

宏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政策法规包括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法律法规等;市场竞争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市场份额等。

这些因素可能间接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决策。

实证分析表明,乐普医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主要受到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股东特质和公司治理结构。

“蛇吞象”并购的融资风险解析

“蛇吞象”并购的融资风险解析

供给 , 因此必须借助于外部融 资的手段。

但在 国际市场上却是企业并购最 为普遍的交易方式 ,尤其适用 大
型 并 购 活 动 。造 成 这 种 差 异 的原 因是 由我 国企 业 资 本 金 制 度 以及

融 资 渠道
( ) 一 自有 资 金 在 我 国甚 至 国 际 上重 大 的 “ 吞 象 ” 购 案 蛇 并
思 源 的现 金 流 仅 8 0 万 , 并 购 交 易 总 额 近 7 , 然 思 源 根 本 无 22 而 亿 屁
事实上 , 定向增发等筹资方式的应用也不过是近几年 的事情。 20 年新修订 的《 06 公司法》 消了对外投资不得 超过5 %的限制 , 取 0 20 年新修订的《 06 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明确鼓励以定向增发 也
资本运营 l A IA E A I PT L C OP R TON
“ 蛇吞 象 ’ ’ 并购的融资风 险解析
河海大学 聂志萍 南京 医科 大学 雒 敏
自2 O世纪 8 0年代后期开始 ,杠杆收购 (B 和管理层 收购 L O)
购交 易 中发 行 股份 是很 常 见的 。 我 国 为 并购 而 发 行 股份 的方 式 主
法靠一 己之力解决庞大的收购资金 ; 联想收购IM的P 业务时 , B c 手
握现金约3 亿港元 ,但这 对于并购金额 中要求 即时付现的 1. 1 1 亿 5
美元而言 , 还是相距甚远 。 更何况 自有资金的用途首先还要用 于满 足企业 日常经营的需要 , 若再考虑到并 购后企业规模骤增 , 对营运
资金 的 需求 亦 相 应 增 加 颇 多 ,这 时 原 来 的 自有 资 金 很 可 能 已经 无 法 满 足 经 营 方 面 需 求 , 量 投 入 资 本 也需 要 融 资 支 持 。 增 当然 , 自 以

“蛇吞象”的博弈

“蛇吞象”的博弈

“蛇吞象”的博弈作者:武常岐来源:《中国报道》2009年第11期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杠杆。

特别是无形资产比如技术,在中国市场上可以被充分利用。

但企业如果没有“走出去”、买回来、用起来,这种系统的互补和消化能力的话,收购就难以成功。

2007年由美国引发的近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发达国家公司的资产大幅度贬值,甚至有些公司面临破产的边缘。

呼吁中国企业抓住时机海外抄底的呼声此起彼伏。

过去几年,即使在金融危机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行动和在海外投资的活动频繁见诸报端。

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并没有很长的历史,难以准确判断其成败得失,但显而易见的是,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和投资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尽管中外各类媒体对于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有广泛的报道,不论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和腾中重工收购美国通用悍马品牌,但深入的分析却如凤毛麟角。

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使得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增加成功的机遇,减少失误的可能变得非常重要。

企业成长的过程可以在本地、在原有市场或新的产品市场不断发展和在新的海外市场寻求发展机会。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标志着中国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要真正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且提高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就需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过程和实施进行细致的分析。

我们必须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怎么样“走出去”?走到哪里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规避和控制风险?“蛇吞象”游戏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在不断发展。

由于中国企业是后来者,在争取后来者居上,发挥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后来者劣势。

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和其他方面的瓶颈,要想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取得必要的战略资产。

这些战略资产可能是技术、研发能力和其他稀缺资源。

“蛇吞象”式并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

“蛇吞象”式并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

“蛇吞象”式并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摘要:“蛇吞象”式的并购是企业的一种加速成长和扩张策略。

尽管,“蛇吞象”式的并购可能给并购方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进行研究,探讨“蛇吞象”式并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如财务杠杆、整合困难、管理控制等,提出有效的防范策略和措施,以期为我国企业未来在“蛇吞象”式并购中的风险问题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蛇吞象”式并购、财务杠杆、融资风险、风险防范1.引言“蛇吞象”式的并购是指一家公司直接收购比自己规模更大的公司。

这种并购模式是一种推动公司加速成长和扩张的策略。

在“蛇吞象”式的并购中,并购方会直接收购目标公司,以获得其在技术、资源、市场份额或其他战略方面的优势。

“蛇吞象”式的并购有助于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和产业整合等目标。

但这种并购模式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因为并购方可能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管理挑战,需要大笔的资金用于支付收购费用和整合成本,提高了公司的负债率。

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反垄断和竞争问题,因为这种并购策略可能导致一个公司在该行业领域过于强大,限制了竞争和创新的可能性。

2.“蛇吞象”式并购的特点2.1并购双方体量悬殊“蛇吞象”式的并购区别于普通的并购案例,最大的区别就是并购方和目标企业两者之间的体量存在明显差距,目标企业在企业规模、市场经营、营业收入及技术等方面均优于并购方。

2.2控制权发生转移并购完成后控制权发生转移,规模更大的目标公司会完全被收购方控制,包括管理层、股权以及业务决策权等。

2.3面临高风险和挑战“蛇吞象”式的并购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支付本金和利息,但由于财力有限,并购方需要利用财务杠杆、贷款融资,将子公司的资产和股权质押给借款机构,导致后期融资方式受限,易引起再融资风险。

同时还面临整合困难、文化冲突、业务衰退等问题的挑战。

3.“蛇吞象”式并购的动因尽管在“蛇吞象”式的并购中,并购方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但仍无法阻挡企业“蛇吞象”式的并购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吞象式并购对公司短期股票价格波动和长期价值影响
张富绅学号:12307100056
研究对象:2000年以来A股市场上发生“蛇吞象式”并购的收购方公司
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法与事件研究法
研究框架:
研究进展:蛇吞象式并购短期股价影响因素部分的研究已完成得出结论,长期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处于寻找样本及阅读文献阶段。

分析难点:
1、短期股价影响因素研究中,中国股票市场上可供研究样本过少,无法通过定量分析得出
无偏性结论。

解决办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11份样本分别进行定性分析。

2、在协同性对股价影响的研究中,回归得出的结论与假设相反。

解决办法:通过对11份样本协同性进行深入分析,将协同性作为无关变量处理。

研究正在按照原计划进行,可以按期结项。

在当前的中国A股市场上,并购重组活动方兴未艾,曾经进行过并购的公司及发生的并购事件数以千计。

与西方成熟市场所经历过的五次并购浪潮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14
年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并购重组从萌芽到数量发展再到规范发展三次大的发展阶段。

时至今日,国内并购重组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中不乏“蛇吞象”式收购,即小公司收购大公司。

2010年吉利——创建于1986年,1997年才进入汽车行业的一家中国民营汽车企业收购有着90年历史的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沃尔沃,便是一起“蛇吞象”的典型案例。

与之相似的,还有TCL并购法国阿尔卡特、汤姆逊,联想并购美国IBM的PC业务,上汽集团并购英国罗孚汽车,明基并购德国西门子,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等等。

“蛇吞象”式并购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中尤其受到青睐。

然而,当前学界对中国A股市场蛇吞象并购现象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中国国内对蛇吞象式并购的研究,从短期股价波动方面主要以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并购IBM 等民族品牌的跨国并购案例为基础进行个案分析,在公司长期价值方面则从商标问题、品牌成长、现金流危机、人才危机等方面分析蛇吞象并购的利与弊。

而在最初阶段,本研究的目的为希望通过对在A股市场上进行蛇吞象式并购的公司进行大样本分析,得出在中国A股市场中发生的蛇吞象式并购对收购公司短期股票价格波动及长期公司发展影响的一般性结论,并希望将蛇吞象式并购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建立模型来描述这一特殊并购现象。

由于我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蛇吞象式并购事件上,本研究在一开始就遇到了研究对象的筛选上的困难。

如何在数以千计的并购现象中筛选出研究所需要的蛇吞象式并购,成为我们的第一个难题。

通过阅读已有的国内外研究蛇吞象式并购的文献,我们将蛇吞象式并购定义为:目标公司的市值或总资产大于或等于收购公司的市值或总资产的并购。

依据这一定义,我们对A股市场自2000年以来发生的并购现象进行了逐一排查。

我们查阅了所有并购公告并通过对比其中对目标公司的估值与收购公司的市值,共筛选出了11家“蛇吞象式并购”案例及相应公司。

在对公司股票短期价格波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公司公告重大重组事项停牌之前,公司的股票价格并未出现异常波动,这说明在公司公告之前这一事项并未反映在股票市场的价格上。

因此,我们选取了公司股票停牌日以及复牌后前三天的公司股票价格进行研究。

11家收购公司及其股价波动如下表所示:
由于样本容量较小,代表性不足,如果据此建立计量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并不具有无偏性,因此在研究蛇吞象式并购对短期股价波动方面的影响时,我们改变了为短期股价波动建
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

我们希望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对11家公司进行定性分析来解释股价的波动,进而找出对蛇吞象式并购公司短期股价影响的关键因素并研究其影响程度。

将11支股票的涨跌幅进行算数加权平均,可以对蛇吞象式并购复牌后股价变动有一个直观印象。

总体来看,蛇吞象式并购短期内会使股价大幅上升。

由于短期股票价格波动受市场观点影响较大,我们阅读了大量并购期间内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机构的卖方分析师研报及权威财经媒体文章,发现通常情况下,市场对相关公司补涨/补跌的预期、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的消化能力、以及并购后公司的盈利能力较为关注,并且较为景气的行业发生并购时,通常具有较多相关的研报和报道,以及较大的成交量。

因此我们选取了停牌期间上证指数涨幅、收购公司/目标公司(总资产)替代消化能力、目标公司/收购公司营业收入反映盈利能力、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业务协同性(横向或纵向直接相关为1,无直接关系为0)、行业景气度(景气为1,不景气为0),五个解释变量。

Y | Coef. Std. Err. t P>|t| [95% Conf. Interval]
-------------+----------------------------------------------------------------
x1 | .9869511 1.040211 0.95 0.386 -1.686996 3.660899
x2 | .0167963 .1324096 0.13 0.904 -.3235733 .357166
x3 | -.1523859 .1981823 -0.77 0.477 -.6618296 .3570578
x4 | .0235845 .0311051 0.76 0.483 -.0563737 .1035427
x5 | .0582639 .1541844 0.38 0.721 -.3380797 .4546075 _cons | .1890154 .2005327 0.94 0.389 -.3264703 .7045011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上证指数涨跌幅、营业收入之比、与协同性对公司股价波动影响较显著。

而总资产之比、行业景气度对股价波动影响不明显。

在此结论基础上,我们分别用5要素对11家公司进行分析。

1、A股市场上,总体上所有股票都有顺势而动的特性,发生并购事件公司的股票也不例外。

在公司停牌事件大盘的涨跌势必要反映在复牌后公司的股价中,这是A股有效市场的假定,也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共识。

变量系数高达0.98,也证明了这一事实。

2、市盈率及市销率估值是A股市场参与者最常用的估值方式,因此营业收入之比成为
影响公司股价的重要因素也就很好理解。

由于并购发生后收购公司会对目标公司进行改建重组、盈利能力会有改观,因此投资者无法通过目标公司原盈利能力对收购公司股价进行预测,而在短期内,可预测公司生产能力及客户情况不会有较大变化。

通常情况下市场对并购发生后营业收入的提高对收购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的提升会有较大预期,因此导致股价上升。

目标公司营业收入每提高收购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倍,收购公司股价会有2.3%以上涨幅。

3、总资产之比对股价影响极低且不显著。

从并购事件发生后各方解读来看,对蛇吞象式并购发生后,对目标公司消化能力的担忧是共识,这并不会因目标公司体量是收购公司的1倍还是10倍而改变。

同时,蛇吞象并购的收购公司通过并购事件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运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也不会因蛇吞象式并购的特征而对收购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4、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中也有不受关注的公司,而景气度较低的行业中也有一些公司引人注目。

并购事件在任何投资者的策略中无疑都是催动股票价格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当公司发生并购事件,公司本身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行业景气度及资本市场景气度不会造成并购的融资问题。

因此行业景气度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小。

5、协同性:按照最初假设,我们希望以协同性连同总资产一起代表公众对目标公司的消化能力的预期。

得出为负的结果在在预料之外,因此,我们对11个并购事件进行了排举。

发现成城股份收购以资本运作盈利的盛鑫矿业,与原有业务不相关,但是盛鑫矿业旗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收购目的来看具有较大相关性。

而中创信测收购信威通信,主要目的为借壳上市,公司业务协同性与消化能力不相关,因此不存在协同性问题。

而成飞集成本就为中航工业子公司独立上市,此次并购中航工业旗下三家子公司,是“自家事”,也不存在协同性问题。

就目前来看,A股市场目前蛇吞象式并购不存在混业并购情况,因此协同性不应作为变量处理。

蛇吞象式并购在短期内会对收购公司股价有促进作用,复牌后在补涨基础上股价会继续上扬。

鱼跃医疗在并购复牌后股价大幅下跌,是由于在并购方案中鱼跃医疗将当时盈利很好的医学影像业务出售导致市场预期改变所致。

在对股价的影响上,市场对营业收入给予了更高的权重。

总资产之比对蛇吞象式并购并无影响。

而在行业景气度上,通过回归得出对短期股价影响不大,但是从杭州解百收购案来看,尽管目标公司营业收入收购公司2.7倍以上,但由于并购期间正逢电商逐步取代传统零售业的期间,我们认为股价下跌是由于传统零售业极为不景气所致,因此我们在坚持回归得出的结论的同时,认为如果行业正处于逐渐被淘汰的阶段,行业景气度还是会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