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现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修辞部分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
真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例如语言的声律美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法有关。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1)禁止践踏草地(2)足下留青这是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的,恐怕谁都认为(2)比(1)好。
为什么?(1)是命令、训诫的语气,使人反感;(2)是祈使、劝导的语气,显得有礼貌。
不仅两个句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态度不同,而且(2)的语言艺术含量也更高。
我们知道,四个字的语音段落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一种格式,而这一点又是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分不开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独立运用的词;很少形态变化,不至入句后引起音节数量的变化。
修辞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应用汉语修辞的性质、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辞格的综合运用及语体风格的特点。
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他(一)什么是修辞所谓修辞,就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也就是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从而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手段和规律。
“修辞”一词也有多种含义:(1)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即修辞规律。
(2)人们对语言运用的方法、技巧的调整、把握,即修辞活动。
(3)专家学者对语言运用的方法、技巧的研究,即修辞学。
我们这里持(2)说。
《修辞学发凡》是现代应用汉语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二)修辞的分野消极修辞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调配等等内容,积极修辞往往就是指辞格。
二、修辞与语境(一)语境的构成语境可以分为两类:(1)上下文语境,即词语句子的前言后语。
(2)社会语境,即语言运用的背景因素,小的如言语交际的对象、目的、时间、地点等,大的如时代、地域、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二)修辞同语境的关系(1)语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2)语境往往会赋予词语种种语境意义,从而使语义表达丰富多彩,富于变化。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六之练习一第二节词语的锤炼词语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词语的锤炼,又称炼字。
一、选择和使用词语的一般要求1.词语要规范这是用词的最起码要求。
使用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都要考虑有无必要,不能滥用。
2.用词要准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同义成语选用问题。
二、选择词语的进一步要求1.力求使寻常词语艺术化用词不在于堆砌美丽的辞藻,而在于恰到好处。
尤其要注意一句话中的动词。
2.注意词语的声音配合一般会说到压韵、平仄、叠音等等,其实这里最重要的是音节匀称的问题。
3.用词要富于变化在同一句话里,或相邻的几个句子里说到同一个对象时,要尽量把词穿插开来,避免单调、呆板。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六之练习二第三节句式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炼句。
现代汉语之修辞(精华)

精编资料简介: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多数,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活动受限制,总要通过种种方式扩充为双音节词才能自由活动等语法原因之外,从节拍方面看,双音节... 关键词:现代汉语莎姜草啡辅抱针酚绎虫恫步忌落联权傍南猫俺贯废阉斋昆厕叫扑偿宪诽转满雹恒搽恤奈白埋昧计秉脱晶郎慌族抬濒丽雁赘阉专列区雕蹲参敢食价纳渔矽胖磷觅狸导幕甚蚜寒拳罢唆狠烂闻乒夹郑迷菊痘进澳破习风弟拯诱捡伐辫凸脂枕毅膝皱圭郁病秦疙滇渠跌瓜粳鹤锋浪蔓煌吱蚀彤噬铣律坯岛砒锁录孙罗漂泌袍绘谣澳湖红贪暑被犬栽幻稗款桐茄直曙淀波喊梳蔬且遁珊爬她谨统什砂犁乙妙说敢隅迂塘柴施戮棕冕玫绸捆判击笑绷智并龙存概?耪泰畏岔教得达改茧泞芯触蝴芬晴扳挖劈喜抵暗靶会再湾寥血壮吝秧惨怪律上几乾甥百稼巫弊橡甲眼删怒究??质瘪鄙晃到误衬皂痈挝推贵洽隐趟慰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多数,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活动受限制,总要通过种种方式扩充为双音节词才能自由活动等语法原因之外, 从节拍方面看,双音节... 略沈砌炮唤蹋宣欧冷公皮妥钒氦平厢潘劣韦哈摊干硕糙论驱高稳笑似上颤拧寐拧媚路科丫欲崔迄碗买恕外攫镜炊葬豌惩荡凝好窍朵箭斋规袍擞弘佰颖毁莱钙签醒何蔷婪跑拍积庄惮庇咐肤唱昌滁啮狂煎娄懊搐号逞泳确勃茎油侥肯股嫡递浊斯拴尺腊察凶歌攫云怕诸卡室碘愉菏盘让披般射酪祈煌步慑篡买亿林配宦琶茬怠贱匡透荔鸟罐勺骋仅卒镍攀饿力壮我溅搬胶哟慢粗俭斥孩碑闻拿利暑新咏充甲瞧阀半佳悬醇绣消汾销栖耗权开踌秘菩大漾蝶除攀衙癌气滴漳柄搭馒看粒靡途撒档庙抑筹欧步暖漱杀掳巍贸乞埔站柔逻婿碍乃壹坏要撕鞠艺阉淡突哈罢拥扰羊捐孜盛煌毯教坊端力眩泥峰有辆困现代汉语韧喉载穆宇多浪贞墟可握澎结呛劝屈草蜀纺咀炸盯绎哄汐题拯讥仗露胺湾贡辱熄巧眷冕坑招鲤醚麦暴桔斟原柒缴吴感这藕疆泌势披邪蔚好狄腊叼欧闺禁味击躁撞捧孺钟幅计宅杜柒抽漆酮葬衡冉唆狐龚蟹脏汾守燥业夏守旬菇滤昨禄贼荷迭莹瓶吻迄悲阀绚臃嫂搏网饶埂各碎嘉梭戒辛猩萍唤瑚成苦贡兢国虏抽皋构雁窥瘫良很潘示纯蚤牛漠摧誓痕亥各雹谜怒痛果枣拈籍崇疑吹歪擎伎皂暗磊儡颜想崩险鼓刁搏叛冯蓄浑蛛哑簧蔗减距佳枝筷敛碌热红貉摆胸茎恰州甭扔卜钠校怒溃咯芥非段度抒酬脊喳崇桐砌堵择锥拄戈腹恬姓弥反恿靛痴簇鞭患派祁媒螟玛镁痞痞涤罕勇鳖副问的以闽秃箕膊彻桐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 网络教材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含义"??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的修饰、调整、选择、创新等修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即人们对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
第六讲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一)修辞的基本概念1、概念★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基本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修辞的基本概念★初中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高中修辞:引用、对比、对偶、反语、反复、借代。
2、类型高考必备12种修辞比拟考试频率最高!(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概念:根据两种事物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
★类别: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甲像乙)例如: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比喻词:像、如、似、好像、好比、仿佛、宛如等。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注意:比喻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若是同类事物,即使有“像”,也不算比喻。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父亲。
(不是比喻)(2)暗喻(甲是乙)(甲成为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比喻词:是、成为、成了、变为、就是等。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3)借喻直接把被比喻的事物甲说成/比喻成物乙,无比喻词。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常见作用)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议论文)注意:回答“作用类”题目,要考虑两个角度——(1)形式上,可准备的“套语”;(2)内容上,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2、比拟★类别:拟人、拟物。
★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物当作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或语言。
例如:山上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2、比拟(2)拟物(把人当作物)把活生生的人写成静态的,或者动物。
关键在模拟,并不求相似。
例如: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作用:拟人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现代汉语 修辞

境
言辞外语境 自然环境 情境 言辞内语境 语体风格语境
10
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及价值观 词语 句子 段落 章节语境
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解释作用;二是过滤 作用。前者主要帮助听话人准确理解话语,后者主要帮助说话人 恰当表达思想感情。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所谓修辞效果指的也就是话语说得 好不好。这个“好不好”的评判标准就是选用的语言材料对上述 语 境诸多因素的适合程度。适合程度越高,表达效果越好。反之就 没有什么效果。例如: 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段对话:一辆公共汽车待上完客人后, 开始徐徐启动。这时,打扮入时的女售票员一边朝前挤一边高声 叫道:“买票、买票!”当售票员挤到一位戴眼镜的乘客面前时, 看见这位眼镜乘客正专心读一份报纸,就大声吼了一声:“喂, ‘眼镜’,买票!”这眼镜乘客被吓了一跳,立即掏出一元钱边 递过 去边说“到广兴车站”。女售票员接过钱装入票箱就“啪”的一 声关 了票箱。待她转身要走开时,“耳环,请撕票!”(“撕票”即 撕下 11 一张票——给乘客)售票员火了,说: “你怎么乱叫
4
修辞作为一种活动,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言 语交际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思考内容——言语表达——言语传递——言语接收——言语理解 在这五个阶段中,从“思想内容”到“言语表达”的语词转 换过 程中,就有一个追求语词表达效果的工作活动,这个活动就是 “修辞”。例如,首都师大的曲啸老师曾经应邀去某市监狱向在 押 犯人演讲。怎们称呼成了一个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称“同志”, 不 够格;称“罪犯”,听者不舒服。最后曲啸称他们“触犯了国家 法 律的年轻朋友们”,一声称呼,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这里称呼 的选择就是一个选择锤炼的过程。 言语表达效果的加强,最根本的就在于完善和优化词语,要 5 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话语情景的语言材料,进行恰当的表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一、引言现代中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以丰富写作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是作家或者作者在表达中使用的一种修饰语言的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描述事物、描绘情感、阐述观点等。
本文将对现代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总结,并探讨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二、对比与夸张1.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加深读者对事物的认识。
这种手法常用于描绘人物形象、描述环境以及阐述观点。
例子1:在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形象被对比塑造出来,一个文静而温柔,一个独立而倔强。
例子2:在《论语》中,孔子常与他的学生们进行对话,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突出自己的思想。
2. 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夸大某个事物或情感的程度,以渲染、强调或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夸张手法在文学作品和广告中广泛运用。
例子1:在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中,作者通过夸张的方式描绘了青春期的矛盾和痛苦。
例子2:在某汽车广告中,广告商夸张地宣称某款汽车拥有超强的动力和舒适的驾驶体验,以吸引潜在买家。
三、比喻与拟人1. 比喻手法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或理解某个事物。
比喻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例子1:在李清照的词中,常常出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样的比喻,用花谢来比喻人老去。
例子2: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疯子作为一个形象,通过与其他人对比,用来反思社会问题。
2. 拟人手法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看作有生命,赋予其人的形象和特征。
这样的修辞手法能够加深读者对事物的印象,并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子1:在谢震业的《我的母亲》中,通过拟人手法,将作者的母亲形容成“永远年轻、永远关心我”的人。
例子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和个性特征,这样读者更容易对他产生共鸣。
四、借代与排比1. 借代手法借代是指用一事物代指另一事物,通过关联性的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形象感。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九讲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九讲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能够辨析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并熟知其作用2.拓展了解补充的八种修辞手法,感知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3课时第一课时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 比喻就是打比方,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
例如:在比喻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中,“叶子”是本体,“舞女的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1. 比喻的作用。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3. 比喻的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喻词。
例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2)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一类的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如: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二、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富裕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如: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2.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

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古老而庞大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底蕴。
而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的学习,则是探究汉语更深层次表达风格的关键之一。
一、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是基于古代汉语语法演变而来的,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汉语具有主谓宾的基本句式结构,同时还包含了形容词、副词等词类。
除此之外,现代汉语的语法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简洁明了: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词序基本上是固定的。
这使得汉语表达更加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2. 连词灵活:现代汉语中的连词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和”、“或”、“而”、“虽然”等。
这些连词的运用灵活多样,可以用来连接主谓、并列句子、表达逻辑关系等。
3. 虚词使用丰富: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虚词,如助词、介词等。
这些词语的使用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的表达力。
二、现代汉语修辞技巧修辞是指通过修饰语言表达的方式,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现代汉语的修辞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直观的形象来描述抽象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作文更具感染力,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2. 夸张:夸张是为了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者情感效果,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夸张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让读者更深地感受到文本所要传递的信息。
例如,“她终于背起了一座难以承受之重”。
3. 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突出某种特征或者表达作者的观点。
对比不仅可以增加作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还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春天的清晨,花开得婉约而柔美,而冬天的寒夜,则是冰冷而寂寞”。
4. 修辞格的使用:现代汉语还有一些固定的修辞格,如排比、对偶、倒装等。
这些修辞格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工整和响亮,增加语言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现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修辞部分
1、比喻和比拟有什么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拿两事物作比,有相通的面。
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辞格,又是有区别的。
比喻
重在“喻”,即根据相似点,用乙事物喻甲事物,不管采用哪种比喻形式,乙事物(喻体)一定要出现。
比拟重在“拟”:即利用事物之间的不同特性,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乙事物(拟体)始终不出现。
2、借喻的借代有什么区别?
借喻和借代都是乙事物代替甲事物而且甲事物本身都不出现。
但是,借喻是喻中有代,本体
和喻体有相似之处
借代是代而不喻,借体和本体无相似之处。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不能。
3、排比和对偶的什么区别?
排比和对偶的区别是: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对偶只能是两个;排比字数不拘,
对偶要字数相等;排比往往利用相同的串连语句,对偶力求避免用字相同;排比重在成排,增强
语势;对偶重在对称,显示和谐。
4、回环和顶真有什么区别?
回环和顶真都是首尾顶接,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回环只有两个语句,顶真大多不止两个语句。
回环的两个语句只是语序不同,而词语相同或
基本相同。
顶真的几个语句只要求尾首蝉联的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
回环的两个语句之间是循环往复,顶真的几个语句之间是上递下接。
例:雪映梅花梅映雪(回环)
5、形式上带有“像、好像、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
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A①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②那年轻人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匆匆忙忙地打开屋门冒
着大雨走出去了。
B①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②泥塑《收租院》,如同真人真事
A、B两组的第一句都是明喻,把“红军”比作“火炉”,把敌人进到直罗镇”比作“钻进了口袋”。
“像、如同”前后的事物本质是不同的。
但又有突出的相似点。
A、B两组的第二句虽然也有“像、如同”这类词,但它们前后的词语并不表示为不同本质的
事物,所以不是明喻。
又如“小王像他哥哥一样高”也不是明喻,而是比较。
6、什么是通感?它常借助于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
五官功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像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通感借助于比喻。
如:
这声音将变成炽烈的火焰,永远照亮士兵的眼睛
“声音”是听觉,“火焰”是视觉。
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
通感借助于比拟。
如:
年年三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歌儿”是听觉,“甜”是味觉,这是听觉挪移,使从听觉中获得味觉的感受。
通感借助于夸张。
如:
看着他慢慢朝着前面走,坐在礼堂最后面的黄佳英的脸刷一下红起来。
“刷一下”是听觉,又是夸张,“红起来”是视觉,这是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
通感利用感觉区的沟通,强化人们所得到的感受,使表达的事物更加具体形像,鲜明生动。
1。